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正蒙釋 正蒙輯釋
會員

《正蒙釋》是明代高攀龍《正蒙集注》和徐必達《正蒙發明》的合刻本,在《正蒙》注解本中別具特色,且二書相輔相成,可互相補充、發明,較好地繼承與發展了張載哲學思想的精髓。《正蒙釋》并非二書的簡單相加,徐必達編訂《正蒙釋》時,把《正蒙發明》中與《正蒙集注》相同的注解刪去,獨有的注解保留,把《正蒙發明》和《正蒙集注》中不同的但相比較不準確的注解刪除,能夠互補的保留。經徐必達編訂后,《正蒙釋》中的《正蒙集注》基本保持原貌,《正蒙發明》則更加嚴整精練,且與《正蒙集注》的思想得以高度一致。從思想內容上看,以程朱哲學思想解《正蒙》、確立氣的行上本體意涵進而批評佛老、注重修養工夫是《正蒙釋》的重要特點。此書以國圖藏明萬歷本為底本,以清初平江蔡方炳本為對校本,以清《性理四書注釋》本為參校本。書后“附錄”,包括高攀龍碑傳資料九篇、徐必達傳記五篇以及《正蒙釋》提要一篇。《正蒙輯釋》是清代華希閔所撰,是研究張載《正蒙》及華希閔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已有一定的影響。《正蒙輯釋》是在高攀龍《正蒙集注》、徐必達《正蒙發明》的基礎上,以朱子學為主要立場注釋《正蒙》的著作。在清初尊朱熹黜王陽明的學術氛圍中,華希閔的注釋雖體現出強烈的程朱理學色彩,但他并沒有完全否定王陽明及其學說,這在當時是相當理智且可貴的。《正蒙輯釋》以“閔按”的形式,闡釋了《正蒙》每篇全旨及篇文段意,其中所論及的太虛本體論、心性論、工夫論等,都體現了華希閔的獨到理解。本書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刻本《性理四書注釋》中的《正蒙輯釋》為底本,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王植《正蒙初義》為參校本。

(明)高攀龍 徐必達撰 邱忠堂點校 (清)華希閔撰 張瑞元點校 ·中國哲學 ·19.3萬字

天人五論(張岱年全集)
會員

《天人五論》是張岱年先生于1942至1948年間撰寫的哲學理論著作,包括《哲學思維論》、《知實論》、《事理論》、《品德論》、《天人簡論》五篇。其中,《哲學思維論》論述哲學的性質、哲學命題的意義以及辯證法的基本原則,《知實論》從感覺經驗推證客觀世界的實在性,《事理論》論述事物與規律的關系,《品德論》論述價值的標準與道德理想的基本準則,《天人簡論》則綜論人與自然的關系。該書是張先生重要學術代表著作之一,標志著其“綜合創新”的“新唯物論”哲學理論體系正式形成,也是張先生自己所鐘愛的“馳騁獨立思考”、“探索真理與至善”之作。本書撰寫于抗戰時期,因時代原因,擱置四十余年后方才面世,與同時期思想札記匯為一書,題為《真與善的探索》,由齊魯書社于1988年出版。此次出版,將“五論”作為專著單行,另收入《真與善的探索》自序及張先生1944年為前三論所作《近三年來所寫三稿之說明》。編校中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全集》所收為工作本,據《真與善的探索》進行校勘,并以張先生家屬提供的1953年秋謄清稿對校,訂正歷次排印中的文字標點訛誤,并核對引文,統一體例。附人名、書篇名索引,以供讀者查閱。<div></div>

張岱年 ·中國哲學 ·13萬字

《千字文》讀本(附:《增廣賢文》)
會員

周興嗣次韻的《千字文》,其內容包羅萬象,從天文到地理,從自然到人世,帝王將相、倫理道德、歷史掌故盡在其中。其語言典雅華美,氣勢磅礴,極富美感,雄渾則如高山大海,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婉約則如小家碧玉,如“渠荷的歷,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早凋”,令人回味無窮。其主導思想和價值觀念具有正統性和統一性,又不失之于刻板,很有“君子時中”的味道,如既強調儒家傳統的道德觀念,又通篇透露著對自然環境和世俗生活的熱愛;既充滿了對歷史人物尤其是上古圣王的欽佩,又關注時人和近人的功績情懷、性格旨趣。更難能可貴的是《千字文》主導和傳遞價值觀的方式,即它是通過隱藏在事跡和人物背后滲透進去的,不是直白干枯的道德說教,這也是《千字文》受眾廣泛、令人百讀不厭的重要原因之一。讀本套用《大學》“八目”名稱,嘗試將《千字文》主體內容概括為“格致”、“修身”、“治國”、“齊家”,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除去注釋和譯文外,讀本重在解讀,每節的解讀部分幾乎都是一篇小文章,可以說成是一篇篇小小的“千字文”。本書附錄部分收入警句格言式蒙學代表作《增廣賢文》。南朝時期,梁武帝肖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周將其編成了有內容的韻文,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千字文》。《千字文》一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天地開辟講起;第二部分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第三部分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面問題;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贊美那些甘于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于一爐,并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練。本書分原文、注釋、白話文翻譯、解讀等部分,對《增廣賢文》與《千字文》做了全新解讀。

羅容海 ·中國哲學 ·8.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上思县| 丰顺县| 衡南县| 敦化市| 平邑县| 贡嘎县| 乌兰察布市| 资源县| 吉首市| 县级市| 镇沅| 中方县| 来凤县| 潢川县| 玉山县| 沂水县| 克东县| 宝山区| 南靖县| 桐梓县| 宁明县| 都匀市| 襄樊市| 东乌珠穆沁旗| 苍山县| 交城县| 芷江| 镇康县| 鄂尔多斯市| 军事| 高要市| 武邑县| 德安县| 伊通| 湾仔区| 宁津县| 永川市| 涞源县| 颍上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