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幸
在得知她是我的母親之前,我并不知道母親是屬于哪一類的稱號,是屬于朋友,屬于玩伴,屬于老師,亦或是任何哪一種,這個詞對我來說陌生又悸動。
我甚至以為母親是我這漫漫長河人生中的一個過客,如同那些孩童時期的玩伴一樣盡管立下了誓言說我會一生一世都陪著這位朋友,可后來都在不知不覺間再沒見過面,往后的日子偶然想起也會嗤之以鼻的一笑,嘿,那都是小時候不懂事說的話,多幼稚。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母親是隱忍堅強,是屈己待人,是能屈能伸,或是獎勵和懲罰,總之并不是一個女人一定要擁有的一個稱號,她也是另一個父親。
也是以后我才知道母親這個稱呼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多大的嘉獎和折磨,母親這一職位好像不只是母親,她還是女兒老婆兒媳最后才是母親,她如若只需要當好母親這一職的話,倒也不必這般辛苦。
而那個人成為了我在天上千挑萬選選中的母親,那時我總在想這個女人會喜歡我這種頑劣的小孩嗎,可我第二天一睜眼便在她的肚子里了,隨著挑好母親之后順帶挑好了父親,一個忠厚機靈又帥氣的男子,只是沒想到因為我只憑自己喜歡而任性的這一選,那個人整整辛苦了一輩子。
母親出生在北方的一個村落,夏末秋初,母親在有些失望的目光出生了,且她又生來身子骨弱,哭的像小貓叫一樣,讓本就家庭不富足的外公外婆皺上了眉,在一九八零年的時代,思想還是稍微落后的年代,家中有兒子的人家還是會自我感覺高人一等,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有些許嚴重,雖說有這種舊習俗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母親受到的愛護會比別人家的男丁少。
母親在大姨母的照料下長大,外婆整日里忙著打零工補貼家用,照顧母親的擔子早早的落到了大姨母身上,大姨母的教導讓她懂了人情世故,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母親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太姥爺人緣一向是好的,一直有人不斷的給他送來些村里見不到的吃食,這些零食都被小姨母拿來與兩位姐姐分食了,她們姊妹三人有太姥爺的疼愛,外公外婆的愛護,她們三個女兒得到的愛護并不比別人家的孩子受到的愛少一點,在那個時代,女孩子受到如此的疼愛是少見的了。
在一家人陪伴下,母親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外婆外公接連生了三個女兒,讓外公外婆懂了也許他們命里就缺個兒子,從此也就沒想過再生兒子的事。
大姨母小姨母自幼身體便極為強健,卻不知為何母親從小便體弱多病,也是托了這個的福,無論犯了什么錯,總有大姨母替她挨罵受打,有時外婆的怒火還會牽扯到小姨母身上,太姥爺作為家里的長輩極為疼愛小姨母,每每外婆動手打小姨母的時候,太姥爺總用他的拐杖狠狠敲打地面,再然后就變成了外婆和太姥爺的爭吵,等待母親的永遠只是幾句淡淡的責備,每當這時,母親總會竊喜并有些內疚。
在那時的小村落里,孩童時期的她們能玩的只有泥巴樹枝,還有能給她們帶來樂趣的搗蛋,對于她們來說唯一的新鮮事就是太姥爺的柜子里又有誰送來了糕點和餅干,每當到了這時,母親的作用就顯示出來,她在門外站著,大姨母小姨母便進去翻箱倒柜的找,這時倘若被發現了,母親只需要擠出幾滴眼淚,家里大人就會作罷,她們還能額外獲得比這更多的小零食,譬如當時少見的糖水罐頭和天津麻花。
后來家里人談起往事聊天的時候總會提起這些事,我想,她們三人到現在也如此深厚的感情,保不準就是那時建立起來的,她們這一代人長大后,別家的孩子總是因為錢財和誰又買了樓房背地里冷嘲熱諷,外公還總擔心她們三個也會鬧得如此難看,外婆總是擺擺手告訴他,她們斷是不可能鬧成這個樣子的,說起來也是奇怪,自我記事以來,她們就沒因為錢財之事紅過一次臉,記起來最多的就是她們互相偷偷往對方包里塞紅票子的場景,自那時起我便感覺到太姥爺對她們的悉心管教,以至于后來管教我們幾個孩子,她們三個還是會習慣性的帶上太姥爺的話。
從母親小時候起,她的頭發便是大姨母一手包辦,洗頭發是她躺在床上大姨母打熱水給她洗,洗臉都是大姨母用熱水把毛巾浸濕給她洗臉,甚至到大姨母結婚的前一天晚上,母親的頭發還是由大姨母清洗擦干給她換了新的發型,大姨母結婚當天母親并不感覺到離別的難過,也許是地方近,但我想來應該還是因為母親心里篤定了大姨母不會丟下她不管,有足夠的安全感。
母親的童年除了大姨母小姨母陪伴還有湯湯水水的藥湯,外公忠厚老實,對于繼承太姥爺的霸氣之意他似乎并無半點興趣,外公雖整日忙于掙錢但家中并不富裕。
有次年前母親生病,外婆嘟囔著早不病晚不病非得這個時候病,外婆家中僅有五塊錢,這五塊錢只要拿出來看病就沒錢過年,但不拿出來看病母親便停不過這個年,外婆看著母親那臉蛋咬咬牙還是拿了湯藥。
那一年,外婆用剩下的錢買了一拇指大的肉還有一顆白菜,剁的碎碎的包了餃子,總算過完了這個艱苦萬分的年。
家中真正熱鬧起來是姐姐的出生,作為家里第一個出生的孩子,每天不是背著就是抱著,過后三年我出生,家里出了一個小霸王,咬的小姨母腋下的疤時隔將近二十年,至今還清晰可見,母親至今見我張嘴依舊害怕,大姨母是我打小就不敢挑戰的人,姐姐自小就是個責任感極強的人,不管我怎么鬧她都對我遷就的厲害,我那時總愛拿吃飯的勺子敲打她,她便開始告狀,我便繼續打,直至今日,這件事依舊是家里人取笑我的笑柄。
家里的太姥爺對于小姨母甚是寵愛,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在家里大人的聊天中我才得知太姥爺的舅舅是郭沫若的同學,我那時還不知道郭沫若是什么人,不知是不是這個的原因太姥爺知道許多村里人不知道的事情,后來想想倒也是不可能,太姥爺那位舅舅讀完書之后就回來跟家里人斷了關系,說是什么成分不好,要和舊思想斷絕關系,自那次后家里便聯系不上太姥爺的四舅了,許是遺傳基因好,太姥爺腦子聰明又靈活,什么事只要他一看就明白,那時的太姥爺在村落里頗為威風,那時舊事繁多,許許多多不公平的事就是靠了太姥爺的一張嘴還有那一身的火爆脾氣給壓制了下來,誰家沒錢去送錢,誰家日子難便去幫誰家過日子,我想外公外婆后來的忠厚實在就是受了太姥爺的影響。
說起來有意思的事便是太姥爺的一位兄弟,太姥爺有個好腦子,他的那位兄弟有個好身體,他們在一起一般都是太姥爺指哪他打哪,他們成了不少人的恩人,只要有不公平的事,太姥爺總是第一個偏向著弱者,盡管是那個弱者做錯了,在我看來他是有些霸道。
太姥爺家教極為嚴厲,由于他的人緣,那時平常都見不到的吃食,便從其他人來看他的車里被搬出來,母親幾人平時哪見過這些東西,太姥爺會給她們切好西瓜,坐在旁邊看著她們吃的香,每當她們吃出聲音來或是有了湯汁滴下來,他便提起手中的拐杖敲桌子,還不讓她們吃西瓜露出底下的白瓤來,她們忍不住也得忍,太姥爺這個做法極為有效,她們雖是村里的孩子,卻在跟太姥爺到處走動的時候沒丟過臉。
太姥爺修養極高,從來沒有跟人紅過臉,托這樣的福,母親三人受到了在那時來說待遇極高的教育,人情世故以及大大小小的思想道德,伴隨著她們吃的飯流進肚子里,逐漸深入骨髓,以至于這些教育到現在都用到了我和表姐身上。
對于我那位太姥姥,對她印象最深便是一頭花白的頭發,帶著一個黑色發箍,見到我們幾個孩子去,便顫顫巍巍的拿出幾塊錢去買那時還算流行的小餅干,黃色的餅干身上帶著白色的糖衣,無奈我那時實在不懂事,總嘟囔著說不好吃,每到這時,姐姐就會捅我一下,一邊往我嘴里塞一塊餅干一邊對太姥姥笑著說好吃,我總想反駁,明明和姐姐去買零食的時候,她自己還說這個餅干吃的太多了,再吃就一點都不好吃了,怎么到了這,就成了好吃了。
姐姐比我大三歲,在我眼里她就算大人了,每到這時我總是會想這些大人怎么這么虛偽呀,我長大了可不能這樣,到了那時我定會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但話是這樣說,我長大后還是變成了像姐姐一樣為了哄老人開心而胡說八道的大人。
太姥爺和太姥姥感情不算太好,那時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了就是定了,哪來的反悔這一說,不過他們這一生倒也是平常人都會走的路,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傳宗接代,每個人好像都是帶著這個使命來到這個世上,不懂事十幾年勞苦五十年生病十幾年,再繼續死去,周而復始。
后來直到太姥爺去世,他的霸道也沒說跟著年齡和死去褪去,太姥爺去世后,埋葬他的那堆土就被土地的主人給推平了不少,照慣例來說都會這樣,這樣的話就能多種些莊稼,可是這次到了太姥爺這,這個慣例被推翻了,那個地的主人連續幾天夢到了太姥爺,他終究忍不住又拉了一車土,給太姥爺的墳堆給堆了起來,一連好幾年給太姥爺燒香紙,家里大人跟我提起這件事時,我自然是哭笑不得,這位倔強的老人家,強勢了整整一輩子,死去也不代表著結束。
外婆對母親幾人極好,大概是她小的時候受的罪,外婆的母親自私又懶惰,她會花錢花時間給自己做衣服做鞋子,而外婆穿的全是家里親戚不要的衣服,一雙好看的襪子也會讓年少的她眼饞不已,她小的時候,家里弟弟妹妹的活全是外婆做,外婆勤勞能吃苦,做盡了苦活,大抵是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自己這樣的苦,她對她們姊妹三個好到極致,供她們上學,給她們做衣服,盡管如此大姨母還是有做大姐的自覺,學會了不少家務活。
母親的日子一天天的過,在這之間自然伴隨著大姨母小姨母的哭喊聲,母親從小自大掉眼淚的次數區區可數,總共不超過十次,十次有八次是因為湯藥太苦或是針頭太疼的原因,作為一個掉了眼淚就會生病的母親,外公外婆把母親的身體看的極為重要。
母親的幸運一直伴隨她十九年,直到她遇見父親,用她的話來說,這個世界上除了家人沒有比父親更愛她的人了,具外婆說,那時的母親每每提起父親來,眉里眼里都是能滴出來的情意。
話是這樣說,顯得太過狂繆,但父親確實表現出來給外公外婆看了。
照外婆的原話來說,父親是她一眼就相中了的,比母親更早的相中了父親,的確,父親常年在外邊上班,去母親家時還穿了西裝皮鞋,黑亮的頭發吹了三七的發型,還噴了香水。
這樣的裝扮在那時的小村落里,亮眼的厲害,母親后來說到,那時的父親好像會發光一般,一下照進她的心里,并且撒下了種子,再后來這顆種子就開始扎根發芽生長了。
本來那位媒人說當時母親和父親相親她到沒抱多大希望,畢竟她說了那么多次,父親一次都沒有相中過別的女子,可沒想到這次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一下子給成了,父親一聽這話就不開心,顯然他對于別人說自己瞎貓沒什么意見,倒是不樂意說母親死耗子了。
他們那會也像現在的小情侶一樣,出去游玩,在外約會,父親上班回來的時候會帶些新鮮玩意給母親,他們騎車出去野外,去夜晚的街道,去挨個地方的轉悠,極為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時光。
父親會帶給母親包裝精美的禮物,帶給母親香噴噴的香水,那個年代有這樣一瓶香水是極好的事,母親用手絹包了又包,一層層的封起來,小心謹慎的放起來,只有在和父親見面的時候會拿出來噴上一點,從此以后,那個裹得緊緊的小手絹成了母親的寶貝,小姨母成了首位不能靠近手絹的人。
少女的喜歡來的快,扎根的更快,女孩子春心萌動的厲害,一眼便許下了終身。
父親母親相親之后便訂下終身,外婆也開始著手準備結婚事宜。
老家的習俗是男方家把女方接去吃飯。
就在那一天,一向準時的父親竟然遲到了,母親有些急躁,大姨母聽說今天自己的準妹夫要來,帶著大姨夫早早的來到了祖父祖母家,眼看著時間就要過去了,外公外婆內心急得厲害。
好巧不巧,就在外公一家人以為父親要放棄了的時候,父親騎著自行車急匆匆的趕到了,風塵仆仆,一下車便外公外婆道歉,說是自己廠子里有事耽擱了,才來晚了。
眼前的少年郎朗英姿,柔軟的眸子里盛的滿是歉意和惶恐,外婆看的差點掉下眼淚來,說到底還是孩子,再怎么懂事再怎么成熟,他依舊是個孩子。
那時的外婆并不了解父親的家庭,也許是媒人故意或是無意的隱瞞,父親家的情況外婆一概不知,說起來,若是外婆早早的就明白了父親家的情況,母親的日子還能好過一點,但那時外婆滿心滿眼都是父親這個優優秀秀的孩子。
看著父親滿臉的誠懇,外婆一家人不忍為難,急急忙忙的讓父親帶母親回去了。
母親坐在父親的后面,心里很是復雜,她不明白為什么父親會在這么重要的日子里遲到。
到了父親家所在的村落里,母親忽然沒來由的緊張起來,甚至心跳快的不受控制,母親奇怪,但也怕父親擔心,她始終一聲沒坑。
父親在一個胡同口停了下來,門口站著一個七十左右的老人,一臉慈祥的看著母親和父親,還有一對中年夫婦,父親對那老人叫了一聲奶奶,母親明白了這是老祖母,趕忙跟著父親叫了一聲。
母親看著那一對中年夫婦,心里想著沒準就是未來的公公婆婆了,她的目光投向父親,父親看著她的目光,對著那中年夫婦叫了一聲叔叔嬸嬸。
一下子,氣氛有些不舒服,母親詫異的厲害,這種時候難道不應該是男方的父母出門迎接嗎,看出了母親眼中的驚訝詫異,父親攥了攥拳頭沒說話。
母親雖然詫異,但想起太姥爺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還是讓她跟著父親叫了叔叔嬸嬸。
父親帶著母親往小胡同走去,父親推開門,帶母親走了進去。
小小的院子里一片寂靜,母親心里忐忐忑忑,父親帶著母親推開北屋的門。
天吶,這是怎樣一幅場景啊,沒有她想象的酒菜,沒有她想象的歡聲笑語,甚至都沒有人歡迎她的到來。
一個頭上別了小卡子的婦人在那愣愣的坐著,一個男人坐在她旁邊愣愣的看著父親母親,這才是我的祖父祖母,母親的公公婆婆。
母親有些窒息,父親臉色也是一僵,他把母親安頓好,自己出了門。
母親坐在那有些拘謹,緊張的后背開始出汗,好在不過多久,父親提著許多吃的回來了,母親再次打量了祖父祖母一眼,心中好奇的厲害,兒子工作那么忙,父母難道不會幫著孩子準備嗎。
這是父親的奶奶走了過來,太奶奶坐在那幫父親收拾酒菜。
不大會,那會剛剛見過的叔叔嬸嬸也進來了,隨著三人的走進,氣氛終于能讓人喘過氣了。
聽著父親說話,母親終于明白過來,太奶奶有三個兒子,祖父是老大,眼前的這位叔叔是老二,老三在別的城市定居。
二嬸嬸會說話,看出母親的不自在,她始終跟母親說著話,在這之間,母親終于放松下來。
吃飯期間,有母親的二嬸嬸說話,總歸是好過一點。
在這期間,祖父祖母除了蹦出幾句話,一直在低頭吃飯,好像對于母親這個兒媳并沒有不滿意的地方,又好像對于父親有沒有媳婦這件事,并不關心,總之整個吃飯期間,她總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意思。
母親在整個吃飯過程之間,內心冒出無數問號,可每當她把充滿疑惑的眼睛移到父親臉上時,父親不知是逃避還是怎么樣,總是回避母親的視線。
吃飯過后,父親拉著母親的手塞給了母親錢,并告訴母親祖母見到生人比較靦腆,希望母親不要介意。
母親對于父親的話還是有些許疑問,但也沒說什么,讓父親把她送回了家。
剛到家,母親就受到外公外婆以及太姥爺的盤問,她內心復雜的厲害,少年倔強堅強的臉色在她心里回蕩,她猶豫幾許,還是沒說出來,只是說了父親的父母不愛說話,外婆揮揮手表示不在意,并對母親說她以后是要跟父親一起生活,并不用在意父親的父母,有了外婆的這些話,母親瞬間像有了底氣一樣,一如往常的與父親約著出去游玩,滿心歡喜的規劃著以后的生活。
很快,兩家開始籌辦婚禮事宜,在這之間,母親陸陸續續的發現,婚禮所用的一切費用全部都是父親自己掏錢自己干,甚至兩人的新房都是父親姥姥的房子,裝修的錢是父親從廠里賒賬來的,母親驚訝的發現自從說了她要嫁進這個門,父親一家人別說歡迎就連欣喜的感覺都沒有。
母親心里不太舒服,那個新娘子不想受到新家人的歡迎,喜喜慶慶的進門,但好在父親的體貼安慰以及盡力補償填滿了母親惶恐不安的心。
房子裝修的不算慢,沒多長時間,父親便對母親說他終于可以把她迎娶進門了,母親臉上帶著少女獨有的嬌羞,被自己的意中人著急娶進門,她心中又激動又歡喜。
外公外婆急急忙忙的準備嫁妝,那是的嫁妝無非就是叫上親朋好友做上幾床新被子,并且告訴母親去了新婆婆家要懂事聽話,不要把太姥爺教導你的道理忘掉,太姥爺教出來的孩子都是極有教養的,母親坐在一邊牢牢的記住了這些話。
再后來,聽家里的長輩再談起這些話時,我想著,如果那時母親并沒有記住那些話,不把教養牢牢的放在心里,做一個半潑婦,那她的日子要好過很多。
很快很快,母親和父親的婚禮到了,是個大晴天,只是不知為何有些悶。
我想,母親的幸是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太姥爺,有一個聰明能干的好姐姐,有一個懂事能干的小妹,有一對不會重男輕女的父母,有一個在她最好的年紀遇見她并能照顧她的父親,而母親的不幸,似乎也是從遇見父親之后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