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張岱年、張世英、樓宇烈、方立天、余敦康等若干哲學大師的文章,涉及對中國哲學、佛教等相關領域的思想辨析與學術討論,全書共收文28篇,大約682000字。包含如下篇目:《中國古代哲學中關于德力、剛柔的論爭》《天人合一與知性合一》《中國煉丹術思想試析》《佛教的“中心觀”對中國文化優越感的挑戰》《唐代禪宗史上幾個問題的考證》《蘇軾的<東坡易傳>》《漢傳佛教經濟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試論禪宗的農禪思想》《石頭宗心性論思想述評》等
袁行霈 ·中國哲學 ·53.3萬字
《傳統倫理與現代社會》(增訂本)以先秦倫理思想為基點,論述了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探討了儒家倫理規范體系的完善及其正統地位確立,以及封建倫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礎上,本書分析了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對現代社會治國興邦和道德建設的借鑒意義。
羅國杰 ·倫理學 ·52萬字
馬克思主義文化動力思想是關于文化力量的形成機制、作用機理和社會影響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此書主要分析了文化的靜態表征、動態表征、能量表征、差異表征,提出的文化范疇論、文化邊界論、文化符號論和文化動力論等問題,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動力觀的敘事方式及話語轉換,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動力思想與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馬克思主義科技動力思想與當下的科學技術創新、馬克思主義精神動力思想與當下精神力量的表達。此書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動力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強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文化自覺和價值自覺,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增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孟憲平 ·馬哲 ·52.2萬字
“中國知識體系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社會實踐的發展為哲學社會科學界提出的具有深厚歷史使命感的重大時代課題。“中國哲學知識體系建設”是“中國知識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2019年8月,經過充分準備,哲學所組織所內各學科召開了“中國哲學知識體系建設”專題研討會,由各研究室選派代表,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全面梳理。對哲學學科知識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出了新時期哲學學科知識體系建構的設想。會后,各學科的發言材料經過修改完善,形成論文。哲學所的幾位所領導和學部委員,也分別結合相關學科的情況,撰寫了文章。這些文章分別在哲學研究和哲學動態發表。經過哲學所的整理,這些文章結集為本書三編的內容。
王立勝主編 ·理論流派 ·57.5萬字
本書旨在歷史地論證從自然哲學到精神哲學的“科學體系”的邏輯合理性與歷史趨歸性。它歷史地又合乎邏輯地論述了哲學與科學分合的歷史觀,相應于古希臘時期,是西歐哲學科學知識的啟蒙與形成階段;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是澄清宗教迷霧、實證科學興起的階段;迄于近現代,辯證法在唯物的基礎上重新崛起,科學技術整體化趨勢又客觀地證實了辯證法的真理性,從而達到哲學與科學的融合、工程技術的理論概念形態便是這種融合的產物,它成了現代哲學唯物論的科學技術基礎。本書是蕭焜燾先生多年構思、長期思考取得的成果。
蕭焜燾等 ·理論流派 ·57.1萬字
本書從責任、忠誠、敬業、態度等四個方面對責任勝于能力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刻剖析,為從各種職業品質方面加強員工責任意識提供了行動方案,對提升員工責任意識、工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溫夢 ·倫理學 ·55.8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之一。本書匯集了院內各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別研究室(編輯室、教研室)撰寫的年度(2012)前沿研究報告,基本上反映了該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該學科領域的重大理論爭鳴和學術進展,有重要的出版價值。
王偉光主編 ·馬哲 ·59.5萬字
本書的特色是從思想史角度研究王陽明,注重其原來的思想或者說準確還原其思想則是本書的宗旨。本書采用思想史與經典、社會相結合的方法,揭示王陽明思想的社會背景及時代特色,在此基礎上發現由作為工夫的本體到作為本體的工夫再到本體與工夫一致的思想內在邏輯,王陽明的思想來源于社會又回饋于社會,其思想的社會化包括實踐及教化,對明代中后期社會及思想產生影響,而這些都是本書獨到及創新之處。另外,本書又把王陽明的思想聯系到當今社會:即心即理肯定了道德主體性、主體的道德自律,良知與致良知昭示著主體的道德自覺,而吾性自足、人人皆可為圣人則體現道德意義上的平等與自由,知行合一體現思想與實踐相結合,尤其突顯道德實踐的作用。
汪學群 ·東方哲學 ·55.4萬字
本書作者從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入手,比較深入地分析和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依據;追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和思想源頭;重點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及其理論成果;也重點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及其理論成果。課題擷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十個案例進行分析;在總結前述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分析和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品格;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個”規律;考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國際視野即借鑒世界上其它社會主義國家關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規律性;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趨勢。
趙智奎等 ·馬哲 ·5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