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講的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課目:一是“茶是如何制成的”?如果連茶是如何制成的都不知道,喝起茶來就會像瞎子摸象?二是“各種茶的認識”。對市面上的各種茶有一些理論性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進入欣賞的領域。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沖泡和飲用。只有從喝茶中才能獲得茶的益處,才能體會到以茶為載體的思想、美學境界。
蔡榮章 ·文化研究 ·6.4萬字
甲骨文前身,并不是常規文字,而是軒轅黃帝用來記載“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人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的特種圖示。我們把這種特種圖示稱為“源頭甲骨文”。“源頭甲骨文”被重新解讀出來,就好像按下了照亮“人類文明整體進程”燈塔的開關,讓我們一下子看清了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目前世界所處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背后的大背景就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僅有的一次,從“前(幼稚)文明”向“后(成熟)文明”的跨越,這個跨越已經到了交替臨界點。而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突破這一臨界點,是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中的歷史使命。因此,唯有中國才能完成這一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歷史使命。本作品將站在“人類文明進程”的高度,對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將來進行全方位論述。
徐筠 邱戀戀 ·文化研究 ·10.7萬字
本草學是以古代中國藥草學為開端發展而來的學問,后來其對藥草之外的自然產物也有了廣泛的擴散,逐漸成了研究物種形態和性質等方面的博物學。本書精選日本首部大型植物圖譜《本草圖譜》里的百余幅精美本草圖繪,輔以歷代《本草》著作中對應物種的產地、性狀、屬性及功用等文字,再現《圖譜》藝術魅力的同時,也向讀者傳播相關的博物學知識。意圖讓讀者在閱讀欣賞中,感受先民對天地萬物的理解與表達,喚醒更多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李時珍等著 (日)巖崎常正繪 ·文化研究 ·4.7萬字
《食物語言學》是一部妙趣橫生,從冰激凌開始,到薯片、番茄醬,橫跨歐亞,探討食物、語言、文化傳播間關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其奇異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醬(ketchup),這個怪異的英文單詞,其實來源于閩南語的“魚露”“chup”是閩南語中“醬”的音,而“ket”是“腌魚”的意思。材料雖完全不同,語言卻留下了歷史的痕跡。為什么原產于墨西哥,感恩節常吃的火雞(turkey),會是土耳其(Turkey)這個國家的名字?又是誰想到把鮮奶或果汁放進加了冰和鹽的木頭攪拌,發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變為糖漿?后來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又為何與此不無關系?
(美)任韶堂 ·文化研究 ·10.4萬字
岡倉天心以一己之力,縱橫捭闔,為我們闡釋了東方文化尤其是日本茶道文化所蘊含的美妙意境。——《紐約時報》在所有講述茶道的書中,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岡倉天心的著述不僅是空前的,今后也很難有人超越他。——《東西》雜志我們可以欣賞日本茶道的美,我們可以共同品味藝術殿堂里的人類思想與藝術的精華,然而,當岡倉天心滿懷深情地守護“大和之心”時,難道我們不也應當好好守護我們的“中華之心”?——蔡春華(學者,岡倉天心研究專家)《茶之書》,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書,能讓日本人以及東方人認識自己的文化。——李長聲(學者,日本文化觀察家)
(日)岡倉天心 ·文化研究 ·3.3萬字
筆者借助鄉村中現存的民間原始文化去研究明清小說中的民間原始文化,并同時參照我國各民族的民間傳說、世界各地的神話,在三年持續的田野考察和文獻研讀中,寫成了此書。
魏艷楓 ·文化研究 ·15.6萬字
魯迅的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聞名于世。但是,近代中國向著現代轉型中,什么是“社會”的討論并不充分。社會是弱肉強食的叢林,還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設計與發明?還是魯迅的論斷,在道德背后,是吃人本質。從倫理角度討論這個問題曾是五四最重要的議題。在現代歷史的進程中,民族、階級、戰爭、知識分子立場等概念的介入,中國現代倫理的建立顯得尤為艱難。在魯迅對這些概念的體驗中,我們重新回到歷史論斷和抉擇的現場。
蘇懿 ·文化研究 ·18.8萬字
本書是一部流傳近百年、影響不衰的經典著作,論述了詩、賦、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對那些“在文學上也有他們的不朽的價值與偉大的影響”的史學家與哲學家的作品也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對于文學評論專著及著名批評家也有論述,對中國歷代文學作了系統的梳理。《中國文學常識》是豐富文學知識儲備、提高文學修養的理想讀本。
鄭振鐸 ·文化研究 ·19.5萬字
《莎士比亞的女人們》是美國知名學者弗蘭克·哈里斯《1855—1931》于1912年在美國出版的一部研究莎士比亞作品人物與作者關系的一部學術著作。該書試圖分析并描述(即便是形象模糊的)進入詩人莎士比亞生活中,或者是影響了其藝術創作的所有(共四位)女人:他的母親、他的妻子、他的情人、他的女兒。弗蘭克·哈里斯說:“的確,如果藝術家可以算是上帝派來的密探,那么,他則把自己所有的崇敬都奉獻給被柯勒律治稱作‘思蠢的使命’——滿懷激情地掀開萬象神秘的面紗、不計代價地揭示人生的哲理與真諦。”從這本書中,我們發現“莎士比亞的女人”關注的包括而不限于女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研究莎士比亞的獨特視角和一系列真知灼見。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深入文本、縱橫開闔、緊扣環節、論述有據。
(美)弗蘭克·哈里斯 ·文化研究 ·14.4萬字
本書立足于美國南方作家尤多拉·韋爾蒂的作品,運用身體研究、文化研究的理論方法,探討了神話語境、淑女文化、種族文化、工業文化等視域中身體敘述的表征內涵,展示了美國南方文化在傳承與革新中的建構與解構、遵從與反叛、沖突與融合、和諧與無序等,這種對立互動全面而科觀邸反映了美國南方人生存狀態的多樣性與復雜性,通過身體維度的解析與闡述,生動呈現出韋爾蒂獨有的詩學旨趣和文學取向。
趙輝輝 ·文化研究 ·13.1萬字
“三國”與“建安”經歷了一個從歷史走向文學,從史實走向浪漫化的過程,這是一場迷人而又影響深遠的建構。作者跨越了詩詞、小說、電影、電視等雅俗載體,勾勒出“三國想象”的變遷史,在文本細讀中尋覓被選擇性遮蔽的文化信息,再現那段“歷史”如何被建構成我們心中的“三國”:建安風骨、慷慨悲歌、浪漫豪情。
田曉菲 ·文化研究 ·17萬字
老舍的跨文化視野之于中國現代文學具有重要意義。老舍早年的歐游經歷和社會活動,形成了其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基本視點:既不因熱愛本國傳統文化而護短,也不因盲目崇拜他國文化而自卑。作為一位具有傳統人格和現代思想的知識分子,老舍對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文化進行了獨具慧眼的理性審視,對東西方文化進行了對比、互鑒,顯示出宏大的思想視野。
李東芳等 ·文化研究 ·19萬字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是一部通俗、系統詮釋中國易經文化的著作,繼承傳播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是《易經》通俗化、大眾化普及的優秀作品。劉祺庸認為,易經主要強調兩個字:“道”和“德”。學習《易經》,要尊道崇德。“道”是規律,“德”就是按規律辦事,并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基本要求是,思考問題動機純正,行事態度端正,品性行為符合規律或原則,不主觀妄斷,隨順自然,戒慎恐懼。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強道德修養。劉祺庸用直白的語言、熟悉的典故介紹了《易經》這樣的國學經典,既能增長國學知識,也能引導讀者走出精神危機。
劉祺庸 ·文化研究 ·12.1萬字
岡倉天心以“茶道”為切入口,娓娓道來,條分縷析地剖陳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通過茶道的產生、流傳、儀式及其背后的哲學思想,來解釋東方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為西方人理解東方文化及藝術之美打開了一道迷人的回廊,由此也被歐美人士譽為是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輸出文化觀念的代表作。
(日)岡倉天心 ·文化研究 ·4.9萬字
霍桑是美國文學史上毋庸置疑的經典作家,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得到世界普遍承認的經典作家,其作品總是能在不同的文學潮流下引發評論家共同的研究興趣和積極的文學爭論。本書跳出以前羅曼司研究要么遵循人性善惡、宗教道德、心理沖突的主題模式,要么關注作品象征、諷喻、原型等形式特征的研究窠臼,在新歷史主義的關照下,以時代意識為切入點,通過對霍桑新英格蘭三部曲進行歷史語境的文化詩學綜合研究,表明霍桑的羅曼司作品不僅在對話主流修辭話語,互文重要的歷史事件過程中試圖構建時代的歷史真實、社會真實以及改革真實,而且參與了時代意識的塑造,是構成社會歷史的能動力量。
胡杰 ·文化研究 ·14.9萬字
原宿,日本潮流圣地;牛仔,美國文化名片之一,西部開拓先鋒。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夕,當脫下沉悶制服、渴望展現自我的日本少年迎頭撞上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式時尚風潮,一場滿懷熱情與工匠精神的衣櫥革命就此展開。自此之后五十年,日本從一個時尚荒漠演變為當下最重視服裝搭配的國度之一。當年借由美式風格發展而來的時尚潮流,又從原宿出發反向輸出西方,進而影響全球。《原宿牛仔》借由講述潮流先鋒的故事,梳理日本五十余年街頭服飾發展脈絡。這些故事里藏著風靡一時的風格與品牌是如何成功的答案,也可由此窺見日本人的性格與文化精髓。
(美)W.大衛·馬克斯 ·文化研究 ·14.1萬字
本書以特定主題研究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了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傳統和希伯來傳統。其中希臘傳統包括希臘神話傳統(以及希臘文學傳統對神話傳統的改寫與重述)和希臘哲學傳統,希伯來傳統包括舊約傳統和新約傳統。本書的特色在于探究兩種傳統內部的悖謬與沖突——希臘神話傳統與希臘哲學傳統的關聯與沖突、猶太教傳統與基督教傳統的關聯與沖突。實際上,西方文明傳承兩千余年的內驅力恰恰在于這種悖謬與沖突——希臘傳統與希伯來傳統之沖突、兩種傳統內部的沖突,促使西方文明在悖謬中思考、在沖突中發展。
楊慧 ·文化研究 ·19.7萬字
大學里都有哪些學科門類?為了應對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還應該了解些什么?這本《通識:學問的門類》也許會給迷茫中的學生一些啟發,給需要“自我充電”的職業者一些助益。編者將本書內容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文化藝術四大門類,并將隸屬于不同門類的共36個具體學科從時間發展脈絡、主要代表人物、學科發展關鍵成果以及個別學科在日本的發展現狀等方面向讀者展示各個學科的基本發展情況。在文字敘述的同時,書中穿插了大量關于具體學科內容的圖表,以多樣圖表的形式立體呈現各學科發展中的主要人物、關鍵時間、重要事件等。簡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圖譜展示,圖文并茂,為讀者開啟了解各個學科的大門。
日本實業出版社 (日)茂木健一郎主編 ·文化研究 ·16.7萬字
新移民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已然成為一股聲勢赫赫、不可小覷的文學潮流,其中,新移民女作家的創作更是引人注目。她們的創作充分顯示了雜糅性、邊緣性、異質性等特征,從整體上展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現代性面貌。本書在文化倫理視域下對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說創作進行了整體研究,從存在倫理、情愛倫理、家族倫理、革命倫理、技術倫理、教育倫理以及宗教倫理等角度,比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說創作,希冀為海外華文文學以及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劉紅英 ·文化研究 ·16.8萬字
《孔子的智慧》是林語堂寫作的一本解讀孔子思想的哲學讀物。在林語堂先生看來,孔子的思想不只是“處世格言”“道德修養”,更是一種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種對人生意義的執著追求,充滿了詩意的情感內容,具有“終極關懷”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傳,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心魂”。
林語堂 ·文化研究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