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學習《黃帝內經》的切身體會撰寫而成。《黃帝內經》值得炎黃子孫終身探究體悟,提倡現代人應按照天地四時運轉規律安排作息時間,尤其針對《黃帝內經》里的如“天之在我者,德也”等相關內容,強調人要心存善念,要真誠、謙讓、柔和待人,人生命運一定會有改變。本書作者運用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輕松學到和領悟一些《黃帝內經》自知、自保的智慧和真諦。
鐘永圣 ·中國文化 ·17.9萬字
“人之壽天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風俗是社會之基石,事關國家民族之興衰。從風俗角度入手、通過移風易俗行動以求善治,是中國傳統社會富有特色的治國思想和理政之道,且影響至今。本書所收集的論文,分別從宏觀、中觀或微觀的層面,圍繞中國人的風俗觀、移風易俗觀及其流變,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不同組織的移風易俗行動及其成效得失等展開討論,是對中國人風俗觀與移風易俗實踐的專門研究和系統梳理。
張勃 ·中國文化 ·17.9萬字
《閑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論及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器物古玩、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生醫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觸及到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李漁是著名的才子與“玩家”,他的《閑情偶寄》也堪稱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種。此書以輕快的文風,表現了當時文人蓄聲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園林,嗜茶酒、諳美食,著蓑衣、披僧袍,讀閑書、作雅事的追求自然與愜意的生活。
李漁 ·中國文化 ·17.9萬字
全面、客觀地描繪中國人的性格、品質,既包括缺點,也包括優點。缺陷和不足糾纏在一起,相映成趣。理論分析,與場景描述和故事記錄相融合。
(美)何天爵 ·中國文化 ·17.9萬字
有趣的故事與豐富的內涵。了解中國,看清自我。掌握歷史,洞悉未來。每個人的名字中,都蘊含著專屬自己的秘密,我們生活的中華大地也是如此。你無數次接觸的地名,有的蘊藏數千年的歷史,有的包含代代相傳的記憶。地名故事里,講述的是真正的“穿越”。每個故事或許你都曾聽過,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本有趣的書能讓你深入其間,豁然開朗。本書聚焦中國地名文化,從中國國號傳承、歷史上的地名故事講起,將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積淀的地名文化娓娓道來。全書分上、中、下三編,其中上編主講中國國號的由來及傳承,中編講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地名,下編則講那些常識中的地名的由來。通過本書你可以了解到:神州赤縣、華夏九州,周秦漢唐、宋元明清與“中國”是什么關系?黃帝陵、關中、烏衣巷、長安坊市、瑯琊……一個個地名又蘊含哪些中國故事?名山大川、五湖四海、行政區劃常識中有怎樣的不尋常?
胡阿祥 ·中國文化 ·17.8萬字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前仆后繼,奮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為他們的傳人,我們又對這五千年歷史中,流傳下來的趣聞傳說有多少了解呢?本書嚴格按照時間順序編寫,從文明起源之先秦,至落日余暉之明清,力求做到條理清晰,脈絡通順。讓讀者朋友能夠從趣聞傳說的角度,去真正感受到中國歷史的浩瀚無垠。
劉翠清 ·中國文化 ·17.8萬字
本書以明刻本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細的注釋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便于您閱讀和理解;還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經典解讀的同時聯系當下,意在揚棄封建糟粕,賦予時代新義,為您處理社會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精煉的文字力求妙傳其清韻,豐富其內涵,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向上的經典讀物。
劉麗云編著 ·中國文化 ·17.8萬字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本書以中西文明互鑒為大背景,從中華文明的起源、演變,中國歷史上的制度、思想、價值,以及藝術與審美等方面,簡明又系統地闡釋了中華文化的主要內容。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等多角度的闡發,并吸收當前學術界的經典觀點,是本書的鮮明特征。本書是我們理解中國的歷史發展、文明特征、智慧形態的門徑,對于弘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干春松 ·中國文化 ·17.8萬字
本書是張蔭麟先生短暫一生留下的唯一專著,原為作者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不僅被譽為“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更是一種別具一格的通史讀物。作者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了較為嚴格的選擇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會貫通,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期間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技巧活潑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時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
張蔭麟 ·中國文化 ·17.8萬字
如果讀者對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還有質疑,那么就請從《余味:跟隨余秋雨品中國文化》開始--翻開第一頁,從《余味:跟隨余秋雨品中國文化》對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語的擷取中,用心去鑒賞、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識以外的文化內涵,細細體悟這份綿延不盡的文化“余味”。
曾一 ·中國文化 ·17.8萬字
2016年的澳門文化產業論壇以“‘一帶一路’格局與澳門文化產業機遇”為主題,探討澳門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澳門經濟發展適度多元。我們知道“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將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的建設產生深遠影響。本書結集了論壇眾多參與者的智慧結晶,對“一帶一路”戰略與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議題進行了論證。
向勇 崔世平 趙凱欣 ·中國文化 ·17.8萬字
《國學概論:國學入門必讀第一書》由“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構成,均為太炎先生晚年講授國學的成熟之論。全書文字淺顯易懂,旁征博引,既接地氣,又不失高雅,堪稱國學入門的首選讀物。“國學概論”主要論述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發展演變,及其階段性特點、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可謂是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一部綜論。“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見解獨到,鞭辟入里,是登堂入室的最佳指引。
章太炎 ·中國文化 ·17.7萬字
古代禮儀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諸如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災害祈禳、學校科舉、軍隊征戰、房舍陵墓營造,乃至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言談舉止,無不與禮儀有關,它幾乎是一個囊括了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一切切典章制度以及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行為準則規范的龐大的概念。
羅棲 ·中國文化 ·17.7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故名“六記”。其中尤以《閨房記樂》、《坎坷記愁》為最佳。第一卷自寫其夫婦間之戀史,情思筆致極旖旎宛轉,而又極真率簡易;第三卷歷述其不得于父母兄弟之故,家庭間之隱痛,筆致既細。兩卷文字刻畫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蕓娘形象。全書恬淡從容,簡潔明快,凡人真事,娓娓道來,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跡,“人工而歸于天然”。字里行間,深厚的文學修養和文字功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記景,都很別致。真情實感,加上生花妙筆,成就了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苗懷明譯注 ·中國文化 ·17.7萬字
成語,指的是歷代相沿習實用的固定詞組或短語,能獨立表意、形式知小,一般為四字格式,它的特點是約定俗成、結構固定。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中的瑰寶,它簡潔精辟,寓意深長,是漢語詞匯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形式,無論是日常口語上的談吐,還是寫作音筆下的詞句,人們都會自然而然地引用構成語,它所獨具的鮮明生動的表現力是其他詞匯不可替代的。因此,了解成語故事,學習成語的運用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陳理御 朱啟亮編著 ·中國文化 ·17.6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本書主題內容包括法律精神、規則、契約、天下為公、清正廉明、廉潔奉公、自尊自愛等。包括相應主題的選文、解讀、注釋、關鍵詞等項內容。面向大眾,文字通俗曉暢,深入淺出,輕松親切。以期為大眾普及傳統價值觀理論。
方銘 許欣 胡宏哲 ·中國文化 ·17.6萬字
《一口氣讀懂中國文化史2》沿襲上部書的專業性與趣味性,在內容編排、版式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更加專業與系統的設計,加入了大量的批注來解讀和延伸正文,幫助讀者了解更多的傳統知識,吸收更多的文化精華!五千年傳承,五千年積淀,留下來的是博大精深,是海納百川,是厚德載物,是自強不息……
《一口氣讀懂中國文化史》編委會 ·中國文化 ·17.6萬字
《北大國學課》是普及國學知識的讀本,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地理、諸子哲學、詩詞曲賦、小說戲曲、金石學、圖書學、中醫、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常識知識,力求從五千年中華文化中擷取精華呈現讀者。立意明確,解讀深入淺出,用簡練質樸的語言將深奧的國學細細品讀,旨在幫助讀者對國學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并日益精進,學有所成;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會貫通,啟發智慧,指引人生。
經典課程編委會編著 ·中國文化 ·17.6萬字
豪放詞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瑰寶,其視野廣闊,氣勢恢宏,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尤其是寫于時代巨變時期的作品,悲壯慷慨、豪氣干云,讓人從豪邁悲壯中體會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尋找人生真諦。《豪放詞全鑒(典藏誦讀版)》精選了歷代優秀豪放詞,對其進行了注釋、翻譯與賞析,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本書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本激勵情志、催人奮發、拓展胸懷的豪邁勵志之書。原文誦讀鏗鏘有力,歡迎聆聽品鑒。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7.4萬字
《論語印心》是尹建維先生積數十年功力對《論語》的章句反復琢磨,加之職場的磨練,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體悟,因此讀來不會索然無味,反而對《論語》有豁然開朗的明白樂趣。讀者可作為研究《論語》參考,亦可作為尋求人生目標的生命之書展讀。書中的“疏”基本是以古文的形式表達,“鈔”是用白話發揮“疏”,并且強調《論語》智慧的應用。《論語印心》一書有三個特色:以經解經、孔老會通、時代應用。《論語印心》以《論語》接人,視《論語》為立身、立世、開慧之善器。
尹建維 ·中國文化 ·1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