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易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姬昌編著的《易經尚書》用現(xiàn)代白話對其進行了詳盡而又明白的解說。《尚書》是古代的重要文獻,西漢武帝時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一,是士子科舉進身的必讀之書。本書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商)姬昌 (春秋)孔子 ·古籍整理 ·24.5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先生語錄、書信的簡集,是一部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該書包括了王陽明學說的所有重要觀點,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于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
(明)王陽明 陸東風 ·古籍整理 ·23.4萬字
葛洪所撰《神仙傳》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經典《抱樸子?內篇》的案例輔教之作,以具體人物事跡闡釋他的“神仙實有”“仙學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大多復雜、奇特,想象豐富,記敘生動,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的神仙觀念及魏晉文士風氣。其中不少人物常為后世養(yǎng)生文獻所引用,一些成語和文化典故,如“滄海桑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杏林”“橘井”等,大眾耳熟能詳,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謝青云譯注 ·古籍整理 ·26.6萬字
法家是我國古代與儒家、道家齊名的重要思想學術流派,對中國社會政治和思想學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韓非子》則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韓非子》全書共十萬余字,分為五十五篇。就其主體而言,它實在是一部政治學巨著,主要論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穩(wěn)坐江山、富國強兵乃至稱王稱霸,亦即古人所謂的“帝王之學”。書中除了論述法術、權勢等主要內容外,也論述了一些君主應該注意的道德修養(yǎng)、政治策略。
張覺等 ·古籍整理 ·47.2萬字
國學備覽9(皇帝內經素問·九章算術·近思錄·陰符經·周易參同契·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太上感應篇·金剛經·四十二章經·心經·六祖壇經·茶經·樂府雜錄·洛陽牡丹記·棋經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記·世說新語·游仙窟):《黃帝內經素問》舊題黃帝編著,陳福濱(臺灣輔仁大學)審定。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的醫(yī)學典籍。《九章算術》漢·張蒼、耿壽昌編著,林文照(中國科學院)審定。我國第一部重要的數(shù)學專著。《近思錄》宋·朱熹、呂祖謙編著,姜錫東(河北大學)審定。理學入門書,蘊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義。《陰符經》孫家洲(中國人民大學)審定。相傳蘇秦得此書而為六國之相。《周易參同契》左東嶺(首都師范大學)審定。最早論述煉丹原理的著作,被稱為“萬古丹經王”。《黃庭內景經》王子今(華東師范大學)審定。道家內修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黃庭外景經》傅剛(陜西師范大學)審定。《太上感應篇》宋·李昌齡編著,劉海燕(福建師范大學)審定。民間廣為流傳的勸善書。《金剛經》后秦·鳩摩羅什譯編著,楊增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經中之王”。《四十二章經》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編著,朱慶之(北京大學)審定。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佛教經典著作。《心經》徐俊(中華書局)審定。般若部經典中的核心經典。《六祖壇經》唐·釋慧能編著,李申(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中國禪宗最重要的典籍。《茶經》唐·陸羽編著,李根蟠(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我國第一部論茶著作。《樂府雜錄》唐·段安節(jié)編著,吳相洲(首都師范大學)審定。唐代樂制、音樂、百戲資料的珍貴記錄。《洛陽牡丹記》宋·歐陽修編著,祝尚書(四川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一部花卉專書。《棋經十三篇》宋·張擬編著,嚴華(暨南大學)審定。宋代以來最權威的圍棋理論著作。《林泉高致》宋·郭熙編著,崔自默(中國藝術研究院)審定。山水畫高度成熟后的理論總結,極具文采。《搜神記》東晉·干寶編著,寧稼雨(南開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志怪小說集。《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劉尚慈(中華書局)審定。我國最早的筆記體小說集。《游仙窟》唐·張鷟編著,沈伯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審定。我國最早最完整的自傳體愛情小說。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44.8萬字
《笠翁對韻》是一部教人對仗和用韻的書,相傳為清代文學家李漁所著,因作者別號笠翁,故名“笠翁對韻”。這本書和清代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齊名,都是學習漢語詩詞格律技巧的極好啟蒙讀物。全書以“平水韻”平聲三十韻為目編寫而成,分為上、下兩卷,各卷有十五韻部。《笠翁對韻》每個韻部各有二到四則對文,每則對文各有對句十對,由簡到繁,選取的都是每個韻部的常用字,這些字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的概率大,經過熟讀和背誦,容易被學習者牢牢記住。《笠翁對韻》的對句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學習者在學習對仗的同時,也能學習到豐富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知識。
郭浩瑜譯注 ·古籍整理 ·28.6萬字
《戰(zhàn)國策》為戰(zhàn)國到秦、漢間縱橫家游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匯編。西漢劉向對其進行了整理,分為東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等策,共三十三篇。這部書記載了戰(zhàn)國兩百多年間各國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以及策士們在游說諸侯或相互辯難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對后世產生了長遠影響。為方便讀者閱讀,我們此次以文白對照的形式出版該書,以清代黃丕烈《士禮居叢書》覆宋本作底本,并廣泛參考了先賢時彥的研究成果。
繆文遠 繆偉 羅永蓮 ·古籍整理 ·39.5萬字
《拾遺記》作者為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該書本為19卷,被南梁宗室蕭綺整理為10卷。《拾遺記》集雜史、博物于一體,語言華麗奇詭,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和藝術成就。《拾遺記》前九卷上自春皇庖犧,下至晉時事,以歷史年代為經,記述了帝王后妃、文人名士、宦官娼妓等各個階層歷史人物的異聞逸事。部分卷篇后有蕭綺錄語,對王嘉正文或補正、或辯難、或發(fā)揮、或評價。《拾遺記》第十卷則是較為典型的地理博物類結構,此卷以方位的轉移為依托,歷述昆侖、蓬萊、方丈、瀛洲、員嶠、岱輿、昆吾、洞庭等八座仙山,以及山中的奇景異物、有關神話傳說等。
王興芬譯注 ·古籍整理 ·25萬字
《聲律啟蒙》是一本專門訓練兒童吟詩作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全書按韻分編,每韻編有三首對子文,從單字到雙字,從三字對到十一字對,循序漸進,內容包羅天文、地理、人物、景物、器物、典故、史實等。形式整齊、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意韻鏗鏘、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和誦讀,對啟蒙兒童作對聯(lián)、寫作、積累文化常識等有重要的作用。
檀作文譯注 ·古籍整理 ·20.6萬字
《三國志》六十五卷,包括《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44.7萬字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傳統(tǒng)文化之“經學”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學問,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它雖然是《四書》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卻是其中富含意蘊、理論和氣象的著作,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哲學洞見。《國學經典叢書中庸全集》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導言,從處世和人生經驗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了蘊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處世中的經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化理解《中庸》這一傳世經典所包含的智慧。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徐楓譯解 ·古籍整理 ·32.6萬字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問世以來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約請潛心研治老莊哲學幾十年的張松輝先生,將《老子》甲本、乙本與通行的王弼本相對照,篇次依帛書《德經》在前《道經》在后安排,參考多種版本精審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礎上加以題解、注釋和翻譯,差異較大者則分別進行翻譯,全面呈現(xiàn)《帛書老子》的獨特價值,值得期待。
張松輝譯注 ·古籍整理 ·29.4萬字
《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第一部宏偉巨制,對文學起源、文體類別、神思、風格、修辭、鑒賞、作家人品、文學語社會變遷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作者劉勰的文學觀,以儒家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對人物和作品的評點,見解精辟,開中國文學批評史之先河,對后世影響深遠。作品風格剛健,富有詩意。是譯注本以王利器《文心雕龍校正》為底本,并參考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拾遺》、詹锳《文心雕龍義證》等各家校語,對錯訛、奪訛的字和部分有異文的字進行了校改。每篇有題解,力求簡明扼要;有注釋和翻譯,力求簡潔。
王運熙 周鋒 ·古籍整理 ·31.8萬字
《焚書》又稱《李氏焚書》,共六卷,為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贄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所著。收錄了書答、雜述、讀史等文章及詩作,體現(xiàn)了李贄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我們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該書中,李贄對儒家經典和假道學家進行了猛烈批評,表現(xiàn)出反封建壓迫、反傳統(tǒng)思想的斗爭精神。其中也有一些在佛教思想影響下寫出的談佛論道之文,表現(xiàn)出作者思想的復雜性。該書出版后,歷遭封建統(tǒng)治者的查禁焚毀。但禁者自禁,傳者自傳,《焚書》仍有多種版本傳世。此次出版的《焚書》是“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一種,是面向廣大讀者的經典普及版本。注釋精準,譯文簡明。
(明)李贄 ·古籍整理 ·49萬字
岑氏《隋唐史》始撰于1950年,1957年,岑氏《隋唐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岑氏《編撰簡言》(寫于1950年)云:“中國新史學研究會規(guī)定:‘各通史組都在討論教學提綱,各斷代史組都在討論歷史事件或歷代人物。’本講義之編撰,大致與此一規(guī)定相符,極力避免與通史之講授相復,無使徒耗光陰,不裨實用。”其時岑氏任中山大學教授,由上可知,此書的撰就,與先生的教學活動緊密相關。今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本重新整理,加以新式標點,納入本社“近現(xiàn)代名家講義叢刊”中出版,以饗讀者。
岑仲勉 ·古籍整理 ·41.7萬字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論語》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影響。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古籍整理 ·23.6萬字
(明)李贄 ·古籍整理 ·39.7萬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匯輯先秦時期300余首詩歌。透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早期的社會狀況和先民的生活狀態(tài)。《詩經譯注》是國學名家周振甫先生精心打造的力作。其注釋簡潔精當,對生僻字詞有注音;譯文通俗易懂,同時兼顧詩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此次推出的是該書精裝本。
周振甫譯注 ·古籍整理 ·20.6萬字
《遼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本書較系統(tǒng)地記載了我國古代契丹族建立的遼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并兼載遼立國以前契丹的狀況,以及遼滅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概況,是研究遼和契丹、西遼的重要史籍。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33.8萬字
《北齊書》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雖以記載北齊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后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2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