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的醫學專著。書中介紹了冠心病的中西醫認識、診斷和治療的知識,有作者獨到的病機認識和辨證治療的見解、思路、經驗和心得。繼承和發揚結合,中醫與西醫互補。書中力求既按傳統中醫的思路,突出中醫的特點、特色,同時又能反映西醫最新診治進展,突出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內容簡明扼要、易學易用。
苗陽 ·中醫 ·21.9萬字
本書總結作者幾十年臨床治療疑難雜癥的中西醫結合經驗,對無名病、罕見病、疑難雜癥和絕癥的治療有獨到的見解。以中醫、西醫、有氧功法三結合為原則,對失眠多夢、抑郁癥、頑固性頭痛、便秘、頸肩腰腿痛治療有特效。
楊峰 ·中醫 ·27.1萬字
本書介紹了婦科病證的中醫獨特療法,包括毫針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三棱針療法、皮膚針療法、皮內針療法、電針療法、溫針療法、頭針療法、耳針療法、腹針療法、平衡針療法、穴位埋線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穴位敷貼法、穴位注射療法、火針療法、刮痧療法、臍部療法、藥物熏洗療法、藥浴療法、五禽戲、八段錦、音樂療法及推拿臨床常用手法。以婦科病證經、帶、胎產及雜病為綱,獨特療法為目,詳細介紹了各種療法。
馬紅霞主編 ·中醫 ·20.3萬字
李維賢,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基礎所藏象研究室主任。擅長治療各種產后病、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各種熱性病瘀血病及內科癥??琢钤?,主任醫師,國家級師帶徒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基礎所養生研究室主任、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孔伯華學術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職。學術論文、著作摘要,以及對其生平、學術傳承脈絡、學術思想及社會評價等方面的總結與闡述。較之社會同類關于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研究的著作,本書偏重于闡述專家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心得與成果,以及在實踐中對理論的運用和研究的思考,具有理論聯系實踐的特點,凸顯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引領與示范作用。所以本書既是對中醫基礎理論所著名專家研究工作歷程、研究成果的回顧與總結,也是落實習總書記對中醫藥守正創新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對中醫藥傳承精華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8.2萬字
孫桂芝,廣安門醫院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國家級名老中醫潛心研習和臨床實踐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50年,先后曾主持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中醫腫瘤攻關課題及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本書內容主要是闡發孫桂芝教授對蟲類藥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并以近20種不同惡性腫瘤的臨床驗案實例分別加以闡釋和深入淺出地說明,這些病案一般都有效存活3年以上,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對于學者或病患以及家屬而言,應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顧恪波 何立麗 吳潔 ·中醫 ·27.8萬字
符為民教授為江蘇省名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50余年,在中醫急癥及腦病方面有獨到的經驗和特色,強調中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核心價值觀,重視中西醫結合理論與臨床的創新、中醫急癥的獨特優勢的發揚。其急性溫熱病中的“疫疹”、“疫斑”辨證治療的新思維,中醫腦病學說理論與實踐的新思路、中醫“瘀血”學說理論與臨床的發展等學術思想對中醫急癥幾中醫腦病臨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符為民 李運倫 王永生主編 ·中醫 ·31.4萬字
全國各地的臨床專家教授,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埋線療法的創新,對埋線療法的推廣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熬€體對折旋轉埋線術”“手卡指壓式星狀神經節埋線術”“三點一線式蝶腭神經節埋線術”“分筋撥脈式頸動脈竇埋線術”等成果,均會在書中呈現,觀點新穎,方法實用,內容豐富。作者簡介:楊才德,副主任醫師?,F就職于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東崗院區,院長助理,兼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學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世中聯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培訓部全國中醫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針埋線醫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埋線醫學網學術總監、甘肅省針灸學會穴位埋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中醫藥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蘭州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楊才德 ·中醫 ·30.3萬字
本書為中醫文化專著。全書分上、下編,上編主要論述中醫文化的生命觀、疾病觀、診療觀、養生觀以及中醫文化的基本理念、核心價值與思維方式;下編主要論述中醫文化的思想基礎,包括易學文化與中醫、儒家文化與中醫、道家文化與中醫、兵家文化與中醫等等。旨在從文化探尋中醫理論之基礎,以中醫開啟傳統文化之寶藏。
賈成祥 ·中醫 ·24.8萬字
本書以張華強教授、陳啟光教授、申春悌教授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在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多年的指導和幫助下,在江蘇省科技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等立項資助下,提出了解決影響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制約中醫藥學繼承和發展瓶頸的研究方法,即以西醫的病為依托,傳統辨證結果為依據,從臨床實踐入手,運用臨床流行病學/DME(設計、衡量、評價)方法,把實驗研究、數理統計分析和以中醫理論體系為本的理性分析充分結合,通過較大樣本的群體性的病證結合研究,探索病-證-型的分類標準,建立新的中醫臨床辨證診斷模式,以促進中醫理論、實踐的提高和發展。
申春悌 王忠 王海南主編 ·中醫 ·32.5萬字
本書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首先闡述了五體相關理論,然后依次講述了刺皮術、刺肉術、刺筋術、刺骨術、刺脈術的概念、原理、相應針具、相應刺法,尤其是微鈹針、刺骨針為作者改進的針具,很有特色;各論闡述了五體針刺療法在內科、骨傷科、婦科、皮膚科、兒科等的臨證應用
李平華 孟祥俊 ·中醫 ·20.9萬字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關于陽明腑實證本質的研究、腸道屏障功能損傷的研究、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肺損傷的發病機制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膽道感染、膽管梗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是國內第一部關于急腹癥陽明腑實證中西醫結合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專著;內容為6項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成果和25年臨床工作經驗總結;突出介紹國內外關于陽明腑實證及其相關疾病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最新進展。
陳海龍 ·中醫 ·37.8萬字
興化尚醫,其來久矣,宋元以降,名家輩出。興化醫人情懷博雅,學養豐厚,多兼詩人學者,旁通金石書畫,至清代,興化醫派(也稱“清靈學派”)蔚成,承前啟后,以“仁術、實濟、清靈、圓融”為特色,是我國重要的醫學流派。全書共四章,記述興化歷代名醫生平及其獨特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追尋興化醫派的傳承脈絡,回望興化中醫的千年時空,體悟流派清靈圓融的特色,傾聽醫家懸壺濟世的傳奇,注重資料性、實用性、地域性、人文性、傳承性、獨創性,兼顧中西醫藥融合,提煉醫德醫道精神,可供廣大醫務人員、醫學院校學生及文史研究者、中醫文化愛好者閱讀參考。
朱杰 ·中醫 ·23.7萬字
本書分上下二部。上部為“導讀十論”。仲景是醫圣,也是醫人,作者堅持求真的原則和學術平等的理念,探討了張仲景學術個性、批判性繼承《內經》、診斷模式及臨癥思路的后世誤讀等被廣泛忽視的重要問題,分析了《金匱》的理解發揮千余年來未見循序漸進的深層原因。下部以張仲景診治思路為指向,從診與治(而非辨證、方證)二者的歸納入手,并結合個人臨床實踐,對《金匱》重點原文予以解析,力求盡量貼近仲景原意。本書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學術命題,諸如仲景學說與辨證論治的關系、仲景學說與方證學說的關系、異病同治有否體現仲景的治方匱乏等,足以引發中醫界的深入思考。本書獨辟蹊徑、說理清晰,邏輯嚴密、別開生面,是蔣明教授研究《金匱要略》近四十年的心血結晶,為仲景學術研究帶來新風,值得中醫學人一讀。
蔣明 ·中醫 ·32萬字
主要內容:精選反佐藥對500對左右,每對藥分為:【反佐藥性】【獨特功效】【臨證應用】【加減活法】【體會與結語】主要特色:本書是對反佐藥對藥性理論與臨床應用全面系統之總結,是作者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具有獨創性和實用性,對于提高臨床用藥有借鑒意義。
陸拯 ·中醫 ·33.4萬字
全書分為學術思想、專病論治、自創醫方、誤治救誤、醫案實錄、絕招偶拾、科研論文、診余隨筆、學術傳承等專題。書中內容既借鑒現代醫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遵循中醫辨證論治規律,具有詳盡的醫理論述、深厚的臨床功底、獨特的預防與調護方法、寬廣的學術視野,具有系統性、創新性和知識性。書中有作者從醫以來的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危重病、誤治救誤等精彩病例的詳實記錄,可供中西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者借鑒,具有實用性和啟迪性。書中專病論治等章節突出了“預防與調護”內容,有別于既往重治輕防的傾向,承襲了《黃帝內經》所提倡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預防醫學思想,緊扣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醫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讓人不生病”的健康理念。作者簡介: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出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余年,在國家和省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省市優秀論文獎10余篇。
張耀 張一琳 ·中醫 ·26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介紹張炳厚教授的中醫學術思想,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理論性、實踐性及靈活性;中卷分別包涵對腎病、疼痛、頭痛、心病、肝膽病、脾胃病、肺病、痹證、失眠、皮膚病和婦科病的論述及張老的臨床治療經驗,病案取自張老師承徒弟的月志,內容有辨證論治、學生體會、師授三部分,醫話部分由學生整理而成;下卷是張老青年時代從師的筆錄,所載者均為五六十年代(已故)名醫泰斗的精專理論和臨床經驗,十分珍貴,錄于此書,以饗同仁。
張炳厚 ·中醫 ·31.1萬字
《本草求原》二十七卷,附《奇病癥治》一卷,清代趙其光編,為清代規模較大的本草學著作。全書載中草藥九百余種,良方、單方數萬,還特別增加了嶺南地區民間常用中草藥幾十種,將草藥與中藥統一編排,按部分類,條理清晰,內容豐富。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遠安堂刻本為底本。
(清)趙其光 ·中醫 ·29.9萬字
本書是魏雅君教授婦科臨床實踐與學術研究的總結。全書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為魏教授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的婦科綜合精準療法的簡要介紹。各論部分婦科臨床證治分為月經、帶下、胎病、產后、婦人雜病、婦人膏方,共六章。其中以病為節,首列經典病例。每例病名前示病機,并括西醫病名于后。意在突出中醫病機,從而統領治則方藥。病例之后均予解析,從而說明醫理方理。諸例之后尚有臨床分析,綜述其病之特色及鑒別等,從而使讀者對婦科諸病的診治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魏雅君 夏夢 ·中醫 ·21.3萬字
本書匯集近現代名老中醫的典型臨床方劑醫案,與《方劑學》教材內容密切相關,有臨證處方的思路、關鍵點、鑒別等,可作為學習《方劑學》教材的配套參考書使用。通過閱讀醫案可以使讀者獲得大量的、豐富的、生動的臨床知識,以提高讀者的臨床思維和診療能力。
高秀蘭 ·中醫 ·21.7萬字
本書融《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于一爐,對原書條文進行重新整理編排,并結合條文,對人的生理病理、經方之醫理藥理進行闡釋,言其然亦言其所以然,同時附以名老中醫驗案及31張個人臨床常用方,對學習運用經方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書作者雖來源于基層,但文筆流暢,闡發醫理深入淺出,學術特色和行文風格頗具中西匯通學派的韻味。
林盛進 ·中醫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