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藝術風格的形成及嬗變
作為浪漫主義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肖邦,是深入研究浪漫主義音樂的典型個案。肖邦藝術風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18、19世紀華沙獨特的社會結構以及隸屬于它的藝術群落對他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19世紀20年代歐洲文藝領域中蓬勃發展的浪漫主義思潮、波蘭的浪漫主義文學給予他的創作以更直接的影響,特別是浪漫主義詩人米茨凱維奇的詩歌是肖邦鋼琴音樂詩意的重要源泉。肖邦作為浪漫主義音樂語言的創造者之一,其獨特性必須放到音樂美學史上來認識,它是典型的情感論音樂。情感論美學思想,從古希臘至19世紀有一條清晰的發展線索,到黑格爾至高峰,尤其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成為最重要的主導精神,核心即“精神內容就是藝術之所在”。在有關音樂的情感內容及其主體性問題上,肖邦可謂幾乎全盤接受了黑格爾的理論主張,他的藝術風格從“感傷悲情性”到“內在戲劇性”的嬗變,無不浸透著肖邦主體性的獨特情感體驗。
·8.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