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旴江醫學是我國重要的地方醫學流派之一,其人物眾多,名家輩出,著作宏富,學術繁榮,藥業發達,蘊藏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對后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旴江醫學叢書》共5本,包括《旴江醫學研究》《旴江歷代醫家考》《旴江醫籍考》《旴江中藥炮制技術》《旴江醫學與文化》,全面介紹旴江醫學的學術成就。
何曉暉 陳明人 簡暉 ·中醫 ·37.4萬字
“中西排卵誘導法”治療方法是將中西醫證與病、整體與局部治療各自的優勢互補有機結合,突出了整體性的個體化中西結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不孕不育癥的治療新法。本書有條理地闡述中西醫對不孕不育的認識及其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斷與治療,包括中醫周期療法及西醫誘導排卵法和輔助生殖新技術,詳細的介紹了“中西排卵誘導法”治療方法的適應癥及其優勢,并附案例剖析。
程涇 ·中醫 ·27.2萬字
從臨床痛癥實際出發,選擇精簡而實用的止痛方劑和止痛中藥為主要內容。全書分三篇:上篇痛癥的理論及止痛方藥之文獻概況;中篇收載止痛方劑200首,每首方劑包含了方源、組成、止痛原理、現代研究、臨床應用等內容;下篇收載止痛中藥200味,每味中藥除記載了該藥的正名、異名、鎮痛藥理等項外,還編撰現代藥理藥化實驗研究的最新動態,力求資料可靠,內容新穎,立足臨床,重在實用,對痛癥臨床與研究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吳承艷 李振彬主編 ·中醫 ·33萬字
內容:“臨床解剖學系列”不是單純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學理論,重點在于“應用”兩個字,是說明臨床醫學有關病因、診斷、治療、術式設計和操作要點的解剖學依據,提供手術操作的解剖學知識,為手術中的要點、難點或事故的防范從解剖學角度提供解釋或對策,特別要引進近十年的微創解剖學的概念。特點:全書的結構和內容將以解剖學為主線,以臨床為依據,系統性與專題性兼顧,基礎與臨床結合,找準解剖學與外科的結合點,在結合上下功夫。各分卷的一切人體結構描述,必須服從“針對性和實用性強”這一宗旨。
丁自海 張希 ·中醫 ·37.4萬字
全書分為“醫家簡介篇”和“醫案篇”兩部分,“醫家簡介篇”主要介紹其生平簡介、學術思想和代表著作;“醫案篇”對具有補土派思想的醫案進行詮釋、解析,包括“醫案分享”、“醫案解析”和“編者謹按”三部分,其中“醫案解析”的末尾標明所選醫案叢書的點校者、著者、出版社、年份、頁碼;“醫案解析”提煉醫案要點,“編者謹按”結合臨床對醫案理論進行“升華”。
盧傳堅 ·中醫 ·26.8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1975-2015年40年間王永炎院士在東直門醫院腦病科親自收治和指導治療臨床驗案200余例,包括中風、頭痛、顫證、痿證等,其中大部分為腦病科特色診治方案及疑難雜癥的診療思路,通過對治療經過和方法的記載與分析,為工作在臨床一線的醫師提供神經內科相關疾病診治經驗,并將其推廣普及,使更多患者受益,為神經內科疑難雜癥的診治提供診療思路,引發對神經內科疑難雜癥的探索與研究。
謝穎楨 ·中醫 ·36.1萬字
《溫病條辨》是中醫溫病學術理論的奠基著作之一,清代吳鞠通著,成書于嘉慶三年(1798)。吳鞠通是乾隆、嘉慶時期名醫。吳氏嚴謹治學,勤于思考,銳意創新;他溯源《內徑》、精讀《傷寒》,又博采劉完素、吳有性、葉天士諸家之長,取精去蕪,融匯貫通,大膽革新,自成一家之學。吳氏臨證診詳察微,知行相契,不拘于成規,立法頒方,著手精準,療效顯著;他行醫廣及大江南北,尤其在乾隆年間溫病流行時,名噪京都。吳鞠通基于長期學識積累和豐富的治療經驗,創立了溫病“三焦學說”,并結合“衛、氣、營、血”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溫病辨證論治的綱領和方法,為溫病診治確立了理論體系、治療大法,也使中醫學在外感病和熱性病方面的辨證綱領和治療法則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作為溫病學的一部重要代表著作,《溫病條辨》流傳甚廣,影響深遠。先后曾有多位名家對《溫病條辨》著力研究、品評批注,如朱武曹的增批本,王孟英、葉子雨、鄭雪堂三家的評注本等。這些評論多以肯定闡揚為主,也不乏糾偏補漏之議;褒貶評價不一,可謂各抒己見,見仁見智。曹炳章匯集六家評注,編為《增補評注溫病條辨》,納入《中國醫學大成》。《溫病條辨》是中醫溫病學說中的一部經典,建國之后尚無更新的系統評注版本面世。郭謙亨先生評釋《溫病條辨》的出版,或可彌補這一缺憾!他以淵博的溫病學識和豐富的臨證經驗,對《溫病條辨》的經旨作了詳盡詮釋和深切點評。
郭謙亨編著 郭冠英整理 ·中醫 ·27.5萬字
《常青內婦科臨證精華》一書,共6章,由常老工作室團隊經過多年耕耘提煉,整理總結的常青名醫在內、婦科領域的主要學術思想和診治特色,以頑固性哮喘、重癥肺炎、冠心、腦卒中、糖尿病、胃癌、肝癌病變等內科重點病和痛經、盆腔炎、崩漏、子宮良惡性腫瘤等婦科重點病為例,從中西醫診斷要點、中醫論治特色、常氏理法方藥經驗及驗案論析等角度,展示了常青名醫的臨床經驗及學術精華。
常青 ·中醫 ·24.7萬字
中醫臨證經驗是中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便于讀者更好地學習領會名家們治療婦科疾病的學術精華,《現代中醫名家婦科經驗集》擷取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的診療經驗,包括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后病及婦科雜病。每個病證以醫家為綱,將他們的治療經驗和經典病案分別列出,再現了醫家們的學術思想、臨床心得及獨特的臨證經驗。
張煜 王國辰 ·中醫 ·33.7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所載豬苓湯臨床與研究的專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經典溫習”,是關于對豬苓湯原文學習研究的見解,包括對原意的理解和作者的認識;中篇“臨證新論”,介紹了豬苓湯在臨床常見疾病與疑難雜癥中的應用:下篇“現代研究”,采集選編了近年來豬苓湯實驗研究成果,另附有當代名醫對一豬苓湯的理論闡釋和醫案。全書對豬苓湯的理論認識研究成果頗具創新性,更側重了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適合中醫藥工作者閱讀。
任曉芳等主編 ·中醫 ·21.1萬字
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韋緒性主任醫師,躬身中醫醫療、教學、科研近五十年對疑難病學術研究心得和臨證經驗的集萃。其對于疑難病的辨治,以臨證思維方法與臨證基本程序為根本,突破了對辨證論治的簡約表述,全面系統地進一步揭示中醫臨證思維方法、臨證診察、辨證,論治的程序和方法,也是其長期研究辨證論治理論、方法新成果的集成。書中以韋緒性診治疑難病證的驗案為重點,較為系統地反映其學術思想、臨證思維特點和獨到的臨床經驗。
劉愛軍等主編 ·中醫 ·24.4萬字
本書系統反映了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省名中醫陳寶明教授臨證、教學50余年的探索心得,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醫案部分,涉及內、兒、婦、外各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90余種、病案200余例,一案一議,當言盡言,突出辨證思維、治療特點。下篇為醫論部分,精選學術論文,突出學術爭鳴及理論創新,并與上篇病案實例相互印證,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縱觀醫案,殆可以遵古不泥、衷中參西概之;讀其醫論醫話,則當以立新于故、建奇于恒概之。
陳江華主編 ·中醫 ·20.2萬字
本書是多年來真實世界研究實踐的梳理和總結。全書分為理念、方法、實例三大部分內容:第一章論述了大數據、真實世界和中醫藥研究的內在相關性,指出大數據對中醫藥真實世界研究的巨大推動作用;第二章到第七章介紹了大數據背景下開展真實世界研究的方法論,并辟專章討論了相關的倫理學問題;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別從“藥”和“病”兩個角度列舉了大數據真實世界研究的38個實例。
謝雁鳴 王志飛 ·中醫 ·34.6萬字
全書六章二十七節,不僅涵蓋了新九針臨床治療內容,還將相關文獻從古到今進行了梳理,內容全面。第一章新九針概論,介紹新九針的歷史淵源、產生背景,科研發展歷程,以及其學術創新,言簡意賅。第二章新九針針具與針法,格式規范,力求精準。第三章新九針相關基礎知識,包括經絡、腧穴及針灸處方等,尤其總結增加了新九針處方,豐富了針灸處方內涵。第四章新九針治療,分列內科病證、骨外科病證、婦兒男科病證、皮膚科病證、五官科病證以及急癥6節,詳細論述了97個目前新九針臨床適宜病種的臨床診療方案,其最大特點是臨床路徑清晰,治療步驟具體,臨床體會真實,可操作性強,便于學習并推廣運用。第五章為新九針論文論著摘要,將部分新九針針具、臨床應用的代表性內容摘錄評價,以供讀者參考。第六章新九針臨床研究進展,囊括歷史文獻、針具發展以及3種代表性針具優勢病種文獻研究,由古及今,總結全面。
冀來喜主編 ·中醫 ·44.8萬字
全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介紹28種風濕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包括臨床表現、診斷要點、鑒別診斷、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及預后。第二篇介紹治療風濕病臨床常用的、目前研究比較系統和深入、作用機理和作用靶點比較明確的中藥制劑及20余種中成藥在臨床中的應用。第三篇介紹治療風濕病常用西藥的臨床應用。
吳啟富 范永升 葉志中 ·中醫 ·36.1萬字
康健主編的《防范與走出常見診療誤區--呼吸疾病臨床病例精粹(精)》收集臨床工作中的近百例實際病例,通過逐步剖析診斷與治療中撥開迷霧見真相的過程,討論診療工作的關鍵點與思維、判斷過程中的“拐點”。最后加以分析總結,得出相關的經驗與教訓。從而幫助讀者避免在類似的診療工作中走同樣的“彎路”。上篇,診斷中的經驗與教訓,下篇,治療中的經驗與教訓。
康健 ·中醫 ·33.4萬字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理論體系指導下,運用整體觀念的理念、辨證施護的方法、傳統的護理技術,指導臨床護理、預防、保健、康復、養生的一門學科。由于中醫護理在理論及方法上的獨特優勢,護理效果突出而肯定,中醫護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關于加強中醫護理工作的意見》《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均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中醫護理。加強中醫護理人才培養能不斷提高中醫護理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進而推進中醫護理全面、長足的發展。本書圍繞中醫專科護士培訓過程中教與學的這一環節,嚴格遵循中醫護理的特點與需要,從中醫護理學基礎、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醫護理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講解,力求有效提高中醫專科護士的專業理論水平及臨床操作技能。
蔣運蘭 王芳主編 ·中醫 ·23.9萬字
田德祿教授在消化內科臨床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和方法。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期病變、酒精性肝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上,建立了一套診治系統,臨床療效滿意,在國內外消化領域有一定影響。《醫文集》將集中論述田德祿教授診治以上疾病的主要學術觀點和學術成就。
田德祿編著 ·中醫 ·42.8萬字
本書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第一批中醫學術流派之一。本書以韋氏眼科學術源流和學術傳承為主線介紹四位中醫眼科名家的學術傳承及成長、經歷,主要學術傳承和臨證經驗。其中突出韋氏眼科治療角膜炎、眼底出血性眼病、視神經疾病及部分眼科雜病等的臨證思路和獨特學術成就。在專病論治中則盡量體現現代眼科診療新進展和新理念。
韋企平 孫艷紅 ·中醫 ·32.7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仲景方劑在婦科領域繼承、發揮應用的著作。全書以方為綱,依次羅列與仲景方劑相關的條文,藥物組成與用法及其功效。重點介紹運用經方治療婦科疾病的驗案,對于一些類似方劑進行比較分析,在按語部分,除了介紹方劑的原本治療范圍之外,著重討論解剖和重新認識經方的方法,揭示通過方劑組合或藥物加減,使仲景方劑用來治療諸多變化繁復的婦科疾病。全書運用經方206首,治療婦科疾病100多種,收錄驗案500多則,諸多驗案具有非常驚人的療效,發人深省。書末附有“婦科疾病經方運用檢索表”,便于讀者對經方的駕馭運用。學習經方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經方,此書為讀者學用仲景方劑提供了借鑒,對從事中醫臨床,尤其從事中醫婦科臨床,以及研究仲景學說的工作者頗有價值。
馬大正 ·中醫 ·4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