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獻禮之作,是作者多年來堅持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成果匯集、梳理和再加工以及不斷增補的產物。書中涉及內容:一是《資本論》創作背景和創作歷程及其研究對象與方法闡釋;二是《資本論》基本原理深化研究,主要有勞動二重性是政治經濟學樞紐、信用經濟、虛擬資本二重性等;三是《資本論》拓展研究,主要有《資本論》腳注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競爭理論研究、《資本論》論中國、《資本論》論城市、恩格斯與《資本論》等。
李成勛 ·馬克思 ·25.6萬字
本書將馬克思的“中學材料—大學文學作品—哲學筆記—博士論文”作為一個文本單元統攝起來進行了詳盡的梳理和解讀,借此勾勒出馬克思思想起源期的復雜狀況、演變軌跡、思維邏輯和后續效應。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場”的“特里爾傳統”,經千年風雨洗禮仍巍峨聳立的古羅馬恢弘的建筑及其所蘊含的宗教氛圍和情懷成為馬克思成長的環境和背景;啟蒙主義教育和大量人文經典滋潤著他年幼的心田,在“適合抒情詩的年齡”,他“以情感來觀照人性、理解世界”,在愛中體味、追問、展示愛的功能和內涵、浪漫和困境,最終意識到情感的局限性以及升華和超越的必要性;“回到古希臘‘衰落’的時代”對“原子論”哲學的追尋,激發他對自由與必然、個體與總體、本質與現象、短暫與永恒等哲學原則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初步成型的思維框架和“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的理念。這些哲學思考、自我意識和價值取向對馬克思在“《萊茵報》—《德法年鑒》時期”面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展開的探索,以及更往后的“意識形態批判”和“政治經濟學轉向”產生了持久的影響。本書大部分章節是在馬克思故鄉特里爾完成的,這也使作者的寫作和思考帶有獨特的感性體驗。
聶錦芳 ·馬克思 ·36.7萬字
作為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著作,《資本論》一直處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位置,它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對《資本論》的研究一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可或缺的內容。本書具體研究《資本論》的基本理論問題,涉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所有制理論、機器理論、分配理論、中介理論、異化理論以及生態思想、轉形問題等。
王峰明編著 ·馬克思 ·23.2萬字
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寧誕辰15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院長、學部委員程恩富研究員組織院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對馬克思主的的重大問題以及恩格斯和列寧的思想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新時代的理論與實踐、恩格思思想和列寧思想的研究,等等,對于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程恩富主編 ·馬克思 ·48.5萬字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本卷對1919年至1949年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運用和發展的歷史進程及理論創新、實踐創新進行了系統研究,系統展示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一次結合“的理論成果。
丁俊萍主編 ·馬克思 ·49.4萬字
在馬克思恩格斯書信中,涉及歷史唯物主義內容的,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有八封,本書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此前人們很少關注但又十分重要的恩格斯的兩封書信,考察了這些書信產生的背景、寫作原因、思想內容以及價值,著重突出恩格斯晚年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特殊貢獻。與系統性著作相比較,這些書信盡管語言具有一定的隨意性,思想和觀點表達也缺乏嚴謹性,但更能真實地反映馬克思恩格斯的想法,展現他們對理論和實踐難題破解的基本思路,因此可作為原著研讀的有益補充。
楊權利 ·馬克思 ·30.8萬字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為什么在那么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本書從學理上深入分析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階級分析、社會基本矛盾分析、規律分析、趨勢分析、環節分析、時空分析、實事求是的分析等馬克思主義重要的方法論的主要內容。并且緊密結合中國的實際對這些方法論如何運用做了系統闡述。
辛向陽 ·馬克思 ·23萬字
本書按時間順序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關于民族問題的文選做了集中輯錄,有全文也有節錄,力圖用原文匯編的形式全面展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民族理論及其形成和發展過程。全書共五冊:馬克思恩格斯卷(上冊、下冊),列寧卷(上冊、下冊),斯大林卷。書中輯錄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民族理論的資料具有權威性、全面性、準確性,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基本建設的標志性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馬克思 ·31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篇以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文本為線索,梳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分析法學問題,創立、發展和深化歷史唯物主義法學的思想歷程,簡要歸納他們在歷史唯物主義法哲學領域的的主要理論貢獻。下編闡釋馬克思、恩格斯的法哲學理論所重點關注和深刻論述的四大問題,即法的本質、法的歷史發展、法的價值、權利與人權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近現代法哲學核心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深刻揭示了法與生產關系、社會階級、國家之間的內在聯系,法的統治功能及發展規律,為科學認識法律現象提供了方法論指引和根本遵循。
呂世倫 葉傳星 ·馬克思 ·26.4萬字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就致力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傳播偉大事業。進步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編譯馬列經典著作,創造性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探討關乎近代中國革命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以1919—1949年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傳播為對象展開系統研究,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社會歷史條件、主要歷程、重要特點及歷史作用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廓清其編譯與傳播脈絡,分析編譯與傳播特點,梳理編譯與傳播途徑,總結編譯與傳播經驗,進而揭示其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歷史作用和當代價值。
王海軍 ·馬克思 ·35.3萬字
一切分析判斷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國際問題,一定要具體地分析具體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今后一段時間乃至21世紀,是資本主義不斷下降并走向衰落的歷史階段,是社會主義不斷上升并走向成功的歷史階段,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力量、兩條道路、兩種制度、兩種前途命運生死博弈的歷史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成功的大好時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大好時機,是科學社會主義復興發展的大好時機。
王偉光主編 ·馬克思 ·28.4萬字
本書詳細梳理了蘇聯東歐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發展歷程、總結其走向終結的原因和教訓;對現存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古巴、朝鮮和老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革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實踐和理論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拓展性地介紹了拉美“21世紀社會主義”;在此基礎上,本書對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進行了縱向的歷史總結和橫向的國際比較,找出其中的歷史規律和普遍規律,并將其重新回歸馬克思主義,以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有益的啟示。
潘金娥等 ·馬克思 ·36.5萬字
儒家經典《禮記》中蘊含著豐富的國家治理思想,其核心理念是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禮記》中的禮法合治思想以大同為最高社會理想,以小康為一定時段的社會目標,以禮為治國的基本準則,以禮樂刑政綜合為治為國家治理方式,以體現德治和仁政的制度設計為治國的制度載體,以禮樂教化和刑政統攝為兩種主要的治國手段,以君子為政以德為治國理政的關鍵,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古代中國關于國家治理的思想體系。這一思想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國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側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厚歷史底蘊。
吳默聞 ·馬克思 ·30萬字
本書是對晚年馬克思的“人類學筆記”所做的深入研究。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反思西方、蘇聯學界筆記解讀模式是非得失的基礎上,本書重點分析了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的研究性質、主題、歷史地位,并與流行見解進行了深入的學術對話。對馬克思的“人類學筆記”,作者思索、研究長達二十年之久。本書學術積淀深厚,內容豐富,極具前沿性和爭鳴性,觀點及其論證富有新意,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作者的觀點及所做的論證值得學界同行關注和回應。
林鋒 ·馬克思 ·24.7萬字
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是一個由社會結構理論、社會發展理論和新社會建構理論三者有機構成的“藝術整體”。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如何發展社會主義”這條主線,現實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對社會形態理論的運用、傳承和創新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正在生成的社會形態,其歷史使命就是在改革、建設和創新中創造出優越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式和制度模式。
吳中勝 ·馬克思 ·28.8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1996年12月,該所與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合并組建為馬克思主義學院。30年來,該所憑借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和傳播的優勢,始終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理論教育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前列,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際,組編本文集,以示紀念。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組編 ·馬克思 ·33.3萬字
馬克思一生的思想始終處于不斷探索、深化和拓展之中,而《萊茵報》—《德法年鑒》時期是其思想變化的第一個時期。起初,他攜帶著深受啟蒙思潮、浪漫派學說和自由主義的熏陶而在德國思想論壇嶄露頭角的青春朝氣走來,但遭逢的一系列現實問題與以往的理念相矛盾,以至于在其頭腦中產生了“苦惱的疑問”。為解決這些疑問,他不斷地閱讀、思考和嘗試,提出了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思路,為以后哲學思想的變革開啟了方向。本書以此為中心線索,對這一時期馬克思的全部文獻重新進行了解讀,詳盡地展示了馬克思思想轉變的環境、動機、過程、環節、性質和標志,有助于讀者理解和把握馬克思當時思想的復雜性和豐富性,以及這一時期在馬克思一生理論創造、在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黃建都 ·馬克思 ·33.7萬字
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是意識形態領域一個具有根本性的問題。本書采取史論結合、以論為主的方法,對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劃清界限的斗爭歷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特別是對當代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著重對如何與當代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斗爭的途徑和措施作了重點闡述。本書對于引導黨員、干部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自覺分清改革開放以來產生和遇到的重大理論是非問題,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許門友 郭東敏 梁丹丹等 ·馬克思 ·29.1萬字
20世紀上半期,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陷入動蕩與危機。在此大背景下,馬克思主義開始在西方國家蓬勃發展起來。第二國際理論家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論爭、西方共產黨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的闡發、西方馬克思主義奠基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新闡釋以及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都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主要國家傳播、研究與發展。不斷出現的經濟危機及其催生的法西斯主義,讓當時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將目光轉向人、轉向社會現實,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對這一時期的資本主義進行了最深刻的批判。與此同時,對蘇聯經濟發展史的研究又走向了新的方面。以多布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開始致力于闡釋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積極評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及蘇聯的新經濟政策,并據此研究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和經濟增長、不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等理論問題。可以說,理解20世紀上半期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國家的發展,是客觀、準確、深度把握整體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不可逾越的一環。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編 ·馬克思 ·46.8萬字
本報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發展的第一個年度報告。年度報告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大板塊:一是當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事項,包括中央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等,還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要進展、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特別是學科學術發展的基本情況。二是當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發展的主要成就和成果,包括當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學術發展概述,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各二級學科學術發展的主要論題,這是年度報告的主體部分。三是當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綜合情況報告,其中主要包括當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研討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國際學術交流概況、當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獲獎情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和發展概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各門課程建設的新進展、新經驗、新措施等,還包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培養、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創新平臺發展以及博士生導師隊伍建設等概況。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 ·4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