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及《交響經典:聆聽交響音樂名作(下冊)》以作曲家的生辰年代為順序,展現交響音樂400年發展的軌跡。精選歐美17世紀到20世紀的82位作曲家的164部代表作品,這些作品是西方交響音樂的經典,在音樂歷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愛樂者群中有一定知名度,在交響音樂領域也有一定代表性。如同熟讀唐詩300首一樣,作者將帶領讀者聆聽這164部作品,了解西方古典音樂中的交響音樂這一主脈的基本神貌。
李近朱 ·音樂 ·20.7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國書法的筆法與結字的研究專著。借助考古學發掘的秦漢簡牘書法資料,將秦漢簡牘書法中的筆法現象與中國古代書法技法理論結合進行分析,研究了中國書法基本筆法和結構方法的形成、發展過程,用通俗的語言描述了中國書法筆法和結字法。一方面,作者梳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出土的秦漢簡牘書法資料,具有史料的價值,另一方面,又進行了相應書法理論探索,關注并分析了書法現象與書法理念即書法現象與技術理論和審美理論的關系,具有理論的價值。
劉兆彬 任瑞金 ·書法篆刻 ·20.5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共收錄7篇論文,包括還愿儀式音樂研究、鼓吹樂與民間婚喪禮俗的關系、上黨梆子的生成發展、河北吹歌辨等。該研究不僅對中國各地區的禮俗儀式進行了客觀和具體的描述,還折射出了民間信仰、禮俗和藝術形式的關系、功能性問題,有利于學者對我國各地區民間儀式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有微觀認識與宏觀把握,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樂種研究體系。
李衛 ·音樂 ·22.6萬字
這是一本反映2012全年世界名表市場的重點拍賣交易紀錄。書中精心甄選出蘇富比、安蒂古倫、佳士得、艾德、富得、中國嘉德、寶龍、北京保利等全球8大拍賣公司37場精致名表拍場的代表性拍品,共50多個名表品牌,5000余款,全面、準確地呈現了2012年度表壇的精彩全貌。為便于名表收藏愛好者了解2012年世界名表拍賣市場的行情,本書依照名表品牌進行細部分類,對各品牌的表款信息做以詳述,中英文名稱對照,完全標注成交價格,并有高清精美圖片,是您投資舉拍、收藏鑒賞名表的資訊參考查詢工具書。
《拍賣年鑒》編輯部編著 ·收藏 ·45.4萬字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五金產品的相關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金屬材料的基礎知識、常用金屬材料的品種與特點、常用金屬材料的規格、測量工具、手工工具、鉗工工具、切削與裝夾工具、焊割工具、氣動與液壓工具、電動工具、木工工具、建筑工具、電工工具、電器五金件、緊固件與連接件、傳動件與支持件、密封件與潤滑件、建筑裝潢五金件、起重工具和消防器材,共20章。本書內容豐富、取材新穎、易讀易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高曉芳 劉光啟主編 ·工藝美術 ·24.9萬字
2019年江漢大學音樂學院舉辦的“江漢·樂壇”跨學科視域下的音樂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圍繞音樂的歷史、文化、美學、傳播等論題,在中西方跨學科的視野下進行多元化的研究討論。此次會議源起于音樂卻不止于音樂,通過國際視野的跨學科合作,更好地理解音樂,深入挖掘音樂的人文意義。“江漢樂壇”是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學科建設系列文集,第一輯文集內容包括2019年“江漢·樂壇”跨學科視域下的音樂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的中法美音樂研究專家以及國內外學者的重要研究成果。
李衛東 張軼主編 ·音樂 ·27.6萬字
瓷器自發明問世以來,始終居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中國瓷器則反映了世界史中一項規模最龐大的文化轉型活動。《青花瓷的故事》藉由瓷器,將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東非的歷史合為一體,強調國際各區域間的交流、互動、影響,使我們對世界史有更清晰深入的認識。不但結合生產、分配、消費的歷史、科技、貿易、藝術的歷史與社會、商品、文化、政治、文學的歷史三者于一爐,既關注于細節,又清楚聚焦于全球主題。本書配合上海博物館今年年底的“元青花”大展。
顏娟英 石守謙 ·各國藝術 ·34.9萬字
“字載其事”、“文如其人”,《中國樂評》中收錄的這些文論,一方面反映出當代中國日常音樂生活的基本狀況。另一方面也彰顯出書中樂評家本人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風格。書中的作者各自以不同的批評視角、相異的批評觀念、寬闊的批評視域,為關心音樂批評的讀者展現出一幅幅鮮活的學術面孔、一個個錚錚的批評風骨、一場場壯麗的文化圖景。這些文章讀來頗有口燥逢甘露、沉悶沐清風的心理感受。面對這些活靈活現、睿智幽默的批評文本與批評家,我不禁開始追問音樂批評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因為,只有對這些問題作出一定的梳理與解釋以后,讀者才有可能將他們之所以如是的緣由搞清楚,也才有可能為有志于從事音樂批評寫作與活動的音樂愛好者、音樂從業者提供學理上的答案。
邵奇青 ·音樂 ·23.1萬字
本書從音樂與文學結合的視角研究姜夔旁綴音譜的十七首詞調歌曲。首先論證其具有開創性的音樂建樹:白石從音樂表現力與層次感極豐富的唐俗樂二十八調出發,融入宋代士大夫的文藝尚雅思想,化俗樂二變聲高下不拘、隨用移易的靈活性入雅樂,為僵化的雅樂體系注入了活潑生機。其次考察其創調、創意之兼極精能:他綜合考慮詞旨、調源與宋調的音樂實際,擇優適韻;運用多種四聲五音協諧關系“倚聲”制撰,且自創以文學章法擬作音樂旋律的配樂手法。由此可見,姜夔既能以曲情渲染詞情、又能將文意譜成曲意,擅長以辭、韻、律、音、聲、樂高度諧和的藝術形式深化、升華詞境。本書的研究,實證了白石十七譜詞曲合平仄、明音韻、協音律的“音樂文學”屬性。
周韜 ·藝術理論 ·28.6萬字
《江湖叢談》為連闊如先生遺著,以大量的篇幅記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江湖行當的內幕以及危害社會的種種騙術,勸誡人們不要貪便宜上當受騙。作者于上世紀30年代以云游客筆名在北平《時言報》連載書稿內容,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由時言報社結集出版。中華書局此次增訂再版,請李濱聲先生做插圖50余幅,補充了“小綹門”“風門”“雁門”等原書未及的幾節文字,并選配多幅珍貴人物照片和歷史資料照片。宜于欣賞和典藏。
連闊如著 賈建國 連麗如整理 ·戲劇藝術 ·37萬字
《2014全球名表拍賣年鑒》是專門針對收藏投資人士精心打造的一本精美且實用的名表鑒賞、購買指南。書中詳盡收錄了9大拍賣行在世界各地上百個拍賣專場的5000款精致名表,并附有詳細的拍品信息及精美的高清圖片,是反映名表價格走勢的重要窗口,亦是拍賣場及收藏市場中的實戰指南。
《2014 全球名表拍賣年鑒》編輯部 ·收藏 ·28.9萬字
目前,有關音樂產業的研究是學界和業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音樂產業,它的內涵與外延到底怎樣界定,音樂產業的研究框架和結構是怎樣的。這些問題的提出是本書寫作中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按照英美國家的研究經驗,本書分為現場音樂產業、音樂出版產業、唱片產業、數字音樂產業以及音樂與法律系統等幾個部分,這樣分類的提出目前在中國音樂產業的研究中還屬首次。作者同時對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音樂產業的研究具有實際性。它可以成為國家稅收來源的一部分,也可以繁榮音樂市場為大眾帶來娛樂,更可以帶動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向世界水品靠攏。
汪月波 ·音樂 ·22.2萬字
本書以大綱式的手法對西方音樂發展進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樂史著作的學術性特點,又突出了實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讀者甚眾。全書共十章,按年代順序對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進行了介紹。文中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音樂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現出的不同風格特征作了細致分析。此后,簡要地列舉了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創作風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說明了音樂家對音樂發展的重要貢獻。本版增加了與音樂和作曲家相關歷史事件的年代表,有助于讀者更快了解各個時期音樂的發展狀況。對討論流行音樂的章節也進行了擴充和更新,以帶給讀者更多現代音樂學家最新的學術觀點。
(美)米羅·沃爾德 詹姆斯·米勒 加里·馬丁 埃德蒙·塞克勒 ·音樂 ·21.2萬字
本書詳細解讀西方交響音樂,由時代的、社會的、文化的、個性的、技巧的等視角,有論述、有實例、有感受,以拓出愛樂者欣賞交響音樂的路徑,架起一座通向交響世界的橋梁,為讀者開啟交響音樂欣賞之門。本書用有文采的、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敘述與分析,力求生動,可讀性強,帶領大家走進交響世界。
李近朱 ·音樂 ·21.2萬字
唐宋時期是東亞三國工藝美術交流史上的鼎盛時期,以中國為中心的工藝美術造作典范通常是日本、韓國效仿的對象,并對它們后世的制度、信仰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唐宋中國與日韓工藝美術交流研究》采用工藝美術研究中按照門類劃分的基本方法,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處理中日韓古代文獻和實物,力圖復原唐宋時代中國與日本、韓國在織繡印染、陶瓷、漆器及其他門類的交流情況,其中交流物品的品目、時間是討論的基礎,交流中的藝術風格演變及成因是解說的重點。
朱彥 ·工藝美術 ·28.6萬字
本書完整記錄了從新的《電影管理條例》頒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中國電影產業全面產業化改革的歷程,見證了中國電影從奄奄一息到背水一戰,最終重新回到文化生活中心的歷史性改變,分析了中國電影通過改革開放逐漸從電影小國成長為電影大國,從電影弱國走向電影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規律,揭示了市場化變革對于文化生產力的巨大解放。本書提供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資料、文獻,是了解、研究、分析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中國電影產業、中國電影政策、中國電影走向的重要參考書,也是對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的權威分析和動態展望,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產業指導意義。
尹鴻 ·媒體藝術 ·33.3萬字
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從古希臘時期到20世紀的藝術史,著重講述了對西方藝術乃至世界藝術產生深刻影響的藝術家的生平事跡,以及對其作品的鑒賞。這些藝術家包括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委拉斯凱茲、戈雅、大衛、倫勃朗、馬奈、莫奈、羅丹、畢加索,等等。此外,作者還以形象的文字描繪了這些代表作品的內容、特色與神韻等。全書在內容上要比《西方藝術簡史》篇幅大很多,也更加豐富,可謂是匯聚了西方藝術知識之精華。
文聘元 ·收藏 ·33.9萬字
在當前人們普遍關注專業學習、知識獲得與未來求職關聯的形勢下,有必要強調專業學習與知識獲得不應僅僅作為未來職業的訓練,同時也應包括對幸福生活的理解、謀劃的能力。理解美、提高藝術素養,是拓展幸福生活要素的重要途徑。本書在美學和藝術鑒賞的介紹和分析之中貫穿人在滿足謀生的前提下進一步追求樂生的主題。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原理并結合其他美學原理,對美和美感的本質進行分析,介紹美感和藝術的發生過程,講解美的領域和范疇,探討藝術的本質,介紹和分析中國和西方的主要藝術經典作品。本書與其他同類教材的不同特點是:1.力求深入淺出地講解美學原理;2.根據相近原理對各類藝術重新編排為四組,以便更好讀者把握各類藝術特點;3.設計了正文與延伸閱讀兩個層面,適應不同層次、興趣讀者的閱讀。有利于增加讀者對審美現象的思考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提高整體文化素養,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陳浩 ·藝術理論 ·23萬字
由王其鈞編著的《中國工藝美術雕塑器物圖解詞典/圖解詞典系列叢書》以圖解詞典的形式,系統匯集了中國工藝美術雕塑及器物方面的詞條,進行細致到位的解讀。為讀者查考、檢索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幫助讀者更輕松地查閱相關知識,學習、研究和欣賞中國工藝美術。本書插圖精美,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并付出巨大的精力,徒手繪制了圖解詞典中大部分的插圖,每幅插圖如一幅美術作品,有較強的欣賞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王其鈞編著 ·繪畫 ·26.8萬字
中國傳統插花是重要的藝術形式,內涵深邃,絢麗迷人,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分甲、乙兩篇。甲篇“花之情”,介紹中國花文化與插花藝術的發展歷史、用花風俗等。乙篇“花之藝”,介紹插花技巧,包括花器,齋花、堂花,花朵、花枝姿與形、情態,折枝、團花、供果、聚景等造型,文人、宮廷、青少年、佛式、道式插花的不同文化內涵,構圖等。全書注重歸納傳統插花造型技巧與內涵的多樣性,彰顯民族特色,反映傳統插花藝術情境之美。本書特點:深入發掘歷代文史資料,對中國花文化與插花史、花器、花姿、花型、文化內涵、構圖作了清晰描述,并收入大量插圖,加上作者手繪的圖解,以文配圖,便于讀者領會。
馬大勇編著 ·工藝美術 ·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