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當閣叢談
一名《村老委談》、《三家村老委談》,明代文言小說集。徐復祚撰。未見正史及公私書目著錄,現有《借月山房匯鈔》本,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有抄本殘卷一種。其書卷帙頗有歧異,據《借月山房匯鈔》本王東溆、徐述曾、黃廷鑒跋與《乾隆常昭合志》卷十一,其書原為三十六卷,《雍正昭文縣志》卷七十一、《光緒蘇州府志》卷七十六作三十卷,而抄本徐述曾跋則稱原書二十四卷。但原書已經亡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徐復祚的曾侄孫徐述曾得到六卷本一種,王跋亦稱其書存六卷,現存抄本即為此六卷本,殘存五卷(缺第五卷及第一卷后半卷)。嘉慶甲子(1804年)黃廷鑒于書坊中得殘本2冊,為六卷本所無,遂冠在原六卷本之前,刻入《借月山房匯鈔》中,即今所見八卷本者(見八卷本黃廷鑒跋)。清徐述曾跋謂其書:“大抵記朝廷典故、忠貞邪佞、孝義節烈、高人義士、仙佛奇蹤、豪猾盜賊、倡優乞丐、術數伎巧,與夫街談巷議、善惡果報,可興可觀,無不臚陳。”可見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其善惡觀念、道德褒貶,十分鮮明。書中所否定的內容,主要是朝政弊端和日常生活中的若干丑惡現象,而揭露宦官之患尤為激烈,如卷二《分宜逸事》以嚴嵩柄權時一寺卿久候其門不得見因求空地溲尿為其僮兒所辱、一監司以十金賄蒼頭欲求見嚴世蕃而為不屑擲地的故事,反映嚴氏父子邪惡勢力之囂張氣焰。書中部分故事還以官員對朝廷的不合作和蔑視態度,表現人們對最高封建統治者的抵觸情緒。如卷三《王光庵》條敘王賓清狂傲世,故舊姚廣孝自朝中歸里相訪,竟至其下馬脫朝服后方許其入門。作者還對官場及生活中各種丑惡現象予以鞭撻,如卷六《兩掾史》條以葉姓得官后死,王姓冒名頂替,與葉姓平分官俸事,揭露官場的腐敗;同卷《金潮》條敘金潮外出行商后,其妻與人有私情,遂騙婆婆外嫁他鄉,金潮歸后尋得其母,并設計以妻換母。表現人們對家庭生活中不良道德行為的憎惡。
·10.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