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唐代建國過程中的重要政治力量,太原功臣這一群體在唐初的政治際遇,反映了武德時期的政治模式與權力關系。本書以這一群體為切入點,對晉陽起兵至李淵稱帝這一過程中體現的政治關系與唐初政治結構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梳理,并對陳寅恪提出的“關隴集團”“李武韋楊婚姻集團”等中古史研究中的理論命題有所回應。此外,有關太原功臣的歷史敘事,是唐初修正建國模式、重新塑造開國史的重要文本,本書以此為個案,對唐初政治實踐對歷史觀念與國史編纂的影響也略有分析。
張耐冬 ·中國政治 ·18.7萬字
《中國禮賓接待手冊》是一部黨政機關禮賓接待工作的工具用書。旨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使黨政機關公務禮賓活動更加專業化、規范化,促進禮賓接待體系建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書共分八編:公務接待概述、接待方案、禮賓活動、禮賓統籌與接待保障、任務先遣、禮賓排名、席位安排和附錄。該書集專業性、實用性為一體,既有公務接待理論闡述,又有禮賓活動實踐總結。具有學術沉淀、體系完備、操作性強、引領作用明顯的特點。
張建國 ·中國政治 ·12.8萬字
本書系統回顧了中國宗教的歷史傳統,梳理了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歷史和現狀,講述了中國西藏、新疆、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宗教發展狀況,以及中外宗教文化交往歷史及現狀,并對當今世界相關熱點問題發表了洞見。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系統回答了堅持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真誠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夠最大限度把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團結起來。
葉小文 ·中國政治 ·7.7萬字
本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文獻選編”叢書之一。全書以文選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有關政治思想的主要文獻裒輯起來,力圖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可資當代人借鑒的思想精華。
劉后濱 張耐冬 張雨等 ·中國政治 ·17.6萬字
本書選擇新中國成立至今已經執行的十一個五年計劃為研究對象。本書第4章對五年計劃中央地方目標的匹配性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六五”以來,中央與地方趨于激勵相容。第5章構建了五年計劃績效指數,對我國的十一個五年計劃績效進行了定量評估。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后,五年計劃的績效明顯高于計劃經濟時期,到“十一五”時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鄢一龍 ·中國政治 ·16.3萬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模式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何用中國智慧建構一套有解釋力的話語?在本書中,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將互聯網思維融入中國話語體系,以生動鮮活的熱點問題為切入口,建構出了一套政治領域的“中國標準”。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在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張維為教授用膾炙人口的觀點、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建立了一套原創性極強的話語體系,既激發了受眾讀者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更是以一種寬廣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類情懷,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人的判斷。
張維為 ·中國政治 ·14.7萬字
所謂中堅社會勢力,是指相對于一般民眾而言,支持某個王朝政權存在的擁有強大經濟實力和社會勢力的中堅勢力階層或勢力集團。秦亡于中堅社會勢力的缺失。漢初有意識地對中堅社會勢力進行了彌補。西漢前期,舊貴族、豪強、文吏、士人、貧窶者等各種社會勢力都實現了向士大夫階層的轉化。西漢中后期,士大夫間的關系逐漸緊密,由“相善”“厚善”發展為“同志”“同好”再到“黨人”“吾徒”的群體性認同關系,士大夫階層逐漸形成。士大夫階層構成了漢政權的中堅社會勢力。
張繼剛 ·中國政治 ·19.2萬字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本書作者認為,敬業是一個道德的范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不負責的態度。由于道德就是人們在不同的集體中,為了我們集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行為規范。所以,敬業就是人們在某一集體工作為實現某一目標的過程中,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的工作態度。為起到勵志和激勵的作用,本書還列舉了古代、近代和現當代優秀人物的敬業故事。
韓震總主編 劉丹編著 ·中國政治 ·6.2萬字
黨的十九大明確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對文化軟實力水平的提升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出更高要求。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如果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血肉”,那文化軟實力可以理解為“魂魄”,社會治理格局或可稱為“骨骼”。本書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工具,緊跟學術前沿,嘗試學科交叉,以內蒙古為重點案例,研究區域文化軟實力和社會治理問題,厘清現狀、找準不足、探尋路徑,對于其他省區以及全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旨在為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等研究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郭喜 李政蓉 李東旭等 ·中國政治 ·15.5萬字
本書共十六章,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新形勢,對加強黨內監督、持續推進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強化派駐監督以及繼續高壓反腐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論述。在當前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之際,本書的出版對于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深刻理解和踐行全面從嚴治黨,在工作生活中更好進行反腐倡廉具有參考意義。
田力夫 ·中國政治 ·14.5萬字
《田紀云文集》收錄了田紀云同志有關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之間的關系、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主要調控措施以及全國人大經濟立法和監督工作等方面的文稿。分為三卷。此為民主法制卷。
田紀云 ·中國政治 ·17萬字
本書首先從對政治參與理論進行梳理與闡釋,對本文中使用的政治參與、農民工及農民工政治參與等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然后對中國農民工的產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處境及社會功能進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礎上,對農民工政治參與對于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政治發展、政治合法性及城市化進程的價值與意義進行闡述。隨后,本文對中國政治參與現有制度環境進行簡要分析,之后分析了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基本狀況及特征,同時以農民工創意討薪為例,對農民工底層的政治參與形式進行闡述。最后,著重分析了影響農民工的制度、文化、經濟等多種制約因素,并對如何促進農民工進行制度化政治參與提出了相關思路和建議。
高洪貴 ·中國政治 ·12.8萬字
本書以中國城市化的全面推進和加速擴展為背景,借助獨具中國特色的城市化路徑—“村改居”,立足宋村的“村改居”過程和治理實踐,力圖從城鄉關系的視角呈現“村改居”社區轉型及其治理,探討“城”、“鄉”元素及城鄉關系是如何在“村改居”社區內被實踐和被呈現的,進而為“村改居”社區的轉型和發展,找到新的路徑。研究認為,“村改居”是國家借助城市化名義和市場化力量,滲透、改造、再造甚至侵入鄉村社會的治理機制,而“村改居”社區作為“村改居”工程的結果,則是兼具現代與傳統、城市與鄉村的特殊化生活空間和治理單元。“村改居”社區不僅深受城鄉關系的外在與宏觀變遷的影響,而且本身就蘊含城—鄉元素及其結構性關系。可以說,“村改居”社區轉型,既是一個經過“自然共同體—城市吞入鄉村—城鄉交互混雜—城鄉共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城—鄉多元化力量交織和互動的治理空間。
屈群蘋 ·中國政治 ·13.7萬字
本書是丹麥學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的研究。這些學者有些來自高校科研界,有些是行業從業者。他們不但研究中國,也與中國高校或者政府部門有著長期合作的豐富經驗。本書從歷史角度審視兩國的發展,嚴謹地分析了丹麥和中國戰略合作帶來的利益,以及未來伙伴關系發展中可能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丹)卡米拉·T.N.索倫森 約恩·德爾曼主編 ·中國政治 ·6.1萬字
本書以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3年在九個省市進行的農村調查數據為基礎,系統運用了制度主義的理論、政治文化的理論與政治傳播的理論闡釋了我國農民政治信任的來源,認為中國農民對于自身與政府關系的理解是非常獨特的,這就意味著我國的治理方式需要走出自己的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
盧春龍 嚴挺 ·中國政治 ·12.7萬字
中國的發展進步,是在推進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實現的。要讀懂中國,首先要讀懂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本書全面解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戰略,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新戰略、新征程和新要求。既對這些戰略逐個加以介紹,又從全局高度作了整體性的解析,還介紹了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方式和政治保障。這樣,就從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深刻說明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展進步的原因。這是國內外第一本從總體上全面介紹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權威讀本。一書在手,便可對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了然在胸。
李忠杰 ·中國政治 ·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