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Edward Payson Roe ·外國經典 ·16.6萬字
中醫方書類著作。共3卷。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氏仿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明吳鶴皋《醫方考》之遺意予以擴充,采輯古方300首,附方為數更多。收方皆取諸書所共取、世間常用之方,尤為重視選錄仲景諸方。至于藥味幽僻,采治艱難及治奇證怪病者,概不選錄。本書選錄古今醫籍中常用方劑約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藥性質分為補養、發喪、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氣、理血、祛風、祛寒、清暑、利濕、潤燥、瀉火、除痰、消導、收澀、殺蟲、明目、癰瘍、經產等21類方劑。
佚名 ·國學 ·16.6萬字
凡二十卷。全稱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又作楚石禪師語錄、楚石錄。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曇紹、良彥等編。收于卍續藏第一二四冊。編集福臻寺語錄、天寧永祚寺語錄、大報國寺語錄、本覺寺語錄、秉拂小參、頌古、法語、雜著,并附行狀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銘等。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又名《英云夢三生姻緣》、《三生姻緣》、《英云三生夢傳》,八卷十六回。題“震澤九容樓主人松云氏撰”,“掃花頭陀剩齋氏評”,題署說明作者為蘇州人,字松云,號九容樓主人,姓名與生平待考。卷首有剩齋氏《弁言》,《弁言》寫于癸卯之秋,今存版本標明刊刻年月的最早的是嘉慶十年,此前癸卯年有康熙二年、雍正元年和乾隆四十八年,從書的內容和文筆看,不會是康熙年間的作品,《小說字匯》又未載,可能性最大的是寫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書敘唐德宗年間,蘇州府秀才王云,游虎丘遇一美女,一見鐘情。后去杭州進香,又見此女,拾得其所遺詩帕,知其為吳氏女夢云。尋訪中誤入福云庵,遇美尼慧空欲以終身相托,王云僅與之結為姐弟。乃托名云章入吳府為記室,欲與夢云通意,未遂。出赴鄉試,途中遇盜。盜首曾受王云之惠,善待之。得識其義女英娘,二人私訂終身。
松云氏 ·國學 ·16.6萬字
Virginia Woolf ·外國經典 ·16.6萬字
《愛瑪》英文名稱為Emma,是19世紀最有影響的經典小說之一,由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丁編著。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熱心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卻又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張為孤女哈麗埃特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戀愛。當哈麗埃特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時,愛瑪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在愛著奈特利先生。這雖與她一開始就宣布的終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墜入情網的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天真的誓言。該作品多次被搬上銀幕。
(英)簡·奧斯丁 ·外國經典 ·16.6萬字
中醫綜合類著作。15卷。金張從正(約1156~1228)撰述,麻知幾等補記。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縣、蘭考)人。久居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金著名醫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好學,精醫術,名噪中州。興定年間入太醫院,不久告歸,與麻知幾、常仲明游隱水之上,發明玄妙。學宗劉完素,用藥偏寒涼,主張祛邪以扶正,邪去正氣自安。認為“汗、下、吐”三法可行,總括了許多的治病方法。本書成書于1228年。約15萬字,現存有元中統三年(1262)刻本,其后世翻刻本較多,新出版的有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鉛印本,以及1984年河南科技出版社校注本。
張從正 ·國學 ·16.6萬字
William Dean Howells ·外國經典 ·16.6萬字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于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制造,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武經七書》之一,作為武學的必修課程。
《靖康稗史箋證》,由宋人確庵、耐庵編纂。靖康稗史從不同角度,記載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及宋宮室宗族北遷和北遷后的情況。本書最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作者大都是親歷、親見其事的人,它為研究靖康禍亂始末,不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本書所涉作者,既有宋人,又有金人,他們對同一件事的記載,不論是相同還是不同,都有助于我們考訂歷史的真實。可貴的是,本書編者顯然十分注意這一點,故記同一史實,往往兼收出自宋、金不同作者的兩種同類著作,如記汴京失陷和宋帝出降,就既有宋人編著的甕中人語,又有金人編錄的南征錄匯;再如記宋帝等北遷和北遷以后的情況,亦既有宋人編著的呻吟語,又有金人編著的宋俘記。這些,都極為清楚地體現了編者尊重歷史的求實精神,而這也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需要強調,賴本書所保存的金人史著,如南征錄匯、宋俘記等,除對研究北宋滅亡這一歷史事件有極大價值外,對研究史著多所散佚的金代史學,亦有同樣的價值。
確庵 ·國學 ·16.5萬字
又名《張氏集注百將傳》,簡稱《百將傳》。古代軍事家與將領傳集。宋張預撰,翟安道注,其書采歷代軍事家與名將百人,始于西周姜太公,終于五代劉?。各于正史及別史中搜集有關事跡,進行綜合論述,特別注重其軍事戰例,凡與《孫子兵法》合者,皆一一表出,或別以《孫子兵法》題其后。其他生平,如地理諸方面考述也頗瑣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說:“然其分配多未確當,立說亦未免近迂。仍為宋人之談兵而已矣。”《郡齋讀書附志》:《百將傳》十卷,東光張預公立所進也。由太公而下,至于五代之劉詞,凡史辭泛漫而不切于兵者,一刪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資人之智慮者,間亦存焉。各以《孫子兵法》題其后,次以行事合之。
張預 ·國學 ·16.5萬字
佚名 ·外國經典 ·16.5萬字
元蘇天爵撰,共15卷。收集元初至元仁宗延祐年間(公元1314—1320年)47個大臣的碑銘、行狀、家傳等材料,經取舍編纂而成。每段事跡之后均注明出處。當時書名為《國朝名臣事略》。從首卷的元朝開國功臣木華黎到卷末的集賢學士劉因,都是元初到元中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人物。
蘇天爵 ·國學 ·16.5萬字
John Arbuthnot ·外國經典 ·16.5萬字
佚名 ·國學 ·16.5萬字
歷史小說,二十七回,未完。我佛山人(吳趼人)著。原載《新小說》第八至十三、十七至十八、二十至二十四號,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八月至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出版。宣統三年(1911)上海廣智書局出版單行本。書名“痛史”,寫的是宋元之交的一段民族淪亡的痛心歷史。小說取材于南宋滅亡歷史,主要寫賈似道等權奸賣國求和,茍延殘喘,同時歌頌以文天祥為代表的抗戰派。借古喻今,具有強烈現實針對性。1903年初刊于《新小說》,后有風雨書屋鉛印本。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章苔深校注本。
(清)吳趼人 ·國學 ·16.4萬字
(清)陳夢雷 ·國學 ·16.4萬字
Emile Gaboriau ·外國經典 ·16.4萬字
佚名 ·國學 ·1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