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4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前言
- 緒論
- 一 相關“域內文本”田野
- 二 基礎性概念和關鍵性術語釋義
- 三 研究緣起和研究目的
- 第一章 人與自然的關系維度與和諧共生規范
- 一 人與自然的關系維度
- 二 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演變態勢
- 三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路徑
- 第二章 我國傳統消費邏輯與生態消費哲學演變
- 一 傳統社會的消費觀念
- 二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消費思想
- 第三章 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的民族志背景
- 一 苗族歷史源流演進
- 二 苗族歷史地理坐標移位與歸因
- 三 苗族傳統認知思維與元哲學思想
- 第四章 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生成動力
- 一 自然律的不可抗拒性與遵從思想
- 二 民間宗教信仰的定力支撐
- 三 擬人化的人文關懷和共生理念催生
- 第五章 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的共生邏輯與共生實踐
- 一 取舍有度的平衡思想
- 二 物極必反的生存智慧
- 三 和睦相處的共生理念
- 第六章 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的“共生規范”
- 一 族群自然崇拜的內化思想
- 二 族群智慧生成的習慣法
- 三 群內必遵和踐行的生態倫理道德
- 第七章 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的實踐意義
- 一 族群與自然良性互動的實踐邏輯
- 二 生態平衡與和諧共生的有效指范
- 三 生態文明社會建構的理性指導資源
- 第八章 當代消費文化建構路徑與生態文明社會建構維度
- 一 生態消費文化建構的基本路徑
- 二 生態文明社會建構的雙重必要性資源選擇
- 三 生態文明社會建構的三重維度
- 參考文獻
- 封底 更新時間:2025-04-07 18:06:05
推薦閱讀
- 絲綢之路研究:段晴教授紀念專號
- 隱遁的社會: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中國斗蟋(田野中國)
- 禮以義起:傳統禮學的義理探詢
- 文學中的城市:知識與文化的歷史
- 人類學美學研究
- 從《非攻》到《墨攻》:魯迅史實文本辨正及其現實意義探微
- 《白鹿原》的文化透視
- 漢字的世界(套裝共2冊)
- 跨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 北歐神話
- 都市語境與魯迅上海創作的關聯研究
- 游客的凝視(第三版)
-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1902—1932)
- 中國功夫(中華精神家園書系)
- 吳越文化與民族體育文化融合研究
-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第12輯)
- 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 創客文化研究
- 文化記憶的追尋與重建:中國傳統節日保護對策研究
- 實用唐宋詞譜
- 景德鎮文化研究·第一輯
- 依附與剝離:后殖民文化語境中的黑非洲英語寫作
- 潮人舊書
- 金庸者誰:北大金庸研究課堂實錄
- 全媒體視域中的影視文化與鏡像修辭
- 非節目主持藝術(第3版)
- 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 美國20世紀小說中的旅行敘事與文化隱喻研究
- 民以食為天:百種食物漫話
-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