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先賢們在生活中總結提煉出許多短小精悍、能夠啟發人心智的名言佳句。它們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總結人生的寶貴經驗,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們每一個人為人處世、治家勸學、待人接物、修身養性的經典書目。經過幾千年的積淀,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志、求學等領域,猶如人生路上的燈塔、路標,照耀著、指弓著人們探求的方向。本書所選的內容句式整齊,易懂而不失古韻,幫助讀者在含英咀華之際,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汲取先人的智慧。
呂鶯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8.6萬字
《隨園食單》是清代一部系統論述中國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菜酒單。從選材到品鑒,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南北菜肴,以及當時的美酒名茶,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吃,是平凡生活中一件大事,一蔬一飯,用心對待,日常食物最易令人滿足。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講究。喜歡吃的人,必然能體會細節,熱愛生活。酸甜苦辣咸中品出的生活氣,才是最讓人動容的地方。每一個微小的日子,因為有美食的參與而飽滿,而豐盛。好好吃飯,就是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清)袁枚 ·古籍整理 ·9.3萬字
此書是其代表作《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之后唯一的研究新論。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五胡十六國這一破壞性特別突出的時代得以結束,歸根結柢是五胡日趨融合,其主要部分終于陸續積淀在農業地區而被漢族文明逐漸同化之故……但是,在這漫長過程行將結束而又尚未結束的時候,為什么是拓跋部而不是別的部族擔當了促死催生的任務呢?這就涉及拓跋部的歷史定位問題和北魏政權定位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作者真正著手是在90年代后期開始的,古稀之年又大病之后,用他的話說,自己是“衰年涉入拓跋史題,甚感力不從心”;眾所周知,研究拓跋史又資料奇缺,“結論難下”,存在大量史實上的“模糊區域”,田先生決心拓荒,“近年以來,由于未見有多少新史料出現,史學界在這方面探索的熱情顯得比較消沉。我希望自己所盡的綿薄之力能引起更多有志者的興趣,共走探索之路。”
田余慶 ·工具書 ·18.9萬字
吳震是治宋明理學,尤其是陽明學的名家,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他把近年重讀朱子的心得體會匯集成書,在持論所見、立論取徑方面與此前朱子研究確有所不同,應該會引起朱熹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廣泛關注。書稿涉及朱子思想中的仁學、心說、敬論、本體與工夫以及政治文化等問題領域,展現了專題性研究的風格,具有哲學、思想、歷史以及政治文化等多重詮釋視角,擺脫了以往就“理氣心性”等框架來切入朱子思想研究的傳統格套,對于重新解讀朱子思想之特質及其價值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吳震 ·子部 ·17.1萬字
《汲古閣集箋校》收錄的是明末著名藏書家、出版家毛晉的詩作部分,由諸位學者根據其留存在世的詩稿(分別為《和古人詩》《和今人詩》《和友人詩》《野外詩》)進行研究整理,并根據清稿本和《虞山叢刻》本參校而成,故而此本的校注更加細致全面,更加精確完善,具有較好的史料和研究價值。
毛晉 ·集部 ·17.7萬字
本書是聞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發表在20世紀2030年代的報章雜志上,后來匯編成冊。作為一部開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詩研究中的歷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同時,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這對我們今天的學者仍然富有啟迪。傅璇琮為此書撰寫了“導讀”,著重于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探計了聞一多唐詩研究的個性特點與開創作用,這對于了解中國近代學術史,促進唐詩研究在大有裨益。
聞一多 傅璇琮導讀 ·古籍整理 ·11.4萬字
《書目答問》是一部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目錄。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分,另增“叢書目”,每一類都列出該類最重要的著作及較好的版式本,并作適當的比較和評論,頗便初學者,故而在當時流傳極廣。后因新書和善本不斷問世,清末民初學者范希曾又對原書進行了補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也改正了原書的一些訛誤
張之洞 范希曾補正 徐鵬導讀 ·古籍整理 ·16.8萬字
《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由本書足可窺見國學總體概貌之一斑,是國學愛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書。湯志鈞的導讀兼及思想史、近代史,對章太炎研究十分熟稔,故所論允切。
章太炎講演 曹聚仁整理 湯志鈞導讀 ·古籍整理 ·6.1萬字
本書是研究魏晉玄學的重要參考書,為湯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寫的八篇論文和一篇講演記錄稿合成的文集。作者鉤沉描繪出魏晉思想的變遷、發展之跡,既凸顯了本期思想之特質及其內在的發展理路,又注重其與前期思想間的因革損益。自用彤先生始,學界統稱魏晉思想為魏晉玄學。
湯用彤 湯一介等導讀 ·古籍整理 ·15.7萬字
該書原是梁于1902年312月、1904年912月時在《新民叢報》上陸續發表的一些文章,后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夏曉紅教授從該報及《飲冰室文集》等出版物中整理而成(具體見“導讀”)。但這些文章上下連綴成體系,可以組成小冊子,并非簡單的文集。
梁啟超 夏曉紅導讀 ·古籍整理 ·8.9萬字
《國故論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國學著作,分小學、文學、諸子學三卷,系統論述文字音韻學、文學、文獻學、周秦諸子學、經學及佛道之學等,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章太炎 陳平原導讀 ·古籍整理 ·11萬字
《顏氏家訓》,南北朝時文學家顏之推(53l—約595)著。本書是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之業”的宗旨,用以訓誡子孫的雜著類散文作品集。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內容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究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他還有訓詁、音韻等方面內容。
(北朝齊)顏之推撰 顏敏翔校點 ·古籍整理 ·16.6萬字
《尚書》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匯編,分為虞、夏、商、周四書,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關于堯、舜、禹、皋陶、啟等人的遠古歷史傳說;關于周朝建國初年的重要文獻,尤其重點反映了周公旦的活動;一些零散孤立的檔案。它內容博大精深,文字卻佶屈聱牙。此次整理時加入曾運乾《尚書正讀》的內容。
曾運乾 黃曙輝校點 ·古籍整理 ·18萬字
《人間詞話》一書乃是王國維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向來極受學術界重視。本書約請當今著名專家黃霖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橥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詞學大師王國維的學術個性。
王國維 黃霖等導讀 ·古籍整理 ·5.8萬字
本書為金山區“名校長工作室”學院的專題成果集,成果集所呈現的形式是較為豐富的,有課題研究、調查報告、論文、案例等。學員們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積累,在積累中提升。“啟智以明德,篤行以致遠”,將培訓中學到的先進教育理論與自身的教育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轉化成促進學校發展的新理念,轉化成優化學校管理的新思路,轉化成提高教育質量的新辦法,轉化成打造學校文化的新舉措,并努力踐行"讓課程改革更深入、讓師生關系更和諧、讓學習經歷更豐富、讓教育服務更優質"金山教育發展的總要求,為金山的美好未來奉獻智慧和激情。
干亞清 ·經部 ·12.2萬字
《格言聯璧》是清代金纓編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共分為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言、悖兇十一類,內容廣博,語言精練,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方面和傳統中國社會各個時代的思想精髓。《格言聯璧》的篇章編排也體現著一定的內在邏輯和順序。大體上遵循著宋代以來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脈絡。每類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誡人們要立德為先、修身為要,也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先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這種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談得來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斷約束改進自己來實現的。《格言聯璧》雖然成書于清朝中晚期,但因書中的許多格言側重生活實際,所以今天讀起來仍不失實用意義。“攝生類”中的格言都有著中醫理論依據,對當下人的身體保養仍大有裨益。“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等章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指導和告誡,對現在人們的交往仍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天祥譯注 ·古籍整理 ·10.3萬字
《黃帝四經》,春秋戰國時期帛書,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作為《老子》乙本前的古佚書而舉世矚目。包含《經法》《十六經》《稱》《道原》四篇。體現了道家學說由老子一派變成黃老學派的轉變,對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關尹子》,據傳為春秋時期關尹子著。關尹子字公度,名喜,曾為關令,與老子同時。老子《道德經》五千言,系應其請而撰著。《關尹子》大要在貴本重神,清靜自守。其書文辭博麗,深遠雋永,充分體現了“道”的內涵,極宜修身養性。今本《關尹子》,分為一宇、二柱、三極、四符、五鑒、六匕、七釜、八籌、九藥共九篇。《尸子》,戰國時期商鞅的重要謀士尸佼著。尸子對道家思想多有繼承和發展,同時熱衷于治國理政,一生中對于社會改革、對于哲學思想都有重大的貢獻。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古籍整理 ·18.1萬字
《學校變革與教育領導》圍繞學校可持續發展這一基本命題,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學校變革與教育領導的理論與實踐,在此基礎上,剖析了學校的變革過程,確立了“學校在變革中尋求發展”的基本理念,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路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分析變革中領導力的要素及領導的操作要領,提出了新的課題與研究視野,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董君武 ·經部 ·18.9萬字
《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是歐文·白璧德“新人文主義”奠基之作。書中首先厘清了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的“人文主義”概念,第一次把它與極易混淆的“人道主義”概念區別開來,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兩種不同精神對大學的不同要求:后者相應地分別體現為專門性大學(College)與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作者由此進而討論了文學與大學的關系,大學博士學位獲取制度中所存在的問題,合理的古典研究方法,古今視野的不同觀照,以及創新概念和大學教學的閑暇等方方面面與大學人文教育相關的話題。《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是歐文·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在教育領域的一部力作,《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所觸及的問題與今日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多有契合,其中關于人文教育之困境的討論必然會促成我們對當下處境的反思與探討,因此極具借鑒意義。
歐文·白璧德 ·經部 ·11.6萬字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是經濟與管理學院近幾年來在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革方面的部分優秀成果,涵蓋了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學的重點或熱點問題。其中,在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方面,有對經管類人才培養體系、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等問題的精辟分析,也有對新時代大學“圍城”現象的討論與思考;在新時代教學方法的改革方面,有大數據和VR背景下對電子商務教學的積極探索,也有對運用MOOCs平臺、翻轉課堂教學等新教學方法的經驗總結;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有精品課程建設、案例教學、MOOC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等方面多角度的豐富探討,也有對分組討論式教學的應用探討;在教學管理方面,有對Blackboard系統的學生用戶接受度的理性思考,也有對文本挖掘在學生評教中的應用研究……這些論文結合經濟與管理類學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教學創新改革的真知灼見。
阮青松 ·經部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