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基本思路與研究框架

1.3.1 基本思路

本書研究的基本思路,即技術路線圖,如圖1.1所示。

1.3.2 研究框架

本書從制度需求—制度供給的均衡視角來研究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研究的總體框架內容如下:

第一,基于制度均衡理論構建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本書闡述了制度的含義與功能、制度需求與制度供給的含義及其影響因素、制度均衡與制度非均衡的含義與成因,分析了制度均衡與制度變遷的關系;基于制度均衡理論和公眾參與機制的內涵與外延,構建了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給與需求的分析框架,包括環保公眾參與的人大和政協機制、行政機制、司法機制的供給內容與需求內容(需求指向和需求落點),以及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的總體框架。

第二,描述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給的歷史演變與現狀。本書基于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運用公共政策內容分析法具體分析了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的供給時間和供給數量、供給主體構成和供給結構特征,深入考察了中國環保公眾參與的人大和政協機制、行政機制(包括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行政聽證制度、環境信訪制度和環境行政復議制度)、司法機制(包括環境行政訴訟制度、環境民事訴訟制度、環境刑事訴訟制度和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供給的歷史變遷脈絡,并從環保公眾參與主體、客體、程序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各具體機制相關制度的供給現狀。

圖1.1 技術路線圖

第三,研究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需求的歷史變遷與現狀。基于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運用“學術探究法”和“媒介內容分析法”,從環保公眾參與主體、客體、程序三個方面研究社會公眾(包括普通公眾和社會精英)對環保公眾參與的人大和政協機制、行政機制、司法機制的需求內容及需求強度的歷史變遷,同時采取制度需求優先序調查法測量社會公眾對環保公眾參與具體機制需求內容的需求強度現狀。

第四,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樣態分析及供需非均衡成因探討。從制度供需均衡類型、制度供需均衡度等級、制度供需均衡度等級劃分方法與劃分標準三個方面切入,構建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均衡分析的“三維四級”方法論框架;運用“三維四級”方法論框架,從環保公眾參與主體、客體、程序三個維度深入分析環保公眾參與各具體機制的供需數量均衡、結構均衡和內容均衡的樣態及其所處均衡度等級;基于制度均衡理論分析框架中的制度供給的影響因素、制度需求的影響因素和制度非均衡的成因三方面的理論要素,具體分析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非均衡的成因。

第五,提出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改革創新的政策建議。基于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供需非均衡的成因以及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需求的現狀,秉承“以制度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以制度均衡為目標,從環保公眾參與主體、客體、程序三個維度,提出中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改革與創新的一般性政策建議與針對各具體機制的個性化路徑選擇和優化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扎鲁特旗| 年辖:市辖区| 连云港市| 东乌珠穆沁旗| 环江| 米泉市| 惠州市| 泰来县| 泾川县| 巴林右旗| 广东省| 阿图什市| 偃师市| 堆龙德庆县| 荥阳市| 仙居县| 凤山县| 碌曲县| 三门峡市| 西贡区| 恩平市| 慈利县| 灵山县| 库伦旗| 区。| 岢岚县| 阳城县| 延庆县| 乌审旗| 疏勒县| 星座| 德令哈市| 青铜峡市| 勐海县| 恩施市| 喜德县| 上高县| 北宁市| 呼图壁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