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介紹了100種常見病的“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總論部分闡述“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的原理及應用等有關問題。各論部分則是“三級精選用藥模式”對糖尿病、痤瘡、痛經、手足口病、過敏性鼻炎等100種常見病的具體運用。每種病證按用藥三級精選、臨證組方框架、辨證應用范例、評按各項加以論述。全書內容豐富,博采眾長,立論新穎,簡易實用。
王超 王博 ·中醫 ·35.4萬字
本書以中醫經典理論三焦及經絡學說為基礎,結合作者40年的臨床經驗。把三焦作為人體的橫線,經絡作為人體的縱線,縱橫確定病位,按發病部位辨證治療體表疾病,同時總結了作者個人的用藥經驗,配以典型醫案,思路明晰,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宮振甲 ·中醫 ·21.8萬字
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被公認為理、法、方、藥系統完整、集溫病學之大成的代表作,直至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溫病條辨通俗講話》是對吳鞠通原著進行通俗講評。因《溫病條辨》主要繼承了葉天士的學術思想,問世之后溫病學的內容又由后世學者不斷豐富和補充,所以該書補充了一些葉天士《溫熱論》的內容和《溫病條辨》未涉及或雖有論述但又不夠完善的內容,以便讀者對溫病學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劉景源 ·中醫 ·30萬字
全書依次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燕閑清賞、飲饌服食、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箋,共19卷,含目錄1卷,總20卷。本書為養生學專著。作者廣征博引,采摭宏富,內容涵蓋儒、釋、道籍,經史雜著,醫藥著述等豐富的文獻。內容包括醫藥衛生、氣功導引、飲食起居、山川逸游、花烏魚蟲。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文物鑒賞等廣博的知識,論述了身心調養、性情陶;臺、生活調攝、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氣功修煉、藝術欣賞等卻病延年、養生防病的知識與方法,取材精當,方法實用,文筆雋永,意趣高雅,不僅可使讀者增長養生知識,也可增長文學藝術欣賞情趣。因此,本書是一本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佳作。
(明)高濂著 王大淳等整理 ·中醫 ·37.7萬字
本書計劃分總論篇、中醫生殖基礎篇、中醫生殖方劑篇、男性不育篇、女性不孕篇、中醫輔助生殖篇、生殖健康篇、計劃生育篇;第一次從中醫的各個角度系統闡述中醫生殖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本著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突出中醫生殖的特色與優勢;遵循中醫生殖醫學理論,突出中醫學術特色與優勢;結合中醫生殖醫學當今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原有國內外一系列有關中醫生殖論述的基礎上,汲取中醫生殖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力爭成為一部中醫生殖醫學精品書籍。
孫自學 龐保珍 ·中醫 ·30.7萬字
如果我們能用氣化學說把仲景的“六經辨證體系”的原理方法說清楚,也可以說就是在用氣化學說對“六經辨證”進行一種新的闡述。如果在這個體系內能夠把《內經》的人體基本生理功能及其變化特征和病理情況下的處方用藥完美地闡釋,則醫學的基本理論就體現在了這種闡釋中,也就可以避免后世學者陷入必須面對六經辨證種種不同學說的苦惱中。清楚地闡釋六經辨證所包含的理論框架則可以使學習經方者有一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總體把握。
馬昆 ·中醫 ·31.9萬字
本教材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中醫骨傷科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等內容,包括中醫骨傷科學相關的基本概念,骨傷科專科體格檢查、讀片、辯證等診斷技能,骨傷科手法、手術、固定、處方、練功等治療技術。中篇急慢性損傷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與方法、預后與調護要點等。下篇為常見骨與關節病癥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與方法、預防與調護要點等。
詹紅生 冷向陽 ·中醫 ·30.8萬字
國醫堂專家,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2013年獲首批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西省勞動模范。在臟腑理論、體質學說、辨證論治、盱江醫學、中醫動物模型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學術成就,尤其是在脾胃理論方面具有獨特的學術見解,他創立的“胃質學說”、“脾營學說”、“氣化病從脾胃論治”、“脾胃病辨病—辨證—辨體—辨時四辨一體診療模式”、“衡法在脾胃病治療中的應用”等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
徐春娟 葛來安主編 ·中醫 ·23.5萬字
本書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王啟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針灸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了106針灸醫學中常見的學術問題所組成。這些問題,有的屬于疑難而令人費解的問題;有的屬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自相矛盾的問題;有的甚至于還是明顯的錯誤問題。只是數千年來并沒有得到統一認識,更談不上合理解決。作者對這些內容的闡釋、修訂、充實和糾正,立意明確,說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王啟才 ·中醫 ·25.8萬字
《重劑起沉疴》首版在學術界影響較大,多次重印,第2版沿襲了第1版的篇章結構,刪除了首版內容的部分冗余,并對每篇內容進行了增加和調整,新增大量藥物應用經驗,突出了本書的實用性。上篇為對經方本源劑量的探索以及對重劑起沉疴臨床治療策略的研究;中篇為應用重劑治療疑難重癥的臨床實踐;下篇為古今醫家大劑量用藥的經驗集萃;附篇新增“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內容。本書緊密圍繞中藥量效關系這一臨床關鍵環節做了深入闡述,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仝小林主編 ·中醫 ·47萬字
翁維良繼承郭士魁老中醫活血化瘀的思想體系,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自身鮮明的學術特色,豐富了血瘀證的內涵,認為“百病多瘀”、“老年多瘀”、“久病多瘀”、“怪病多瘀”,擅從血瘀論治。同時亦主張化瘀不單活血,當知常達變,在辨證論治基礎上總結概括出“活血化瘀十二法”,包括益氣活血、養陰活血、溫陽活血、補血活血、理氣活血、清熱活血、祛痰活血、涼血活血、祛風活血、利水活血、軟堅活血、通下活血等十二個治法。應用活血化瘀十二法治療臨床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病、老年病、久病怪病等,屢試不爽。
李秋艷 ·中醫 ·24.2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仲景方劑在婦科領域繼承、發揮應用的著作。全書以方為綱,依次羅列與仲景方劑相關的條文,藥物組成與用法及其功效。重點介紹運用經方治療婦科疾病的驗案,對于一些類似方劑進行比較分析,在按語部分,除了介紹方劑的原本治療范圍之外,著重討論解剖和重新認識經方的方法,揭示通過方劑組合或藥物加減,使仲景方劑用來治療諸多變化繁復的婦科疾病。全書運用經方206首,治療婦科疾病100多種,收錄驗案500多則,諸多驗案具有非常驚人的療效,發人深省。書末附有“婦科疾病經方運用檢索表”,便于讀者對經方的駕馭運用。學習經方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經方,此書為讀者學用仲景方劑提供了借鑒,對從事中醫臨床,尤其從事中醫婦科臨床,以及研究仲景學說的工作者頗有價值。
馬大正 ·中醫 ·42.2萬字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對于后世中醫學影響深遠,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其中“素問”部分重點講述中醫理論。本書是對《黃帝內經·素問》的全文翻譯和解讀。參考的底本準確,譯文及講解通順流暢,詳盡全面。作者出身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世醫家庭,先后師從文字訓詁大家錢超塵、內經研究大家王洪圖,是傳統文化及國醫養生專家。本書不僅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講義精華,更囊括了醫學世家對于國醫養生的精辟獨到見解。相信在講明《黃帝內經》這部巨著的微言大義、普及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也能為有志于中華醫學、養生的讀者提供較多啟發。
張其成 ·中醫 ·25.7萬字
本書從臨床一線出發,注重現代客觀檢查與傳統中醫的結合,介紹了作者獨創的“雙處方治療法”(針對一位患者,同時開具兩張中醫處方),在選擇藥物,組織處方,確定劑量,配伍化裁,運用時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論述,并介紹了中西藥配合的實戰經驗,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立方遣藥,既能弘揚傳統,又能融匯新知,效驗確切,患者贊譽有加。其于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藥物性肝損害等諸多肝臟疾病之治療,常能得心應手;遵循《黃帝內經》經典古訓所謂高者抑之、亢者平之、陷者舉之、郁陳者除之等法則,應用活血、涼血、利濕、解毒、疏肝、健脾、助陽、養陰等諸種治法,以解除毒、熱、濕、痰、飲、郁、瘀等病損,切中病機。
陳立華 ·中醫 ·23.8萬字
本書是我國現代針灸學家、著名子午流注專家單玉堂先生全面系統論述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按時取穴的一部學術專著。全書共分導言、上篇、下篇及補篇四部分。上篇為本書的重點部分,系統論述了子午流注的源流,子午流注與五運六氣的關系,五運六氣干支體系述要,子午流注的概念、組成與臨床應用等。此外還列專章闡述了子午流注五輸穴的理論源流與單老豐富的開穴和配穴經驗。下篇著重介紹靈龜八法的源流、概念、組成與臨床應用,并專章收錄單老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醫案。補篇介紹了飛騰八法的原理、組成與臨床應用。更列專章介紹單老臨床常用的針刺補瀉手法,繪圖標明其獨到的補瀉經驗。作者簡介:單玉堂(1902—1983),我國現代著名針灸學家,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元老、學院研究子午流注第一人。1956年12月奉命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針灸教研組副組長,參與組建針灸教研組并參加編寫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高等醫藥院校《針灸學講義》,主抓教學與臨床工作。
單玉堂 ·中醫 ·22.7萬字
本書綜合講述全國少數民族的醫學基本理論、特色診療方法和基本用藥概況,生產工藝、文化傳承等。例如藏醫學、蒙醫學、維吾爾醫學、壯醫學、苗醫學、傣醫學、瑤醫學、彝醫學、土家醫學、朝鮮醫學、畬族醫學等。
洪荒 ·中醫 ·26.1萬字
2014年仝小林院士與弟子學生利用微信創建中醫學術交流平臺,針對歷代理論難題、臨床專病經驗、方藥量效果關系等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討論,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平等交流,鼓勵爭辯,唯真唯實,唯用唯效,氣氛熱烈,亮點頻現,《仝小林微醫辨惑傳習錄》即為師生互動的學術結晶。本書分仝小林論中醫維新、中醫基本理論辨惑、中藥方劑運用心悟、中醫臨證經驗發微、臨床典型案例探討等部分,將討論文字分類整理,直指核心,匯聚精華,理論發揮、案例評析,密切聯系實踐,體現知行合一,讀者如能深入體會全書之理、法、方、藥、量、案之真義,必有收獲。
朱向東 趙林華 黃飛劍 ·中醫 ·27.1萬字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自面市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與認可,本次是我們從106種古籍中選出30種進行修訂。修訂原則是:1、本次選出的古籍為臨床上常用、讀者需求量大的品種,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訂力求原文準確,每種醫籍由專家嚴謹校勘,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3、原則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記和注釋。4、在裝禎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風格的基礎上,以精裝版面市,在版式上也為了方便讀者而重新設計。該書共十卷。卷一至卷八以內科雜病醫案為主,兼收外科及五官科醫案。卷九和卷十為婦科、兒科醫案。全書言簡意賅,切中肯綮,于學術多所體悟,于后學啟迪甚多。
(清)葉天士 蘇禮 ·中醫 ·31.9萬字
張其成 ·中醫 ·24.8萬字
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國家級中醫藥科研機構,匯集和成就了眾多全國知名的中醫藥學家,經過數十年臨床積累,匯集了大量典型醫案,精選其中最具代表的、最為典型的內科醫案進行整理,編撰成書,以促進學術傳承,推動中醫學的發展。所選醫家均為全國著名老中醫,有影響、有市場潛力。
張伯禮 王志勇 ·中醫 ·4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