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食品技術初創公司正在創造全新的食品——無需牛的奶、無需雞的蛋、無需動物的肉。它們大多是植物性的,還聲稱有助于解決氣候變化和動物權利等難題,因而能受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歡迎。但它們更健康嗎?本書各章詳細調查了海藻蛋白、真菌蛋白、人造奶和蛋、細胞培養肉等新型食品的生產和運營,研究了用技術制造的類似物取代真實食物的過程及其背后的利益關系。作者還與業界人士談論了他們對20年后人類食物的設想。
(美)拉麗莎·津貝洛夫 ·飲食文化 ·15.5萬字
《食宋記》為廚娘初邱復刻宋代食譜的圖文手記。書中所呈現的歲時宋食,十二個月共六十余道菜,每一道菜均以古籍做參考,還原宋代味道,每一道菜也皆順應自然時令及人之身體和心境。本書詳細地列出了菜品的烹制步驟,并配以圖片,直觀地呈現了宋食的制作過程。食宋記適合宋韻文化愛好者和研究者收藏,也可供烹飪愛好者參考。
初邱 涯涯 ·飲食文化 ·5.3萬字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本冊敘述了各地的調料,內容涵蓋了花椒、辣醬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種類,也包括青梅等小眾調料。
魏水華 ·飲食文化 ·3.2萬字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本冊敘述了各地的肉食美味,內容涵蓋了雞肉、豬肉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種類,也包括螺肉等小眾肉食美味。
魏水華 ·飲食文化 ·4.7萬字
本書以作者對自己數十年間在不同季節、時段、空間品飲各類中國茶的切身體驗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煉的茶道日記中,將古今茶事、詩事、畫事、佛事融于一杯杯香味氤氳的清茶中,讓讀者在種種日常感悟中見證真正的茶道精神。筆者在書中梳理了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和代表人物,講解了茶道的基本知識和素養,其間穿插了自己數十年間在不同的季節、時段、空間品飲不同茶葉的感受和心得,細膩之中足見性情。有理論知識,有歷史眼光,更有個人心得,由此,本書深具中國文化之心印真諦,同時又可以當作茶文化的普及讀物來閱讀,知識性和品位融為一體。
馬守仁 ·飲食文化 ·9.6萬字
她以一位旅行者的身份,走進西北的千家萬戶,品嘗從家常便飯到節日盛宴的西北美食。那是些簡單卻充滿力量的食物: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面條,香氣四溢的羊肉抓飯;街頭的烤肉串,家庭聚餐中的臊子面。每一種食物,都承載著西北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的堅守。書中講述了食物的故事,更深入地挖掘了食物背后的文化和歷史:食物與人、自然、社會的關系,展現了食物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意義。食物也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從媽媽手中的一碗湯面,到節日里家家戶戶忙碌的女性身影,書中的女性形象生動而溫暖,她們不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我們思念著遠方的家鄉,也努力安頓好身邊的自己
張子藝 ·飲食文化 ·9.9萬字
從云南到北京,二十年拾菌專業戶的菌類筆記在城市角落與山林,探尋人與自然的奇妙聯結“紅傘傘,白桿桿,吃完一起躺板板。”普通人對菌子的認識或許只停留在菌子致幻的傳說,但山林間那個奇妙的菌類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的精彩。從云南老家山上的菌子,到北京公園、郊區的驚喜發現,本書作者柳開林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有關食用野生菌的歷史與文化。菌類的傳說、逸事及文化意味,中國及世界各地的菌類食用史,雞樅、松茸、見手青的識別與美味食譜,本書“識菌”“拾菌”“食菌”,帶領讀者領略食用野生菌王國的奇妙魅力。
柳開林 ·飲食文化 ·15.8萬字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本冊敘述了各地的小吃,內容涵蓋了魚丸、燒烤、麻辣燙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種類,也包括生蠔、特色豆漿等小眾美食小吃。
魏水華 ·飲食文化 ·2.7萬字
這是熱銷的《簡·味》的修訂版。這是一本讓你做出驚喜飯菜的靈感集。這些靈感是極簡的,沒有多余的食材和冗長的步驟。這些靈感是健康且美味的,告別油膩的大魚大肉,用新鮮的蔬果和谷物善待自己,還原食物最自然的味道。令人驚喜的飯菜,正是一次次心血來潮與突發奇想的成果。這便是做飯的樂趣。
張小馬 ·飲食文化 ·1.8萬字
本書為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李小敏主持的“‘食在廣州’主題網絡動漫創作研究”課題的結題成果展示。本書論述如何以網絡動漫形式表現“食在廣州”的主題,從實踐創作出發,探討形式表達及文化推廣的問題。由七章組成,研究針對線上形式的重點,突出網絡技術應用中的交互性與多媒體整合,同時參考了傳統動漫的藝術創作原理對視覺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通過各種創新手法和綜合借鑒,以視覺為主,混合聽覺、觸覺等感官刺激,促成味覺的通感效應,實現美味的線上呈現。
李小敏 ·飲食文化 ·4.5萬字
用時少、鍛煉效果佳的室內項目。不受季節、天氣的限制,是一項全天候的運動,性價比極高。
戴爾·沃勒 ·飲食文化 ·6136字
美食MOO《好吃》系列的第四本。吃喝玩樂買,美食+美酒+旅行,優質生活提案都在這里!一本以美食與美酒+旅行為主題的生活提案類讀物。通過好食材、有機生活、人物介紹以及游記來圍繞品質生活導向。出現的“人、物、事、地”等故事,解說并介紹高端品質的生活內容,不在于價格,而在于“用心”。是好吃的食物分享,實用的生活日常,是一本細味飲食人間的雜志書。這是第二集。是代表熱愛的好(hào)吃,是代表品質的好(hǎo)吃,是代表態度的好好(hǎohāo)吃。本書中繼續將發掘好食材的人的故事,以及幫你尋找優質食材。
謝安冰主編 ·飲食文化 ·5萬字
近年喜歡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專門為此學習茶知識的茶人也越來越多,很多茶人會將自家的客廳、書房甚至餐桌等根據需要設計成獨特的茶座。茶室可大可小,可精致、可高雅、可樸素、可窄小,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打造出或古典或休閑的不同格調。此書是一本講述茶文化與室內設計完美融合的圖書,詳細解讀茶室的設計以及茶文化在設計中的具體運用。該書案例豐富,按茶室風格進行分類,同時搭配不同的茶器、茶類和茶花進行裝飾,參考價值較高。該書內容較為新穎,且圖文并茂,形象具體。
茶閱世界·素茗堂編著 ·飲食文化 ·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