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到底為什么要讀書?打工人為什么要工作?感覺自己陷入虛無主義了該怎么辦?月亮和六便士怎么排序?人類的悲歡不僅是相通的,還能跨越時空。那些令你焦慮的、困惑的、進退失據的,甚至絕望的問題,幾千年來的哲學家們都思考過。戴建業、劉擎、羅翔等十位名師,為你解讀孔子、柏拉圖、尼采等哲學家的經典著作。看古今中外的智者,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如何從源頭審視問題、厘清思路、得到答案。
羅翔等 ·知識讀物 ·9.5萬字
埃米爾·迪爾凱姆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本書是埃米爾·迪爾凱姆的一部重要社會學著作,它和《社會分工論》內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說,它是《社會分工論》的續篇。因為在《社會分工論》的最后一部分已對社會分工而引起的社會病態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所謂自殺,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現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變細所造成的社會病態而引起的。它跟種族、遺傳因素、個人素質、心理狀態、精神病、自然條件、氣候變化無重大關系,或者說關系不大,然而它跟社會環境、其中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動蕩、改朝換代、工作變遷,生活變化等卻有著密切的關系。
(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知識讀物 ·24.6萬字
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是影響西方思想理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各個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他的學術思想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猶如明燈一般給予我們正確的引導,使得我們更加優秀、更加智慧。本書總結了柏拉圖各個方面非常優秀的理論和觀點,結合柏拉圖的至理名言,深入解讀剖析,解答你心中的疑惑,提升自己的價值,升華自己的素養。
葉舟 ·知識讀物 ·9.5萬字
本書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布蘭迪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圣克魯斯分校四所高校所做的精彩演講與討論實錄。克里希那穆提針對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親切而循序漸進的啟發方式,與大家深入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恐懼、思想與自由、覺知與改變等重要問題。他指出,只有沒有預設、沒有抗拒地觀照自己的真實人生和整個存在,人們才能發現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不為任何權威所束縛,獲得心靈的完全自由。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徹底的改變。
(印)克里希那穆提 ·知識讀物 ·10.2萬字
在本書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親切態度,為讀者循序漸進地探索應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徹光明自性。克氏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透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才是真正的解脫行動。不論他人有多么老練、聰明、博學或是神圣,也不能點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過自己的領悟和冥想將它點燃。
(印)克里希那穆提 ·知識讀物 ·6.6萬字
《參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參同契》。書中借用乾、坤、坎、離、水、火等法象,以明煉丹修仙之術。為道教系統論述煉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為“丹經王”,是千古丹經之鼻祖。本書是南懷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臺灣講解《參同契》的記錄,分上、中、下三冊。南懷瑾先生認為:《參同契》參合了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且熔于一爐——老莊、道家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是一本非讀不可的秘密典籍。《參同契》不止是丹經道書,它既是哲學又是科學,也是古典文學之作,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參同契》素有“天書”之稱。這部因深奧而埋藏已久的天書,因南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而重新散發光芒。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4.5萬字
古老的瑜伽教導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是否還有關系?這個世界的狀況已經越來越糟,不是么?大自然的最后通牒就在眼前,我們已經無法視而不見。人類一直在積累的不當行為,終于將我們猛然推向不可征服的大規模災難。作為個人,我們應該怎樣渡過難關,或者采取什么措施來避免自身的悲劇呢?巴克緹瑜伽的朝圣探索之旅為我們揭示了諸多未曾教導的機密知識。盡管本書的初衷是為中國的瑜伽愛好者而作,但它的內涵適合任何一位有遠見卓識的人。真正的瑜伽教導使人得到提升,達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在這樣一個靈性生活即將陷入崩塌的時代,無需太久我們就會認識到,即使是歷經最危險的重重困境,瑜伽的教導依然屹立不倒。
(瑞士)桑克依坦·達斯 ·知識讀物 ·7萬字
《禪釋莊子》以莊子內七篇文章切入,闡釋莊子獨特的生命哲學。本所呈現的例子,皆是生活中尋常小事,但稍證恬,便會讓我們的心離莊子近一些。《禪釋莊子》旨在化解現代人內心掙扎的苦痛,還年輕人以陽光健康的心態,助世人修出莊心禪性,讓整日奔波的人心生凈土,讓內心迷惘的人渡過心靈的苦海,回歸自性的靈山,教導世人“我執”,從認識生命到改善生命,充分享受莊禪的超出與灑脫。在《禪釋莊子》中,作者嘗試了從生命哲學解讀莊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學術專著寫作的范式。作者在對原文精準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莊子哲學的內在精神,描述了莊子與世道那種微妙的張力,在這種精細的感悟中勾勒出了莊子獨特的人格氣質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說這是一部滲透了個人生命體驗和感悟的學術作品。
于仲達 ·知識讀物 ·11.2萬字
是經典心理學著作,被認為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類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許多埋藏于人類心理深層的奧秘,為人類潛意識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樹立了人類認識自身的新里程碑,引導了整個20世紀的人類文明。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科學探索和解析,發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潛意識”,揭開了人類心靈的奧秘。它對心理學的相關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學有重要的影響,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知識讀物 ·34.3萬字
人既高貴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貴,高貴到知道自己渺小和高貴。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所以他是一根蘆葦,但他因為會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無窮,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神造天地,而天地不知,唯有人有知。人因會思考而高于萬物,統率萬物,高貴得如同世間的王。
(法)帕斯卡 ·知識讀物 ·8.9萬字
以悲憫之心抵抗懷疑與恐懼的侵襲,恢復內心的靈性,讓它依然值得我們去敬畏。在安靜的心智下,看自然與天性如何為生命帶來無盡的歡喜。本書曾以《人的宗教》為名出版于1931年,有別于泰戈爾清新質樸行云流水般的詩歌,而是用典雅考究的文字解讀人、靈性與生命。泰戈爾代表的不只是詩,更是生命的學問。這部泰戈爾在69歲時撰寫的思想集,沉淀了其一生的思考智慧,于世人、于生命、于藝術都是極大的慰藉。這是泰戈爾的小世界,卻是世界中的大聲音。從天性、心智到未竟的理想,泰戈爾用近似神性的心靈引導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思考人本具的力量,于宗教、哲學、藝術中獲得心靈的給養,于紛擾世界中發現安定的力量。
(印)泰戈爾 ·知識讀物 ·7.3萬字
著名學者鄧曉芒先生新作《哲學起步》,用“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來描述哲學的根本問題,并將自己多年的哲學研究融會其中,中西互鏡,史哲相彰,抽絲剝繭,窮幽極微。它始于人類起源的新解,止于方法論的探討,是鄧曉芒先生構建個性化哲學體系的嘗試,也是一種古典而現代、樸素又深入的智慧思考。有助于初入哲學門徑者領略思想魅力,一窺哲學堂奧,亦可使讀者感到,哲學之于今天的我們并不遙遠,它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鄧曉芒 ·知識讀物 ·23.8萬字
這回終于讀懂《孟子》!逐字逐句講透《孟子》原意,無需半點古文基礎,直抵2500年儒學源頭!暢銷書《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作者華杉全新力作!本書作者華杉,吃透了《孟子》本義,并忠于朱熹、張居正、王陽明等先賢對于《孟子》的經典闡釋,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我們進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講解。孟子,被后世尊稱為“亞圣”。他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進一步把儒學完整化、系統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國理想、“性善論”的道德價值、“不動心”的人生境界,都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思想瑰寶。他的思想與孔子一起,被并稱為“孔孟之道”,成為中國儒家道統的源頭。
華杉 ·知識讀物 ·31.7萬字
本書主要指導讀者如何為人處世,榮辱不驚,以獲取生活事業的成功。
李昊 ·知識讀物 ·24萬字
意識到自我意識的存在,是人類特有的、區別于動植物的稟賦。只有在運用這項稟賦時,人才處于人的層次——主動和自由的層次,才能收獲生命的意義。對自我意識的認知取決于心智模式,在低等、固定、僵硬的心智模式里,人會變得無力、悲慘、遜色。而在一個更高層次、廣闊、豐饒的認知世界里,你會發現自己就是整個宇宙,內心會更加強大。E.F.舒馬赫用哲學性和宗教性的思考,旁征博引地闡明:我們能否追尋更充實的生活,激發內在才智和創造力,做出收獲幸福的選擇,取決四個認知層次的契合度——如何看自己、看他人、看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看世界。這是一部啟發心智成長的著作,指引我們構建理解世界的底層邏輯,讓自己成為主體,根據“內心”行事并作用于外界,從實際意義上看待人生并達到平衡。
(英)E.F.舒馬赫 ·知識讀物 ·8.7萬字
《哲學與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學經典,開哲學大眾化之一代風氣。該書主要收錄了艾思奇在上海《讀書生活》雜志擔任編輯時,為回答讀者提問所發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這些文章中他從“生活”入手,力圖從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提煉出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又用這些道理來指導現實的生活,從而讓人們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
艾思奇 ·知識讀物 ·9.2萬字
全書共分為五卷。第一卷描述作者本人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討論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論惡的本質;第五卷討論天命與人的自由意志的關系。書中討論了諸如命運與天命、上帝的預知與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與時間等問題,并以善惡問題為中心,勸誡人們棄惡揚善,追求至善至美,向上帝復歸,向自己的內心尋求幸福。
(古羅馬)波愛休斯 ·知識讀物 ·6.8萬字
《宗鏡錄》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壽禪師著,是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延壽禪師為禪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當時禪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產生的種種流弊及爭論,乃邀集天臺、華嚴、唯識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并以禪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書。書中引用佛經及中印圣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可謂“和會千圣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秘說”,這在佛學的相關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宗鏡錄》撰成千載以來,以其規模宏大,辭美旨深,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被大眾讀者視為畏途。南懷瑾先生有鑒于此,乃就此書精要部分,深入淺出,詳加剖析。本卷內容包括全書中有關禪宗以及唯識論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時,融會各種佛門要義,并結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當代學人得以借此進入這部博大精深的佛學著作。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5.3萬字
本書是對印度文明及其特質的全面展現和總結,作者在書中與讀者分享了他對印度文學的深刻體驗。印度在哲學、想象文學等方面都是世界的老師,古印度哲人給世人留下的智慧遺產,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林語堂 ·知識讀物 ·17.6萬字
中華學術,源遠流長。魏晉之際,儒家經學受到嚴重挑戰,玄虛之風大為興盞。《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魏晉玄學“三大派”》講述在我國歷代的學術思想中,可以說玄學是最具有內在意蘊、對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學內涵的一種思維模式。其在發展過程中,內部又分為三個派別:何晏、王弼主張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認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認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為魏晉玄學“三大派”。
金開誠 ·知識讀物 ·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