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牛津通識讀本系列《馬基雅維里》中,馬基雅維里告誡政治領袖們,為了求得善果,必須有為惡的勇氣。從此他便成了狡詐與無德的代名詞。他果真該承受如此惡名嗎?昆廷斯金納在本書中力圖回答這個問題,主要考察了馬基雅維里的三部代表作——《君主論》、《論李維羅馬史前十卷》和《佛羅倫薩史》,并以令人欽佩的曉暢文筆將馬基雅維里的要旨呈現在讀者面前。
(英)昆廷·斯金納 ·政治理論 ·6.1萬字
當代最嚴峻的安全威脅是一顆核彈在某個城市里有隨時爆炸的危險,這是佩里通過自己親歷廣島事件的特殊經歷得出的結論:核武器不再給我們提供安全,而是給安全提供危險。這也是本書整體內容的核心點——如何遇到和對抗核威脅。作為知情者,作者旨在把我們面臨的嚴峻核危險告訴全世界公眾,敦促各國政府采取措施大大降低這種危險,并通過其長期研究和深刻經驗,提供了最優建議,即怎樣做才能使未來數代人擺脫逐年增長的核危險。本書闡述的事件構成“選擇性回憶錄”,記錄佩里在核時代的成長,作者從普通軍人到擔任美國國防部長期間,堅定不移地為確保全球核武器永不被再使用進行不懈的努力,并希望引導世界再次走上建設性的禁核道路。
(美)威廉·J·佩里 ·政治熱點 ·14.2萬字
《牛津通識讀本:政治的歷史與邊界》敘述周詳而又引人入勝的著作中,肯尼思·米諾格探討了從古代世界到20世紀的政治發展過程。作者力圖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下問題:政治體制為何演進不止?政治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生發權力、保障秩序?民主是否一直有利無弊?21世紀的政治又將有何變遷?
(英)肯尼思·米諾格 ·政治理論 ·7.8萬字
《牛津通識讀本:后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內容新穎而活潑,與其他后殖民主義的簡介大為不同。作者不是在談抽象的理論,而是從世界局勢、個人經歷和史實評述入手來審視非殖民化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他將討論置于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所舉例子涉及土著人、無地農民、阿爾及利亞的籟樂、后殖民女權主義以及全球性的社會和生態運動。
(英國)羅伯特·J.C.揚 ·政治理論 ·8.9萬字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全球數據爆炸式增長,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許多國家都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在技術研發、數據開放、隱私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布局。本書首先解讀了中央關于大數據的重要論述,闡述了大數據特征、相關技術和重要意義,指出領導干部要強化大數據思維,加快發展政務大數據,并介紹了國內外大數據發展情況。然后論述了大數據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應急管理和疫情防控領域的應用,提出了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與開放以及保障大數據安全的方法。并且介紹了黑龍江省以及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市政務大數據應用情況和典型案例,總結了浙江、上海、江蘇、廣東、貴州、海南等省市政務大數據發展經驗。
張毅主編 ·公共管理 ·18.4萬字
我們正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處于新舊秩序更替期,舊的觀念、體制、規則正在凋零,新的思維、秩序、模式尚未破繭而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已難以為繼。作者對全球戰略格局變化趨勢與美國對中國進行的戰略圍堵做出了五個基本判斷,對全球走向裂解的現狀進行了批判,對未來如何轉型和再融合提出了新的見解。西方的制度正在瓦解,出現“政治之惡”“權力之惡”“資本之惡”“社會之惡”并舉的困局。中國崛起開啟了新的世界歷史,創造性地探索適應新時代的新體制。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中國都在進行“超越與突破”,這是西方主流理論難以預判和解釋的。中國道路不僅促成了中國成功的故事,也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政治獨立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作者從多維度評估中國道路的影響力,以及中國復興的全球意涵。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化裂解的風險空前嚴峻,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勢在必行。中國將引領新興經濟體推進全球治理機制改革,重塑全球化路徑與游戲規則。
朱云漢 ·世界政治 ·16萬字
《戰爭論(譯林人文精選)》是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影響歷史進程的100本書之一。毛澤東在戰爭時期曾讀過此書,并寫下讀書筆記。克勞塞維茨總結研究1566—1815年期間的一百三十多次戰爭,留下遺著達十卷。《戰爭論》是其前三卷,共分8篇124章,自覺運用辯證法系統總結戰爭經驗,在戰爭的概然性、戰爭與政治的關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眾戰爭、集中兵力等許多方面有精辟論述,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
(德)克勞塞維茨 ·政治理論 ·16萬字
NSA,美國國家安全局,全世界超級龐大的電子情報機構。它監視著全世界,從恐怖分子到網絡黑客,從大工業家到基層員工,從國家首腦到尋常市民……它的運行機制是怎樣的?它承擔著哪些任務?它的目標又是什么?它曾經爆發過哪些丑聞?斯諾登事件對它又會產生哪些影響?自1952年成立至今,60多年來,美國國家安全局為美國軍政部門的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此期間,該局參與了朝鮮、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戰爭及打擊“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組織等重大行動。當終于有機會了解它的內部結構與工作內容時,我們首先會驚訝,而后是擔憂,因為這個機構以反恐、防治犯罪為名,大肆搜集信息。作為美國霸權統治的工具,國家安全局在2013年遭遇了史上極大的危機:30歲的年輕探員愛德華·斯諾登向公眾揭露了這間情報機構的可怕一面……在此書中,作者回顧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歷史,介紹了它的內部世界與外部盟友,揭露了這個非常隱秘情報機構的歷史以及其帶來的威脅。
(法)克勞德·德萊斯 ·世界政治 ·19萬字
英國著名公法學家托尼·普羅瑟繼經典著作《法律與監管機構》之后,又一有關政府監管的力作。托尼·普羅瑟系統地考察了英國十大監管機構,涵蓋了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醫療健康以及能源、鐵路和飲用水等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領域。通過條理清晰的分析,作者試圖闡明,當下各個監管機構并非孤立地運作,而是通過與政府部門、其他機構以及公眾的協力,共同建立透明有效、可問責的監管網絡。在經濟性職責之外,監管機構還承擔著社會性職責,包括保護公眾權益、促進社會團結等。除了英國的監管體系,本書還比較分析了美國、法國等國的監管制度,以廣闊的視野考察了當前監管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托尼·普羅瑟 ·世界政治 ·18.5萬字
建設共同富裕的社會為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共同富裕的理念奠定了慈善公益的元使命。在此使命下,公益組織需要在國家主導的發展進程中與政府、市場和社會建立起協調融合的發展機制,這是中國特色慈善公益的發展方向。作者基于二十多年的公益實踐,把公益慈善與人性、人情、社會關系、倫理常識和中外慈善文化融會貫通,以樸實和生動的語言詮釋了一條從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的鏈接路徑。書中包含許多跨界、跨文化、跨學科的思考,對慈善公益研究者、實踐者以及關心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讀者來說,是難得的讀本。
李小云 ·公共管理 ·15.2萬字
本書的作者以其學者特有的學術嚴謹性,充分利用了納粹德國的新聞宣傳文件史料,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黨高層如何通過嚴格的新聞控制和宣傳導向,來為其作為“最終解決方案”的屠猶政策做輿論準備的。本書是一部深度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狂熱反猶宣傳的開創性著作。希特勒及其納粹宣傳家們一直相信,反猶主義為世界歷史提供了唯一的解釋框架。他們編造了一個無辜的德國正在被國際猶太人圍攻且意圖滅絕他們的故事,并以此作為“最終解決方案”的公開宣告和正當理由,堅信有必要在猶太人滅絕德國和德國人之前滅絕猶太人;而隨著戰爭進程的推進,反猶宣傳也逐步升級,并一直持續到納粹政權的末日。雖然歐洲精英和大眾的反猶主義傳統由來已久,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并不是德國或歐洲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只有在戰爭的具體歷史情境下,歐洲特別是德國最極端和偏執的反猶主義浪潮,才成為德國獨裁者解說當時事件的重要因素,進而成為向大屠殺演進的一大原因。
(美國)杰弗里·赫夫 ·世界政治 ·19.8萬字
本書全面梳理了“一帶一路”大使訪談內容,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線索,以清晰的邏輯結構、更貼合閱讀習慣的文風,精選深具影響力的國家的大使、政要和決策者們的訪談內容,總結提煉其核心思想與理念,生動展現了他們眼中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該倡議給共建各國及全世界帶來的合作發展與美好前景。這也是迄今為止少有的從國際視角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解讀,對“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合作行動和成果進行評析的多維系統呈現,且具有權威性。《各國大使眼中的“一帶一路”》采用中英文雙語編撰,力求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一帶一路”的精神和實質,向更多大眾讀者及全球讀者講述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方案,使大眾更深刻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與深遠影響,共享新知識,共創新可能,一起書寫未來新藍圖。
孫超 ·政治熱點 ·18.8萬字
《中國歷史的教訓》(全新修訂精裝版),是一本以人物故事為主線、以廉政思想為內核的中國歷史通俗讀物,也是一本由紀檢監察干部傾注心血、聯系反腐敗斗爭的實際而寫就的讀史感悟。作者習驊在“反腐一線”工作多年,全書收錄了他創作于2012年—2014年,并發表在《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多家媒體上的24篇“說古道今”的文章,以輕松的筆調通過眾多令人嗟嘆與沉思的人物故事,來講述歷史風云變幻中的不變正道。作者巧妙地從古今歷史,特別是明清治國、吏治等歷史典故中尋求成敗教訓、總結得失經驗。從關注“四風”問題的《朱元璋為何暴打茹太素》到透析“官商勾結”的《張之洞借錢》,從探索“總開關”問題的《高級干部的低級錯誤》到聚焦作風建設的《作風建設與歷史周期律》……這些文章緊跟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打虎拍蠅”的節拍,精選案例,精講故事,精析道理,成為學習領會新一屆黨中央治理腐敗的堅定決心和高超戰略的鮮活教材,是黨員干部進一步轉變作風,守紀律講規矩,做好各項工作的有益參考。《中國歷史的教訓》(全新修訂精裝版),整體進行全新修訂,增加了多篇附錄文章,有趣、有料,敘事流暢生動,見解獨到深刻,傳遞廉政新思維正能量。
習驊 ·中國政治 ·9.7萬字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腐敗日益成為全球問題。腐敗涵蓋的活動范圍極廣,從跨越全球的非法販賣到恐怖主義,再到行賄受賄和任人唯親;不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腐敗都是經濟不平等的主要推手。在這部通識讀本中,萊斯利·霍姆斯考察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定義腐敗的棘手之處,以及在評估其規模和性質時出現的問題。對于腐敗,霍姆斯從環境、經濟、社會、政治和國際等角度進行了極為重要的探討,并對這個世界性難題的解決之道提出了思路。
(澳大利亞)萊斯利·霍姆斯 ·公共管理 ·6.9萬字
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一意孤行動武并深陷泥潭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典型表征。但是,于國際政治的研究和實踐而言,得出結論認為國家是非理性的,實屬毫無意義,因為只有假定國家是理性的,學者和決策者才有可能理解和預測國家的行為,否則,整個國際政治研究的大廈都將傾覆,政治領導人也將無從有針對性地制定對外政策。由此,本書系統論述了國家的思考方式與過程,重新定義了對外政策中的理性,指出:國際政治中的理性決策依托于闡釋世界如何運作的可信理論,并且經由審議性決策過程產生。基于這個標準,本書分析了1900年以來,在一戰、二戰、冷戰等重大國際政治事件背景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蘇聯、美國的15個對外政策決策案例,并得出的結論:大多數國家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理性的,即使它們的決策并不總是成功的,有時候甚至是違背道德的,而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
(美)約翰·J.米爾斯海默 (美)塞巴斯蒂安·羅薩托 ·國際關系 ·16.1萬字
當今世界已逐漸走向精神政治時代。數字技術正從單純的監控向主動的操控過渡,人們憑感覺做出的所謂“自由決定”將很快被操控。無所不在的大數據和新自由主義倫理觀造成了資本主義權力的轉移和擴張,破壞了個體自由,壓制了個體的空間和自主性。本書扣人心弦地描繪了新自由主義精神政治導致的種種危機。
(德)韓炳哲 ·政治理論 ·3.4萬字
作為《論美國的民主》一書的權威英譯者,哈維·C.曼斯菲爾德在這部關于托克維爾的簡短作品中見解深刻、言簡意賅,反映了他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反思。作者闡述了托克維爾的生平經歷(如出身貴族、投身政治、游歷海外)和情感傾向(如對美國的希望和疑慮、對法國的失望)如何體現于其思想中;敏銳地考察了托克維爾的著作,既包括舉世皆知的杰作,也包括只為傳諸后代而無意公開的《回憶錄》,以及他關于祖國的未完成作品《舊制度與大革命》。
(美國)哈維·C.曼斯菲爾德 ·政治理論 ·7.3萬字
本書從現代化的視角審視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偉大復興的道路選擇,展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以及獲得的成就和教訓,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基本經驗,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并在全球框架內更新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國家現代化進程的認識,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紀亞光 ·中國政治 ·19.4萬字
這是一本人人能讀的實用政治學手冊。40個直擊生活痛點的問題,涵蓋自由、平等、權威、公正和權利的方方面面。109位政治學巨擘,犀利點出日常情景所隱含的政治學內涵。本書能令你跳出庸常思維,像政治學家一樣思考。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日常人文課”系列共有五本,分別是《哲學有什么用?》《政治學有什么用?》《女性主義有什么用?》《經濟學有什么用?》《心理分析有什么用?》。這套書想告訴你:人生無處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疑惑,也能從古往今來的人文大師那里得到靠譜的解答和接地氣的建議。哲學會幫助你升華靈魂。政治學會教你解讀世界和社會格局。女性主義能讓你看穿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經濟學會賦予你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模式。心理分析會使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翻開這套書,你將學會過一種經過反思的生活。
(英國)加雷思·索思韋爾 ·經典著作 ·11.1萬字
21世紀具有決定意義的地緣政治競賽是在中美之間進行的。這種競爭,源于雙方的溝通不暢。這本書對國際政治、大國關系、未來世界格局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討,通過對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等,分析了在地緣政治競賽中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并對這種大國關系中的深層內涵和對抗風險進行了清晰和客觀的評估。中美雙方應該消除誤解,了解對方的真實訴求,并依此來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為了制定這種戰略,有十大問題需要討論并回答。比如當美國不再是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時,它需要做出哪些戰略改變?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戰略選擇是什么?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等等。作為杰出的亞洲問題研究專家,馬凱碩在以局外人的視角分析地緣政治和中美博弈時,既擺脫了西方學者的傲慢與偏見,又諳熟東方傳統文化,這種冷靜、理性、客觀的研究態度有助于驅散籠罩在中美關系上的重重迷霧,消除國際上對中國的誤解和分歧,闡明中國的實際戰略意圖,建立彼此的信任。
(新加坡)馬凱碩 ·國際關系 ·1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