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德真經集義
免費

十卷。明危大有(生卒年不詳)撰。危大有,字道紀,盱江人。撰有《道德真經集義》十卷。此書成于洪武丁卯年(1387)。卷首有嗣四十三代天師三洞弟子張宇初《道德真經序》,闡述危大有撰此書之原由及志向。其次為危大有《道德真經集義序》。據其序所述,他將諸家注釋相互比較,認為諸家各有得失;又有異同,學者于此不能不惑。于是將河上公及何心山等十余家注釋,“取其訓釋詳明,理長義同而不牽強者,集成一部”。此書初為上、下二卷,共八十一章。今作十卷,即《道經》、《德經》各五卷,無論二卷還是十卷,二者內容實質相同。《天一閣見存書目》作六卷,疑為缺誤。《道德真經集義》要旨在于:“以天為自然為體,以沖和默契為用;內而保煉存養,外而清靜臨民”。收集河上公、何心山、劉師立、林希逸、董思靜、柴元皋、呂知常、李道純、倪思、蘇轍、晁迥、吳澄十二家之說。其各家言論,如:宋代倪思、明代何心山《老子》注本久已亡佚,皆賴此書而存,實為千古之功。后世學者對此書推崇備至。認為此書集各家為一體,博采眾長,融會貫通,著述完善。為后世學者研究《道德經》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劉惟永 ·國學 ·24.8萬字

最新章節 第18章 2015-11-27 17:16:10
本草乘雅半偈
免費

本草著作。原書未分卷,后世有著錄為10、11、12卷者。明盧之頤(子繇)撰。其書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數為“乘”,因各藥分覈(核)、參、衍、斷4項解說,故名“乘雅”。書成逢明末兵亂而散失,作者追憶舊作,僅將覈、參兩項補其殘缺,衍、斷則難以復原,約只得原書之半,乃名“半偈”。共載藥365種,以應周天之數。其中《本經》藥222種,其它后世本草藥143種。所選多為常用藥,然拼湊周天之數,“未免拘牽附會”(《四庫全書提要》)。諸藥分《本經》上、中、下三品,《別錄》上、中、下三品,其余諸家本草,按時代先后分為第一帙、第二帙等。各藥之前,注明出處品級,次列藥名、氣味良毒、功效主治。注文分兩部分,首為“覈(核)曰”,述藥之別名、釋名、產地、形態、采收、貯存、炮制、畏惡等內容;次為“參曰”,作者于此處常闡發藥學理論見解。書中亦常夾引作者之父盧復《本草綱目博議》,及明代繆仲淳、王紹隆、李時珍諸家藥論。作者常以儒理、佛理推演藥理,每從藥名、法象、生態等人手闡釋藥物性能,多使其說涉于虛玄。但在討論用藥適應證時,卻能結合《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細予分辨,頗多經驗之談。故《四庫全書提要》謂其“考據該洽,辯論亦頗明晰。于諸家藥品,甄錄頗嚴。雖辭稍枝蔓,而于本草,究為有功”。今存清初盧氏月樞閣刊本、《四庫全書》本及據此轉抄本數種。現代有鉛印校點本。

盧之頤 ·國學 ·26.8萬字

最新章節 第65章 2015-11-13 15:42:31
傷寒論綱目
免費

清·沈金鰲撰。成書于1774年。全書分16卷,34.4萬字。該書首冠以總論,分為脈癥、六經主癥、表里、傳變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循六經之次,編列《傷寒論》原文;其不得分屬六經者,如傷寒后癥及辨脈、平脈等篇,悉列另篇,以為十六卷。因是書編次,“以仲景論為綱,歷代諸家之語足以闡明仲景者為目”,故名曰《傷寒論綱目》。其編次注釋有這樣一些特點:①按證歸類,重編《傷寒》。其在《凡例》中說:“仲景《傷寒論》,自叔和竄亂后,其六經條款,凡注釋家各以意為前后,訖無一定。獨柯氏《論注》,其分隸六經者,頗有理據,今《綱目》所定,皆依柯本。”②博采群書,以目釋綱。其在六經原文綱下,則采輯叔和以下42家傷寒著作為目,各摘其語之尤精且當者,以發明仲景之論。而其中又以柯韻伯之說為主。并附以己見闡發于后。③六經傳變,注重辨證。沈氏認為,“傷寒之病,有傳經,有直中,有始終不傳,有風寒交中,千態萬狀,棼如亂絲”。學者當循六經辨證之旨,明邪犯臟腑經絡,輕重虛實之異,而隨證論治。④立法用方,靈活變通。其駁斥“但取仲景法,不取仲景方”之詭言,謂仲景之書,“方因法立,法就方施,113方,方方皆活,397法,法法皆通”。若將其法與方融會貫通,誠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既可治外感,又可治內傷,本書對后世有深刻影響,是一部研究“傷寒論”各家注釋的難得參考書。不過,是書亦有不足之處,如清·曹禾《醫學讀書志》說:“然沈氏改補前人原文,幾呈不可句讀;采集諸家,復美丑不齊;不著書名,任情竄抹,每非厚書之轍,雖獲睹秘書,實未得書中旨趣。”

沈金鰲 ·國學 ·31.1萬字

最新章節 第74章 傷寒后癥(7) 2015-12-27 00:45:31
三國史記
免費

朝鮮古代通史。金富軾著。1145年問世。1394年慶州府使金居斗等人出版的木刻本,是現存最古老的版本。金富軾(1075—1151),30歲中舉,歷任戶部尚書、平章事和元帥等重要文武官職。1147年受封為樂浪郡開國侯,是朝鮮史學的奠基人。除本書外,還參與編纂《睿宗實錄》、《仁宗實錄》,另有詩文集20多卷。本書用漢文寫成,共50卷。記敘前57年至935年的朝鮮歷史。分為三國本紀、年表和志、列傳3部分。1.三國本紀(1—28卷)。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新羅本紀是重點,敘述從酋長赫居世至敬順王共56王、992年的新羅歷史。高麗本紀記錄從酋長東明(朱蒙)至寶藏王共28王、705年的高句麗歷史。百濟本紀記敘從酋長溫祚至義慈王共31王、678年的百濟歷史。2.年表和志。年表(29—31卷)。從前57年至936年,按年代順序共記載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105位國王(有的是酋長)在位的年表,并和中國諸朝的年代逐年對照。志(32—49卷)。是有關文化、經濟、地理、職官等方面的記事。3.列傳(41—50卷)。主要記述50個人物的事跡。大體分為貴族傳記、封建知識分子傳記和人民傳記三類。本書雖有某些缺點,如地名、人名、事件相互差錯,重要史實有所遺漏。書中記載的高句麗第10代王經中國學者考證亦非真實。但由于朝鮮三國時代的其他古籍一本也未流傳下來,使本書成為研究朝鮮古代歷史最寶貴的資料。

金富軾 ·國學 ·32.2萬字

最新章節 第51章 2015-12-27 00:56:2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通辽市| 兴山县| 万载县| 泊头市| 嘉鱼县| 凤凰县| 泽库县| 开鲁县| 滦南县| 滨海县| 溧水县| 获嘉县| 元氏县| 汉沽区| 昌黎县| 靖边县| 奇台县| 沙雅县| 阿克苏市| 慈溪市| 彭州市| 南川市| 隆德县| 沙湾县| 五指山市| 江陵县| 开原市| 怀来县| 青神县| 玉山县| 河间市| 古丈县| 舟山市| 永康市| 石阡县| 惠东县| 抚松县| 乌兰县| 青岛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