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成果以理論架構而非歷史敘述的角度研究早期儒家的王霸之辨,總結王道霸道的主要內容,梳理王霸之辨所關注的思想主題,分析其思想邏輯架構,探究王霸之辨在中國傳統政治哲學及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影響和意義,并以現代政治哲學的視角分析其理論得失挖掘王霸之辨的積極意義,使其展現出思想的活力,以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智慧,借鑒于現代社會政治文明建設。
邵秋艷 ·中國哲學 ·20.3萬字
本書是對現代儒學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學的全面分析,分別從其儒學詮釋中的道德形上學、自律道德、良知本體和歷史意識四個維度,審視牟宗三在與康德哲學的對話中建構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學哲學體系所存在的問題。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場,認為現代儒學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徹底扭曲和背離了儒學傳統,即用道德取代倫理,用規則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內在的歷史終結論取代了超越的歷史可進論;批評牟宗三所建構的道德形上學和宏大歷史觀念是一種理論上的嫁接,和對現代性未經反思的信從。本書2012年作為“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之一種初版。此次再版,作者增寫前言,回溯了出版以來學術界的諸種討論,重申了自己的思想立場,認為此書迄今“仍未被儒學界真正消化”。
唐文明 ·中國哲學 ·24.2萬字
本書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考證《孟子》中210例古今紛紜的疑難詞句,并給出確切的解釋。以“譯注”形式呈現——下里巴人的形式,陽春白雪的內容。
楊逢彬 ·中國哲學 ·43.6萬字
《中國思想之淵源(第二版)》是美國流傳已久的一本介紹中國早期思想的書,以流暢明晰的筆法、高超的見識和深厚的文化比較的功力,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進行了簡明精妙的介紹。同時又以宏觀的話題,如宇宙論、世界觀、知識論、政治哲學、人性論等貫穿在對這幾大學派的的介紹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盡其妙,是大家小書的典范。
(美)牟復禮 ·中國哲學 ·9.6萬字
秩序取向的社會哲學在中國存續了兩千年,對古代中國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而到十九世紀,業已實現社會哲學轉型并由此率先實現富強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應對這種挑戰,是近現代中國思想家需要回應的核心問題。在近代思想家中,嚴復第一個在社會哲學的層面對中國傳統社會、傳統文化進行較為系統的理論反思,并實現了中國社會哲學從秩序取向到實力取向的轉型。本書試圖還原嚴復的這一思想探索歷程,呈現其實力取向社會哲學理論的結構、內容與意蘊。
賈新奇 ·中國哲學 ·32.9萬字
本書主要對湖湘學派學者胡寅《致堂讀史管見》中的史論進行梳理,揭示其以經斷史,以史證經的義理化歷史政治哲學。胡寅出于維護儒家仁政德治政治理想的堅定立場,展開了對佛學、道學、玄學以及王安石新學的批判,強調華夷之辨,凸顯出鮮明的理學精神。他的思想對南宋“國是”產生積極影響,對認識宋代儒學的演變及其社會歷史作用,自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
尹業初 ·中國哲學 ·23.3萬字
《全本導讀》書稿由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孟子學會副會長劉瑾輝的《孟子》講學手稿整理而來。稿件由“孟子其人其書”、《孟子》文本解讀(簡明注釋、白話翻譯、導讀)兩部分組成。知其人,讀其文,解其意。讀者對象是高中生、大學生以及一般大眾讀者。
劉瑾輝 ·中國哲學 ·18.8萬字
這本《多元視野與傳統的合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闡釋》對于我國近代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的思想作了深入而系統的闡釋,作者在關注外在社會變動對于章氏思想影響的同時,還特別注重于章氏思想內在理路的尋繹。作者認為“多元主義”(“民族主義”)、“歷史主義”(“歷史相對主義”)與“人文主義”(“新人文主義”)構成了章氏思想的深層內核,并在此三大思想內核的觀照之下,對于章氏思想的諸多領域作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指出章氏思想在社會文化層面的展開,具有著“道古”與“便新”的雙重特色。此外,作者還將章氏思想置于世界思想發展的流程之中進行考察,從而揭示其所具有的現代意義。
王玉華 ·中國哲學 ·37.8萬字
丫丫是一個可愛的8歲女孩,她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但面對艱辛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在生日會上,她收到了一份不起眼的禮物——曾經是學霸的姨夫送給她的一本舊《論語》??墒悄骋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本《論語》書中走出了一位胡須爺爺,他自稱是吸收了《論語》的思想精髓而變化成的“精魂”,于是,胡須爺爺和丫丫在每天的“神秘時間”里陸續展開了一段段生動有趣的對話,丫丫走進了孔子和《論語》的精神世界里……慢慢的,丫丫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系列介紹:本系列選題是一套適合兒童閱讀,貼近兒童語言,融入日常生活,又遵照國學經典原著精神創作而成的一套兒童小說。小說構思巧妙、想象神奇,講述一位8歲女孩丫丫與國學名著中幻化出來的“精魂”(精魂是一本書的思想精髓)之間發生的對話和故事,通俗地將小讀者帶入《論語》《莊子》《詩經》的博大思想和智慧里。本書特邀畢業于中央美院的青年插畫藝術家子衿配圖,為該書增添了唯美又活潑的中國風韻味。
明霞著 子衿繪 ·中國哲學 ·4.2萬字
戴震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十八世紀中國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本書對于戴震的哲學思想做了新的闡釋!
吳根友 ·中國哲學 ·23.7萬字
孟子其人是繼孔子之后對國人影響較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其書亦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儒家經典著作。學者周志文諳熟《孟子》,積數十年閱讀體驗、講學之功撰成《孟子講析》。書分十四卷,卷下分章,每章有原文、譯文、注釋及講析四部分,譯文通達且更注重對話的氛圍和現場感,注釋簡要練達,相比較而言,在博采眾說的基礎上注意結合自己豐富閱歷和厚重感悟的講析部分更為精彩,也更見作者功力。神完氣足、激昂善辯的孟子,主張性善和王道的孟子,都在作者明白曉暢、通透細致的文字中得以鮮活呈現,也讓本書成為可讀性與趣味性兼具的《孟子》入門讀本。
周志文 ·中國哲學 ·26.8萬字
“中華經典百句”和“中華經典通識”系列叢書,是中華書局推出的當代各領域名家、大家講讀中華經典的“大家小書”?!爸腥A經典百句”,選取國人必知的經典金句,縱橫古今、貫通中西地進行講解和闡發,導引讀者輕松自由地汲取中華經典的文化菁華,建構立身處世的精神世界?!吨芤住纷鳛椤叭航浿住?,是中華經典中的經典,集中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質,型塑了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模式。復旦大學王振復教授從《周易》中甄選精華百句,剔掘出蘊含在其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義和哲理哲思,帶領我們解析《周易》密碼。
王振復 ·中國哲學 ·7.6萬字
本書以玄學家郭象為中心全面論述了魏晉玄學的產生、發展、特征以及在哲學思想史上的地位。書中通過對魏晉玄學范疇的研究來尋找中國哲學的范疇體系,梳理了魏晉玄學發展的內在理路,探討了哲學方法對認識哲學思想變遷的重要意義,嘗試把哲學的比較方法運用于中國哲學的研究領域,并分析了魏晉玄學到唐初重玄學發展的原因,展現了老一代學人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要貢獻。
湯一介 ·中國哲學 ·23萬字
本書為教育部2008年“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理論研究重大委托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08JYJW006。創新之處在于突破了對中國道路的平面性描述,重點對中國道路進行了哲學式的反思。對中國道路的理論、經驗、教訓、成績、影響等方面進行立體剖析,既有學術性也有可讀性。本書可充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教學。
歐陽康等 ·中國哲學 ·31.9萬字
清代既是儒家學說的總結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儒家學說發展到清代,已難以承受歷史重負。清儒漢學與宋學的學術分派,不是學術繁榮的象征。各學派各是其是、各行其道,割裂了儒學原創期的辯證統一和思想活力。學派的分化和爭論,不僅沒有帶來自由學風,推進學術創新,反而標榜門戶,黨同伐異,加劇了內耗和衰落。清中葉以后,各學派創新乏力,只是抱殘守缺、篤守倫常名教。如果沒有外來文化的激發,儒家文化自身不可能擺脫困境,走出低谷。
張昭軍 ·中國哲學 ·16.7萬字
孟子是中國思想史上地位僅次于孔子的儒家先行者,他游說諸侯,卻一生未能施展政治才能,退而著書后,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孟子》,樹立了生不逢時的“不得已”而“好辯”的斗士形象?!睹献印纷鳛椤八臅敝唬瑢笫喇a生了深遠影響,其民本、仁政、良知等思想震古爍今。南京大學徐興無教授以通識視野著成《〈孟子〉通識》,聚焦于孟子的生平與抱負、《孟子》的版本流傳和“性善”“良知”“仁義禮智”“仁政”“民本”“浩然之氣”“道統”等思想精要,回答了孟子對孔子有何繼承、孟子文化精神的創新表現在哪些方面、孟子如何進行經典的批判與重構、孟子心中的理想社會是什么樣子、孟子對東亞文明有何影響等基本問題,深化了孟子思想在當今社會的價值。
徐興無 ·中國哲學 ·8.7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學術界爭論的兩個熱點問題:“親親相隱”與二重證據法。認為“親親相隱”之爭的關鍵不在于血緣親情本身是否正當,而在于以孔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竟主張如何處理血緣親情與社會道義之間的關系。對此問題做出認真的分析與梳理,是“親親相隱”之爭從“立場”走向“學理”的關鍵。二重證據法雖然最早由釋古派學者提出,但也受到疑古派學者的啟發,今天我們不應將二重證據法與疑古思想簡單對立起來,而應將其發展為疑古、釋古兩派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
梁濤 ·中國哲學 ·12萬字
本書為中國傳統天下主義和西方以康德為代表的永久和平思想的融合性研究,堯舜協和萬邦,順天道以成人道,孔子廣大之;而康德認為,永久和平既是大自然的目的,也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目的,這需要對天道的領悟,要想讓世界和平有序,就需要對世界和平進行哲學思考。本書認為,實現世界和平需要以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重建目的論形而上學,需要綜合運用愛的能力和理性能力。世界和平的核心觀念及其順序是:仁愛→平等→自由。如果說世界和平哲學是一棵參天大樹,那么仁愛就是她的天植靈根,平等就是她的茁壯樹干,自由就是她的花果。
石永之 ·中國哲學 ·20.3萬字
本文以考察康有為公羊學的核心范疇為線索,采用概念分析、文本細讀等方法,依次就康氏公羊學學術規模、托古改制、三世進化及其公羊學視域下的解經學等議題進行梳理、詮釋,并注重結合經學史研究視角,彰顯康氏公羊學的學術價值,以彌補前人研究對康氏經學之系統性關注不夠和相關概念討論不足等缺陷。
常超 ·中國哲學 ·27.9萬字
在浩瀚、龐大的船山學場域中,王夫之的經濟倫理思想是鮮有人涉足的“荒漠地帶”。作者積數年之心力,以文獻整理為基礎,廣泛借鑒當代道德哲學研究成果,創造性地運用現代詮釋學等學術方法,始終立足于并堅守了“文本”的在場性,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方面精當地建構起了完整的王夫之經濟倫理思想體系,彰顯了“自主”“公平”“民本”等王夫之經濟倫理思想中活的靈魂,從而有效地拓展了船山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境界。走進這本書,將帶你對話不一樣的王夫之。
謝芳 ·中國哲學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