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闡明這本書所發表的論文題材,我沒有用哲理性的說教,也沒有以學者觀點加以探討,也許這對我來說更為合適。我生長在一個以奧義書經典作為日常禮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親就作出了榜樣。父親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與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沒有忽略對世界應盡的責任,也絲毫沒有減少對世俗事務的強烈興趣。因此,我希望這些論文能使西方讀者有機會接觸到印度的古代精神,這種精神曾反映在我們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印)薩·泰戈爾 ·東方哲學 ·6.3萬字
《韓非子》是我國先秦時期集法家學說之大成的代表作,在中國哲學和古代散文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風格嚴峻峭刻,干脆犀利,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賞罰,重農戰,反對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對國家的管理),主張變法改革。
(戰國)韓非 姜俊俊校點 ·東方哲學 ·35.7萬字
作者對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的思考。他區分“思想史”與“學術史”,認為前者側重的是一時代思想變化的源流大概,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本書的論述不以個人為中心,而是圍繞思潮和問題展開,且在解釋傳統思想時,引入西方思想作為參照。許多具體的論斷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也能啟發讀者的思考。
常乃惪 葛兆光導讀 ·東方哲學 ·9.6萬字
《近思錄》自朱熹、呂祖謙輯就之后,七八百年來流布極廣,在歷史上一直被奉為理學入門要籍,被譽為“學者入道之階梯”。本次整理本的原文,是現存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吳邦模刻本《近思錄》十四卷,個別文字有誤者依據其他版本校正。注釋主要采用南宋葉采的集解,間或取張習孔傳、茅星來集注、江永集注、張紹價解義等作補充,對個別字句難理解處,則加按語以助理解。集評篩選南宋至今《近思錄》注家、評述者、研究者對其詞、句、篇等進行解說評論的頗具代表性的精要文字。
(宋)朱熹 呂祖謙 葉采等注 程水龍整理 ·東方哲學 ·24.1萬字
本書將《紅樓夢》故事情節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過程的演繹,《紅樓夢》中的人物則是修行過程中的心識現象的象征,而《紅樓夢》中人名、地名、詩詞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為是按照原著順序解讀,單讀此書也能夠與《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一一對應,省去了翻檢原書的麻煩。
陳嘉許 ·東方哲學 ·34萬字
本書充分利用西周金文與傳世文獻史料,圍繞宗教、倫理、政治互動的主線,對西周的孝友等血緣倫理思想,以及德、敬、肅、恭、勤、雍、和等政治倫理思想與善惡評價思想進行宏觀與微觀的深入探討。在西周與古埃及的比較研究中,彰顯西周“倫理思維發達”這一重要特征,并以雙方族群格局差異為切入點,深入探討這一重要特征之成因。在西周與后世的比較視野下,圍繞西周基本社會制度的倫理影響,深入探研西周的“德治”思想及其“層級推衍治理”思想,從而揭示西周倫理政治思想的主要時代特征。
徐難于 ·東方哲學 ·18.5萬字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容涉及日本戰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收錄了國內高校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一批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文,同時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
郭連友主編 ·東方哲學 ·26萬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學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本書篩選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篇章。
楊春光主編 朱昌平 楊宏鋒副主編 ·東方哲學 ·3.4萬字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定的,全書分為七篇十四卷。本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精心選材、編輯的一本成人國學經典讀本。本書選取了被稱為“亞圣”——孟子的多篇經典篇目,孟子“性善論”的觀點、施行仁政的主張及重視教化的民本思想在篇目中都有所體現,語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用形象生動的說理敘事闡明孔孟民本、仁政和王道三位一體的仁政學說。
楊春光主編 朱昌平 楊宏鋒副主編 ·東方哲學 ·3.8萬字
本書舉歷史記載、歷史文獻、甲骨文字字例、《易》道理論、太極八卦圖形的哲理含意與大量證據,不僅證明中國古典哲學產生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而且詳細、完整她將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理論體系介紹出來,并舉一系列現代天文、地理、氣象、生物、醫藥、衛生、科技、環保、工農業、改革開放、市場競爭等事例進行全面理論證明。
曲辰 ·東方哲學 ·45.2萬字
本書是中日兩位儒學大師在21世紀來臨之前的一次有關中國哲學、儒家學說、東西方思想的重要對話。像這樣的兩位東方世界的重量級人物,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舉行這樣的“世紀對談”,以前沒有過,今后也不可能再有。此次對談的內容,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愈加顯示出它的價值和意義,尤其在當今動蕩不安的世界格局當中,其意義和價值就更加凸顯了出來。
錢明 難波征男編譯 ·東方哲學 ·16.1萬字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以宋、元、明時期的思想文化為背景,特別是儒學發展史為背景,在簡明生動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發展的脈絡和特點的基礎上,不僅系統而深刻地論述了陽明心學產生的歷史原因及其內容、特點、社會影響、歷史作用,而且系統和細致地論述了陽明心學的分化、演變和明代中后期王門各派各家的離合同異、學術宗旨,并以陽明學、陽明后學與朱、陸之學,特別是明末其他儒學流派做了具體而微的對比。《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不僅能使讀者宏觀而系統地了解明代儒學,特別是陽明心學的發展史、演變史,而且能給讀者以很大的思想啟迪,深入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
(日)岡田武彥 ·東方哲學 ·29.9萬字
自古以來,對《道德經》的解讀著作有上千種之多。然而,由于《道德經》的版本差異問題,使得如此重要的一部經典,始終沒有得到相對準確的解讀。從目前的考古情況來看,《道德經》有三個最主要的版本,即通行本、帛書本、楚簡本。楚簡本是目前最接近老子原作的版本,但由于楚簡文字難以辨認,且多有失傳,因此對楚簡本的解讀更是難上加難。本人在對楚簡本《道德經》及其它古本進行嚴密校訂和全面破解的基礎上,對經文做了重新排序,以使其文意暢達、條理清晰。本書對通行本《道德經》的修訂多達133處,故此這部傳世經典將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
星賢 ·東方哲學 ·25.1萬字
《淮南子》是西漢初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的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至今已兩千多年。本書30多萬字,涵蓋了《淮南子》所包容的古代科學百科,如天文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農學、水利學、氣象學、樂律、度量衡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解釋了《淮南子》在繼承以往科技思想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以及這些發展與創新的歷史地位與啟發后世的價值。
陳廣忠 ·東方哲學 ·22.9萬字
《孟子》是記錄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孟子在中國儒學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突出地位,后世“孔孟”并稱,以孔子為“至圣”,以孟子為“亞圣”。孟子的人性理論、民本思想、教育思想等,都對后世影響巨大。
陳蒲清注譯 ·東方哲學 ·17.3萬字
《儒學六講》是國學大師梁啟超為一般讀者講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讀物,代表了梁啟超儒學研究的精髓。《儒學六講》系統講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兩千五百年中儒學的起源、變遷、繼承、演化和影響,介紹了孔子、董仲舒、程頤、程顥、張載、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儒學代表人物的學說主張,幫助讀者了解儒學各個流派在不同時空內的流衍變化。《儒學六講》以梁啟超在清華國學院講課稿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讀者了解儒家哲學和中國文化不可不讀的一本經典讀物。
梁啟超 ·東方哲學 ·11.5萬字
《中國哲學小史》是日本哲學家武內義雄所作的中國哲學思想史論著。《中國哲學小史》按時間順序,詳盡地介紹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國哲學史。除一般中國哲學史著作重視的儒家學說、宋明理學之外,《中國哲學小史》對以往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學派、兩漢經學,有精到之論述。以“流派”為梳理中國哲學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讀者把握。對中國哲學史之分期及演進過程,有獨到之見。
(日)武內義雄 ·東方哲學 ·12.6萬字
哲學之學習,向稱煩難,其內容之艱深、概念之難解、體系之龐雜,往往令初學者望而生畏,畏而卻步。哲學之學習,又切切關乎我們每個個體的生活。古希臘哲人言:“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此之“審視”,便是哲學的思考、哲學的學習。《北大哲學講座》一書,精心選編了北大哲人的演講稿,內容有的關乎人生的價值,有的關乎古今中外的哲學大家,有的關乎哲學思想之發展演進。一卷在手,便能對古今中外的哲學有大概的了解,又能對個別重要的哲學思想有深入之把握。《北大哲學講座》選編材料大都來自作者演講稿,用的語言是直白的,講的方式是深入淺出的,因此能避開一般哲學書籍“難讀”之弊;又,本書作者,多系哲學領域巨擘,內容之權威、獨到,亦可確保無虞。
胡適等 ·東方哲學 ·15.3萬字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近現代又有無數的名家的對其學習與解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學術思想遍及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梁漱溟等 ·東方哲學 ·13.3萬字
我們如何思考、我們如何行動,甚至我們是怎樣安身立命的,都跟儒釋道三家文化脫離不了干系。鑒于此,本書精選約400個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的經典故事,在解析諸家思想內涵的同時,結合現實人生的種種境遇,使得高深莫測、晦澀難憧的傳統思想如同娓娓道來的家常話語,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找到解決生活難題的辦法。儒釋道三家智慧都試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我們可以先改變自己。
文森編著 ·東方哲學 ·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