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戲劇藝術十五講》是在大學戲劇課程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從理論、歷史、實踐三個“維度”上講授戲劇藝術的基本理論與相關知識。既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視學科前沿的重要問題;既追求盡可能通俗化的表達方式,又保持著學術性、系統性的特征和語言風格。同時,作者盡力將古今中外戲劇藝術融為一體進行開放性、多元化的闡述,并將最新研究成果“糅”進質樸的敘述之中,以幫助讀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提高戲劇審美以至戲劇創作的水平。
董健 ·戲劇藝術 ·28.2萬字
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從古希臘時期到20世紀的藝術史,著重講述了對西方藝術乃至世界藝術產生深刻影響的藝術家的生平事跡,以及對其作品的鑒賞。這些藝術家包括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委拉斯凱茲、戈雅、大衛、倫勃朗、馬奈、莫奈、羅丹、畢加索,等等。此外,作者還以形象的文字描繪了這些代表作品的內容、特色與神韻等。全書在內容上要比《西方藝術簡史》篇幅大很多,也更加豐富,可謂是匯聚了西方藝術知識之精華。
文聘元 ·收藏 ·33.9萬字
本書內容共分為十部分,以時間為線索,分成了“書法濫觴與先秦人性”“書法建構與秦人價值”“書法形成與兩漢人生”“書法成熟與魏晉人品”“書法交點與六朝人文”“書法出新與隋唐人情”“書法尚意與兩宋人格”“書法復古與元代人倫”“書法中衰與明代人心”以及“書法紛呈與清代人道”共十講。在內容上,從歷史文化脈絡入手,闡述了書法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之中的發展規律,通過對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感受,闡釋了古代知識分子心靈影響與書法風格的演變因素,加深了對書法時代特征的文化理解,培養大眾對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的認識,引導讀者將筆情墨意的藝術領悟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境界。
葛承雍 ·書法篆刻 ·25.5萬字
至本冊第二部分,更收錄了更年輕的、比例極高的亞洲鋼琴家訪問。亞洲有屬于自己的欣賞角度與聆聽觀點,我們更該有屬于自己的聲音。這并非要扭曲西方經典音樂,或恣意比附解釋,而是在努力深入了解后,以我們的文化豐富古典音樂的內涵,為這門藝術開創更寬廣的表現可能,探索更深邃的精神層次。他們代表了古典音樂的現在,也將成為這部正在發生的古典音樂史的未來。
焦元溥 ·音樂 ·26.8萬字
《莎士比亞悲劇》收錄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經典戲劇。這些作品揭露了當時存在的社會問題與人性的悲劇,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其心理分析、性格描寫的精細與深刻而言,都代表了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杰出的成就,它們都是世界文學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作品。
(英)莎士比亞 ·戲劇藝術 ·26.9萬字
本書最初是丹納在巴黎美術學習講述美術史的講義,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尼德蘭繪畫和希臘雕塑。對于我們欣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歐洲哲學起源之一希臘雕塑非常具有指導性。閱讀之后,讀者一定會被丹納廣博的學識、獨特的思路、縝密的分析、精辟的見解所折服,還會發現,原來藝術的本源是這樣的,阻礙我們欣賞藝術作品的重重迷霧在漸漸散開。
(法)丹納 ·藝術理論 ·28.2萬字
《世界名畫·中國名畫》中近200幅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史學價值、文化價值、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傳世名畫,代表了中外繪畫的最高成就。400多幅精美插圖精彩展示名畫的原貌,營造出一個彩色的、立體的、極具藝術魅力的閱讀空間,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座流動的名畫博物館,開始一段愉快的讀書之旅。科學簡明的體例、豐富精美的圖片和藝術設計等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為讀者打造一場彰顯文化底蘊的藝術盛宴,在輕松的閱讀中豐富知識儲備,提升人文修養。
青木 ·收藏 ·32.6萬字
本書力圖為新媒體研究這一新興領域描繪出一幅未來的發展圖景。作者將新媒體置于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視覺與媒體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體在技術與文化方面的來龍去脈。在本書中,作者運用藝術、人文、計算機等學科的相關理論,討論新媒體對舊媒體傳統的借鑒,展示新媒體作品如何創造現實的假象、與觀眾交互、呈現空間,涵蓋虛擬現實、計算機游戲、人機交互界面等多種新媒體類型。書中詳細地闡述了新媒體的普遍法則與邏輯。此外,作者還考察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何影響了電影語言的演進。在宏大的歷史視野下,本書引出了一個問題——“新媒體”從何而來,又如何為我們打開了前所未見的世界?本書被全球數百個學術項目用作教學參考書,曾被譯為俄、法、意、日、韓等多種語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個語言版本。
(俄)列夫·馬諾維奇 ·媒體藝術 ·27.4萬字
音樂創作是創造力的釋放還是為了迎合人心?演奏場地的變化會對音樂創作產生哪些影響?服裝風格是如何影響演出效果的?音樂人寫歌時,是先有旋律還是先有歌詞?磁帶、黑膠唱片、光盤等科技如何改變了聽眾聆聽音樂的體驗?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樂隊“傳聲頭像”的組團過程、如何成為當紅現場表演樂隊以及歷次表演造型變化的靈感……《制造音樂》堪稱一部音樂進化史。從演奏音樂的場所對音樂的呈現方式、技術變革對音樂創作及整個音樂產業的發展的影響到音樂的神經學基礎,大衛·拜恩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更是一位思想家。這本書將會改變你聽音樂的方式。
(美)大衛·拜恩 ·音樂 ·25.1萬字
本書從影像、聲音、剪輯三個角度研究和分析視聽語言,從“單個鏡頭”到“鏡頭與鏡頭的組合”,條分縷析地呈現視聽語言從元素到篇章的過程,并以經典影片《公民凱恩》《辛德勒的名單》《這個殺手不太冷》《法國中尉的女人》《紅高粱》等個案為例,詳細講解視聽語言的分析和解讀方法,可供相關讀者閱讀學習。
趙慧英 王楊 ·戲劇藝術 ·28.7萬字
馬帥編撰的《圖解中國名畫(全彩圖解典藏版)》中設置了“入選理由”“名畫檔案”“畫家小傳”“名畫欣賞”“繪畫知識”等欄目,從藝術、歷史、文化等多個角度解讀中國名畫的精髓,多方面把握繪畫藝術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同時,與文字相契合的精美插圖精彩展示名畫的原貌,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座流動的名畫博物館,更為直觀地領略藝術的精髓,獲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閱讀體驗。
馬帥 ·繪畫 ·26.8萬字
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書法常識,掌握書法練習方法和技巧,以及學會鑒賞書法作品,我們特推出這本《中國書法一本通》。全書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跡等歷代書法杰作作為根據,細說中國書法的風格演變,詳解歷代書法大師的文化底蘊、藝術特色和書法技法,同時通過實例生動展示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等書法練習技巧。
任思源 ·書法篆刻 ·20.7萬字
本書分為緒論、序編、上編、中編、下編五部分。緒論對傳統上古音研究的觀念和方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序編討論的是傳統古音學的基礎研究工作,即今音學和等韻學的基本知識和研究概貌。介紹了《切韻》系韻書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切韻》音系的基本框架,對等韻圖、等韻門法以及早期等韻學進行了簡明扼要而又全面深入的總結和陳述。這兩部分約占全書篇幅的四分之一。上編、中編、下編是全書的核心部分,即論題“傳統古音學研究”之所在。上編第三章、第四章沿著古音學研究的歷史脈絡,從學人代嬗、學術傳承的視角,對古韻研究的從孕育、發端到深入、臻密的過程,以及古韻研究的基本情況進行探討和評介;第五、第六、第七三章則以專題的形式,對古韻部、古聲母、古聲調三方面的研究做了總結和介紹。如第五章作為古韻研究的專題,就提煉和選擇了古韻研究中的“入聲”“陰陽對轉”“旁轉、通轉”“本音、變音”四塊核心內容,分別介紹了各家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及其發展、深入的過程。這一部分占全書篇幅的一半。中編是材料輪,分別詳細介紹了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包括先秦韻文、諧聲材料、《切韻》、傳世文獻中的語言文字材料、訓詁中的音韻學材料和方言材料及其運用的情況。下編是方法論,主要介紹了傳統古音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時地音變互動觀及時地音變綜合考察法、歸納法與演繹法、結構分析法與系統觀、概率統計法與漸變觀、以義正音法、考古與審音二者的相互推動等六種主要觀念和方法。
黃易青 王寧 曹述敬 ·藝術理論 ·48.5萬字
"本書是以美國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的自傳為中心,重點反映其與前蘇聯著名詩人葉賽寧婚戀糾葛的一部書,共分三個部分:一是鄧肯在生命最后兩年里撰寫的《自傳》,二是鄧肯與葉賽寧婚戀糾葛相關資料的整理,三是葉賽寧詩歌精選。"
(美)伊莎多拉·鄧肯 (蘇俄)葉賽寧 ·舞蹈 ·20.9萬字
本書以大綱式的手法對西方音樂發展進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樂史著作的學術性特點,又突出了實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讀者甚眾。全書共十章,按年代順序對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進行了介紹。文中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音樂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現出的不同風格特征作了細致分析。此后,簡要地列舉了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創作風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說明了音樂家對音樂發展的重要貢獻。本版增加了與音樂和作曲家相關歷史事件的年代表,有助于讀者更快了解各個時期音樂的發展狀況。對討論流行音樂的章節也進行了擴充和更新,以帶給讀者更多現代音樂學家最新的學術觀點。
(美)米羅·沃爾德 詹姆斯·米勒 加里·馬丁 埃德蒙·塞克勒 ·音樂 ·21.2萬字
《對立之美:西方藝術史》采用“二元對立法”為大眾講述西方藝術史,作者在研究對象眾多的藝術史中,找到同一時期成就高且又風格迥異的兩位藝術家,對他們進行研究、歸納,為讀者建立西方藝術史的坐標系,幫助讀者系統地了解西方藝術史,讓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后觸類旁通,透過歷史看藝術,再透過藝術看歷史,方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對立之美:西方藝術500年》把藝術家、藝術品所處年代的社會背景打通介紹,捋清脈絡和關系,還原藝術史的真相。理解一條邏輯線:用“二元對立法”理清古希臘至今的藝術流派產生、發展、流變背后的邏輯。認識200位藝術界超級IP:幫你搞清至少200位人類歷史上偉大的藝術家的300件藝術品。熟悉藝術專業術語:大到“三位一體”、文藝復興,小到失點、延音,無論是大眾熟知的,還是艱深晦澀的,所有藝術專業術語,你都將不僅知道是什么,還能知道為什么。
嚴伯鈞 ·各國藝術 ·28.5萬字
宋代繪畫不僅盛況空前絕后,而且畫學成就震古爍今,允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本書對宋代繪畫發展興盛的原因、特質、表現情形,以及畫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與闡釋。作者在對原作實物、文獻資料等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繪畫實踐,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是對宋代繪畫史論研究的有益補充。
佘城 ·繪畫 ·36.4萬字
《偉大的電影2》中收錄的100篇影評,是100部被作者形容為“沒得看,就會死”的電影,其中一些與偉大的名字相伴——羅伯特·布列松、希區柯克、伍迪·艾倫、戈達爾、斯皮爾伯格;另一些,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與“偉大”聯系起來,甚至會排斥。正如伊伯特所強調的,“我們基于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偉大體現在各種不同的形式之中。”因此,《偉大的電影2》里既有《大白鯊》《奪寶奇兵》等被認為“太過流行的”,也有《落難見真情》《男人的爭斗》等“標榜娛樂的”,還有《厄舍古廈的倒塌》《史楚錫流浪記》等“過于晦澀難懂的”。偉大的電影是一份清單,而非榜單,記錄那些維護藝術之價值的電影。
(美)羅杰·伊伯特 ·媒體藝術 ·31.7萬字
《藝術的力量》帶領我們踏上大開眼界、扣人心弦的奧德賽之旅,聚焦八件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從卡拉瓦喬的大衛和歌利亞,到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沙瑪讓我們從安靜的美術館舒適區抽離出來,他的敘述逐漸迫近陷于巨大壓力之下的八位藝術家孤注一擲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之后,他們創造出了某些空前的,甚至永遠改變了藝術發展進程的杰作。被圍困的英雄——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大衛、透納、凡·高、畢加索和羅斯科——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用堅決的抵抗面對危機,用激情與確信抵御嘲笑和短視。由他們創作出的大師之作挑戰了傳統,動搖了自滿,轉變乃至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英)西蒙·沙瑪 ·藝術理論 ·25.1萬字
本書以音樂家串連起音樂史,史的背景中有了立體感而顯影凸立,讓史在人物的襯托下有了生動的細節與血脈的流淌從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一直講到了現代音樂的誕生。本書不是干巴巴的教材講義,讀者在讀這本書或學生在聽這門課的時候,能夠真正在欣賞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本次對全書進行了修訂,吸收了最新成果,豐富了欣賞實踐,并糾正了個別謬誤,更適于廣大讀者悅讀。
肖復興 ·音樂 ·2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