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劉弘墓志》,隋開皇十三年五月十六日葬,現藏于江蘇師范大學漢文化研究院。志石基本呈方形,青石質,未能同時發現墓志蓋。志石素面無紋飾,長83厘米,寬68.3厘米,厚度8厘米。志面有界格,小字楷書,字徑約2厘米余,共計33列,滿列29字,共計914字。《劉弘墓志》風格近《董美人墓志》《蘇慈墓志》《孔子廟堂碑》等,書中除墓志作品外,另有與其他名碑的對比解析。
朱滸編著 ·書法篆刻 ·1.9萬字
為配合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習中國畫的需求,我社組織編寫輕松學技法叢書,此套中國畫技法圖書分為燕雀、蝦蟹、鷹鷲、鯉魚、牡丹、荷花、梅花、蘭花、菊花、墨竹等11種。內容豐富,技法演示簡單易學。不僅有花鳥畫技法的步驟演示,更有筆墨、形體動態的表現,配以名家點評賞析,使初學者逐步掌握中國花鳥畫的入門技法。學習中國畫,學會掌握用筆墨來表現對象的方法和能力。這是一套簡單易學,非常實用的技法圖書,可給廣大讀者借鑒和參考作用。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繪畫 ·1055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術新秀撰寫稿件,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19.1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漢畫像研究》為本專輯的特色,內容包括《重論南陽西關漢畫像石:不是嫦娥奔月,而是女媧捧月》《試論早期祠堂畫像中西王母與羿(后羿)的組合》《論漢畫像石孝行圖的“通行”與“泛化”》《漢代石刻畫像內涵再思:讀《象生與飾哀——漢墓石刻畫像研究》》。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6.8萬字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0.4萬字
中國畫入門乃系列叢書,讀者對象為初學愛好者,此前已出版多種,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近期再行推出八種,書中分別詳盡地介紹了各類主題的表現方法,并以步驟圖的形式圖解了作品的繪制過程,從而使讀者較為方便地了解并掌握技巧,循序漸進地得到提高。每冊書除以步驟圖教學外,另附有作者的作品欣賞圖,讀者可從中受益,了解更多有關中國畫的知識。
吳建民 ·繪畫 ·6127字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2.2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教育部主管下的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所收集論文涉及美術考古研究、古代書畫理論研究、古代藝術史研究、近現代美術研究、工藝美術研究、藝術書評等多方面的課題。本書稿是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中國藝術研究發展與交流。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7.9萬字
張大千(Chang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后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國畫大師,書法家。本書分三個部分:林木、山石、點景、潑墨潑彩,每一部分又細分為具體的技法,如松樹、柳樹、雜樹等,在每一具體的技法中,梳理出這種技法的來源,配以相應的古代名作與張大千自己的創作,并通過文字的闡釋,告訴讀者這種技法的來源與張大千對之的變化、創新,對研究山水畫傳統技法、張大千自身的繪畫均有裨益。
宮力編著 張大千繪 ·繪畫 ·2.1萬字
本書關注與探討軟雕塑之于傳統雕塑的突破與改變。全書共分五章,由表及里的探究了軟雕塑藝術全新的美學樣態,是如何建立在不同于傳統美學的、消除藝術神圣感的,基于生活的流動性、日常性、反思性的邏輯關系的生成。本書以解析軟雕塑藝術的概念入手,從軟雕塑藝術的材料語言、造型語言及空間語言三個維度,來揭示軟雕塑藝術有別于傳統硬質雕塑的美學特征,并將其置放于藝術與生活關系發生巨變的語境之下,探究軟雕塑藝術全新美學樣態形成的原因,旨在借由生活與身體感知的關聯之于軟雕塑藝術,引發人們對藝術、生活、社會、人的自我關注等現實問題的思索。
韓璐 ·藝術理論 ·19.1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為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主辦的藝術史類研究論文集,收錄最前沿的學術成果。本稿以“古代書畫史研究”為重心:李永強的《從自然山水到文人山水——宋元山水畫題材之變》,指出宋元山水畫的題材發生了從自然山水到文人山水的變化,自然山水指的是忠于自然界、再現性強的寫實山水畫,文人山水指的是有文人屬性的山水畫。姚遠的《日常傳奇:文徵明的書畫交游與聲望建構》以嘉靖二年(1523)文徵明赴北京之前的藝文生活為重點,透過對這一時期文徵明與師友之間往來信札、酬和、題畫詩、跋語、品評的釋讀,檢視文徵明家教庭訓、師承法乳以及與各路人士的交游情況。此外,也展示了美術考古、近現代美術研究、美術理論研究等相關研究成果。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8.6萬字
《名家》是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與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上海書畫出版社三家合作,出版的有關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研究、近代美術史研究的專題讀本,全書分為人物、拾遺、回眸、觀點、讀書、館事六部分。本書主要圍繞齊白石的交游、交往的考證和研究,郭味蕖的藝術人生和其西畫新學之路以及王雪濤與齊白石的師徒情及其孫女回憶王雪濤、王雪濤速寫展開,還有部分研究朱鼎煦及其書畫收藏、張大千家族家風家訓及傳承、李可染藝術精神和藝術思想的研究性文章。全書內容豐富,可讀性強,是一本了解齊白石、郭味蕖、王雪濤藝術發展的藝術讀本。
盧炘 楊振宇主編 ·藝術理論 ·9.7萬字
本書系“大師私淑坊”叢書之一。“私淑”作為師承前賢、紹述學識的一種方式,在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于書法一門,“私淑”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書法的沿革、興衰,親授和私淑這兩種傳習方式,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進而形成了獨具內蘊的傳統,甚至被視為一種精神上的尊崇。這種尊崇一直延續到現代,以沈尹默等人的深入實踐和理論發揚得到了進一步彰顯,以白蕉的自我標榜宣示了“私淑”書學精神的現代延續。這期間,還有沙孟海、啟功等一批現代卓有成就的書法名家,擔負起歷史的責任,他們在汲取前代營養時更不忘傳統的脈絡,結合個人的性情和睿智,不僅在技藝上刻苦探索,更在學術理論上勤奮耕耘。
陳振濂編選導讀 ·書法篆刻 ·3.6萬字
為配合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習中國畫的需求,我社組織編寫輕松學技法叢書,此套中國畫技法圖書分為燕雀、蝦蟹、鷹鷲、鯉魚、牡丹、荷花、梅花、蘭花、菊花、墨竹等10種。內容豐富,技法演示簡單易學。不僅有花鳥畫技法的步驟演示,更有筆墨、形體動態的表現,配以名家點評賞析,使初學者逐步掌握中國花鳥畫的入門技法。學習中國畫,學會掌握用筆墨來表現對象的方法和能力。這是一套簡單易學,非常實用的技法圖書,可給廣大讀者借鑒和參考作用。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繪畫 ·1919字
《中國美術研究·中國畫寫意體系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以阮榮春教授為首席專家主持的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寫意體系研究”為重心,收入王宗英、阮榮春合著的《中國繪畫寫意美學的早期建構——以宇宙生命哲學為中心》等文章,對中國畫寫意的哲學美學根源,對寫意概念的生成,對山水畫寫意的創作實踐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取得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本書稿是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中國藝術研究發展與交流。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28.8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著重探討當代中國油畫現狀,并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收錄陳彥平的《“謹毛失貌”論》,另有王惠《“常理常形”說與中國畫的寫意特質》《“龍脈”理論——中國畫內部的自身表征視覺語言系統》《唐棣生卒年新考》《中國寫意畫的象思維觀念及其對寫意繪畫創作的啟示》等。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8.6萬字
《書法知識叢書》是著眼書法基礎知識的普及而精心策劃的一套圖文并茂、簡潔易懂的知識性叢書。通過介紹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生成發展,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依次敘述,以供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置身源頭,順流而下,馳騁觀賞。對書法的發展演化歷程,可以窺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與書法藝術的概貌,從而引起研究書法史的興趣,促進書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另外每冊對每種書體進行用筆原理和基本點畫進行分析總結,對每種書體的結構與章法特點做了精要概括。本叢書兼顧書法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知識與技法,希望對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帶來有益的幫助。
劉小晴 ·書法篆刻 ·11.5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書法藝術研究》為華師大藝術研究所主辦的有關中國美術的研究文集。分為六個方向,基本涵蓋中國美術研究的多個領域,包括美術考古、古代繪畫、書畫理論、書法藝術、美術教育等,另附書評3篇。書中多篇文章有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支持,是近期具有代表的研究課題,作者多為大學教授或博士研究生,對于推動中國美術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文獻、古今書法作品出發,探討唐代“崇王”"觀念、新儒學眼中的馬一浮書法作品、蘇軾與嶺南文化的關系,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論文專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對學術界具備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7.6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絲綢之路美術研究》為華師大藝術研究所主辦的有關中國美術的研究論文集。本書稿以“絲綢之路研究”為重點,收錄了《絲綢之路海蒳指甲妝飾藝術傳入及風俗化研究》《民俗學視域下媽祖紙馬圖像釋義》《ArtDeco服飾中的中國風與性別權力》探討中西文化交流影響下的藝術轉變,所研究的對象都是新的課題,對促進中國美術研究的多元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除此之外,本論文集還收入了美術考古研究、古代繪畫研究、古代書法研究、書畫理論等多方面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學者之間進行研究交流。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7.3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藝術理論研究》為華師大藝術研究所主辦的有關中國美術的研究論文集。本書稿以“藝術理論研究”為重點,收錄《“以大觀小”的審美觀念與中國史前巖畫的空間詮釋》《“游”的觀念與美學意義》《王朝聞的工藝美學思想》等文章,透過藝術理論分析不同領域的藝術特質,具有學術意義,對促進中國美術研究的多元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除此之外,本論文集還收入了美術考古研究、古代繪畫研究、古代書法研究、書畫理論等多方面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學者之間進行研究交流。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