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環境與社會》主要由四個關聯部分組成。第1-2章主要闡述了中國農業文明時代生態環境的歷史演變、工業化以來環境問題“危機化”的動力和過程;第3-4章梳理了生態系統的一般規律,以及衡量生態-環境-資源狀況的標尺性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發現;第5-6章考察了當代中國環境治理方式的演變及其績效;隨后的四章則分別解剖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特定的社會-政治結構與環境問題的互動關系、“環境權”確立的作用和意義,等等。
張玉林 ·環境科學 ·18萬字
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在簡述制藥工業三廢的定義、分類、來源與特性,制藥工業三廢的組成,制藥工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中國環境污染防治法規體系和立法狀況等內容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制藥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技術,并結合制藥工業三廢綜合處理,以工程實例形式說明了制藥工業三廢的綜合處理技術、方法和控制工藝流程。本書可供從事制藥、化工、環境保護管理等工作的相關人員參考,也可供大專院校藥學、制藥工程、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使用。
王效山 夏倫祝 ·環境科學 ·25.6萬字
本書將視角落在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的價格機制上,以目前交易量最大、市場價值最高、最為成功的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為參考,深入探究其發展情況、價格機制的形成和運行、交易價格的影響因素,以及價格關聯機制等。同時,結合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在國際環境及氣候公約約束之下快速發展的現實,側重歐盟對中國的啟示,在對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進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建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價格形成機制、價格運行機制與價格發現機制。
孫悅 ·環境科學 ·11萬字
本書以廢鋼鐵、廢機電產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橡膠、廢塑料和其他資源如廢紙、廢玻璃等為主要城市礦產資源,首先分析各類城市礦產的類型、分布和市場情況,理清上下游關系,了解相關政策和技術規范,運用科技方法,找出每一類再生資源處理與利用的規律,選擇適當的工程手段和設備,做到無害化處理、高值化回收、循環化利用。通過產業鏈的建立,將產業的上下游在合理區域內銜接,節約了大量的能源、資源,為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書不僅適合高等院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能源專業相關師生閱讀,也可供資源綜合利用專業方向研究人員、城市礦產資源化處理項目的投資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楊敬增主編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組織編寫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潮間帶是海洋與陸地相互作用的交匯區域,其具有重要的區位、資源、環境、生態與軍事價值,是世界各國政府和學者關注的熱點區域之一。伴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潮間帶面臨高強度圍填海開發活動、大面積水產養殖和無序的陸源污染物排放,其環境質量日益惡化。本書以典型泥質潮間帶為研究區域,針對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展開系統研究。在構建潮間帶沉積物重金屬本底的基礎上,科學評價重金屬污染現狀,結合重金屬過剩通量的垂向變化,探討污染過程的演化,利用污染源解析尋找污染的發生機制,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為潮間帶的綠色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陳勇 ·環境科學 ·6萬字
本書從我國焦炭行業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出發,系統介紹了煤焦化過程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現狀,煤焦化過程多環芳烴的生成機理,煉焦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采集與測試分析方法,探討了煤焦化過程典型大氣污染物(多環芳烴、重金屬、碳顆粒物)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排放因子及排放量,最后給出了針對我國焦化行業大氣污染控制的對策與建議。本書旨在全面加深對我國焦化行業大氣污染物的生成、排放與控制的理解,進一步促進焦化行業清潔生產,可供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牟玲 ·環境科學 ·10.4萬字
動物瀕危甚至滅絕的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環境惡化,二是人類買賣。環境惡化是人類逐利時,地球生態付出的代價。我們在經濟騰飛的路上洋洋自得,但那些被污染的空氣、海洋、江河、土壤,在再難承受時,終將通過各種方式的循環,將這一切還給人類,而動物的消亡,只是唇亡齒寒的前奏。呼吸潔凈空氣成為品質,吃無毒蔬菜成為可遇不可求,海鮮河鮮帶有重金屬污染,氣候異常,天災頻現。也許科技能夠與這些回擊做一時抗衡,但我們不做出改變,不從點滴力行.又能把什么留給未來呢?
趙元征主編 ·環境科學 ·1.4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1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及其評估方法。2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有效性與可靠性改進方法的回顧與探討。3基于CVM有效性、可靠性改進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評估的理論基礎與計量模型設定。4偏差降低導向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調查問卷設計與實施。5基于開放式和支付卡式引導技術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的WTP估計。6基于封閉式引導技術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WTP的再估計。7基于Spike模型的WTP值零響應研究。8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評估的內容有效性辨識。9方法視角下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評估可靠性研究。10政策視角下的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評估可靠性研究及政策應用。
蔡志堅 杜麗永 ·環境科學 ·24.3萬字
我國鋼鐵企業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仍面臨許多問題,一是企業缺少明確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減排動力不足;二是鋼鐵行業低碳技術仍處于發展和完善階段,有的減排技術成本過高,難以推廣;三是我國鋼鐵企業缺少能源管理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相關知識,對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產品碳足跡相關方法學等不夠熟悉;四是部分鋼鐵企業不具備提出本企業減排溫室氣體技術方案的能力,不能及時、準確識別減排潛力和機會。本選題詳細給出了鋼鐵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減排量的核算方法,從各個角度分析了鋼鐵企業可能存在的減排機會,討論分析了國內外鋼鐵行業生產現狀與趨勢、能源利用與碳排放的現狀與趨勢,闡述了我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壓力,闡釋了鋼鐵企業碳元素流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減排技術的一般性遴選方法,列舉了未來幾年重點減排技術的潛力,并進行了成本分析,最后給出了關于各種有利于減排的措施和手段的政策建議。
楊宏偉 郭敏曉 ·環境科學 ·8.3萬字
本書是根據十九大精神、四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等方針政策,對四川綠色經濟發展趨勢、小微型企業轉型壓力進行分析,提出綠色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并從全省各級政府規劃、職能、機構效能等方面進行分析,建議政府轉換職能撬動多級主體,構建小微企業綠色管理體系,助推四川鄉村振興。
楊小川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本書針對當今節能和環保研究開發領域中最前沿的課題之一,即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處理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和關鍵應用技術的開發,以過去十幾年工作中積累的第一手試驗數據為素材,以多個示范工程歷史運行數據和電池回收處理試驗驗證數據為依據,通過細致分析和歸納整理,對這一領域的基礎和應用技術問題進行系統和詳細的描述。本書編者團隊攻克了電池快速篩選、一致性高效均衡管理、綠色高效回收等技術難點,創新發展了低附加值廢舊磷酸鐵鋰電池的低成本資源化技術工藝,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與關鍵技術突破,這在本書中都得以充分描述。本書的重點體現在退役動力電池性能及其梯次利用篩選評估、集成均衡、工程示范、運維等技術和案例,廢舊電池資源化和無害化回收利用工藝及裝備等。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并輔有大量豐富的工程工藝現場圖片,相信對于從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處理的技術人員具有很高的參考和實用價值。此外,本書也可供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和學習。
趙光金 范茂松 王放放主編 ·環境科學 ·19.5萬字
廢塑料再生利用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本書全面介紹了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知識,包括再生方法、鑒別方法,以及加工設備;同時,重點介紹了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通用性塑料、工程塑料、熱固性塑料的回收制備技術,還包括廢舊塑料制備木塑復合材料技術等。全書內容強調通俗易懂,從實用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發,列舉了大量實例與配方,提供了較為詳細的工藝條件,方便讀者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另外,考慮到生產的實用性,所選擇的配方大多生產方法較為簡便,利于實施。本書可供廣大從事塑料工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生產人員、銷售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廢舊塑料回收利用從業人員以及高分子材料專業在校師生的學習手冊和教學參考書。
趙明 楊明山編著 ·環境科學 ·22.7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述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及其在大氣污染治理中應用的著作,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的產生過程、機理,給出了脈沖電暈放電、直流電暈放電、交流電暈放電、介質阻擋放電等多種放電的基本原理、理論以及該技術結合吸附、催化等技術的協同效應。書中結合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該項技術用于大氣污染物的治理研究,主要論述了該技術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室內空氣、油煙廢氣、惡臭廢氣以及SO2和NOx煙氣的研究所果。本書可供從事等離子體技術、污染控制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能源工程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閱。
梁文俊 李晶欣 竹濤 ·環境科學 ·22.2萬字
本書從我國實際出發,以綠色治理理念為指導,詳細介紹我國黑臭水體污染現狀、治理研究進展概況,并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詳細介紹了太陽能曝氣治理黑臭水體研究、反應墻治理黑臭水體研究、曝氣耦合鐵粉/錳砂處理黑臭水研究、原理、實驗和方法應用,以及黑臭水體底泥抑制劑的研究現狀和應用,同時闡述了太陽能曝氣-反應墻-底泥穩定工藝治理黑臭水體的工藝原理、方法應用及效果。本書對于從事城市環境治理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良好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朱慧杰 ·環境科學 ·8.6萬字
針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湖南省政府、企業、民眾、學術界、社會組織等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模式與成效。本書從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實際出發,遵循從理論分析到實證研究的基本思路,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專題與案例相結合,全面研究分析了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成就、問題與不足、路徑模式與保障舉措。
高立龍 ·環境科學 ·12.7萬字
該書描述了國內外生態補償理論與該理論在我國的發展歷程,闡述了我國區際生態補償政策演化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
黃寰 ·環境科學 ·30.8萬字
本書針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厭氧降解菌的探討,為厭氧生物修復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本書系統介紹了降解石油烴產甲烷菌群的初篩、高效產甲烷菌群的建立、混合菌中單菌鑒定及混合菌培養條件的優化、生長激活劑對菌群產甲烷的影響及降解石油烴產甲烷的機理初探幾部分內容。通過微生物降解石油烴產甲烷技術,提供對殘余石油進行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本書適用于石油化工、生態環境、生物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工程、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胡恒宇 ·環境科學 ·8.2萬字
我國的環境保護就是在實踐、認識辯證發展的具體過程中,不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循環往復,每一次循環都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我們對環境保護規律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本書意在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生態環境研究”、“生態環境立法研究”、“生態環境司法研究”、“生態產業發展研究”四個部分數十篇文章,對我國資源環境保護問題做了較為升入全面的研究和探討,以期對相關研究者和從業人員有所幫助。
任亮 南振興主編 ·環境科學 ·21.9萬字
本書從食品發酵工業的原料利用,廢渣、廢水、廢氣產生等方面系統介紹國內外比較成熟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并介紹了相關的能源綜合利用技術,一方面為食品行業提供了資源綜合利用的途徑,另一方面為環境治理領域提供了行業綜合利用方法,并從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闡述了現代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分離分析等先進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實際應用。本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學術價值,可供從事食品發酵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從業人員以及從事食品發酵和環境保護相關的科研、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工程、食品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汪蘋 廖永紅 臧立華 李憲臻等編著 ·環境科學 ·50.3萬字
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實踐的新特色,本書系統總結了物聯網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新技術、新應用和新成果,展望了物聯網在生態環境應用方面的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緊扣“物聯網與生態環境”主題,本書介紹了基本概念、功能原理、應用范圍、政策空間、整體架構、系統設計、支撐體系、關鍵技術、核心設備、決策平臺、發展趨勢、政策導向及典型案例。本書可作為環境和資源類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相關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企業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溫宗國等 ·環境科學 ·2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