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澄泥硯制作工藝歷史悠久,源于秦漢,興于唐宋,明代達至頂峰。清初,由于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澄泥硯制作技藝漸趨沉寂。1986年開始,藺永茂、藺濤父子著手恢復澄泥硯制作技藝的工作,并于1991年使這一傳統技藝重現人間。《澄泥硯制作技藝》從新絳獨特的地域文化入手,以非遺保護發展的視角,走進絳州,梳理澄泥硯的前世今生,細述恢復傳統技藝的艱辛的同時,隨三代傳承人的足跡,觀察現代社會背景下非遺保護發展的路徑,進而思索澄泥硯制作技藝的未來發展之路。
高忠嚴 史曉凱 藺霄麟 ·民間藝術 ·7.2萬字
《聞喜花饃》,從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言起,追溯千年的傳承與變遷,描繪明清時期的輝煌,細膩地講述了聞喜花饃精湛的制作工藝和特色,記錄聞喜花饃在社會生活中的多元屬性的同時,更深入挖掘河東地域文化對其品質的獨特影響及其在聞喜社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書中引入大量與花饃相關的典故和史實,展現了獨屬于河東文化的特質和底蘊。可以說,本書是關于聞喜花饃文化的寶典,也是獨具煙火氣的河東人文畫卷,展現出非遺保護發展視野下勃勃生機的現代氣象。
吳白瑩 李莉 ·民間藝術 ·4.7萬字
高蹺走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山西傳統舞蹈,這一民間舞蹈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諧,可以說是山西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高蹺走獸》采用田野調查與歷史資料相結合的形式,記錄了國家非遺文化高蹺走獸的形成發展歷程,講述了高蹺走獸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傳承困境。本書在不失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前提下兼具了它的可讀性,讓讀者對高蹺走獸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李筠霞 ·民間藝術 ·5.6萬字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中國古人對于宇宙秩序的樸素認知,在四季流轉的歲月里,將這種虔誠和敬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慶祝節日、祈求豐收、祈福祭祀,他們都以獨特的儀式和習俗來表達對自然與神明的尊重和敬仰,因此生活過得并不平淡乏味而是充滿了色彩和情感。本書深入挖掘中國皮影的神仙形象。這些想象出來的神仙,根植于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的豐厚土壤,代表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與祝愿。《西游記》《封神榜》跌宕起伏的傳說,凝聚著歷代文人的創作與靈感;莊嚴神圣的瑞獸、飄逸神秘的仙人,奇幻多彩的配色與圖案等,無不展現出古人的瑰麗想象;掌管家宅平安的土地公,預示五谷豐登的灶王爺,暗含著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與信仰;“天地化三清”,代表著古人對天人合一思想、萬物運行洞察的哲學理解……本書以十二月令為線索,配以神仙形象,娓娓道來百余位神仙傳說故事,映射古人千年來的精神追求,講述中國人獨有的儀式感。
李龍 ·民間藝術 ·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