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長篇文化哲學散文《老子如是說》,利用東西方一些哲學成果,以當代人的科學思維,特別是宇宙學的新認識,冷靜地剖析、客觀地批判與弘揚并重,科學化地解讀《老子》,破譯《老子》深刻的哲學密碼,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學的本真,敘前人之未敘。啟迪思想,照亮心靈,凈化道德,革新習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兩面,更能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性格的多面性與深刻性。文筆幽美鮮活靚麗,恣肆縱橫。
杜明權 ·中國哲學 ·17.9萬字
清初八大山人是獨創派藝術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為一位僧人藝術家,他所服膺的禪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藝術創造中烙下深深印跡。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學說為宗旨,其創始人洞山良價一日過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開悟。作偈中有“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話。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價在返自觀照中,發現了真性。八大山人“畫者東西影”的藝術哲學,正是以生命真性為中心而展開的。
朱良志 ·中國哲學 ·17.6萬字
《管子》四篇(〈內業〉、〈白心〉、〈心術〉上下)是戰國稷下黃老道家的代表作,本書旨在闡發稷下黃老派思想。全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是本書的中心部分。其余兩個部分的文章和解釋都是圍繞著這四篇所做的思想闡發及材料補充。本書力圖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過作者的解析,讀者從中品味到道家較為原始的思想蘊含。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4.7萬字
《周易》為六經之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不同的易學家和易學派別從各個角度對《周易》一書進行解說、詮釋,從而形成了異彩紛呈、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本書共收易學及相關論文20余篇,為易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對了解易學研究前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張濤 ·中國哲學 ·33.2萬字
《知行合一王陽明》一書共分為三篇,分別收錄了王勉三、梁啟超、馬宗榮三位學者對王陽明生平的介紹、對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的討論以及對王陽明其他主要思想的闡述。本書以圖文并茂式的描寫、文白相間的語言,全面、深入的展示了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功耀千古的思想學說,不僅能為廣大領導干部提供一個多維度了解王陽明、學習王陽明的平臺,也能夠使諸多黨員和普通群眾從中領會全能大儒的精神力量,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內涵,從而不斷進步,提升自我,砥礪人生。
王勉三 梁啟超 馬宗榮 ·中國哲學 ·10.9萬字
本書是袁行霈教授主編的《新編新注十三經》中的一種,整理者是北大孫欽善教授。此次整理,以南宋蜀刻本邢昺《論語注疏》為底本,校以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所刻阮校邢昺《論語注疏》、定州漢墓竹簡殘本《論語》、日本正平版雙跋本《論語集解》、知不足齋本皇侃《論語義疏》、清覆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刻本朱熹《論語集注》,并參考、酌收《經典釋文》和阮元《論語注疏??庇洝返男?背晒?。作者的工作主要體現在??焙妥⑨寖蓚€方面,其中??币孕U`為主,酌校異同,??狈秶ㄎ淖趾头终?;注釋主要包括三個層面:語意、文意的訓釋,名物、典制等具體事物的考釋,抽象思想義理的詮釋。作者尤其重視《左傳》中與能《論語》中的事件進行印證的記載,在兩份記載的互見中,論語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得到了清晰的描繪,這是本書注釋方面比較大的特色。
孫欽善 ·中國哲學 ·36.4萬字
張載一生著述頗豐,有《文集》《易說》《春秋說》《經學理窟》等,《正蒙》是他經過長期思考撰成的著作,是其哲學思想的最終歸結。因此,該書不僅受到理學家的推崇,其他學者也十分重視。該書還收錄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注釋。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所湯勤福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導讀。
(宋)張載撰 (清)王夫之注 湯勤福導讀 ·中國哲學 ·16.2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諸葛亮、顏之推、謝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蘇洵、朱熹、張英、曾國藩10位歷史名人的治家之道,這些家訓沉淀著豐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也正是由于這些家訓的存在,才使得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都擁有了靈魂,使得華夏文明亙古長青。這是一部治家圖書,也是一部修身指南。這些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家訓給我們帶來了諄諄教誨,也令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氣。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這正是我們所要牢記的,而這種高尚的情操也時刻激勵著世人。
季風 ·中國哲學 ·9.4萬字
《性命古訓辨證》是傅斯年先生論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將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統計并分析,以其來源與演變論述先秦諸子的思想,最后推斷宋明理學為先秦思想的承繼與總結。此書從訓詁學、考據學、語言學方法入手以微觀字形、字義建構宏觀思想史,鮮明地體現了傅氏“哲學乃語言學之副產品”的治學思想和嚴謹的學術風格。
傅斯年 ·中國哲學 ·10.2萬字
辜鴻銘英譯的《中庸》與《大學》比較系統、完整地歸納了與“現代化”相對的“古典”精神。其中,《中庸》主要揭示了宇宙萬物與人性的本質,而《大學》則主要闡述了人類社會應如何去合理地發展這些本質。打開這本書,我們可以走進辜鴻銘通過英譯、解讀這兩本書而給我們描繪出的一個氣象恢宏的“古典”精神世界。評述者通過翻譯并解讀辜鴻銘英譯《中庸》《大學》,歸納其所包含的哲學體系,并為我們當前所遇到并在思考的“現代化”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提供了一種哲學意義上的參考。
辜鴻銘英譯 王京濤譯注 ·中國哲學 ·11.5萬字
中國藝術將妙悟作為創造的根本途徑。妙悟的根本特點是對知識的超越,是人與世界融為一體存在方式的確立。在知識、秩序的羈縻中,人真實存在的意義常處于遮蔽狀態中,通過純粹體驗,歸復真性,去除遮蔽,讓存在的意義澄明呈現?!皣I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心靈的氣象和格局,創造由生命真性躍出,才有真正的價值。妙悟是一種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單純歸于認識論,又不能歸于工夫論。它與西方藝術心理學中的直覺說有根本差異。
朱良志 ·中國哲學 ·20.8萬字
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如何復興?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先生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國學,重塑儒學的社會價值,闡明中華民族復興的條件。中國人重視的“以人為本”“協和萬邦”“極高明而道中庸”等處世原則,都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傳統。陳來先生倡導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希望現代人學習王陽明、朱熹等大思想家的智慧,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
陳來 ·中國哲學 ·13.9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國古代宗教與倫理觀念研究的名著。作者把中國前軸心時代的文化置于世界歷史的宏觀框架中比較考察,并且廣泛地吸取了世界學術的研究成果,交叉使用人類學、宗教學、文化學、歷史學等方法,對夏商周時代的宗教與倫理觀念作了綜合性的思想史研究。由此而提出了一系列獨到創新的觀念、看法和解釋框架,創造性地闡釋了古代中國思想的特征和發展模式,在古代思想史研究上具有開創性和典范性的意義,對晚近古代思想起源的研究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與影響。
陳來 ·中國哲學 ·21.7萬字
本書是著名國學專家、哲學家、易經專家、中醫學家、作家,歷史文化學者楊力教授所著。楊力教授昔號神童,今稱奇才,精通文史哲醫,國學著作頗豐,她曾在北京大學艱苦坐寫二十年,獨立撰寫,出版了六百萬字的論著體《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中華五千年文學經典》、《中華五千年科學經典》學術巨著,又曾嘔心瀝血寫出了十部長篇歷史小說,“千古系列”以及質量很高的五部《易經》專著及禪佛專著。為她寫作國學融匯貫通,升華提煉奠定了基礎。本書從哲學的視角,對老子及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作了精湛的論述,相信這部高水平的《老子哲學大智慧》將和她的《孔子哲學大智慧》一起,給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啟示。
楊力 ·中國哲學 ·12.7萬字
本書系墨學與邏輯學研究專家孫中原教授推出的解讀墨家學派與中國邏輯學重要關系的大眾化讀物。該書共26章。作者以平實的語言介紹了墨家學派中關于邏輯思想方面的精粹內容,仔細探討了墨學與中國邏輯學的聯系,提出“墨學的構成、認知和宣傳方式,是邏輯學”這一重要論斷。并介紹了在中國邏輯史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典籍。全書史料翔實,內容全面,見解客觀獨到,便于當今讀者全面了解墨學、邏輯學和中國傳統文化。
孫中原 ·中國哲學 ·25.7萬字
《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是張岱年先生幾十年來研思探索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體系之總結性著作。所謂概念、范疇,即先秦思想家所說的“名”;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如“天”、“道”、“氣”、“理”、“太極”、“知行”等。書中選取了在中國古典哲學中起主導作用,且意義較為深奧難解、歷代歧義較多的60組概念范疇,分為自然哲學、人生哲學、知識論三大類,以條目形式呈現。每則皆引證原始文獻,詳述歷代各家對其理解發揮,循名責實,尤其著重于概念范疇內涵的演變歷程以及各家學說之精微差異。是一部體例獨特、便于查閱的中國哲學基本理論著作。本書撰寫于1981至1987年間,198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為工作本,據1989年初版校勘,訂正標點及誤字,重新核對全書引文,統一體例,并編寫概念范疇、人名、書篇名索引。
張岱年 ·中國哲學 ·18.4萬字
商鞅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沉重打擊了舊貴族勢力,使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商鞅在變法期間不避權貴,堅決貫徹法家主張,讓百姓知曉法律,為秦國統一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對后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王向輝 ·中國哲學 ·4.5萬字
作者延續《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最后一卷的問題意識,將“有關中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分析”作為全書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將中國20世紀的思想和歷史建構為思想的對象。全書共三部,主題分別為:第一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二部“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系的運動”;第三部“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展現了他長期以來對“短20世紀”的中國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社會、從政治到信仰之巨變的宏大研究。
汪暉 ·中國哲學 ·35.8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從中國傳統哲學的“兩個世界”出發,提出中國傳統哲學本體論的“三重形態”,并分別論述了這三重本體論的內涵、特點和意義,又考察了中國傳統哲學本體論形態中的具體表達、象征言說和終極關懷,并對此作出了創新性闡釋。
茍小泉 ·中國哲學 ·20.1萬字
本書是馮契的兩種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和《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的縮編本。雖是縮寫,但不是簡單的縮寫,還加入了陳衛平先生的思考心得。全書運用哲學史和哲學相統一的研究方法,系統梳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脈絡,介紹了從遠古夏商西周時期到元明清近現代時期中國有代表性的哲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為讀者展現了從古至今中國哲學思想的淵源與發展。
馮契 ·中國哲學 ·3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