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王弼通行本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據作者個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篇首“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和開展”對老子哲學作了全面的介紹,顯出作者的學術功力。“注釋、今譯與引述”構成本書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為順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釋,而后是今譯,最后是引述。注釋通俗易懂,今譯文字優美,注釋、引述學術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學者,又可作為有志于老莊學說深入研究的指南。
陳鼓應注譯 ·子部 ·20.4萬字
顏之推(531-590),字介,生于湖北江陵,祖籍山東臨沂。北齊文學家、教育家。初仕梁,后被西魏俘獲,逃入北齊,官至平原太守。北齊亡,又先后在北周、隋任職。顏之推博學多識,一生著述甚豐,但大多亡佚,今存《顏氏家訓》二十卷、《還冤志》一卷(或三卷)。譯注者:邵逝夫,自由學者,1977年生于江蘇射陽。曾師從朱季海先生研習訓詁。早年從事管理學研究,出版相關著述近二十部(署名邵雨)。2009年起,盡棄舊業,投身于傳統文化復興與傳播事業,立足心性工夫,兼習儒、佛精義。并常年講學各地,致力于古典教育的傳承與發揚。撰有儒學經典釋義、大乘佛典釋義等系列著述。2014年春,發起貞元義學。2018年起,推行明志教育。馬克,北京少年正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順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長期致力于傳播正氣和家風,開創并推動“樹家風,養正氣”和“養少年正氣”公益演講。著有《少年正氣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年)等專著。
(北齊)顏之推著 邵逝夫 馬克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0.4萬字
本書討論的公辦中小學的“辦學自主權”是學校在符合《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相關政策規定的前提下,自主確立辦學目標、規劃學校發展、開展教育教學,同時在學校人事、財務及招生事務上擁有一定自主空間的專門權力。書中以學理闡釋為基礎、以區域視角的實證調查為依托,在研究分析框架的引路下,展開了對于豫中地區中小學辦學自主權“權力主體”、“權力要素”、“主體間關系”與“保障機制”等各要點的分析探討。
蒿楠 ·經部 ·20.4萬字
當今之世,時在文景,學如晚明。經學不興,大道不彰。我們相信,沒有建立在自己偉大傳統基礎之上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全的民族,沒有建立在自己偉大傳統基礎之上的思想,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思想。而重視并闡發傳統思想資源,最重要的就是經學的資源。因此,進一步強調經學研究,成為這個時代學術研究最迫切的任務。我們希望,通過重新開啟經學研究,反思今天學科建制的不足,為分裂的學科尋找共同的靈魂;我們希望,通過重新開啟經學研究,接續華夏二千年來文明的主流,為往圣先賢的學問,探求現代轉化的方式;我們更希望,通過重新開啟經學研究,重新回到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等人類永恒面對的根本性問題的關切,為生活方式的構建尋找新資源,為國族的未來探索新方向。經學的重新開展,意味著重回古典,再造文明,在這樣的時刻,一個治古典經史之學的學者,背后都站立著這個族群數千年的文明史,以及她叵測的未來。
干春松 陳壁生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20.4萬字
《宋詞選》堪稱宋詞選本中的經典之作。選本打破了《宋詞三百首》等注重音律詞藻的選詞傳統,更重視詞作的思想內涵,故選本中稼軒詞選得最多,其次是東坡等,對歐陽修、晏殊、柳永、晏幾道這些詞人,也更注重擇明快者而錄之。同時,注釋詳盡,評述精辟、清晰,不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讀者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而且有益于養成對歷代詞作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故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胡云翼選注 ·古籍整理 ·20.4萬字
《小窗幽記》儒道通俗讀物,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明)陳眉公 ·國學普及讀物 ·20.2萬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傳承下來的古書,凝聚著眾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本書推薦的古書,時間跨度從先秦一直延續到清末,類型多樣,有《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巨著;《詩經》《漱玉詞》等詩詞集;《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小說;《竇娥冤》《西廂記》等戲劇作品;《文心雕龍》《藝概》等文藝理論著作;也有《水經注》《齊民要術》等科學巨著。讀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時,也可以選取一些適合自己或者感興趣的書來細細品讀,相信定會受益匪淺。
汪思源 ·國學普及讀物 ·20.2萬字
《劉子》,又名《劉子新論》,一般認為是南北朝時北齊劉晝所著。全書共十卷五十五篇,綜論修身治國之要,以儒道互補的思想傾向融合法、名、兵、農等各派學說精神,以探求養性修身、強國富民之旨。全書體系完備,內涵豐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價值,其崇學、惜時、薦賢等思想,多為后世借鑒引用。《劉子》廣泛征引《左傳》《論語》《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說苑》《漢書》等文獻,對研究六朝以前的文獻典籍,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林琳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