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6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第一章 緒論
- 1.1 選題背景
- 1.2 研究價值
- 1.3 基本思路與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創新點
- 第二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 2.1 核心概念厘定
- 2.2 國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 2.3 國內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 2.4 國內外相關研究評價
- 第三章 基于制度均衡理論的分析框架構建
- 3.1 制度概述
- 3.2 制度均衡理論概述
- 3.3 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
- 第四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給的歷史演變
- 4.1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給統計
- 4.2 人大和政協機制供給的歷史演變
- 4.3 行政機制供給的歷史演變
- 4.4 司法機制供給的歷史演變
- 第五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給的現狀描述
- 5.1 人大和政協機制供給的現狀
- 5.2 行政機制供給的現狀
- 5.3 司法機制供給的現狀
- 第六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需求的歷史考察
- 6.1 研究設計
- 6.2 人大和政協機制需求的歷史考察
- 6.3 行政機制需求的歷史考察
- 6.4 司法機制需求的歷史考察
- 第七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分析
- 7.1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類型及測量
- 7.2 人大和政協機制供需均衡分析
- 7.3 行政機制供需均衡分析
- 7.4 司法機制供需均衡分析
- 第八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非均衡的成因分析
- 8.1 憲法秩序
- 8.2 規范性行為準則
- 8.3 制度選擇集合的改變
- 8.4 技術進步
- 8.5 現存制度安排的路徑依賴
- 8.6 制度設計與實施成本
- 8.7 其他制度安排的變遷
- 8.8 制度均衡過程中的內在矛盾
- 8.9 焦點事件(偶然事件)
- 第九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需求的現狀描述
- 9.1 研究設計
- 9.2 人大和政協機制需求的現狀
- 9.3 行政機制需求的現狀
- 9.4 司法機制需求的現狀
- 第十章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創新的政策建議
- 10.1 一般性政策建議
- 10.2 個性化政策建議
- 第十一章 結論
- 11.1 研究結論
- 11.2 研究不足
- 11.3 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 附錄一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需求現狀的調查問卷主體題項
- 附錄二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改革需求的調查問卷
- 附錄三 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改革需求的最終調查問卷
- 后記 更新時間:2025-03-28 15:28:21
推薦閱讀
- 可持續安全論
- 國家戰略下的大邊疆戰略研究
-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與應急文化建設
- 中國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水平測度及實現路徑研究
- 公共政策過程中的美國智庫因素研究
- 城鄉基層社會風險防范與群體性事件治理
- 優勢城市:城鎮化浪潮中的突圍
- 中國戶籍制度的深入解析:現狀、影響與改革路徑
- 學術與時勢:1990年代以來中國鄉村政治研究的“再研究”
- 全球風險社會下的公共危機治理:一種文化視閾的闡釋
- 應急演練規劃指南(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指南叢書)
- 完善黨的宗教政策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
- 超越衛生: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設的政策過程研究
- 法治政府(依法治國研究系列)
- 區域公共治理:理論·實踐·創新
- 數字治理評論(第2輯)
- 談談社區營造(上)
- 數字政府2.0
- 中國式分權治理模式對產業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研究
- “無直接利益沖突”生成邏輯及社會治理
- 現代城市公共服務問題研究
- 中國志愿服務研究
- 公益之癢:商業社會中如何做公益
- 和諧公正:社會建設與風險應對
- 重組與再造:從行政審批到智慧政務
- 新動能:再造國家治理能力
-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監測體系構建研究
- 社會情緒生成與網絡突發事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