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幼心鑒》四卷,明·寇平撰,初刊于明成化四年(1468)。本書卷一總論醫生的基本醫德,小兒先天稟賦、陰陽氣血等生理特點,面部與手部望診,小兒的保育與調理等。卷二論述小兒脈法、初生兒的護理及常見病。卷三、卷四分論小兒內科病證和痘疹,書末附有《小兒明堂灸經》。此次整理以成化四年(1468)刻本為底本,以日本寬文十一年(1671)刻本為主校本,以明嘉靖刻本為參校本。
(明)寇平 ·中醫 ·25萬字
全書共分上下兩篇,其中上篇是對藥食同源中藥的概論,包括介紹此類中藥的概念范圍、歷史沿革、功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及類型等;下篇為各論,重點介紹了近四十種常見的藥食同源中藥,這些資源也是在中醫藥領域經常使用的。
周媛媛 ·中醫 ·39萬字
這是一本詳細介紹靈芝的專著。內容豐富,取材新穎,系統全面,文字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主要包括靈芝文化、分類與資源、培育方法、有效成分及提取與產品加工、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內容。是藥用真菌研究者、生產者和靈芝經營者的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并可供服用靈芝產品的患者參考。
李明焱 李振皓主編 ·中醫 ·22.9萬字
此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免疫學”,詳細探討免疫系統的主要構成成分及其生物學作用;較完整的勾勒固有免疫應答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的輪廓與過程;簡略介紹免疫學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下篇為“病原生物學”,總體描述病原生物、感染、病原生物控制、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分別闡明醫學病毒、醫學細菌、醫學真菌、醫學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涵蓋形態結構、基因及編碼產物、遺傳變異、致病性等)與相適應的人體免疫作用;有選擇地介紹各類重要的致病病毒、細菌、真菌與寄生蟲之特點與危害(包括其發現與描述、基因與結構、致病性與臨床表現,檢測與防治等)。以期通過這樣的表述框架,使學習者獲得進入免疫學學術領域所必須的某種引領;探討病原生物學奧秘所應當持有的基本要素;進一步從事臨床醫學學習所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日常生活中維護健康生存所依賴的科學常識。
袁嘉麗 劉永琦 ·中醫 ·26.2萬字
本書將中醫內科臨床常見的30個病癥按照從辨證抓要點,從經典找思維,從臨證識分型,從名醫悟醫道,讀典拜師臨證談體會,思考問題六個軸線書寫,為讀者提供相關經典論述,提高中醫理論水平,建立中醫思維;并學習名師中醫內科臨診經驗實錄,提高解決中醫內科臨床問題的臨床實踐能力。
宋立群 ·中醫 ·23萬字
本書是武漢籍名中醫張勝兵對清·吳瑭(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一書結合自己這次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的心得體會進行解讀,《溫病條辨》為明清醫學中溫熱學派的名著之一,系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該書系統地把溫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詳細論述了溫病的病源和證治。由于本書論據和治療方法,都是明清以來醫家的實踐經驗,頗切實用;本書中創制的一些方劑和“桑菊飲”和“銀翹散”等至今仍為中醫所廣泛應用,因此,本書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學,特別是研究溫熱病所不可少的參考書。
張勝兵 ·中醫 ·23.2萬字
《小兒推拿專家教捏捏按按百病消(全新彩圖版)》:本書針對沒有專業醫學背景和相關知識儲備的家長,從小兒推拿基本技巧、手法、準備事項和注意事項、寶寶常用穴位詳解、寶寶常見問題的中醫辨證到寶寶常見的27種疾病的推拿手法,深入淺出地教給父母用自己的雙手和全部的愛為寶寶緩解病痛。本書還配有寶寶穴位和按摩手法的彩圖,讓家長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真正把小兒推拿這種綠色療法運用起來,讓寶寶更加健康。《小兒艾灸一學就會》:本書針對沒有專業醫學背景和相關知識儲備的家長,從小兒艾灸的文化探源、基本技巧、艾灸手法、準備事項和注意事項、小兒常用穴位到小兒常見的28種疾病的辨證及艾灸手法,深入淺出地教給父母用自己的雙手和全部的愛為寶寶緩解病痛。本書還配有小兒經絡穴位圖和艾灸手法的彩圖,讓家長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真正把小兒艾灸這種綠色療法運用起來,讓寶寶更加健康。《小兒推拿專家教過敏問題輕松調》:孩子的免疫力還沒有完全建立,常常會因為飲食不當、空氣變化而出現過敏問題。本書針對孩子常見的過敏癥狀和反反復復的過敏問題,比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晨咳、哮喘、中耳炎、濕疹、蕁麻疹等問題,從中醫推拿的角度剖析病因,結合眾多的調理案例,為焦慮的媽媽們提供既直觀明了又綠色健康的小兒推拿方案和食療方法,以便從根本上改善孩子的過敏體質。
緣緣 王繼娟 雯婷茜子 ·中醫 ·24.1萬字
《保嬰撮要》共20卷,兒明代薛鎧、薛已父子合著。該書前10卷薛鎧著,其中治驗部分系薛已增補,后10卷皆薛已著。全書內容翔實,條目清晰,論及小兒內、外、五官、皮膚等各科病證200余種,每種病證首論病因、病機、治則,次載本證驗案以及各種治法,選方用藥切于實用,最后附錄各種方藥。該書從《內經》到唐宋金元各家,一直到明初醫家的重要論述都廣泛采擷,書中收錄了大量醫案,是一部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兒科綜合性著作。
(明)薛鎧 薛己 ·中醫 ·31.1萬字
本書的主要內容的選擇,以“臨床應用”為主。1.編寫內容以體現中醫特色治療方法為主,如外治法中之針灸、推拿、熏蒸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內治法,以及灌腸療法等等。其中凡屬顯著中醫特色者詳細收錄。2.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本套叢書雖然是以介紹臨床各科疾病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但仍應以辨證論治為編寫原則。3.內容選擇上,為突出中醫特色,故原則上不介紹西醫藥治療方法,或略要述之,以備臨證參考。
張劍勇 婁玉鈐 ·中醫 ·29萬字
本書從臨床實際出發,收集和整理了中醫外科近四十個常見疾病的200余個驗案,涉及瘡瘍、乳腺、皮膚、肛腸、泌尿、周圍血管等專科,采用以病為綱的形式,每一病名項下先冠以概述、病因病機、診斷要點、治療原則及調護要點,其后為醫案數則,然后為按語,從病、證、理、法、方、藥等方面對所選醫案進行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醫案,最后為參考文獻。本書資料主要來源于近二十年來中醫藥雜志刊登的有特色的典型醫案,本著求驗求精、臨床實用的原則,進行適當的加工整理,旨在提高讀者解決中醫外科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李大勇 ·中醫 ·31.1萬字
采擷古今驗案精華,辨析名醫用藥心得,啟發臨床治療思維,就在《名中醫治療風濕病醫案精選》中醫是一門非常重視臨床的醫學,所以熟讀名醫的醫案是學習中醫的最好途徑。本書收集整理近現代著名中醫,包括京城四大名醫、國醫大師、風濕病學科帶頭人治療風濕病的醫案,每一個醫案都精挑細選,要求必須有復診,而且有確切的療效,醫案最后還有分析總結,對于臨床中醫師尤其是基層中醫師有非常高的指導價值。唐先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師從于著名中醫風濕病專家胡蔭奇教授,深得胡教授治療風濕病真傳。現供職于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既往出版的《痹病古今驗案全析》曾經獲中國中醫藥學會優秀著作獎。
唐先平 ·中醫 ·26.7萬字
本書收錄孟慶云教授親自撰寫的100篇中醫醫話,包括中醫理論見解、臨證體會、讀書心得、醫林典故、中醫逸聞軼事等。孟慶云教授以獨特的視角,采用醫話的形式,選取不同方面的題材,展示了中醫豐富多彩的內容。
孟慶云 ·中醫 ·20.9萬字
本刊第四輯共收錄學術論文19篇,“名醫·名家訪談”欄目介紹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在清宮醫案與老年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欄目既有法律制度、保護模式、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度層面的討論,又有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中醫藥傳統知識持有人等具體個案的剖析,還有從國外法律分析、國際立法借鑒等視角對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的探討;“出土醫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欄目既對出土醫學文獻的激活與利用進行整體思考,又以《天回醫簡》的整理研究為例進行分析,還對出土醫藥簡牘與戰國秦漢醫療史研究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中醫哲學研究動態”欄目評介了新近出版的《中醫學的邏輯哲學:中醫原創思維與中西醫邏輯比較》《宋元明清醫學哲學思想史》兩部學術著作。
陳玉梅 江鳳艷主編 ·中醫 ·26.8萬字
沈紹功,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40余年來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從事醫療、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曾任急診科主任,基礎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本書偏重于闡述其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心得與成果,以及在實踐中對理論的運用和研究的思考,具有理論聯系實踐的特點,凸顯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引領與示范作用。所以本書既是對中醫基礎理論所著名專家研究工作歷程、研究成果的回顧與總結,也是落實習總書記對中醫藥守正創新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對中醫藥傳承精華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4.5萬字
本書依據美容、健康服務與管理市場對中醫美容辨證調護技術的需求而編寫,注重實用性,突出中醫臨床思維方法和實踐技能,貫徹“典型、簡捷”原則,以各臟腑美容臨床常見病為導引和綱目,簡單明要,通俗易懂,方便學習、使用和查找。書中篩選美容行業常見病,按各臟腑系統疾病和特殊情志疾病癥,分別介紹所屬臟腑的功能特性,中醫基礎理論,各臟腑常見美容相關疾病的基本知識、病癥要點、發病機制、辨證要點、規律,調攝治療要點及調護方法等。在各證型的調治當中,除中藥方劑外,還特色性地論述了其他各種調治與調護方法,如中成藥、食療藥膳、針灸、推拿按摩、外治及音樂、情志療法等。本書受眾群體廣泛,對醫學美容技術、中醫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和社會從業者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對一些中醫常見內科疾病的患者和家屬有指導性價值,亦可作為注重中醫養生與保健讀者的科普讀物。
王加志 姚壯主編 ·中醫 ·21.6萬字
本書分為上編和下編兩部分,上編“概念與理論”側重于理論解讀,主要運用知識考古的方法,回溯與重新闡釋傳統針灸的概念理論,著重討論針灸理論形成時期的文化背景因素的影響;下編“學術史專題探討”側重于史論,引入社會史與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對針灸學術史上重要命題與影響其理論演變的重要人物與事件作了分析。本書較為全面地呈現了針灸學術史上的重要概念命題的形成與演變,尤其對技術思想的演變歷程與重要節點作了分析。
張樹劍 ·中醫 ·22.6萬字
《針灸經論纂要》從馬王堆出土漢墓帛書十一脈灸經開始,經《靈樞》、《素問》、《難經》、《傷寒雜病論》以至唐宋元明清諸醫家關于針灸的重要論述,悉數載入。其《靈樞》、《素問》、《難經》、《傷寒雜病論》的針灸內容,則全部載入,文字的順序仍然按照原有的秩序排列,這有助于針灸工作者引經據典時,參考上下文,不至于斷章取義,出現誤讀或者誤解。該書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以串珠的方式撰注古代針灸經文,串珠,就是經文的互參,比如《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里講到“小針之要”,串珠本就會告訴你,與“小針之要”有關的內容在《靈樞小針解第三》中還有記述。《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里提到的九針,在《靈樞·官針第七》、《靈樞·九針論第七八》、以及《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等篇章中都還有所闡述。
張載義編著 ·中醫 ·33.2萬字
本書全面闡述了針灸在輔助生殖中的應用、指導思想,辨病、辨證特點與方法,詳細分析了針灸配合輔助生殖技術的優勢,探討了針灸配合輔助生殖技術臨床最關注的問題。總結與介紹了輔助生殖技術在備孕期及各種技術周期時的針灸配合療法,并對其作用原理進行了分析。該書集學術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于一體,對于開拓針灸配合應用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理論與臨床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不孕癥的中醫病因病機、辨病與辨證的關系,重點提出了不孕癥的針灸序貫治療理論與方法,介紹了毫針、刺絡拔罐、埋線、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療不孕癥,并分析闡述了針灸與輔助生殖技術的結合應用。下篇則重點闡述了在導致不孕癥的各種婦科疾病中,輔助生殖技術與多種針灸療法的運用。
王茵萍 夏有兵 ·中醫 ·24萬字
該書是《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新進展大系》的一個分冊。該套叢書由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吳偉康教授擔任總主編,組織國內臨床一線經驗豐富的中西醫結合專家編寫。本書重點介紹糖尿病中西醫病因病機、臨床診斷與治療、中西醫結合臨床難點疑點、國際研究動態與國內研究方向。將為中西醫結合臨床及研究工作提供指導
朱章志 ·中醫 ·30萬字
每分冊以疾病為目,每疾病分為概述、疾病診斷標準、西醫治療、中成藥應用和單方驗方等五個部分。既有西醫關于疾病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的主體內容,又注重體現中醫辨證論治思維,簡單、明了指導西醫醫生開處中成藥處方。
劉平安 劉建和主編 ·中醫 ·3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