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在槍痕上的花
《江聲銹繡》作品簡介——漢江記得每一針帶血的刺繡時代背景1937-1945年,日軍鐵蹄南下,鄂北重鎮襄陽成為抗戰拉鋸戰場。中共鄂北黨組織在陶鑄、李先念等人領導下,以漢江為血脈,在日軍封鎖中重建地下網絡,創建襄西抗日根據地。核心敘事這是一部“微觀抗戰史詩”,通過五組群像的命運交織,展現被宏大歷史忽略的暗線:1.知識分子:留日歸來的程瑜用化學藥水寫情報,與富商之子周慕云從互相輕視到生死托付;2.底層女性:聾啞農婦阿菊靠讀唇語獲取日軍動向,女學生白荔把發簪鍛造成武器;3.鄉土力量:鐵匠趙大錘用尿壺造地雷,其女趙小滿繼承父業成為爆破專家;4.統戰對象:地主之女葉清瀾私開糧倉援共,被家族除名后帶隊夜襲日軍勞工營;5.日軍內部:反戰同盟成員田村因偷放中國戰俘,被同胞槍決前高唱《茉莉花》。文學特質?歷史真實:嚴格參照《鄂北抗日根據地史》《襄陽軍事志》,重大事件如公安寨戰斗(擊斃日軍親王)、湯池訓練班等皆可考;?超現實意象:用“浸血茶湯”“銹蝕的槍管繡上紅線”等隱喻,呈現戰爭對人性的蝕刻;……
·連載 ·7.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