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滿族說部的薩滿女神神話研究》在已出版的滿族口頭遺產傳統說部叢書基礎上,結合東北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風俗禮儀等內容,集中研究滿族說部中的薩滿女神神話。同時,盡量還原滿族說部所產生的文化語境,在東北女神文明大文化背景之下探討滿族說部的薩滿女神神話,運用文化人類學、原型批評、結構主義研究等方法探討滿族說部薩滿女神神話特色,挖掘滿族說部獨特的文化價值、民族價值、歷史價值、宗教學價值等。
張麗紅 ·民族文化 ·19萬字
世界上真的有龍嗎?“龍是古人想象出來的動物”“龍是一種綜合性的圖騰”“龍是以大蛇為基本原型的”“龍是遠古居民對灣鱷的特殊稱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作者力排眾議,獨辟蹊徑,從古代史書、筆記、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為人知的記載,并聯系多位目擊者所提供的證詞,反復比照,論斷獨到——龍是一種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動物,并且是一種有別于蛇、鱷的古代兩棲類動物。它的身影,在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幾千年歷史中若隱若現。不管添上了多么奇異的色彩,它的基本形象及生態特征,依然沒有脫離隱藏在背后的那個生物原型。本書是頗為奇特的一家之言,不僅立論新穎,而且舉證豐富。作者旁征博引,探幽抉秘,對這種古代動物的外形、習性、潛居的區域、出沒的規律等,都作了細致的分析。文字生動曉暢,視野恢宏,從史實記載到神話傳說,從生物演化到環境變遷,娓娓而談,引人入勝。
馬小星 ·民族文化 ·18.8萬字
格薩爾史詩的當代傳承是對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選擇、判斷和再創造的結果,是對史詩所蘊含的民間文化精神的綿延傳續,也是對口頭文學格薩爾史詩的一次創造性轉化、重構和再創作實踐,其傳承與創新效應已成為藏文化藝術巨大的再生資源。本書試圖對格薩爾史詩的當代傳承類型、傳承實踐及其文化表征進行尋繹與分析,使民間史詩的“活樣態”以新的藝術形式與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緊相維系,從而開啟人們對古老史詩新的閱讀感受和新的接受視角,演繹史詩在當代語境中的詩性表達,賦予格薩爾史詩新的詩學意義。
丹珍草 ·民族文化 ·18.5萬字
戴季陶曾留學日本多年,與日本各階層有過深入的交往,因此對日本有著通透的認識。在本書中,他縱論日本從皇權、國禮、信仰、宗教到武士、財閥、政黨、國民的方方面面,用理性的態度對中日兩國國民性進行了深刻剖析,用扎實的證據披露了近代中日關系中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雖已成書近一個世紀,《日本論》仍是中國人了解日本的經典之作。本書另附愛爾蘭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所著《日本與日本人》,以幫助讀者從心理、哲學角度了解日本人的內心世界和國民特性。
戴季陶 ·民族文化 ·18.5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作為文化人類學家的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國政府的委托,從文化的角度對日本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進行研究,本書即是這個研究的成果?!熬铡北臼侨毡净适业幕照?,“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則用這二者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書共分13章,從對戰爭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別闡述了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甚至還包括日本人如何進行“自我訓練”和怎樣教育孩子等方方面面。本書甫一出版便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它也直接影響了美國戰后的對日政策。事實證明,美國戰后的對日政策是成功的。整整70年過去了,《菊與刀》因其巨大的影響和經典的學術價值,已然成為人們了解日本的必讀書目。
(美)本尼迪克特 ·民族文化 ·17.9萬字
本書收集了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和辜鴻銘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闡發中國傳統文化的永恒。
蔡元培 辜鴻銘 ·民族文化 ·17.7萬字
本書由14章組成,第一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概況。第二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紡織工藝。第三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的染色過程。第四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的刺繡流程。第五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的縫制過程。第六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中的盛裝。第七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頭帕。第八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圍裙。第九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披肩。第十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童帽。第十一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花帶。第二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花鞋。第十三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銀飾。第十四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傳承與發展。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湘黔邊苗族服飾研究課題組編著 ·民族文化 ·17萬字
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20世紀初女性學者。她受恩師法蘭茲·鮑亞士(FranzBoas)的影響,提出了文化形貌論(CulturalConfiguration),認為每種文化都如人類個體一樣,有其個性與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ofCulture)與《菊與刀》(TheChrysanthemumandthe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運用“文化模型”理論來詮釋日本文化而影響深遠。
(美)本尼迪克特 ·民族文化 ·16.7萬字
高朋滿座,一席洋溢熱情的祝酒辭,不僅能為熱烈歡樂的氣氛助興添彩,更能顯出說話人的水平;款待貴賓,一番客氣周到的祝酒辭。既捧得來客高興,又緩和嚴肅的氣氛;老友重聚,幾句聲情并茂的祝酒辭,可以暢述自我情懷,加深彼此情誼。本書精選了數十種場合的千余例祝酒佳辭、祝酒佳句、祝酒妙語等大量精彩絕倫的祝酒辭素材,將之靈活運用于您的祝酒辭中,您的祝酒辭必將與眾不同,讓人印象深刻。書中更詳解了祝酒辭的來龍去脈,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下祝酒辭要點及應用技巧,以及酒場規則、酒史趣談等酒文化,很全面的祝酒辭。
李玉生 蕭亮主編 ·民族文化 ·16.5萬字
有別于狹義上的神話概念,政治神話通常是文明時代人們出于特定意識形態目的,圍繞現實中重要政治人物構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話的素材主要來自歷史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宗教等神秘主義因素,其敘事情節則與被神化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現實需要相關。公元3至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孳生的許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話,為當時的歷史文化涂上了異樣的色彩。這些政治神話是中原漢文化傳統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識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文化因素相撞擊、融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多元性、現實性特征。深入闡釋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神話的成因、樣態及內涵,不僅有助于揭示中國古代神話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而且有助于進一步認識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胡祥琴 ·民族文化 ·15.1萬字
本書在較全面地參閱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呈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在村落社區的活態傳承案例,全面、系統梳理銅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面臨的各類新的發展契機、表現出的整體發展態勢及相應的問題等,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研究構架。本書是對集體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與集體性建構之間關系的創新研究,也對中國其他地區傳統民間文化利用國家平臺實現發展的具體路徑探索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價值。
譚曉霞 ·民族文化 ·14.9萬字
西雙版納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地域單位,常是學者觀察、研究的整體對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實踐,更是人類學者理解人群組織方式、闡釋社會運行機制的主要課題。本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將家庭、村寨的社會組織與傣泐神靈崇拜、佛教信仰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闡述,提出傣泐在“歡”的觀念指導下,主要是通過儀式實踐實現人群的結合,在動態中建立社會秩序的同時,完成理想家園的文化建構。
徐偉兵 ·民族文化 ·14.7萬字
《腓尼基神話》是饕書客·神域書系之六,本書講述了古老而神秘的腓尼基人的歷史和神話。關于腓尼基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神話一直都撲朔迷離,關于他們的記錄基本來自于他們的敵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因爭奪地中海霸權的失敗,腓尼基人一度被希臘-羅馬世界視為品德低劣的民族,在漫長的時間里,腓尼基的文化痕跡也隨著腓尼基人被征服同化后消失殆盡。但隨著近代考古發現和人類文化學的不斷進步,籠罩在腓尼基人身上的迷霧逐漸被驅散。在本書中,我們得以拂開歷史的塵埃,梳理其發展脈絡,看到腓尼基人揚帆遠航的勇敢身影,了解腓尼基神話中豐富多彩的傳說故事。
龔琛 ·民族文化 ·12.7萬字
《三字經/中小學生必讀叢書·教育部推薦新課標同步課外閱讀》以通俗的語言,逐句為我們解讀了這部經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全書分為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知禮儀敬父母、認識我們的世界、經典的永恒綻放、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少壯多努力這六章。
王應麟 ·民族文化 ·12.2萬字
古代服飾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文化特征。本書對蒙古服飾傳統在元明兩代數百年長時段的影響和流播遺存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本書廣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實物、圖像和文獻史料,證明元朝時期,蒙古族具有鮮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飾式樣對當時的中國社會服飾行用狀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蒙古服飾并沒有隨著元朝的崩潰而在漢地銷聲匿跡,相反以不同形式繼續在明代社會中廣泛傳播流用,其影響甚至延伸到了清代,在幾個世紀的中國社會文化層面產生了一定影響。本書收集和展示了上百幅各類元明服飾的高清圖像史料,很多圖片是第一次在服飾史著作中展示,這是本書在服飾史研究上的一大推進。本書鉤沉索隱,發前人之所未發,兼具學術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羅瑋 ·民族文化 ·12萬字
儀軌是朝鮮時代以文字和圖片形式記錄國家和王室重要禮儀活動的報告文書,其影響力僅次于《朝鮮王朝實錄》。儀軌作為朝鮮時代記錄文化的寶物,本書成書之前,無論是書籍還是媒體對其介紹都不夠充分,不夠全面。本書對龐大的儀軌資料在數量和內容方面進行梳理,在學術角度上對其分門別類進行論述、說明,是一本通俗易懂、不可多得的歷史知識普及版的學術專著。此書詳細介紹了“朝鮮時代的國情報告書—儀軌”,將獨特、多彩的宮中文化生動、立體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韓)申炳周 金文植 ·民族文化 ·11.9萬字
本書深入國內外哈薩克族民間調查習俗歌的傳承狀況,搜集了流傳在民間的與誕生禮、婚禮和葬禮等有關的習俗歌,并從五個方面對包括與誕生禮、婚禮和葬禮有關的習俗歌在內的哈薩克人生禮儀習俗歌進行論述和歸納。從嬰兒出生時為其唱的“齊勒德哈納”歌到孩子牙牙學語時為其唱的搖床歌,從成婚時人們在娘家唱的勸嫁歌到在婆家唱的揭面歌,從報喪歌到送別時唱的告別歌,無不蘊含著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反映其淳樸的生活,折射著其堅韌的性格和豁達開朗的民風。
黃中祥 ·民族文化 ·10.2萬字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在過往與當下都是整個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少數民族音樂,才能對中國音樂的形成與特點有完整認識。《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寫作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主旨,關注不同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的互動融通,區域文化與民族遷徙,宗教信仰與民俗節慶,以及與之相伴的少數民族音樂特點。在盡可能完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作者以輕松的方式帶出相關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個案,將音樂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對音樂的描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便于讀者從多維角度理解民族音樂和中國文化。
楊曦帆編著 ·民族文化 ·9.8萬字
北京禮俗文化中的諸多禮儀習俗,以及人們所說的“北京人的禮數大”,都與中華歷史的發展脈絡密不可分,有其特有的歷史成因與文化源流。只有深入走進北京的歷史文化,我們才能全面理解北京禮俗文化中的歷史含義,從現在遺存的民風禮俗中感知那個日漸逝去的歷史北京,捕捉社會禮俗的文化基因,珍視傳承浸潤中華歷史文化的社會禮俗、鄉風文化,滋養心靈,服務于當下的文化建設。本書立足傳統文化禮儀與節日習俗,詳細敘述了北京文化禮儀、飲食文化、節慶習俗與廟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探尋這些節日蘊藏的文化內涵,旨在以翔實的文字喚起人們久遠美好的記憶,進而增進人們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熱情,做傳統文化的守護人與傳承者。
郭玲 唐曉敏 ·民族文化 ·9.6萬字
本書為國學教養教育叢書之一。書中主要闡述了禮儀的起源與發展、人生禮儀、傳統社交禮儀、古代宴飲禮儀、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書信禮儀等六個部分的內容。全書內容深入淺出,論述清楚,并附有案例、經典文本、經典故事等,以加深讀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賀璋瑢 王海云 ·民族文化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