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叢書共包括六本書,分別是:《光宗耀祖——宮廷婚禮》《群星耀眼——名人婚禮》《異彩紛呈——少數民族婚禮》《儀式符號——農村婚禮》《中西合璧——城市婚禮》《域外奇俗——世界婚禮》。這套書突出學術性、資料性和可讀性的有機結合。在把我學術前沿和占有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生動的文筆對于婚禮有關的習俗、現象、事例、個案和民族志等進行深入淺出的描述和解釋,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對各種婚禮文化的閱讀興趣。
張人仁 秦瑩 ·民俗文化 ·11.7萬字
《中國匾額保護與文化傳承論文集》,是北京民俗博物館組織編寫的匾額主題的論文集。論文集研究范圍廣泛,涉及匾額字義本源研究,匾額文化的美學價值,匾額的地域性及藝術風格分析等,論文中還有匾額個案分析,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孔廟、先農壇、東岳廟等建筑的匾額研究。匾額,是中華文脈的重要標識之一,是傳統文化可以依托的重要載體。目前,中國文史學界諸多學科幾乎無人研究匾額,這是文史學界在學術上的一個重大疏漏。民俗博物館倡導《匾額學》的研究,對弘揚、繼承和復興傳統文化將大有裨益。
曹彥生 ·民俗文化 ·19.7萬字
本書從新歷史主義理念出發,以遼寧民間各種類型的敘事文本為關注對象,立足于民間敘事的社會記憶和歷史記錄功能,將民眾口述史與區域史的建構相關聯,全面揭示遼寧民間敘事的敘事類型、主題內容、文化內涵等區域性特征。并結合遼寧地方志及區域史等相關資料,展現民間敘事中所描述的遼寧民眾的族群建構、自然生態認知、生計模式轉變、信仰觀念建構及家庭倫理觀念等多維度日常圖景及生活軌跡,揭示作為民眾歷史記憶、知識積累、經驗傳承的民間敘事,在區域文化史的建構中發揮的多種功用。全書從民眾底層視角對遼寧區域文化史的建構做出解說與腳注,以期為遼寧文化史提供多元視角與多聲部的言說空間。
詹娜 ·民俗文化 ·21.2萬字
本書通過節慶民俗、二十四節氣、生活禮儀、食在有福、技藝傳承、人生禮儀五個章節分別詮釋中國人世代積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鐘馗為原型創造了詼諧幽默的形象“鐘小馗”,以一種輕松好玩的方式講述中國民俗之趣。書中插圖均由手繪水墨畫完成,以創新的手法編排整理了我國的文化遺產,表達了作者宣揚傳統文化價值并愿加以傳承的誠摯之心。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輕松有趣,又不失文化內涵的民俗小詞典;也可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宗帥 趙伯衡編著 ·民俗文化 ·2.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百變源流——端午起源、源于百越族的圖騰祭祀、愛國詩人屈原悲憤投江、紀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迎濤而上迎接濤神伍子胥、避諱惡日與勾踐練水軍、一脈相承——習俗流布、粽子相關食材的歷代變遷、粽子不同風味和多種樣式、風格迥異的節日飲食習俗、經驗衍化而成的基本風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是承前啟后的鼎盛時期,總是引人無限遐想。本書將古代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相結合,運用詩文、史籍、筆記、小說等材料,從唐代的歲時節日、都市生活、各類婦女習俗、文人風貌、神靈崇拜與巫術禁忌、民間文學與技藝等六個方面詳細分析唐代民俗。書中多角度再現唐人的日常生活情境與唐朝的時代氛圍,挖掘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展現了唐人多樣的人生姿態。這部著作不僅宛如一幅勾勒唐代人海風情的長卷,也是一部探討民族心理、情感與文化的力作。
程薔 董乃斌 ·民俗文化 ·38.3萬字
中外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學術傳統雖不盡相同、研究方法各有側重,但都關注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講述行為。正是基于這一學術理念,作者以家鄉——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徐家屯村為調查點,把研究視野從對文本或講述人的孤立研究轉向對講述行為的整體觀察。在重點討論村落故事語境、講述人和故事文本的特性之后,借用雅各布森的理論整體觀照故事講述行為,探討故事要素之間互相作用共同生成故事講述習俗的機理。最后,作者把自己納入研究視野,反思作為家鄉民俗研究者的角色沖突:由于處于獨特的田野關系類型之中,家鄉民俗研究者被賦予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雙棲身份”,同時面臨著“學術界”和“家鄉人”的雙重檢驗。
祝秀麗 ·民俗文化 ·21.8萬字
東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從江戶到京都的驛道──東海道──途中所經過的53個宿場。東海道是當時日本最繁華的驛路,沿途風景名勝、名店特產眾多,歷來是浮世繪的經典畫題,著名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葛飾北齋都曾進行過系列創作。本書以廣重經典版《東海道五十三次》為主,附以北齋、國貞等大師創作的東海道浮世繪,并一一對比,講解其中的風景故事、地方風俗及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廣重以安閑的筆調再現了東海道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呈現的種種景致,將各種人物活動融入自然風景,體現了日本和歌中特有的含蓄典雅的意境,洋溢著淡定悠遠的抒情氣氛。
(日)歌川廣重等繪 王紫著 ·民俗文化 ·6.6萬字
周星和王霄冰主編的《現代民俗學的視野與方向(民俗主義本真性公共民俗學日常生活上下)/民俗學系列/中國社會治理智庫叢書》圍繞“民俗主義”、“本真性”和“公共民俗學”幾個核心概念,匯聚了德國、日本和中國等有典型意義的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其中既有譯自德國、日本、美國的關于此問題的有名學者的論文,也收有中國學者關于相關問題的有價值的討論文章。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未公開發表過的或者搶先發售譯介的。本書分六個單元:一、民俗主義與德國民俗學;二、民俗主義在日本;三、民俗主義在中國;四、民俗主義與本真性;五、公共民俗學;六、追問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
周星 王霄冰 ·民俗文化 ·77.2萬字
祭詞是佤族祭師“巴猜”們代代口傳的祭祀文本,是一種“活形態”押韻口頭傳統,是佤族口頭傳統的典型代表。內容涉及佤族生產勞作、賀生送葬、男婚女嫁、建造新居等,語言方面秉承了佤族古歌的特點,在韻律、語義與結構、語用與修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通過祭詞,可以了解佤族的民俗、歷史,也可以深入分析佤語的特點。
葉黑龍 ·民俗文化 ·8.2萬字
“對聯”,就是對句,也稱聯語,由上下兩句相對相連的話語所組成。上句稱作上聯,也叫出句;下句稱作下聯,也叫對句。對聯以其上下兩聯字數相等,句式相同,詞性相照,結構相應,平仄相對,意義相連而得名。
張允杰編著 ·民俗文化 ·13.1萬字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是中國漢民族的文化瑰寶。本書介紹了一些名人寫的對聯,以及處世格言。
蕭黃編著 ·民俗文化 ·3.1萬字
天地初開,女媧造人。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周山大戰,水神共工戰敗怒撞不周山,天崩地裂,洪水泛濫,威脅人類生存。女媧煉石補天,人們重返家園。從此,人類開始學習用水、與水相處,人類和水的故事也拉開了新時代的序幕。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120字
本書以三個民族的民俗藝術為例分析了云南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與休閑體驗互動中發生活態傳承的當代啟示,為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與實踐途徑。休閑活動需要民俗和文化活動作為基礎,沒有文化的休閑只能稱之為“休息”,有了文化和民俗活動,休閑就有了質的提高,從而使休閑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并具有藝術休閑的意義;另外,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需要休閑來提供空間場域和經濟支撐,兩者的結果能夠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因此,休閑民俗與文化傳承是補充和充實民間文化土壤的另一條途徑,它在休閑研究和文化傳承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劉婷 ·民俗文化 ·18萬字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會去山西農村老家,等到假期結束后,他們便回到北京上學。農村和城市的過節氣氛不同,有的風俗習慣也不同。爺爺奶奶帶月月和亮亮參加節日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吃節日的美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卷,共16個節日,每卷介紹四個節日。以山西農村和北京為例,故事講述了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過節的,每個節日都設置了幾個版塊介紹民俗活動、美食、傳說、物候等小知識。每個節日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童謠。這套書將我們的節日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通過形式多樣的節日實操,讓他們體驗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節日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并引以為豪。
邵鳳麗 肖婷 ·民俗文化 ·5904字
蘇醒 ·民俗文化 ·14.6萬字
本書介紹了北京300余座地鐵站名(包括已開通的19條線路及年底開通的3條線路)的由來與掌故。包括站名由來及沿革、景觀、風物、民俗、掌故等。全書按線路順序排列,每個車站的介紹獨立成篇,字數在600字左右,簡潔明快,便于閱讀。目前國內已有30多個城市開通了地鐵線路,但尚無一個城市系統而全面地將地鐵站名的歷史與掌故匯編成集。地鐵站名作為地域名稱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僅僅是地鐵車站的稱謂,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應加以保護與傳承。《北京地鐵站名掌故》可視為介紹北京地鐵站名歷史與人文的一個“簡明讀本”。
戶力平 ·民俗文化 ·20.6萬字
全面展示了“中國長壽之鄉”的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堅持以人為本,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安康。同時,叢書較為系統地向讀者推介各長壽之鄉的長壽成因,風土人情,地域地貌,山日口川綠野、人文歷史,物產資源,從中彰顯中華民族五千年長壽文化和現代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的自身和諧發展的靚麗時尚。
劉桂江主編 ·民俗文化 ·10.5萬字
妖怪文化在日本民俗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對日本宗教、民俗習慣、文學及藝術創作都有深遠的影響。《妖怪來襲》以“浮世妖怪顯形記”“浮世間的繪妖人”“浮世名妖錄”和“浮世之外信仰之間”四個章節梳理妖怪在日本文化中的由來和發展,書中的妖怪千姿百態,有石燕的青行燈、北齋的鐘馗、國芳的大骷髏、芳年的清姬、曉齋的肉筆九尾狐,還有現代藝術家筆下的DJ阿巖……將具有代表性和在別處不多見的浮世繪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呈現給讀者。《妖怪來襲》由一本圖文書和一本立體書組成,配以200余幅浮世繪作品,并將妖怪形象立于紙上,給讀者提供多樣的欣賞體驗。
王逸杰 ·民俗文化 ·2.9萬字
姓名是由一筆一畫構成的方塊漢字所組成,既有象,又有數,還有音,也有義。這些象、數、音、義都具有陰陽五行的內容,每個漢字跟周易八卦的符號來源有相通之處。科學證明,任何一種學術都是有其規律可尋的。姓名學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幅人生軌跡圖。一個人名字的好壞,關系到人一生的榮枯成敗,那其他各行各業的命名、運作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很有意思吧?那么,您對自己的名字滿意嗎?是否也想為自己的寶寶或企業起個順風順水的好名字呢?還等什么,趕快翻開《好名好運:起名寶典》這本有講究、有方法、有搭配、有特色的專業起名寶典吧!
李貌 ·民俗文化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