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系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匱要略》講課的“完全現場”,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基礎上,加入日本弟子的錄音,進行逐條增補,使馮世綸教授的錄音能夠完全還原,從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現胡老的學術思想。全書稿按照《金匱要略》原文的順序,將胡老對原文的講解依次道來,理論聯系實際,內容深入淺出。適合于中醫臨床工作者與研究者,中醫院校師生,中醫文化愛好者及經方愛好者閱讀參考。本書發行以來,深受讀者歡迎。
胡希恕 ·中醫 ·32萬字
《黃帝內經素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書。本書的成書年代,據多人考證,認為是春秋戰國時代。本書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熱論”、“本病論”兩篇,今據別本補入,附于書后)。本書內容豐富,包括有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療、預防、養生以及人與自然、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的應用和運氣學說等多方面內容。該書系統地反映了秦漢以前我國的醫學成就,綜括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是學習中醫者必讀的古典醫書。本書可供中醫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也可供中醫愛好者學習參考。“
人民衛生出版社整理 ·中醫 ·36.9萬字
《羅氏會約醫鏡》系清代醫家羅國綱所著,成書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全書共二十卷,是一部綜合性醫書。羅氏擷取歷代醫籍精華,積平生之心得,論理有據,語簡言賅。本書分類論述,首述脈法,次論治法精要、傷寒、瘟疫、雜證、婦科、本草、兒科、瘡科及痘科,間附臨證考脈法及治療經驗。每證均詳細闡述,平淺之證必慮及深遠,難治之證必多方設置,方劑后詳明加減,并附古之單方,簡介藥物性味、功用,理法方藥兼備,足資臨床借鑒。所制新方,多切實用。
(清)羅國綱 ·中醫 ·35.7萬字
本書依托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項目《郭維琴教授益氣活血法診治心系疾病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推廣》,旨在以傳承和發揚首都國醫名師郭維琴教授學術思想為目的,建立郭維琴教授益氣活血法診治心系疾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傳承體系課程教材,從而推廣郭維琴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臨床應用,更好做到中醫的傳承與發展工作。主要內容首先系統闡述郭維琴教授益氣活血法診治心系疾病的學術思想,然后詳細論述益氣活血法診治常見心系疾病診療特點、病機認識、具體治則、治法、調護等。書籍內容針對住院醫師、社區全科醫師、進修醫師、研究生,主治醫師、心血管專科研究生,以及副主任醫師以上心血管專科醫師,分別制定初級、中級、高級的教學內容的課程,從而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習人才的使用。從而起到因材施教,更好地適應中醫學術思想傳承推廣和應用的需要。
郭維琴主編 ·中醫 ·21.5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基礎篇、手法與穴位篇、治療篇、保健篇四個部分。基礎篇包括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介紹小兒生長發育及喂養、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小兒診法及辨證概要、小兒推拿治法與處方、小兒推拿基本知識及推拿功法;手法與穴位篇包括第七章到第八章,主要介紹了小兒推拿基本手法及小兒推拿常用穴位與部位;治療篇包括第九章到第十六章,主要介紹了新生兒病證、肺系病證、脾胃病證、心系病證、肝系病證、腎系病證及其他病證的病因病機、臨床診斷、鑒別診斷、辨證思路、治則治法、辨證推拿、預防調護、飲食宜忌及臨證提要等內容;保健篇包括第十六章到第十七章,主要介紹了小兒養育保健及保健推拿。
井夫杰編著 ·中醫 ·31.3萬字
徐志瑛教授潛心臨床五十余載,精研《內經》《本草經》《傷寒論》等經典,旁及歷代諸名賢之著述,學識廣博,經驗豐富。在此期間,她從基層做起,在生與死中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搶救急危重癥的本領。同時她以中醫理論融匯新知,提倡中西匯通,在疑難病治療中屢創奇跡,留下了大量可資借鑒的醫案。本書初步選取其中一百例危難重癥病案,并對其系統整理,除保留各案患者詳實病情資料外,還由徐志瑛教授及其嫡傳弟子凌藝勻(紅羽)對病案的病理情況、治療原則、用藥思想等進行深入剖析,真實、完整地反映了徐氏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本書可供中醫藥臨床、教學、科研、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中醫院校學生及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徐志瑛 ·中醫 ·49萬字
全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介紹28種風濕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包括臨床表現、診斷要點、鑒別診斷、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及預后。第二篇介紹治療風濕病臨床常用的、目前研究比較系統和深入、作用機理和作用靶點比較明確的中藥制劑及20余種中成藥在臨床中的應用。第三篇介紹治療風濕病常用西藥的臨床應用。
吳啟富 范永升 葉志中 ·中醫 ·36.1萬字
周銘心先生畢業于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屆碩士研究生班(1978—1981),從醫46年,現為首屆全國名中醫,全國第四批、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本書是其長期臨床經驗的總結。書分縱論、治策、治法、蹊徑、自省等五篇。縱論篇卮言辨證,約說論治,別解病機;自省篇置于書尾,檢點臨證失察與謬誤,回顧覺悟改過之情,用以自勉。治策、治法、蹊徑三篇為書之主體。治策為立法之引領,治法為用藥之依據,兩篇為論治正宗,而蹊徑篇則為著者獨辟之論治思路。各篇之內,共收載著者本人驗案186則,他人驗案5則,涉及中醫病證68種,西醫疾病55種。書末附有醫案、名詞術語和自立方劑索引,以便查閱。本書立意新穎,內容詳實,思路清晰,處方用藥精當,對中醫臨床醫療與辨證論治研用有重要參考價值。
周銘心 ·中醫 ·33萬字
本指南的特色和創新點在于:(1)引進了最新的診斷標準和檢測技術,包括血管性認知損害分類、標準化血管性認知損害診斷共識、路易體癡呆共識標準、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帕金森病輕度認知損害診斷標準、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研究標準、血管性神經認知障礙診斷標準、帕金森病癡呆診斷標準、額顳葉變性診斷標準,以及有助于癡呆診斷的最新檢測技術如tau蛋白、α-突觸核蛋白示蹤技術和MIBG心肌閃爍掃描以及最新的血液Aβ42×tau檢測技術等。(2)補充了本土的診療指南和技術參數,如中國自身免疫性腦炎診斷標準、北京版阿爾茨海默病操作性診斷標準和簡單流程(3)評估了最新的藥物證據和治療推薦,特別是,本指南在涉及推薦國際指南、檢查技術和藥物治療方面,都有自己獨立的觀點。本指南在更新診斷指南、推進本土化實踐、促進精準治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供神經內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神經影像、神經心理、臨床檢驗、中醫及中西結合臨床醫生提供實踐參考,也可供全科醫生、臨床藥師及癡呆照料者閱讀。
田金洲 ·中醫 ·21.9萬字
本書系作者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中醫藥雜志》連續發表郁證系列論文及《中國中醫藥報?岐黃論壇》關于郁證治驗專欄文章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本書擬在系統地構建郁證診療體系,重新審視郁證的概念,厘定郁證的形態,考量從郁論治的內涵外延,總結歸納郁證的診治規律,并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有關郁證因機癥治作出深刻闡述。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創新學術觀點,以期進一步豐富了中醫診療學說,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為當代中醫傳承注入新的時代元素。
蔣健 ·中醫 ·46.4萬字
本書從《壽養叢書》中選取身心類《保生心鑒》《修真秘要》《養修要訣》、飲食類《食物本草》《養生食忌》《香奩潤色》、居處類《山居四要》《養生月覽》《養生類纂》《攝生集覽》、健身類《養生導引法》《錦身機要》《厚生訓纂》、延壽類《三元參贊延壽書》《壽親養老書》《攝生要義》等16部,從理論到技術、從原則到方法、從文字到表解,論述養生養性、食療食補、起居調攝、氣功導引、延年益壽等,以便具體的指導預防、康復、保養、增健,對當代人防治“生活習慣病”有著比較普遍的實用價值,必將成為新的“健康禮”,得到中老年朋友和離退休群眾的喜愛。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1.5萬字
皮膚真菌病是臨床常見病,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真菌病有悠久的歷史和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書系統總結了廣東省中醫院多年來承擔的廣東省和國家有關皮膚真菌病科研課題的成果。全書分為上篇、下篇兩大部分,并附少量臨床彩色照片。上篇總論簡要介紹醫學真菌學的基礎知識。下篇各論主要介紹臨床常見皮膚真菌病的中西醫診治,注意理論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納入前人經驗和最新進展。
范瑞強 ·中醫 ·22.5萬字
本書由“中醫復興之父”,繼醫圣張仲景之后的第二位醫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該書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古中醫學,從頭緒紛繁的古醫經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體觀”、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本次點校,以中國國家圖書館1947年版《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為底本。原書為5冊,第1冊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溫病本氣篇”;第2冊收“兒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第3冊收“古方中篇”、“古方下篇”、“脈法篇”、“舌胎篇”、“藥性提綱篇”;第4冊收“《金匱》方解篇”、“《傷寒論》方解篇”;第5冊收“生命宇宙篇”。各篇均單獨列有目錄。今將5冊合為一書,將各篇目錄刪去,統一編排全書目錄,而各篇各章節內容仍遵循原書的順序。
彭子益 ·中醫 ·22萬字
“靶向針灸針灸”,是借用現代醫學分子靶向技術的治療理念,所提出的以“瞄準靶位精確針灸”為目標的治療方法。這個靶位可以是某個組織,也可以是某塊肌肉的起止點,或某些神經的體表分布區。而治療方法可以是針,灸或刺絡拔罐等,但必須與疾病相對應。較之傳統的針灸治療,“靶向針灸針灸”更強調現代醫學對疾病的深入認識以及對針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重點講述了靶向針灸治療的應用基礎,內容包括:靶向針灸治療的概念與形成、疾病的靶向學特點、針灸方法與靶向針灸、靶向針灸治療的現代醫學與針灸學基礎,以及靶向針灸治療的適應證與禁忌癥等;下篇則重點介紹了一些病變的靶向針灸方法。首先按照解剖、病因、病理、病位對某病種進行闡述與診斷,在此基礎上,提出明確的針刺部位、針刺方法,作出靶向針灸療法的原理分析,并與傳統針灸方法進行比較。為了更清晰地闡明靶向針灸方法的機理與疾病的關系,將以繪圖的方式標明疾病的性質與針灸的方向與深度等,對一些病種,并附驗案或臨床對比數據,以提示靶向針灸在治療中的優勢作用。
王茵萍 ·中醫 ·27.9萬字
本書收錄150味常用中藥的現代加工炮制方法,同時從中醫古籍中收集整理了歷代的炮制方法,厘清中藥飲片炮制加工脈絡,呈現中藥歷代加工炮制的特點,尤其是整理出現代不常用或者未用的一些加工方法,為臨床用藥提供了理論支撐。
王洪云 李智輝主編 ·中醫 ·32.9萬字
本冊分為叢書的上卷,即基礎卷,共分為五章,分別由緒論、陰陽五行、藏象、精氣神、養生組成。全書訪照中醫基礎理論的體系,以陰陽五行、藏象、精氣神為綱,以《黃帝內經》的條文為線索,以臨床驗案為點睛,將中醫理論融會貫通。
陳鋼 ·中醫 ·24.2萬字
中國營養學會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分會組織編寫,擬運用營養、運動、健康管理等領域的科學知識、技術及措施,研究和解決社區人群營養及健康管理問題,包括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的程序與方法、方案的制定、組織與實施、評估、以及不同疾病、不同人群營養與健康的社區管理,營養及健康管理政策以及相關案例等,主要內容有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社區營養和健康狀況的診斷、社區營養與健康干預方案的制定等。本書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通過社區營養和健康管理內容和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旨在為讀者提供開展社區營養和健康管理的工具書
李增寧主編 ·中醫 ·29.8萬字
我國中醫愛好者眾多,適合于大眾閱讀的綜合性中醫精品圖書罕見,本書通過隨機問卷調查,精選讀者迫切需要了解的中醫知識,以一題一文,配以漫畫及照片的形式予以講解;標題醒目,語言通俗,插圖生動,版式新穎;內容框架保持中醫基本知識的大體完整。現代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習中醫學的主體課程有《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等,何清湖、葛曉舒主編的《跟我學中醫(中醫入門200問)》在這些知識體系中,挑選出最實用、最能體現中醫特色的重要問題,同時結合民俗文化和百姓身邊生活,確立了10個編寫框架:醫史醫話、中醫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常識、中醫名方、經典凝粹、中醫養生、民俗諺語、民間療法、國醫經驗。每一部分都包含20個問題,把這200個問題串起來,基本呈現了相關中醫知識體系的概貌。這些問題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話題,但是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深刻、科學的認識。通過這些問題,讓老百姓了解中醫的發展史、中醫藥的治療特色,同時能認識一些對中醫不科學的說法,了解中醫的先進性和優勢所在。特別是全面了解中醫代表性的養生觀念和養生方法后,能科學養生,避免盲目跟風。
何清湖 葛曉舒 ·中醫 ·21.5萬字
《家藏蒙筌》為清代醫家王世鐘所輯,成書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本書屬綜合性醫書,共16卷。卷首主要論脈學、經絡、五臟苦欲補瀉、十劑、服藥法等。卷二上為傷寒門,卷二中、下摘錄諸家注釋《傷寒論》之精義。卷三至卷十四,分別論述內科、婦產科、兒科、痘疹、外科等各科疾病證治,并附針灸法,卷十五、十六為本草,載藥387種。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文盛堂重刻本為底本
(清)王世鐘 ·中醫 ·21.2萬字
高注金匱要略》,清高學山著,本書是一部對《金匱要略》進行注釋的著作,高氏以個人研讀心得、見解為主,融合前任學說,闡述病因、病機,分析治法方藥,間或個人臨床經驗,頗有啟發。為研究仲景學術之重要參考。此次整理以稿本為底本整理。
(清)高學山 ·中醫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