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瓷器是生活中常見的器物,卻記錄了人類歷史和文明。本書通過講述瓷器發展歷史上多個重要節點,勾勒整個中國瓷器發展歷程。從青白瓷到青花瓷,從鈞窯到琺瑯彩,從宋瓷到清三代,是瓷器的故事,也是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工藝。用文明的碎片,拼出中國瓷業的興衰起落、傳承斷裂。通過此書,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了解我們自己,了解悠久的中華文明。
涂睿明 ·文化研究 ·5萬字
大學里都有哪些學科門類?為了應對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還應該了解些什么?這本《通識:學問的門類》也許會給迷茫中的學生一些啟發,給需要“自我充電”的職業者一些助益。編者將本書內容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文化藝術四大門類,并將隸屬于不同門類的共36個具體學科從時間發展脈絡、主要代表人物、學科發展關鍵成果以及個別學科在日本的發展現狀等方面向讀者展示各個學科的基本發展情況。在文字敘述的同時,書中穿插了大量關于具體學科內容的圖表,以多樣圖表的形式立體呈現各學科發展中的主要人物、關鍵時間、重要事件等。簡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圖譜展示,圖文并茂,為讀者開啟了解各個學科的大門。
日本實業出版社 (日)茂木健一郎主編 ·文化研究 ·16.7萬字
享譽世界的福爾摩斯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柯南·道爾在故事中投射了哪些他真實的人生經歷?本書結合柯南·道爾的生平,深入分析福爾摩斯故事的創作背景與故事演變,兼及該系列作品對偵探小說的巨大影響,衍生的影視作品、地標建筑等,輔以大量原著插圖、影視劇照等,探尋小說內外的福爾摩斯!
(英)馬丁·菲多 ·文化研究 ·16.2萬字
本書作者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常常被漢字最初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這本書從個人的視角精選了100個最有趣的漢字,不僅詳細講解了每一個漢字字形的演變,而且由漢字字形入手,講解了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社會的生活形態、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尋找中國文化的根。
許暉 ·文化研究 ·12.5萬字
現如今愛貓人士很多,為了家中可愛的小貓咪沒少投入。那么,古代“鏟屎官”的日常是什么樣子的呢?《中國擼貓簡史》從先秦兩漢一直梳理到明清,您能深刻感受到,古今貓奴們對于貓咪的喜愛,以及對于養貓的執著,是一樣的。書中詳細梳理了貓是怎樣從野外進入到人類社會,進而成為受人喜愛的寵物的歷程,以及貓對民間信仰、中國文化產生的深刻影響。您能從中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關于貓神、貓妖、貓精怪等撲朔迷離的傳說故事;還有現在習以為常的寵物美容,古代也有,當時被稱為“改貓犬”;再比如,逗貓棒,這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創造,唐宋時期就有了,其中有一種高端的被稱為“紅絲標杖”。《中國擼貓簡史》內容趣味十足,作者又有著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專業背景,這本書可謂是既好玩兒又靠譜。
侯印國 李嘉宇 ·文化研究 ·19.5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從事水文化遺產宣傳教育研究的成果總結,全書分“水文化文物鑒賞”和“水文化文物論略”兩部分。前部分選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物,從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傳統習俗、思維觀念等方面,鑒賞其中所體現的水環境、水歷史、水哲學、水美學等多元文化內涵;后部分則分篇論述了古代鎮水神物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價值、水文化遺產價值判斷和水文化創意設計、古代排水文化、我國水利文獻的發展分期和不同階段特點,以及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古代越族水文化精神等,側重于探析水文化文物和遺產的價值、流傳、保護和利用。
涂師平 ·文化研究 ·14.6萬字
在東亞地區,日本長期穩定的親美意識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源于日美安保體制、自民黨的長期執政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更與日本民眾對美國的多重認知有關。美國對于日本戰后社會大眾而言,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欲望的對象也是恐懼的源頭。盡管經歷了1960年代反基地斗爭、安保斗爭以及日美經濟摩擦,大多數日本人依然認為戰后經濟的繁榮歸功于美國的庇護,美國的社會富足是日本發展的理想模式。這種背景下,日本逐漸忘卻與亞洲的聯系,通過“擁抱”美國來尋找新的自我認同。本書從社會文化研究和媒體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討了自19世紀“黑船來航”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在日本社會中的形象變遷。從幕末到明治大正時期的理想化憧憬,到帝國主義階段將其視為敵國,再到占領期及之后的復雜情感,這些變化也折射出了日本政治、社會、經濟和國際關系的演變。作者指出了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與戰后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歷史連續性,強調戰后日本與美國的“擁抱”關系既是美國霸權體系的產物,也與日本大眾對自我認同的構建緊密相連,并認為日本應超越“親美”與“反美”的對立框架探索自身的主體性,深刻反思與亞洲、歷史以及多元復合自我的關系。
(日)吉見俊哉 ·文化研究 ·10.9萬字
中國乞丐文化在歷史時段上有強大的延續性(時),在空間地域上有驚人的一致性(空),它與主流文化乃至精英文化之間又有生動活潑的交流性(上下),而這種交流性也反映在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上,其實質也是一種上下關系。本書是作者在其英文獲獎原著StreetCriers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緊扣時、空、上下這三個主題,對晚清以來的中國的城市底層文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全書資料豐富、內容詳實、立論嚴謹、文筆生動,是中國都市文化史和次文化研究領域內一部有創意的新作。
盧漢超 ·文化研究 ·16.7萬字
《莎士比亞的女人們》是美國知名學者弗蘭克·哈里斯《1855—1931》于1912年在美國出版的一部研究莎士比亞作品人物與作者關系的一部學術著作。該書試圖分析并描述(即便是形象模糊的)進入詩人莎士比亞生活中,或者是影響了其藝術創作的所有(共四位)女人:他的母親、他的妻子、他的情人、他的女兒。弗蘭克·哈里斯說:“的確,如果藝術家可以算是上帝派來的密探,那么,他則把自己所有的崇敬都奉獻給被柯勒律治稱作‘思蠢的使命’——滿懷激情地掀開萬象神秘的面紗、不計代價地揭示人生的哲理與真諦。”從這本書中,我們發現“莎士比亞的女人”關注的包括而不限于女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研究莎士比亞的獨特視角和一系列真知灼見。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深入文本、縱橫開闔、緊扣環節、論述有據。
(美)弗蘭克·哈里斯 ·文化研究 ·14.4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了文學、歷史及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對北齊隋唐歷史時段內“河東”地域的家族文學文化現象進行了探討。所選擇的切入點是家族文化的視角,以此進入對這一時期“河東”地域文學及文化現象的分析。從隋唐之交“河東”地域的文化形態來看,王通王氏家族以《中說》《元經》等為代表的學術論著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北方地區長期民族融合及文化融合的反映,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南方文化的積極影響。從“河東”地域的整體文化形態來看,王通《中說》的思想理念在當時具有深刻的多源社會文化背景因素,而具體表現出“三教可一”的文化體態。在儒學與經學思想方面,王通的儒學思想是與他對傳統經學的理解、對傳統經學的重新認識相聯系的,其儒學觀由此表現出了新的特點。正史記載中的“河汾之地,儒道更新”的提法,本身也是對河汾儒學面貌認識的新體現。
張麗 ·文化研究 ·19.9萬字
本書以大文化視野對屈原思想及其歷史動因進行了闡釋,對楚辭主要作品的形成、形態和形式做了考證,對楚文化中有趣的話題進行了解讀。綜合運用文學、語言學、哲學、文化學和文獻學等研究理路,對楚辭文化進行了綜合性研究,是理解屈原的基礎讀物,也是研究楚辭登堂入室的學術著作。
張崇琛 ·文化研究 ·20萬字
本書以個案分析為主,在禮制時空背景下,分組還原十四首《詩經》祭祀禮樂的原始儀式功用。本書檢討傳統“以禮解詩”法存在的隨文求義、斷章取義等弊端,提出并運用多重證據、立體、整體的“以禮解詩”法;意圖在“禮”中完整地解讀“詩”,而不是解剖式地“以詩證禮”。本書還嘗試“以詩補禮”,由“詩”中呈現的儀式跡象,探索可能存在的祭祀禮制。如此,通過文、史、禮制結合的全方位闡釋,不僅更新對《詩經》原意的認識,亦深化對“詩”與“禮”關系的研究。
張碩 ·文化研究 ·19萬字
本書是一部透視白鹿原的文化價值與意義的著作。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文化尋根與價值重建,主要探討陳忠實與文學尋根;中國文化中的兩條根——學為好人與創世事。第二章中國鄉土社會的肉身崇拜與閹割。主要探套中國鄉土社會的肉身崇拜;羞澀、遮蔽與閹割。第三章共在中的自我與他人。主要探討存在就是我和他人共在,共在中的成德者——鹿性“好人”;共在中的狼性“惡人”。第四章為歷史而煩。主要探討鄉土人生為“歷史”而生;鄉土生存為“歷史”而煩;鄉土書寫為“歷史”而歌。第五章為鄉土獻身。愛土戀家情結;守舊拒新習慣;重義輕利心里。第六章展示神奇現實主義風格。第七章創造奇美的話語世界。主要探討白鹿原的創作方法和藝術風格。第八章超越柳青,樹起新的里程碑。對比留情的革命敘事革命敘事與陳忠實的生活敘事;對象化手法與高密度語言。全書能夠深入中國鄉土社會內部,從思想內容和創作方法兩方面對《白鹿原》的文化價值進行探討。
段建軍 ·文化研究 ·17.4萬字
本書是關于改審開放前沿地帶的文化實踐與思考。書中用大量的案例揭示了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立市”“文化強市”的變遷,對文化改革與發展獨具參考價值和理論意義,將為新時代文化逑設帶來積極的啟示,并將激發新的實踐與探索。
李小甘 ·文化研究 ·17.5萬字
賈平凹與張藝謀是我國當代文學界和影視藝術界兩面標新立異的旗幟,更成為文藝陜軍的標志性符號。陜西地域文化塑形了二人的文化性格,并深刻影響其藝術創作。賈張及其作品承續、豐富和發展了陜西地域文化。
韓蕊 ·文化研究 ·16.8萬字
霍桑是美國文學史上毋庸置疑的經典作家,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得到世界普遍承認的經典作家,其作品總是能在不同的文學潮流下引發評論家共同的研究興趣和積極的文學爭論。本書跳出以前羅曼司研究要么遵循人性善惡、宗教道德、心理沖突的主題模式,要么關注作品象征、諷喻、原型等形式特征的研究窠臼,在新歷史主義的關照下,以時代意識為切入點,通過對霍桑新英格蘭三部曲進行歷史語境的文化詩學綜合研究,表明霍桑的羅曼司作品不僅在對話主流修辭話語,互文重要的歷史事件過程中試圖構建時代的歷史真實、社會真實以及改革真實,而且參與了時代意識的塑造,是構成社會歷史的能動力量。
胡杰 ·文化研究 ·14.9萬字
王爾德在以唯美主義追求為表象的審美追求驅動下,引申了古希臘面具表演的傳統形式,使之成為人格面具表演概念,同時吸取浪漫反諷思想,注入自己的人生及創作中,變成了呈現多重矛盾自我的面具塑造風格。這一風格被他運用自如后,成為其獨有的技藝,形成其“面具藝術”。本書以王爾德的多重矛盾面具自我之表象為依據,向前追溯至具有審美思想的德國浪漫主義傳統、唯美主義及現代審美主義,向后借用當代德國哲學、美學的理論觀點(審美),兼從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自我建構)的視角對之進行審視,解釋其“面具的真理”。以追求審美和自我建構為己任的王爾德,通過塑造多重矛盾面具自我,把對審美的追求推向了極致—使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審美化,為自己的生存建構了積極、主動的意義。王爾德不愧為“面具藝術”大師。本書審美與自我建構的兩個視角,在論述過程中之契合,讓我們看到兩者的內在統一性—對人自身的困境與拯救途徑之思考,是以哲學和美學為代表的人文學科的根基和出發點。對此命題的關注始于現代性發端時期的哲學家們,貫穿了王爾德的一生,在當今的理論界仍不斷被探索與完善,值得認真思考。
楊霓 ·文化研究 ·19.5萬字
本書以朝鮮燕行使記錄的中國見聞為研究對象,展現異國使臣眼中的滿族風貌,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民風民俗展現的社會景觀,從語言接觸中滿漢語言的考察,到民族融合背景下滿族禮制風俗的變遷,從文化傳統折射的滿漢女子地位之差異到對滿族女性的綜合評判,燕行使都進行了細致描述。對滿族群體來說,這是一次從具象到宏觀的域外歷史書寫;對燕行使來說,這是一次不同文化之間碰撞與融合的情感表達。
姚曉娟 ·文化研究 ·16.1萬字
本書分為五篇,依次為黃河之蘊、運河之韻、沂泗諸河之潤、泉水之淳和海水之魂,基本涵蓋山東省各類水文化資源,涉及歷史、考古、地理、建筑、軍事、文學、哲學、宗教、民俗等諸多領域。全書以通順流暢、風趣生動的語言,對山東省博大精深的水文化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宋立杰編著 ·文化研究 ·18.8萬字
本書涉及民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音樂類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涼山彝族尼木措畢祭祀、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藏族趕馬調。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文化遺產的形成衍變、發展脈絡、基本內容、表現形態、基本特征、價值與功能、代表性傳承人存續狀況,以及傳播與影響,并輔以曲譜、照片等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大大增強了全書的資料性、學術性和可讀性。
王顯暉 阿牛木支 安圖主編 ·文化研究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