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只有素食才對脾胃好嗎?春季怎么養脾胃?慢性胃炎該怎么調理?……脾胃不好會帶來一大堆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學會正確調養脾胃。素食主義開始盛行那會兒,小編周圍有很多人以為只吃素才對身體好、對脾胃好。后來和謝英彪教授交流才知道,葷素合理搭配,才是科學合理的脾胃調理法。春季有一段時間里小編口淡乏味、腹脹,謝老師說這是春季肝火傷脾的癥狀,飲食要“少酸多甘”,睡眠要充足,保持好心情,都是春季養脾胃的重要部分。小編此時才知道脾胃四季的調養方法不一樣。
謝英彪主編 ·中醫 ·6.6萬字
本書介紹了古代名醫和當代國醫大師的養生智慧,廣泛收集數千年來歷代大國醫積累下來的治病良方,涉及呼吸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科的常見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病和疑難雜癥;匯集大國醫的養生保健精華,包括飲食、養心、鍛煉、經絡等各種養生方式。本書內容科學嚴謹、實用性和指導性強、易學易懂,以國醫推崇和總結的養生方法為線索,告訴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符合我們生命規律的生活習慣,從而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的生命過程,具有的出版價值。
宋敬東 ·中醫 ·17.9萬字
歷經歷史的滄桑變遷,中醫文化已傳承數千年,中醫古籍功不可沒。從甲骨、金石到簡牘、縑帛,再到寫本卷子,中醫知識通過各種載體代代流傳下來。浩如煙海的中醫古籍是我們學習研究中醫甚至其他中國文化的重要資源。本書介紹了中醫古籍的基本知識、明清官私藏書及《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中的中醫藥資料,在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打開中醫古籍中的另一扇窗,讓讀者看到古籍中除中醫藥知識本身以外的別樣風景,并更好地利用這一寶貴資源。
金芷君 ·中醫 ·7萬字
全書內容涉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應用。基礎理論部分介紹蛋白質和蛋白質組學、從核酸到基因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調控、細胞通訊和信號轉導;基本技術部分介紹核酸的提取與鑒定、印跡雜交技術、DNA芯片技術、核酸的體外擴增、重組DNA技術;基本應用部分介紹疾病和衰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本教材內容全面,體系完整,語言通俗,論述詳細,可作為高等中醫院校的教材。
唐炳華 鄭曉珂主編 ·中醫 ·30.2萬字
本書分六章,依次介紹了林氏南派正骨手法的學術思想,特色手法運用要點及治要,手法運用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筋傷內治法臨床運用和心得,手法治療筋傷病的科學研究,以及醫論醫話。較為全面介紹了名中醫林應強的筋傷學術思想和臨證治驗。
吳山 ·中醫 ·23.8萬字
《傷寒舌鑒》是清代張登所著的一本舌診專著,書中載有一百二十幅舌相圖。以仲景傷寒六經辨證為主,按六經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介紹了各種舌象。能更好的讓臨床醫生在六經辨證中結合舌象診斷疾病。此書是按《傷寒舌鑒》改編,因原書只著重記載了舌象,而在脈象,方藥組成的方面很少記載。為了使該書更加適應于現在中醫藥學的辯證理念“四診合參”我們把書中不足的地方全部增加上去,除了增加了脈象,方藥,還加了典型的醫案,使該書更加完善,提高了在臨床辯證中的實用價值。
馬一森編著 ·中醫 ·4.6萬字
《增訂十藥神書》是一部經典的中醫古籍,專注于治療虛勞咳嗽及肺癆等病癥。此書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增訂,內容更加豐富和完善。書中詳細闡述了多種藥物的配伍與應用,針對虛勞病癥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治療方法。作者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劑,為后世醫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該書不僅具有極高的醫學價值,還體現了中醫對疾病治療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智慧。閱讀此書,有助于深入了解中醫對虛勞病癥的認識和治療思路。
葛乾孫 ·中醫 ·1萬字
本書作者在長期臨床,具備治療大量疑難雜癥的經驗后,對于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思想有深刻領會,再結合師門傳承和理論學習,對艾灸運用有獨到心得,尤其推崇宋朝竇材《扁鵲心書》,欲憑此治病救人、授眾以漁,故將艾灸網課點滴體會集結,同時以簡潔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著名艾灸著作《扁鵲心書》,從而匯成此書。書中對竇材的核心學術觀點和醫技予以辯證分析,令人從獨特視角審視中醫內核。由于竇材醫術高超,卻喜貶低仲景,二者實乃醫界一時瑜亮,而盲人摸象,各見其偏,諸子泥執之處,正是深入杏林之路。
(美)林大棟 ·中醫 ·9.3萬字
《血證論》是清代著名醫家唐容川所著的一部醫學專著,是我國首部有關血證治療的專著,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廣泛實踐應用,對中醫血證的治療和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對書中的疑難術語進行了注釋,在文字編排上也盡量讓讀者更易于閱讀。不管是否懂得中醫,這本書都能給人以基礎的醫學啟蒙。全書共八卷,內容涵蓋血證的總論、各部位血證的詳細論述以及治療方劑等,系統總結了中醫學對于血證的認識和實踐經驗。該書強調血證與水火氣血、臟腑功能的密切關系,提出治火即是治血、瀉火即是止血等治療原則,并總結出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步治法,對后世治療血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血證論》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統的知識框架。同時,書中對方劑的解析也極為詳盡,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從實踐應用上看,《血證論》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步治法,已成為近現代治療各種出血證的經典方法。該書所載方劑多數至今仍然為中醫人員所常用,或被制成各種劑型的成藥應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唐容川 ·中醫 ·11.2萬字
《靈藥秘方》是一部傳統醫學與民間偏方相結合的著作,匯集了古今中外關于草藥、食療、養生及疾病治療的眾多秘方。書中不僅詳細記錄了各種草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還搜集了大量經過實踐驗證的靈藥配方,針對常見病、慢性病及疑難雜癥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本書旨在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幫助讀者認識自然療法的魅力,通過天然藥物與合理膳食調理身體,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凌曉五 ·中醫 ·1.6萬字
“豐盛正骨”發于民間,其正骨技藝源自百年之前老北京西城地區的“宏廟正骨”,60年來,豐盛骨傷歷經六代傳承,正骨技術不斷創新,在繼承《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的基礎上,總結提煉了出“摸、拉、提、按、推、擠、扣、接”為主要技術特色的八種接骨技法;強調骨折治療應注重整體,形成了“穩準輕巧、內外兼治、筋骨并重、功能至上”的正骨學術特色;總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套路正骨手法,如治療鎖骨骨折的“架肩三法”、治療踝關節骨折的“四步正踝法”等,凸顯正骨手法之靈巧和精妙。該書總結整理了豐盛正骨在骨折治療中的精髓。該書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彰顯了骨折中醫治療之思想與技巧。
齊越峰主編 ·中醫 ·11.4萬字
《祝由十三科》是古代醫術的一種流派,涵蓋大方脈、諸風、胎產、眼目等十三科,通過祝說病由、心理暗示、符咒禁禳等方法治療疾病,無需針灸或藥物。此書最早見于《素問》,自元代起被列入太醫院十三科,是中醫體系中富有特色的治療方法。祝由十三科融合了心理學、暗示療法等,對后世醫學提供了獨特的思路與借鑒。
佚名 ·中醫 ·2.4萬字
本書在全面整理養生理論與實踐方法的基礎上,對養生中有關五行文化的部分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力求對養生中的五行進行全面的認識。本書內容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主要闡述了五行文化的概念、起源和哲學歷程;第二章主要闡述了中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中醫養生的理論基礎、中醫的養生原則;第三章主要闡述了各時期針灸中五行觀的應用與發展;第四章主要闡述了飲食中的五味、五色、五果、五畜、五菜、五谷養生方法;第五章為主要闡述了音樂養生的理論基礎及其養生方法;第六章主要闡述了色彩養生的理論基礎和服飾居所的色彩養生方法;第七章主要闡述了運動養生的理論基礎及其養生方法;第八章主要闡述了臟腑與五行的對應關系、臟腑養生的原則和方法;第九章主要闡述了季節與五行的對應關系、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征及其對生理的影響,不同時令養生的原則和方法;第十章主要闡述了體質養生理論基礎,體質特點及養生方法;第十一章主要整理了歷代養生名家的五行養生思想。
王富春 ·中醫 ·20.3萬字
祖國醫學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國醫瑰寶是我國歷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祖國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當今世界,中西醫結合治療促進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全國西醫學者學習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熱潮正在蓬勃發展,廣大醫務人員迫切需要學習中醫的參考書,我將自己從醫經歷和臨床實踐所得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廣大的醫務同行及醫學愛好者。
陳厚才 ·中醫 ·17.6萬字
《朱彩鳳中醫腎病臨證實錄》所載內容系朱師三十余年的學術思想總結、部分驗案及臨床研究論文。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術思想,對朱師三十余年來診療腎病的方法、思路進行了歸納性概括;第二部分為醫論,介紹了朱師對不同腎臟疾病或疾病的某些方面所進行的深入探討或經驗總結;第三部分為臨床研究,這部分是朱師本人或指導研究生進行的臨床研究,其中所選取的文章對臨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第四部分為經驗方及藥對,介紹了朱師在臨床上行之有效的經驗處方、專病(證)專方及常用藥對;第五部分為臨證驗案,收集了常見腎臟病的典型醫案,并附有按語及學習要點。《朱彩鳳中醫腎病臨證實錄》所有資料由“朱彩鳳名老中醫工作室”成員共同收集、系統整理,并經朱師親自審閱確定。《朱彩鳳中醫腎病臨證實錄》可作為各級臨床醫生、護士及醫學生等的專業參考書。
包自陽主編 ·中醫 ·15.7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圖文互參主要介紹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的訓練方法及其動作要領.下篇針對現在人們的不良作息姿勢、養生運動誤區,從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中精選出與之相對應的功法,指導練功者進行正確而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應有榮 陳德軍 ·中醫 ·9.8萬字
《四圣心源》是清朝醫學家黃元御于1753年撰寫的一部中醫綜合性著作。該書闡發了《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醫書的蘊義,包括天人解、六氣解、脈法解、勞傷解、雜病解、七竅解、瘡瘍解、婦人解等內容,涵蓋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學。黃元御創立了土樞四象、左升右降、一氣周流的理論模型,強調中氣的重要性,從天人合一、水火立極、六氣從化的角度,將理論與臨床結合,對中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元御 ·中醫 ·8.2萬字
《診斷病理學》內容豐富、全面,對不同層次醫院病理醫生及部分臨床醫生均有參考價值。內容包括全身各器官組織的炎性和非炎性病變、腫瘤和瘤樣病變等。編著者以自己的材料為主,參考近年來的國外文獻,總結了各種疾病病變的臨床病理特點、形態診斷依據(包括免疫組化、電鏡及其他新技術如核酸分子雜交等)以及與其他病變的鑒別要點。
劉彤華 ·中醫 ·120萬字
朱兵為國家針灸領域“973”首席科學家,在針灸研究領域所做的處于領先地位。針灸醫學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但探討這種療法的本體尚屬空白。本書從系統的視野闡述生物進化和以針灸為代表的體表刺激療法的必然聯系。可以說,沒有體表醫學,就不會有生命的健康與進化;反之,沒有進化,也無法形成構成體表醫學生物結構的要素。這也是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生命與進化的博弈!本書共分9篇26章,插圖500余幅。從皮膚發育到存在完整的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腦-皮軸"理論(涉及到針灸等體表刺激療法產生對許多疾病發揮非特異調整的廣譜效應)、皮膚進化到存在抵抗疼痛的"閘門"控制(體表刺激產生鎮痛效應)和體表進化出存在"軀體-內臟"聯系(體表刺激調節內臟功能)入手,系統論述針灸效應的機制,為體表醫學的復興奠定科學基礎。作者相信:讀懂這本書,在診治疾病時可以多一種手段;讀通這本書,可以成為現代優秀的針灸醫生;讀透這本書,能夠在針灸研究領域自由翱翔!
朱兵編著 ·中醫 ·65.3萬字
緊密結合臨床。每一章節均以病例帶出講解和討論。重視脈診,從脈診角度解析傷寒六經病。首次揭示了厥陰病的病機,脈證,治則和治法,突破了以往對于厥陰病認識和治療的模糊不清的狀況。厘清了少陽病的脈證和治療,從理論到實踐上明晰了“柴胡劫肝陰”的原因,對于防止柴胡證的濫用,起到了一個從理論到應用上的指導作用
唐紹華 ·中醫 ·1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