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學習問答》對《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作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解讀。剛剛落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上屆政府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總結了政府工作的體會,提出了新一屆政府2008年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預期目標和原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國務院研究室編寫組 ·中國政治 ·22.8萬字
這本由新華社資深記者李錦撰著的40年職業生涯的紀實書,就是這樣一本可以深層解讀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的方針政策的由來與實施,以及廣大人民生活多層次的變化。在這近40年的記者生涯里,作者始終活躍在改革前沿,曾經長期單騎下基層,與農民同吃同住,用事實說話,并進行深度思考和理論總結一系列高水平的調研報告,為改革發展決策提供實踐經驗。一度引起媒體同行乃至40多位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并為此作出批示。《深度》即從個人親身經歷出發,記錄作者長期職業生涯中堅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經歷,進而展現中國改革與現代化發展不斷突破困境的歷程,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本以調查研究為主題的人物傳記。
李錦 ·中國政治 ·21.4萬字
《群書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編撰的一部資政巨著。它依經、史、子三大類,上始先秦,下至晉代,輯錄六經、諸史、諸子中所載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萬字。全書體例清晰,宗旨明確,注重實效,兼顧文采,取舍精當,緊依“資政治國”的編撰目的選文,既保留了所引原書的體例,讀之能夠見本知末,探究事物發展的始終,同時也適當對所選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為緊湊,論點更為清晰。“三全本”《群書治要》以《續修四庫全書》收錄的《宛委別藏》日本天明本為底本,對全書正文及小字古注都進行了注釋和白話文翻譯。尤其是對書中古注的注譯,是目前《群書治要》注譯本中所特有的。
李先耕譯注 ·中國政治 ·229萬字
本書通過對清同治、光緒兩朝地方督撫群體結構和人事嬗遞狀況之梳理,著重分析了同光督撫的特性及其對晚清政局的影響。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后期和鎮壓捻軍起義的過程中,以曾國藩、李鴻章等為首的湘淮集團趁勢崛起,而清廷通過“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確立了“湘淮分立”的調控路徑。雙方博弈的結果,最終導致湘淮集團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時期進入光緒二十六年(1900)全面衰落的態勢,地方實力集團呈現出從湘淮集團向北洋集團轉換(1862~1900)的政治格局。
邱濤 ·中國政治 ·26.6萬字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向縱深推進作為2015年深化改革的第一位重要任務,進行了具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凸顯出對這項改革的高度重視。我們要全面準確理解,認真抓好落實。
喬尚奎 ·中國政治 ·6161字
《當代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巡檢》內容簡介:政治傳播研究在中國已經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那種僅僅翻譯、解析西方政治傳播理論,停留于“關門論道”的研究已經無法滿足現實政治生活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實踐已經迫切要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政治傳播理論。《當代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巡檢》為論文集,收集論文多篇,主題就是論證和闡釋中國特色政治傳播戰略研究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為之后更為深入的內容研究提供方向和前提。
荊學民主編 ·中國政治 ·22.3萬字
在人類歷史上,民主的歷史非常悠久。自巴黎公社以后,無產階級民主以其先進性、革命性和真實性出現在了世界政治舞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得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當家作主,使民主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了一般意義的民主知識,并在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構架下,介紹了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協商等民主生活的方方面面。
韓震總主編 石碧球編著 ·中國政治 ·6.2萬字
中國的扶貧開發,是中國道路、中國經驗和中國發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扶貧的一個成功樣板。脫貧攻堅是2020年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事業進入迅猛推進和攻堅階段,減貧成就舉世矚目。近十年來,每年均有1500萬人左右實現脫貧,2020年中國將基本消除貧困,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本報告系統回顧中國扶貧開發的歷程,總結過去數十年中國扶貧開發的做法和經驗,考察中國精準扶貧的實踐模式,討論和分析中國減貧的成效及其對世界減貧事業的貢獻。
吳國寶 ·中國政治 ·4.6萬字
本書立足時代之問、世界之問,深入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用中國道路解釋中國奇跡,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道路,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理論,是一部研究中國道路成功密碼的總結性力作,為中國掌握解釋中國奇跡的話語權提供了一份重要依據,對于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道路背后的中國智慧,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有積極意義。
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編寫 ·中國政治 ·21.1萬字
在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中,珍藏著自1892年以來的上千萬張歷史照片。宏大的歷史敘事,被濃縮于一幅幅照片所定格的一個個歷史瞬間——或是一個動人表情,或是一個經典場景,或是一個生活細節,使得人們在領略浩蕩奔騰的歷史大潮的同時,也可以看清其中的一朵朵微小浪花。如果說,私人相冊是一個家庭的個體記憶,那么,國家相冊則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依托中國照片檔案館館藏圖片打造的《國家相冊》微紀錄片以小故事講述大歷史,以小細節呈現大時代,讓百年歷史風云通過每集幾分鐘的微紀錄片穿越時空,與當代人對話。
新華社《國家相冊》欄目組 ·中國政治 ·4.3萬字
在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文明”被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提出,其所指應該是宏觀意義上的,既包括這三個大文明,也包括了具體的公民文明素養,甚至涵蓋公民個人行為中的文明表現。該書對“文明”的含義進行了梳理,闡釋為什么“文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并探討如何實現文明。
韓震 李曉東 ·中國政治 ·4.6萬字
本書以講好價值觀建設領域的中國故事、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制度優勢為主線,圍繞著“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問題,深入論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現實邏輯,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主要內涵、基本路徑和世界意義,充分彰顯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國家、社會、個人和世界層面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書共七章,首先分析了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歷史演進及其理論淵源等;其次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發展歷程、現實境遇,從國家、社會、個人等不同層面分析其主要內涵;最后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制等方面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本路徑。
陳樂香 ·中國政治 ·21.4萬字
本書收錄十個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典型案例和專家點評,案例包括“佛山市禪城區推行‘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探索行政服務標準化建設之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模式的創新”“亳州市建設網上辦事大廳,促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等。
顧平安 ·中國政治 ·18萬字
本書重點闡釋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在中華文化復興的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如何弘揚,如何重新生長,融入社會主義特色文化中,按主題分章,每章討論中國文化的一個特質及其在新的時代環境下的作用。
金元浦 ·中國政治 ·15.8萬字
本書系統研究明代保甲制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明代中葉,黃冊載籍日漸失實,官府對于戶口的實際控制每況愈下,加之明初建立的衛所系統趨于瓦解,面對紛至沓來的內亂外擾,官府往往疏于防范,疲于應對。嘉靖之前已有不少地方官員嘗試推行保甲法以加強戶口管理,查舉不法行為。嘉靖年間,在地方官員的大力推動下,保甲制大范圍興起并逐步完善。隆慶、萬歷年間,保甲制在全國南北各地進一步施行,尤其是沿海沿邊地區因形勢需要,推行范圍廣,執行力度大,相關條款具體細致。保甲制于打擊盜匪、維護治安乃至防災救災方面均具有一定功效,但其立法與執行各環節也存在諸多弊端,在基層的實施效果往往因官吏敷衍、胥役營私和民眾消極抵制而深受影響,有名無實,甚至淪為擾民惡法。終明一代,保甲制基本上系地方官員應對治安形勢的權宜之計,興廢無常,朝廷并未著手建立適用全國劃一推行的保甲法。清廷入關后承繼明代保甲制,多次下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施行,保甲制在全國范圍方顯常態化。
薛理禹 ·中國政治 ·11.2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考察當今我國社會中的各類經濟問題,從理論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有關經濟規律、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市場經濟、經濟改革等基本問題,強調唯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制,才能保證我國的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開展。作者用明白曉暢的語言,分析辨釋了一些復雜深奧的理論問題,全書脈絡貫通、涇渭分明,是是非非、一目了然。
周新城 ·中國政治 ·4.5萬字
本書從行政體制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出發,站在系統論和協同論的角度,將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放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考察,從應然角度對適應綜合配套改革任務的試驗區行政體制特征進行探討,指出試驗區的“先行先試”、“綜合配套改革”和“試驗性”三個因素決定其行政體制的獨特性。從實然角度對我國的深圳市和浦東新區兩大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行政體制改革歷程進行了分析,總結其行政體制在改革過程中的創新,指出其存在的不適應配套改革任務的問題。最后提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協同型政府”的構建方案。
崔會敏 ·中國政治 ·18.7萬字
本書分為七個部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基本問題概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相關概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基本范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文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研究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話語建構與領域拓展。全書著眼于學科建設與教學科研的雙重需要,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二級學科的建設發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理論與方法進行整體性研究。
田克勤 李婧 張澤強 ·中國政治 ·30萬字
本書充分利用解密檔案《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從中國革命的外部環境即國際大背景切入,全面考察了共產國際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形成與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所給予的影響和作用。共產國際的這種影響及作用由于受聯共(布)內外政策的左右而呈現出雙重性,本書嘗試探究了共產國際有此雙重性政策的深層次原因,客觀地展現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受到共產國際、聯共(布)影響的程度,特別是對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實踐過程帶來的雙重作用,探討了二者之間的輸入輸出關系,并對黨史上的一些問題作了更客觀更符合歷史事實的深化拓展,以資對深化毛澤東思想研究和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有所借鑒。
黃雅麗 ·中國政治 ·29.9萬字
韓震 石碧球 ·中國政治 ·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