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眼科著作。3卷。清·黃庭鏡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經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黃庭鏡之門生鄧贊夫錄讀其書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經大成》是中醫眼科學一部總結性著作。全書綱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總論,包括諸藥外治章;中卷各論,論述眼病十二因及眼病八十一癥;下卷類方。此書對眼病癥狀及治療學均有發揮,此如《龍木論》將內障分為二十三癥,《目經大成》則由博返約,最后歸結為一。又如古人在內障一癥中包括了青光眼和眼底病,而黃庭鏡明確地申述了內障的病癥,并分別了青光眼和眼底病。在治療學上,附有眼病方劑二百二十九首,外用藥十九方。書中又介紹多種手術方法,將內障針撥術總結為撥眼八法(審機、點睛、射復、探驪、擾海、卷簾、圓鏡、完璧);對于眼病的手術適應癥及術前后的處理也有說明,另如眼科器械也有介紹并附圖形。此書今有清刊本3種。1818年由黃庭鏡之孫再刊,更名《目經大成》有清刊本4種。
·17.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