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智囊全集下(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會員

《智囊全集》,是明人馮夢龍編纂的子史經傳與筆記叢談中有關“智慧”的故事集,是一部反映了我國古代方方面面“智慧”的“集錦”,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智慧”的全面認知。《智囊全集》,顧名思義,其核心是“智”,也就是人的智慧,是對人的體察、對物的常識和對事的經驗,是一種使人清醒的才能,還是一種面對事物的態度,也是一種洞穿本質的眼光。《智囊全集》編纂格局極大。書中匯輯智慧故事1200余則,可以說包羅萬象。涉及人物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時間跨度從商周時期到馮夢龍的時代,上下三千年;內容上既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又有機敏譎詐的小聰明。從引書范圍看,據大致統計,這些故事采自從《左傳》到明代筆記的數百種書,大部分為正史和筆記,這一方面顯示出馮夢龍的博覽群書、取材廣泛,另一方面顯示出他求全、求盡的編纂理念。從本書的結構看,馮夢龍設立了十部二十八類,將這1200余則故事分門別類地納入其中,頗有窮盡天下慧品類之用意。十部是: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專列閨智一部,跟商業經濟繁榮時代婦女地位的變化密切相關,這在當時是頗有進步性的。《智囊全集》不僅編纂格局大,而且編纂觀念正。馮夢龍重視對正史材料的選用與裁剪,重視對筆記叢談中史料的采選與類比,也喜歡對歷史事件與人物做評論,這都是史筆的一種體現。從中可見,他編纂此書并非為了獵奇,而有著鮮明的以史為鑒的色彩。

何漢杰譯注 ·古籍整理 ·43.6萬字

長短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下)
會員

《長短經》,又名《長短要術》《儒門經濟長短經》。作者趙蕤在《長短經》十幾萬的文字中,博考六經諸子,博征經史,廣采百家,從諸如《論語》《孟子》《周易》《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老子》《莊子》《韓非子》《管子》《人物志》《傅子》《申鑒》《中論》《政論》《昌言》《世要論》《呂氏春秋》《淮南子》《孫子兵法》《六韜》《黃石公三略》等上百種書中采擷大量材料與歷史事例,采用“自為經傳”的著述模式,以經注并行的方式靈活組合各種材料,將材料進行相當細致的拆分,將前人的不同觀點拆分匯聚,讓它們互為補充,甚至互相辯駁,并按照自己的思想體系重新加以組合,兩部分文字圓融的交匯一起。經過趙蕤的削刪、抄撮、編排,自先秦至唐代的各種典籍,在“經綸通變”編寫宗旨的指引下,匯聚諸子百家學說,撮敘歷代更迭史實而斷以己意,論述王霸、機權、正變長短之術,內容龐雜,涉及知人、論士、政體、君德、臣行、圖霸、兵謀等內容,使《長短經》中的某些篇章,往往能比原書更為充分地闡發某一道理。“趙蕤用前人的文句編織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思想體系。雖然這些思想的局部都已存在于前人的著作中,但任何局部都不能大于《長短經》這個整體”。

劉子立譯注 ·古籍整理 ·47萬字

穆天子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會員

1700多年前,戰國魏襄王墓被盜,一批竹簡古書重見天日,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書”,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獻較完整地流傳到今天,這就是《穆天子傳》,又名《周王游行》。該書記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遠征西域的事跡,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全書共六卷。前四卷記述周穆王從宗周出發,北征犬戎,繼而出雁門、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侖、會見西王母、狩獵大曠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經歷。卷五專記周穆王東巡河南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實錄。卷六原為雜書中的一篇,名為《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主要記述周穆王東巡河濟之間,其所寵愛的盛姬去世,穆王為其舉辦盛大隆重葬禮事。全書雄奇浪漫,頗具小說色彩,故一度被認為是虛構的小說,而實際上它應該是一部記載周穆王西征東巡的實錄性散文,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價值的歷史文獻。本次以上海涵芬樓景印天一閣刊本《穆天子傳》作底本,注釋中匯校勘、集釋、案語為一體;題解疏解該卷內容與大意,各卷題解之后皆列有《周穆王日程經歷名物一覽表》,以供參考查檢;譯文文句暢達,便于讀者閱讀。并附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表的相關著作和論文,為讀者進一步研究提供思路與線索。

王天海譯注 ·古籍整理 ·29.9萬字

曾子·子思子·孔叢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會員

在孔門七十子中,曾參被稱為曾子,是對中國后代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學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經》被稱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學》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從倫理到政治的人生發展思路,被中國封建時代文人奉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說理散文發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國典型的專題說理散文,是在曾子時代出現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孫,孔鯉之子,是戰國前期儒家一大重鎮,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編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脈相承的道統體系,學者們將子思與孟子合稱“思孟”。戰國時期,學術界重視的是子思論述仁、義、禮、智、圣五種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學說為核心內容的新儒學興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視,被朱熹列為“四書”之一。《中庸》是儒家論述心性道德培養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說成是“孔門傳授心法”之作。《孔叢子》是一部相當于“孔家雜記”的書,其記述自孔子始,下歷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迄東漢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孫季彥,共記錄了十幾位孔子后代子孫的言語行事。時間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對于了解孔子世家的發展、演變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學傳授等等,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

陳桐生 孫雪霞譯注 ·古籍整理 ·46.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库尔勒市| 邓州市| 蓝田县| 海南省| 柳林县| 衡南县| 永宁县| 双城市| 平顶山市| 卢龙县| 鄂温| 蕲春县| 柳河县| 黑山县| 察雅县| 赣榆县| 仙游县| 上饶县| 临汾市| 临清市| 登封市| 房产| 刚察县| 灌南县| 阿图什市| 盈江县| 顺昌县| 循化| 喀喇| 板桥市| 西贡区| 华坪县| 河源市| 南汇区| 东海县| 龙山县| 磐石市| 万州区| 清水县| 抚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