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醫災害醫學
會員

本書分12篇43章,詳細論述了災害的分類,災害醫學的形成與發展、災害醫學救援體系建設、災害醫學醫療救援、災害疾病的中醫辨證施治、災害創傷的中醫救治、災害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災害傷員的中醫藥護理與營養、災害傷員的中醫藥康復、災害心理障礙的中醫藥救援、甘肅省中醫院災害救援及演練案例。本書內容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災害應急醫療救援的理念、技術和方法,突出了中醫救治的優越性,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指導性,可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指揮機構、醫院、醫療救援人員及臨床醫護工作者參考。作者簡介:趙繼榮,男,47歲,甘肅通渭人。骨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甘肅省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二屆全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甘肅省名中醫,甘肅省中醫院業務副院長。甘肅省“555”創新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甘肅省衛生廳系統優秀青年;甘肅省群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第十二屆蘭州市政協委員;2011全國中醫醫院醫療業務管理優秀工作者;首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骨傷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六屆常務理事;甘肅省患者權益維護協會第一屆理事;甘肅省中醫藥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為甘肅省中醫藥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2010-2015);1989年畢業于甘肅中醫學院,研究生學歷,從事臨床工作至今。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參與完成國家中管局科研課題1項本人排名第5。在研省部級課題3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蘭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蘭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甘肅省康復醫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甘肅省黃甫謐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甘肅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參與完成的國家級科研課題“應力滑移率在腰椎峽部裂并滑脫癥中的診斷價值”達國際領先水平,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趙繼榮 ·中醫 ·38.2萬字

楊悅婭臨證心悟
會員

本書系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叢書之一,作者為首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學員。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讀經典”,收錄了作者對中醫經典的臨床感悟,包括對《內經》以及《血證論》《景岳全書》等后世各家經典名著的研究心得及臨證體會。中篇“勤臨床”,重點介紹其融合諸多導師的學術見解與臨床經驗,結合自己的臨證實踐體會,在不斷繼承、發揚、探索、創新中診療水平得以不斷提高,臨證得以內、婦科兼容,形成了“扶正祛邪,調節氣機,鼓動生理機能”為主體的指導思想,療效顯著。下篇“跟名師”,收錄了作者系統總結路志正、顏德馨、何任、張云鵬、朱南孫、蔡小蓀、朱良春、張燦玾等名老中醫的主要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以及實踐應用。作者簡介:楊悅婭,女,1958年11月生,白族。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學術委員會專家,《中醫文獻雜志》主編。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學員。全國名中醫張云鵬傳承工作室學科帶頭人。上海市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黃浦區政協委員。楊悅婭師承全國名老中醫張云鵬主任醫師,是全國中醫婦科名家朱南孫教授再傳弟子,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路志正教授的門人。并承鄧鐵濤、顏德馨、何任、蔡小蓀、張燦玾等多位名醫大家不吝真傳而授之。她從事中醫醫、教、研30余年,并廣拜名師、博采眾長,融匯諸家學說。衷中參西,崇尚經典,在繼承中并有創新發展。臨診注重“脾腎為本,疏補結合”,思辨主張“識病、辨證、鑒癥、擇藥”四維結合。原創性將女性盆腔炎鑒定為中醫“胞脈癰瘍”;以溫法論治內、婦科慢性炎癥;采用“分步療法”治療女性不孕癥;倡導“科學養生、膏方平衡、構筑防御機能”為主體的冬令進補理念。在臨床實踐中能結合自己體會逐步形成了“扶正祛邪、調節氣機、鼓動生理機能”為主體的診療風格。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國家及市、局級課題多項;主編、參編專著《張云鵬論膏方與臨床實踐》《養肝病自除》等20余部。

楊悅婭 ·中醫 ·20.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奇台县| 潮州市| 临汾市| 缙云县| 上高县| 玉屏| 海阳市| 木里| 崇明县| 九龙城区| 无为县| 陕西省| 乐安县| 澄城县| 青田县| 玛曲县| 汾阳市| 陕西省| 商都县| 如皋市| 上饶市| 武功县| 正镶白旗| 衢州市| 铁力市| 洛宁县| 尼木县| 久治县| 澜沧| 南通市| 金乡县| 德昌县| 罗城| 河东区| 安新县| 响水县| 达拉特旗| 伊金霍洛旗| 德江县| 大姚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