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拆封的潮汐信
2015年臺風夜,七名潮汕少年蜷縮在擱淺的鯨魚骸骨中刻下姓名。美術生蘇讓的素描本留下歷史性畫面:竹編世家的宋開削竹絲補船篷,機械天才許一燃拆解船板堵裂縫,而陳默在鯨喉骨發現祖父沉船的年份刻痕。當高考浪潮席卷而來,??凭€成了許一燃的恥辱柱,省外志愿書在沈聽夏母親手中化為碎片,蘇讓將爺爺癌變的CT膠片繡成星空——這群少年以潮汕人獨有的硬頸精神,把刺入生命的砂礫含成遠航的珍珠。十年后歸鄉潮涌動,“騎樓復活計劃”掀開新的戰役。許一燃的榫卯機器人被貼上“??仆婢摺睒撕?,宋開把未送出的竹編婚戒鎖進《百子千孫被》錦盒,沈聽夏的民俗粿雕卷入商業倫理漩渦。潮汐記憶館揭幕那日,暴雨沖刷奠基石上暈開的姓名,高舉的專利書反射機油與淚水的光澤,玻璃展柜倒影里兩具影子交疊又分離。這部潮汕青春史詩以鯨骨為碑胃繡為信,講述少年們如何用故鄉賦予的韌性對抗消亡。當竹編婚戒成為公共記憶展品,當銹跡斑斑的船釘混入奠基水泥,治愈從非抵達圓滿彼岸——而是學會在永無回音的潮聲里,辨認自己未被卷走的形狀。
·連載 ·33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