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匯集了眾多北大學者、學子有關中國歷史研討的精辟論述和觀點,以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為主線,按照朝代更迭的順序,介紹了從炎黃傳說到清帝退位之間,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重要人物、制度沿革以及社會變遷的文化風貌,可使讀者對中華文明有一個清晰、簡潔的了解。《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適合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希望領略更多史學大家觀點的讀者參考閱讀。
程門立雪 ·中國文化 ·14.3萬字
本書以歷代國學典籍為基礎,以眾多北大學者的精辟觀點為指引,從個人的心境修養(yǎng)到孝愛、交友之道,再到順應與淡定的人生理想,生動闡述了國學思想中蘊含的立身處世的原則與智慧,讀者可以在傾聽先賢教導的過程中,解開自己當下遇到的人生困惑。本書適合所有對國學思想感興趣、希望了解更多國學大師觀點的讀者閱讀。
程門立雪編著 ·中國文化 ·13.5萬字
這就像是偵探在調(diào)查一樁密室殺人案,整個過程新奇有趣而扣人心弦。直到有一天,當一個假設能夠合理地解釋所有的論據(jù),并與所有典故都協(xié)調(diào)一致,這個假設才是完美的結論,案件在這一天才被徹底偵破。今天就是這一天。我終于破解了《紅樓夢》的結局真相。這包括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甄寶玉、史湘云的命運。真正的結局竟和以往紅學家說的都不同!——王一
王一 ·中國文化 ·15.4萬字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學的奠基作,同時也可以被看成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最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的,初版于1900年,差不多10年以后才為人們所重視,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就再版了8次并有了近10種文字的譯本。"夢"是弗洛伊德最先也最深刻地用以揭示人的無意識層面的分析對象。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用大量的夢的分析的實例,證明了他的方法和技巧的可操作性。
(奧)弗洛伊德 ·中國文化 ·28萬字
《國學概論:國學入門必讀第一書》由“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構成,均為太炎先生晚年講授國學的成熟之論。全書文字淺顯易懂,旁征博引,既接地氣,又不失高雅,堪稱國學入門的首選讀物。“國學概論”主要論述中國經(jīng)學、哲學、文學的發(fā)展演變,及其階段性特點、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可謂是中國經(jīng)學、哲學、文學的一部綜論。“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jīng)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見解獨到,鞭辟入里,是登堂入室的最佳指引。
章太炎 ·中國文化 ·17.7萬字
本書為序跋集,分為四輯,其中第一輯收有27篇序跋,是作者為為畫家、雕塑家所寫之序跋;第二輯收有23篇文章,是作者為為書法家、篆刻家、攝影家、設計師以及工藝美術師所寫之序跋;第三輯收有16篇文章,詩文集之序跋,這些詩文集的寫作者,既有詩人、作家、記者,也有各類藝術家和收藏家;第四輯收有16篇文章,是作者為自己的作品所做的序跋。全書涉及內(nèi)容廣泛,有書畫、書法、專著、篆刻等,是關于社會藝術文化的思考以及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的探索與實踐。
侯軍 ·中國文化 ·25.5萬字
本書從不同角度講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禁忌文化現(xiàn)象,此外,還提及了一些民間神話傳說以及民間禳解禁忌的方式方法,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體味到民俗禁忌的神秘性、趣味性。
靜荺 ·中國文化 ·51.4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為分析視角,圍繞現(xiàn)代鄉(xiāng)村社會治理體制建設這一主題,系統(tǒng)回溯了我國鄉(xiāng)村社會治理體制的演變軌跡,探討了鄉(xiāng)村社會治理體制歷史變遷的內(nèi)在邏輯和發(fā)展趨勢,具體剖析了當前我國鄉(xiāng)村社會治理體制運行面臨的現(xiàn)實境遇、主要問題及其制約因素,并從“過程—事件”的角度聚焦探討了鄉(xiāng)村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的案例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xiàn)代鄉(xiāng)村社會治理體制建設的價值取向、目標建構及其優(yōu)化途徑。
李德虎 ·中國文化 ·18.2萬字
本書是作者上的課程《中國文化概論》的配套教材,用于學生閱讀朗誦的輔助教材,在課程的教學中也需要有對一定量的經(jīng)典深入研討,從元典入手,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而編寫的標準是基于“文化”的含義:以文教化。另一方面,作者也申請了校級課程《中國文化概論》的范式教學改革項目,這本書也是其中的成果之一。內(nèi)容包括儒家的“四書”、道家的《老子》、《列子》、《莊子》等。
朱懷清 ·中國文化 ·26.4萬字
《易經(jīng)》向來被稱為“諸經(jīng)之首”,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頭。《易傳》對《易經(jīng)》經(jīng)文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和發(fā)揮,是理解《易經(jīng)》的關鍵。《毓老師說易傳》以1994年至1998年間毓老師在奉元書院講述《易傳》的內(nèi)容為主,亦有2000年后補充的內(nèi)容。毓老師說,讀《易傳》可以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智慧。他強調(diào),《易》為智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智慧產(chǎn)物,不是迷信。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16.6萬字
《毓老師說論語》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師在奉元書院講述《論語》的內(nèi)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師說論語》將《論語》《大學》《中庸》《春秋》等經(jīng)籍打通開來,闡明中國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視的眼光解讀孔子,還原了孔子活潑、生動的本來面貌,使讀者如同面對一個德望、智慧、學識兼具的溫厚師長,怡然領會儒家思想的美與智慧。毓老認為,《論語》中孔子的思想發(fā)展分三個層次:一、“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三、“吾其為東周乎?”孔子的思想隨著年齡、智慧的增長而發(fā)展變化。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25.3萬字
《毓老師說中庸》是毓老師講授《中庸》這一部經(jīng)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毓老師依經(jīng)解經(jīng)的特色。《中庸》與《大學》、《論語》,均為孔學入門之書,也是中國學問入門之書。毓老師認為《中庸》與《大學》乃儒家思想精華之所在,是儒學眾經(jīng)之膽,比佛家的《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還要好。毓老師講《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講《易經(jīng)》之道,與《大易》相表里。以《中庸》建設自信心,也知道該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毓老師說,中國是廣義的中國,是中道之國。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誰能用中道,誰就是中國人。中道之國,沒有邊際。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7.7萬字
《人物志》是中國歷史上一部經(jīng)典的人才學著作,作者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劉劭。全書共十二篇:詳盡地講述了考察、評鑒、任用人才的具體方法,包括各類人才的性情、優(yōu)點與缺陷、適合的官職,以及選任人才的困難之處,還講述了一些為人處世的良方。讀《人物志》既可以提高自我修養(yǎng),也可以學習選拔人才、使用人才。《毓老師說人物志》是毓老1988-1989年在臺灣奉元書院講解《人物志》的講稿和2000年講述的增補內(nèi)容。毓老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精深的國學修養(yǎng)、熱切的現(xiàn)實關懷,在講述《人物志》時引經(jīng)據(jù)典、聯(lián)系時事,思緒飛揚于古今中外,臧否人物、議論世事率性、透辟,借《人物志》講出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精髓和許多精妙的人生哲理。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15.7萬字
此《周易話解》與坊間“白話易經(jīng)”一類版本不同,以我們?nèi)粘I罱?jīng)驗來解說《易經(jīng)》的內(nèi)涵,因此明白、易懂,是宣揚中華文化之珍本。劉思白研究易學至四十余載,今欲本其所得以貢獻于世人,乃著為《周易話解》,深者淺之,晦者顯之,有難言詮之處,則引古人古事,以比附而佐證之,苦口婆心,務使人了解而后已。——史菡(清末舉人、書法家)劉子思白,懼后學索解難,而作《易》之旨之終晦也。余以其為說《易》簡,足以傳世行遠無疑。得是以通消長之機,識進退之故,其于挽風俗、正人心,所稗補不尤大乎。——孔祥熙
劉思白 ·中國文化 ·20.2萬字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xiàn)存最古老的兵學著作。此書是精通《周易》且又深曉《孫子兵法》的劉君祖先生新作,《孫子兵法演義》的特色除了以兵論兵外,即以《易》演兵,其特點有:其一,《易》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無不受其深刻影響。其二,孫子論戰(zhàn)而不黷武,不得已才以戰(zhàn)止戰(zhàn);易理崇尚和平,主張更是明確。其三,孫子對人情人性及群眾心理的掌握相當精確,懂得以情動眾,對高層領導卻要求他們冷酷無情,不可因個人感情而誤了國家大事。其四,孫子暢論形勢虛實,機變靈活,讓人大開眼界。其五,當代戰(zhàn)爭已進入徹底信息化、集成化時代,從軍事理論、作戰(zhàn)技術到部隊組織,都有革命性的變化。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0.4萬字
本書共分十二個專題講座,分別講解民間文化中的禮儀、飲食、建筑、起居、文學、游樂、禁忌、節(jié)日、婚假、喪葬等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知識。每個專題兩萬字左右。全書配圖約一百幅。既可以作為高校同類課程的通識教材,也可以作為一般讀者了解民間文化的入門讀物。
萬建中 ·中國文化 ·33.5萬字
一個人的氣質(zhì)里,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流過的悲傷,還有曾經(jīng)愛過的人。我們借由書籍穿梭歲月人事,我們在文字之鏡前凝視自省。翻開2017年月歷之書,開啟一段明亮的閱讀旅程。
出版內(nèi)容部 ·中國文化 ·0字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對《道德經(jīng)》做了創(chuàng)新解讀。書中按照《道德經(jīng)》原著的結構,條分縷析,旁征博引,廣泛闡述了老子思想與哲學、現(xiàn)代物理學、社會科學等的相通之處,論證《道德經(jīng)》具有的哲學意蘊、科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揭示出這部經(jīng)典的傳世價值和永恒魅力。
黃鋼漢 ·中國文化 ·39.4萬字
本書是袁珂先生多年來研究中國“廣義神話”,對古籍文獻中的文學性神話片段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國神話漫談》,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訂后,改名為《中國神話通論》,分“概論之部”與“分論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論之部”從《山海經(jīng)》談起,分析了上古神話的起源,神話與宗教、仙話、歷史、文學等的關系,神話的流變、發(fā)展、散亡和整理過程。“分論之部”則具體分析了傳世神話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話角色罕為人知的不同面貌。
袁珂 ·中國文化 ·23.1萬字
1985年,被稱為“燕園三劍客”的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倡導以整體的眼光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溯源至晚清,將“近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三個時段打通,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漫說文化叢書”即是這一概念的具體表現(xiàn),所選散文充滿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橫生。鄉(xiāng)風與市聲,似乎是古已有之的;在“20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概念里,卻別有一種意義:它與中國走出自我封閉狀態(tài),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全面現(xiàn)代化的歷史息息相關。
許地山 葉圣陶等 ·中國文化 ·114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