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史學史
免費

中國史學史專著。金毓黻撰。194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7年重印。金毓黻(1887—1962),原名毓璽,字謹庵,又字靜庵,室號靜晤。主要著作還有《遼東文獻經略》6卷、《東北通史》上編、《宋遼金史》、《中國史》1冊,合編《太平天國史料》、主編《五千年來中朝友好關系》等。本書敘述中國史學,原起自上古,迄于近代,共分10章。后來以近代史學內容復雜,必須更端另述,將最后一章刪去,迄于清代而止。第1章古代史官概述;第2章古代史家與史籍;第3章司馬遷與班固之史學;第4章魏晉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第5章漢以后之史官制度;第6章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第7章唐宋以來之私修諸史;第8章劉知幾與章學誠之史學;第9章清代史學家之成就。導言稱:“本編所述,首以史官,繼以史家,史籍,于官修、私修之史,分章闡述,以明私家成就殊勝于史官。”認為:回溯清代以往史學成就,綜以兩端,一曰撰史,始以編史,繼以紀傳,“隋志以下,以紀傳為正史,而編年體降居次位,即以史學進步之征”。二曰論史,“劉氏史通創作于前,章氏通義嗣響于后”,“是則于史學向前發展之中更獲新績”。所以,“本篇榷論史學,止取馬、班、劉、章四氏,以樹二者典型”。作者認為:撰史途經于魏晉南北朝啟其機緘,于唐宋以后拓其境界,總的方向是分門別類由簡趨繁。全書將中國史學史分為3期:古代;漢魏南北朝迄唐初;唐宋至清。論述簡要,資料豐富,自成一家之言。為中國現代學術界價值較高、影響較大的史學史著作之一。

金毓黻 ·國學 ·24.3萬字

最新章節 第58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13) 2015-12-27 08:23:11
阿毗達磨俱舍論
免費

略稱《俱舍論》,意譯《對法藏論》,又稱聰明論。為部派佛教上座部教理集大成者,為《大毗婆沙論》的綱要書。公元第五世紀間,世親菩薩所著。漢譯本有二,一為陳天嘉四年真諦所譯的《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本;一為唐永徽二年玄奘所譯的三十卷本,歷來為法相宗的基本教本。本書基本上是反映世親住世時代,當時流行于迦濕彌羅的說一切有部,關于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學說,并吸收經量部的許多觀點。內容由界、根、世間、業、隨眠、賢圣、智、定等八品構成,另又附錄破我品,則成九品。其中第一、第二的界品與根品,說明現實世界(物質與精神界)成立之要素的“法”,并說明有為、無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緣等名相。第三的世間品,說明地獄乃至天界的生物世界(有情世界)與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紹印度的宇宙觀及地理說。此外,更解說十二緣起,說明輪回的相狀,此即業感緣起論。第四業品,說明輪回的原因,并細分業的種類。第五隨眠品,敘述煩惱,將其分類為六大煩惱、十隨眠、八十八使、百八煩惱,并介紹過去、未來、現在等三世實有論,而加以破斥。世間、隨眠、業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第六賢圣品,則將悟入的階位分為凡夫位的之三賢、四善根,圣者位的四雙八輩,又說明悟入的觀法即四諦十六現觀。第七智品,則是說明世俗智、法智、類智等十智為獲得開悟之智慧,并說明十八不共法。第八定品,除說明產生圣智基礎之禪定外,復說明四禪、四無色定、三解脫門、四無量心等其他禪定。第九破我品,則是站在無我之立場,以破斥犢子部之非即非離蘊我及勝論之我等,即明示無我之道理。

(唐)玄奘 ·國學 ·22.9萬字

最新章節 第60章 2015-11-06 11:55:03
唐律疏議
免費

原名《律疏》。中國唐代《永徽律》的律文注解。長孫無忌等編撰。最早成于永徽四年(653)。長孫無忌,唐高宗時的太尉。本書是現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封建法典的釋文,是唐太宗為統一律文的解釋,以保證律書的統一適用而詔示下屬編寫的。分30卷,12篇,502條,其篇目同唐律完全相同,內容包括:名例律,共6卷57條,規定刑事法律制度;衛禁律,2卷33條,是關于警衛宮室和保衛關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職制律,3卷58條,是關于官吏職務及驛使方面的法律;戶婚律,3卷46條,規定有關戶籍、土地、賦稅以及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廄庫律,1卷28條,規定國有牲畜和倉庫管理的法律制度;擅興律,1卷24條,關于發兵和興造方面的法律;賦盜律,4卷54條,是保護封建政權及地主階級生命財產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斗訟律,4卷59條,關于斗毆和訴訟方面的法律;詐偽律,1卷27條,關于欺詐和偽造方面的法律;雜律,2卷62條,內容廣泛,包括買賣、借貸、度量衡、犯奸、賭博等;捕亡律,1卷18條,關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斷獄律,2卷34條,是關于司法審判方面的法律。本書不僅對律文逐條解釋,而且還對律書中規定的不夠完備之處進行補充、修訂,吸收了中國古代律學的成就,是中國封建法制的重要著作,后來成為歷代封建立法的楷模,并傳入外國,是研究中國法制史的重要資料。

長孫無忌 ·國學 ·23.2萬字

最新章節 第30章 2015-12-27 01:31:45
詩經通論
免費

十八卷。姚際恒撰。是書成書于康熙年間漢、宋學斗爭之時,它不受傳統傳疏束縛,認為《詩序》無論大序、小序皆東漢人衛宏所撰,多不可信;而朱熹《集傳》雖反《詩序》,又每每陽違之而陰從之。漢學、宋學各有缺點和謬誤,“漢人失之固,宋人失之妄,明人失之鑿。”故是書論詩,既不追隨《詩序》,亦不附合《集傳》,正如《自序》中所云“惟是涵泳篇章,尋繹文義,辨別前說,以從其是而黜其非。庶使詩義不致大歧,埋沒于若固、若妄、若鑿之中。”主張以求實精神,從詩的本文探求詩義,對歷代各家注疏逐一辨析。求得了部分詩篇本義,對歷代說詩歪曲詩義處多有駁斥,尤對朱熹《詩集傳》駁難最力。有些篇章,錄列漢、宋各家釋義逐一駁詰,因提不出新解,便以“不可詳”或“不得其解”存疑,不肯妄斷。是書除逐章串講詩文,通解全篇意旨外,間或有藝術表現手法的評析。指明詩中的賦、比、興手法,從章法、句法、修辭法,均有精確評價。如評《關雎》第二章曰:“通篇關鍵,在此一章。”評《卷耳》末章云:“四“矣”字,有急管繁弦之意。”評《廣漢》謂每章最后三句“一字不換,此方謂一唱三嘆。”評《鄘風·君子偕老》中“邦之媛”,猶后世所言“國色”,此篇乃宋玉《神女賦》、曹植《洛神賦》之濫觴。此類見解能突破前人成說,開辟了《詩經》研究之新學風,至今仍可供借鑒,極有價值。然謂一些男女戀歌為“刺淫”之作,則是其因襲傳統,美中不足。因是書不倚任何門派,故當時不受重視,《四庫全書》竟不錄。百余年后,其價值漸被發現。方玉潤《詩經原始》多采其說。鄭振鐸贊曰“此書極為重要,多獨特的新解,而能超出于毛(亨)、朱(熹)的聚訟之外”。最初之版本為道光十七年韓城王篤刻本,后有1927年雙流鄭璋復印本,1958年中華書局排印顧頡剛點校本為最新版本。

姚際恒 ·國學 ·20.2萬字

最新章節 第54章 2015-12-26 22:15:31
妙法蓮華經玄義
免費

二十卷。唐釋智顗撰。《妙法蓮華經玄義》亦稱《法華經玄義》略稱《法華玄義》這是天臺宋評釋《妙法蓮華經》題名的主要著述為天臺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頂隨聽隨記整理成書。玄義以五章敘經,即:一法喻為名,二實相為體,三一乘因果為宗,四斷疑生信為用,五無上醒開為教相。然后以七番共解,五重別說,釋五章義。七番是:標章、引證、生起、開合、料簡、觀心、會異。五起有: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釋名中先釋法字,次釋妙字。廣明佛本跡各具十妙,廣明因緣四諦二諦三諦一諦之境。辨體中開列七條,明宗分為五別。使法華經解、意足字美。從此結束了“齊梁之際,……盛演法華。立言判教,一音四相之說,四時六宗之談,眾旨紛紜,相傾相奪。南三北七,競化當時的局面。智以智論為指南,以涅槃為扶疏,引方等以增信,集經論以助成。觀心為經,諸法為緯。盛破光宅法云師義記,偏難四宗。遂使余家望風而靡,進退失據。可以說它是天臺宗對于全佛教的概論,可稱為以往中國佛教學人卓越的研究成果。在中國佛教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注釋本書的有唐湛然的《法華玄義釋簽》二十卷,宋法照的《法華經玄義讀教記》五卷,宋從義的《法華玄義補注》三卷。本書節本有明傳燈的《法華經玄義輯略》一卷,智旭的《法華經玄義節要》二卷。此外還有與此有關的撰述,如唐湛然的《法華經玄義科文》五卷,宋善月的《法華大部妙玄格言》二卷,有嚴的《法華經玄義簽緣起序指明》一卷。現常見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經本。

智顗 ·國學 ·21.2萬字

最新章節 第22章 2015-12-22 16:56:45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普格县| 新竹县| 西丰县| 台前县| 嘉定区| 绵竹市| 旬阳县| 南通市| 老河口市| 温泉县| 营口市| 云浮市| 靖州| 乌拉特后旗| 栾城县| 仪征市| 七台河市| 自治县| 潮州市| 张掖市| 尼玛县| 儋州市| 富源县| 边坝县| 比如县| 清远市| 越西县| 平昌县| 万安县| 隆尧县| 安宁市| 耒阳市| 深州市| 修水县| 饶阳县| 龙陵县| 余姚市| 双峰县| 宣化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