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幫助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相關從業人員、產品生產組織、主管機構更好地理解和實施相關制度文件,促進相關人員和組織對文件的統一認識,國家認監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本指南文件文件。本指南文件文件對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制度、目錄、例外要求、實施規則等文件進行了詳細解讀,從認證申請人及認證實施機構實際操作的角度出發,對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實施步驟進行了細致闡述,并針對制度、文件執行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解答。
宋紅茹主編 ·環境科學 ·11.9萬字
本書在汲取國內外眾多優秀教材、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闡述了與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環境領域有關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動規律;從細胞、分子或種群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環境微生物的形態構造、生理代謝、遺傳變異和生態分布等,并從微生物與物質循環的角度敘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書中還介紹了生物學新技術在環境微生物學領域的應用,并含有與其配套的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本書內容全面,文字簡明,概念清晰,書中各章節前均有“學習重點”,章節后附有“建議閱讀”“本章小結”和“思考與實踐”,力求重點突出,便于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從事環境領域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
樂毅全 王士芬主編 ·環境科學 ·24.2萬字
城鄉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工程堆積體是受侵蝕破壞最嚴重的地貌單元之一,是導致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來源。如何有效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協調人地關系,提升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的相容性,將生態宜居理念融入工程建設始終,是新時期城鄉建設的重要課題。植物是天然的工程師,擁有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的潛能,并具備低投入、易養護、綠色環保和生態平衡等優點,很好的體現了生態宜居的建設理念。基于此,本書對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及防治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提出問題,并以伊洛河盆地城鄉建設中的工程堆積體為研究對象,分析生態宜居與土壤侵蝕的互動機制,總結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特征及微地形演化規律,深究根系固土的理論及機理,討論根系固土的有效性,論證植物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的可行性。貫徹生態宜居理念,從固土植物的選擇、工程堆積體綠化設計及技術三個方面給出了運用植物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的方案與建議。
程磊 ·環境科學 ·18.3萬字
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主要實施區區域位置特殊、生態移民數量龐大,對其生態移民實踐經驗進行調查、總結并做理論解析,不但可以豐富生態移民理論,而且可以從實踐上指導該區域今后的生態移民工程,促進該區域可持續發展和長江上游大保護大開發。本書除了對以上問題進行理論梳理外,重點研究了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態移民現狀調查;二是做法與經驗梳理;三是生態移民實踐效應分析;四是區域生態移民理論解析;五是結論與對策建議。
廖海亞 ·環境科學 ·17.5萬字
全書共分為11章,內容主要包括緒論,結構基體、結構催化劑和結構反應器,結構催化劑和反應器中的傳遞現象,結構催化劑的制備,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消除,柴油機尾氣的凈化,固定源VOCs污染物的催化氧化分解,固定源氮氧化物的脫除,低NOx排放的催化燃料燃燒,催化結構過濾器凈化爐氣,結構催化劑和反應器的其他應用。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化學、化工、環境等相關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的教材,也是環境催化相關工業和設備制造領域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重要參考書。
陳誦英 鄭經堂 王琴 ·環境科學 ·32.9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通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綠色低碳技術是指能夠有效降低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防止氣候變暖的技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手段。本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國家“雙碳”目標的時代需求與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概況,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與實踐等。本書可作為普及讀物,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也可作為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政策制定的參考資料,還可作為從事綠色低碳領域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張士漢 溫全 洪競科 張巧顯 喬晗 梁鵬 王峣鵬 ·環境科學 ·15.2萬字
本書共分為4章,在概括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標準規范、發展歷程和環境危害,國外垃圾分類歷史經驗和國內垃圾分類探索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生活垃圾分類中政府的角色、企業如何運營垃圾分類和市民應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等內容。本書是“環保行動系列叢書”中的一分冊,內容全面豐富、通俗易懂,既適合廣大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從業人員、社區管理和工作人員作為常識來了解,也能為大專院校以及相關行業的研究人員提供重要參考。
韓丹主編 ·環境科學 ·6.5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環境空氣中超痕量POPs的樣品采集、前處理和分析等方法,適合國內各實驗室檢測技術設備現狀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包含了目前POPs檢測技術的最新進展,這些分析方法不僅適用于《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中控制的有機氯農藥、毒殺芬、二英等21種POPs,還可為其他同類化合物的分析提供借鑒。本書可供從事環境監測、分析等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及科研人員參考,同時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化學、環境科學、分析化學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付強 滕曼 羅財紅等編著 ·環境科學 ·9.6萬字
本書詳細闡述了浙江省沿海赤潮災害的特征、分布規律、發生機制,評價赤潮災害對沿海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開展赤潮災害預警及防治對策研究,為避免和減少赤潮災害損失和生態環境的損害提供科學依據。通過該書的學習,可以幫助讀者掌握赤潮的基本特征和其災害狀況,提高應對赤潮災害能力。本書主要內容為:介紹浙江的自然環境、近岸海域、赤潮特征、赤潮生物,以及赤潮災害的風險與損失評估,并且提出了赤潮災害的主要防治措施、預警預報方法和大型海藻的修復。
周燕等 ·環境科學 ·9.4萬字
本書共分5章,主要介紹了化學物質生態風險評估方法、化學物質健康風險評估方法、我國環境化學物質風險管理評審、環境化學物質風險評估應用,以及環境物質風險評估試驗方法及應用等內容,以期對我國化學品風險評估技術方法的研究和建立提供技術支撐和參考依據。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參考價值,可供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化學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劉征濤 孟偉等編著 ·環境科學 ·13.3萬字
本書采用問答的形式,從污水處理廠技術與工藝管理角度出發,詳細地介紹了污水水質指標與檢測、物理處理、活性污泥處理法、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化學處理、污泥處理等內容,包括技術工藝的原理和特點、運行方式、工藝參數以及注意事項和存在問題等。本書工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作為污水處理廠運行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的自學及培訓教材,也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師生的學習參考書。
伊學農 付彩霞 王晨編著 ·環境科學 ·20.2萬字
本書總結了一套成熟的、先進的電鍍廢水處理工藝。將廢水粗放分流,分為綜合廢水、含氰廢水、含油廢水三類。經物化——生物——反滲透處理工藝等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段光復編著 ·環境科學 ·29.6萬字
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我們該怎么辦?每一個經歷過霧霾的人都有類似的疑問。近年來,霧霾天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但是很多人對霧霾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本書正是為了給大眾普及霧霾相關的知識及科學預防的對策,讓大眾不再談霾色變,并盡可能減少霧霾對自身健康的影響。《遠離霧霾》(全彩版)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深入淺出的文字,將枯燥無味的環保常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緊緊圍繞霧霾污染與預防展開,內容涉及氣象基礎知識,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應對霧霾的措施和小妙招,老年人、兒童、孕婦、室外作業人員、慢性疾病人群等重點關注人群的防護方法,國家應對霧霾的舉措及未來工作等內容,并分享了幾種常用的護肺養肺藥膳供大家參考。本書旨在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倡導綠色環保理念,適合所有對環保感興趣的大眾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親子閱讀。
王旅東 劉洋主編 ·環境科學 ·2.1萬字
本書共分三篇。第一篇為凈水廠工藝與設備,主要介紹了常規處理工藝,預處理工藝,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除鐵、除錳、除氟工藝,超、微濾膜過濾技術,其他處理工藝單元,凈水廠排泥水處理和設備,設備選型案例分析;第二篇為污水處理廠工藝與設備,主要介紹了活性污泥法,包括傳統法、ANO、APO、A2O、SBR、氧化溝、穩定塘、MBR法的工藝與設備;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高負荷生物濾池的工藝與設備,并配有不同類型的工藝選擇、計算與設備選型的工程案例;第三篇為凈水廠、污水廠通用設備,不僅包括第一、第二篇中與各種工藝配套的專用設備,還包括其他主要通用設備,如水泵、閥門、閘門、風機、消毒、起重及輸送設備等。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各種設備的外形尺寸、性能參數以及安裝注意事項,并配有不同類型的工藝選擇、計算與設備選型的工程案例,實用性強,可供市政工程、環境工程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杭世珺 張大群 宋桂杰主編 ·環境科學 ·40.6萬字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報告系列之一,分三部分對中國膜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第一部分,全面分析全球(主要集中于美國、日本、歐洲、中東)膜市場的總體現狀;對中國膜市場所面臨的宏觀及中觀行業政策環境、市場熱點與關注點進行的回顧分析,并從投資結構、商業模式、市場格局等多種角度展望“十二五”期間中國膜市場走向。第二部分,對膜技術在我國市政與工業領域中的應用進行系統調查,特別對膜在海水淡化、污水資源化、工業節水、飲用水處理四大領域的應用現狀,剖析上述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前景。第三部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國內與全球著名膜企業的經營業績、核心業務、發展戰略及核心競爭力。對中國膜市場主要競爭主體從其市場份額、項目規模、投資規模主要業務領地、優勢工藝和項目達標情況進行了分析和對比,力圖真實、客觀地反映行業競爭現狀,幫助業內競爭者對其主要競爭對手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
鄭祥 魏源送 ·環境科學 ·14萬字
濕地是水陸之間的過渡區域,也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水質、降解污染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重要生態功能。濕地生態水文過程包含水文過程和生態過程兩個方面,水文過程是濕地植被生長和空間格局變化的重要驅動因子,同時也影響著濕地生源要素在植被和土壤系統中的遷移轉化過程,進而決定著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當前研究的核心是水分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濕地水文格局時空分異與生態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反饋機制。本書主要基于鄱陽湖濕地水文過程和水分條件的時空變化特點,介紹鄱陽湖濕地植被景觀格局及優勢植物生長發育過程對水文變化的響應,并剖析優勢植物在生源要素(氮、磷)遷移轉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固碳功能;通過室內模擬實驗探討水分條件和植物分解對濕地土壤氮磷營養元素變化的影響。本書內容對于正確認識鄱陽湖濕地物質循環關鍵過程及其生態服務功能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可為從事濕地生態學、自然地理學、水文學等方向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周云凱 ·環境科學 ·7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人工林木材解剖和物理特征對木材碳素儲存量的影響、不同經營措施(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培育措施)對木材碳素儲存量的影響、木材碳素儲存量的分形研究、木制品碳素儲存周期的評價、木材的綠色保障等研究內容,彌補了我國木材碳素儲存研究的不足,為提高木材碳素儲存量、定向經營高固碳效果的人工林紅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數據支持。
秦磊 郭明輝 李堅 ·環境科學 ·8.1萬字
在明清時期,權力高度集中的帝制國家將保漕濟運作為確保大運河暢通的首要政治任務。保漕至上的國策成為影響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書研究明清時期(1411—1901)山東運河的開挖、維持以及大運河與區域社會互動博弈關系,具體討論大運河貫通引發的自然環境的連鎖反應,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動力以及內生性社會力量的演變形態等問題。本書全面考量大運河在山東社會發展演變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引證史料豐富,并與學界現有研究積極對話,新見頗多。
王玉朋 ·環境科學 ·25.5萬字
本書共7章,主要介紹了河流濕地公園的概念及其特點,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現狀,重點討論了濕地公園的保護、恢復和利用規劃等內容,針對不同河流濕地的特征,從臨沂市自然景觀資源、民間工藝、人文景觀資源、歷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臨沂市5個河流濕地的規劃案例,希望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討和解決為河流濕地公園資源保護和規劃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幫助。本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參考價值,可供從事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的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工程、旅游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謝寶東 ·環境科學 ·8.1萬字
本書總結了當今國內外最為先進的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各生產工藝的廢水處理技術、廢水資源化回用技術和節水減排技術,并進行了歸納和對比分析;結合各種廢水處理技術典型工程實例,突出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書可供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科研人員、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王紹文 王海東 孫玉亮等 ·環境科學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