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對制度社會學體系進行了構建,論述了制度社會學體系構建的背景和意義、國內外制度社會學研究的狀況、制度社會學體系框架的內容、制度社會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以及中國社會制度建設,歸納了社會學三個發展時期和不同理論流派的制度分析范式,對西方社會學發展中二十一位社會學家制度范式進行了研究,為制度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創立和研究做了一個基礎性的鋪墊。
王勝利 ·政治理論 ·22萬字
本書即力圖從以下十一個方面對中國的政治智慧加以梳理和總結,并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充分展示和呈現這些極具中國特色和思想魅力的政治智慧,具體為:一是“天下為公,法天合德”的大公政制理想與公共性政治智慧,二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政治信念,三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自然觀念與無為政治理念,四是“為政以德,王道仁政”的德政思想與內圣外王的政治信念,五是“納言聽諫,君道天職”的諫議傳統、理論與制度,六是“選賢與能,科舉取士”的文教理想與尊重人才的優良傳統,七是“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的綜合治道思維和政教理念,八是“公正廉明,官品政德”的廉政文化與為官之道,九是“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的歷史智慧與政治憂患意識,十是“持中貴和,有容乃大”的中正不偏、寬大包容的政治文化精神,十一是“文明以止,天下大同”的文明理念與社會政治理想追求。
林存光主編 ·中國政治 ·21.9萬字
“西方正義”話語顢頇自負,妄稱普遍主義范式,自詡為正義的最高典范與終結形式。普遍主義正義話語以其絕對性與普遍性的價值預設,融貫于整個西方政治哲學研究的嬗變與傳衍過程。現代性發軔,普遍主義正義話語脫圣祛魅,正義論者試圖找到各種正義之間的有效通譯,來重拾普遍主義氣質,卻羈絆于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視角主義等現代性窠臼。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當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由于在方法論上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現代性批判仍然不得要領。馬克思正義思想成為厘清與破解當代西方正義理論困境、為之提供關鍵立場與科學方法的重要理論角色。馬克思立足“現代性批判”,實現了“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歷史結合,實現了從“正義的超越”到“超越的正義”的正義范式轉變,真正實現了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理論批判與現實超越。
文長春 ·馬克思 ·34.7萬字
本書深入探討大數據時代下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轉型與發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對數字賦能政府治理創新進行全面梳理,在回顧江蘇數字政府建設的歷史階段和創新實踐基礎上,總結江蘇數字政府的運作模式和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提出“能力、績效、結構和技術”(CPST,Capacity-Performance-Structure-Technolopy)理論框架,從治理能力、治理績效、治理結構和治理技術四個維度出發構建江蘇數字政府治理效能評價體系。通過分析浙江、上海、廣東、貴州、福建等省市的數字政府建設經驗,提出大數據時代推動政府治理轉型的政策建議。對提升政府治理效率、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趙明 范煒烽等 ·公共管理 ·20.1萬字
推進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和獨特優勢,是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本書匯編了黨的二十大以來重慶社會科學院理論工作者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撰寫發表的部分研究闡釋文章。分為全國篇和重慶篇兩個欄目:全國篇,體系化學理化探討綜合性重要前沿理論問題;重慶篇,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下重慶生動實踐,緊扣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美麗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城鄉融合發展等實踐問題展開理論研究和學理闡釋。
劉嗣方等 ·中共 ·26.4萬字
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植根于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既遵循了現代國家形態演進的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式的特征。本書從理論、社會、行政、財政、政黨、法治、民族、歷史以及比較等視角探尋“中國式國家建構”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特征:從歷史進程和現實特征等方面探討中國式國家建構的基礎理論:從經典理論、傳統社會形態、現代社會的成長三個方面探討中國式國家建構的社會路徑;從西歐經驗和理論、中國傳統行政體制、現代行政體制及其運行等方面探討行政體制建設與中國式國家建構的關系;從文獻與理論、財稅體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討財政與中國式國家構建的關系;從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國家建構的關系層面探討中國式現代國家建構的內涵;從地區和國別視角探討非洲、俄羅斯和東南亞的國家建構理論與實踐。
徐勇 陳軍亞等 ·政治理論 ·38.8萬字
馬來西亞受近代西歐民族國家建構模式的影響,希冀將一國之內的人民整合成一個民族,即馬來西亞民族。馬來西亞建國以來,民族國家建構的政策基本上都是由馬來民族主義的化身——巫統來主導,即使巫統一度成為在野黨,但是巫統的民族國家建構政策的影響仍然廣泛存在。巫統政府在名義上多次提出要建立一個團結合作的馬來西亞民族,但從族群政策來分析,其目標取向主要在于優先確保馬來人的利益,也可以這么說,馬來人優先于馬來西亞民族,巫統政府時期馬來西亞實際上正在建立一個馬來民族國家。本書在馬來西亞民族國家建構研究的基礎上,對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民族國家建構進行比較研究,探討了民族國家建構的內在邏輯,比較了不同建構模式的利弊得失,旨在厘清民族國家建構的基本問題和辨析國家民族的本質。
齊順利 ·世界政治 ·21.4萬字
讀書期于明理,明理歸于致用。本教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介紹國際政治研究的成果,以唯物史觀分析國際政治名著篇目并闡釋其中資政育人的思想資源,力求做到學用統一、知行合一。
余麗主編 ·世界政治 ·23.8萬字
當前主流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是由西方世界創造和主導的,主要包括現代性、自由民主、民族主義及民粹主義等。這些話語體系在當今世界的運行中都表現出了許多難以克服的內在缺陷,因此中國在發展中應審慎地揀選西方理論、借鑒西方的經驗,但不要背負西方的“包袱”,這就需要新時代的中國建立起一套適用自身的國家治理話語體系。本書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核心議題,對國家治理的四個基礎性理論——國家理論、治理理論、現代性理論、民主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剖析,以期為破除西方國家治理話語體系共同編織的舊藩籬,建立可以闡釋“中國之治”的新概念、新理論、新話語,提供一條基于政治學和行政哲學知識的進路,為學界回應“國家治理話語體系創新”這一時代課題盡可能地掃除理論上的障礙。
柳亦博 ·政治理論 ·21.6萬字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區域國別研究浪潮的興起,近年來中國的中亞研究獲得了強勁且良好的發展動力。不過,中亞研究的學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是學界的一個共識。本書的主要目標在于討論有助于提高中亞研究學理化水平的若干理論路徑和攸關中亞地區穩定的部分核心議題。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三十年來中亞研究的基本狀況,并基于此分析了可針對中亞地區開展學理研究的兩條路徑:比較區域研究的運用和中層概念的創新;第二部分則討論了三個或許可衍生相關學術命題的涉中亞研究議題:“顏色革命”、地區治理、地區秩序。通過在研究中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內”“外”互動的結合,本書希望能在倡導并促進國內的中亞學理研究上做出初步探索。
曾向紅 ·世界政治 ·35.6萬字
本書包含中國政治建設的新進展、中國政治學研究的新動態、中國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新亮點、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新發展、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新拓展、中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新進展、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新突破等十八篇文章。中國政治學者對學理研究和現實關懷并重的熱情和主動性日益高漲,涌現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為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楊海蛟 楊弘 張等文主編 ·政治理論 ·46.8萬字
乾嘉時期游幕興盛,游幕學者人數多,地域分布廣,學術活動內容豐富,成就顯著,對乾嘉學術的繁榮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游幕學者的出身、家境、功名等生活境況,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區域環境,幕府的學術環境和人際關系,幕府中學術交流與學術活動的方式和特點,幕府的類別和幕主的學術宗尚等情況,對游幕學者的學術取向和學術成就有直接影響。本書從時、空、人有機結合,主體與環境、生存與學術系統構建的研究視角,綜合學術史、社會史和生態學、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從不同角度描述游幕學者的生存環境和復雜多樣的學術生態,結合不同幕府和學者群體的發展變化,分析其學術活動內容及學術貢獻,探討其學術活動的運行機制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探尋乾嘉學術發展的內在原因和生成力量。
丁喜霞 ·政治理論 ·31.7萬字
本叢書系國家社科基金“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專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別研究報告”的成果,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深入發展為著眼點,對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重大專題以及與中國的雙邊關系進行比較深入、系統和全面的研究。本叢書的特色是:第一,通過跨學科協作,突出基本國情研究的綜合性,分別從綜合國力、人口結構、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對外關系等方面對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進行深度剖析。第二,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突出重大專題研究的專業性,重點關注各國的中長期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中心城市及其區域影響力等方面。第三,著眼于務實合作,突出雙邊關系研究的縱深度,從歷史與前瞻、中國觀、“一帶一路”與投資貿易關系等方面呈現沿線國家與中國的關系。
張玉友 孫德剛等 ·世界政治 ·45.9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有關捷克基本國情的全面闡述,包括捷克的綜合國力評價、人口狀況、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及對外關系等,旨在為讀者呈現捷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外交各領域的面貌。第二篇為專題研究,重點考察捷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研發與創新能力、氣候保護政策、教育體系與制度、勞動力市場與勞動保障制度、重要城市及區域影響、政治變遷與疑歐主義、國防與軍事和在捷中國移民的融合與發展等經濟、社會和軍事等議題。第三篇則關注中國與捷克雙邊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政治歷史關系、捷克智庫和媒體對華態度、貿易投資合作、金融與銀行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和地方合作,分析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潛力。
胡麗燕 ·世界政治 ·43.6萬字
本書是關于宋代地方州縣官僚制度的論文集,主要研討了宋代州級文臣職官的設置及其相關任用和管理制度、兩種宋代特殊的基層職官體系監當官與巡檢的設置與選任制度、宋代地方官任期制及其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兩宋邊遠地區基層官員特殊的任用制度,以及州縣胥吏制度等,試圖從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視角,推進宋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運行情況、宋代地方治理在維護王朝統治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其時代特點等問題的基礎性研討,為反思新時代地方治理提供參考。
苗書梅 ·中國政治 ·27.1萬字
本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服務中國政府監管實踐需求為基本導向,論證了構建中國特色政府監管理論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構建了中國特色政府監管理論體系的整體框架,這一理論框架主要是由政府監管的法律制度、監管機構、監管方式、監管監督機制和監管績效評價等基本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本書分別對這些基本要素的理論基礎、體系特征與建設途徑等核心問題作了系統研究,并以中國特色政府監管理論體系作為分析框架,對中國能源、食品、環境、安全生產、金融和新經濟六個代表性領域作了實證分析,為優化特定領域政府監管體系、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提供了基本思路。
王俊豪等 ·政治理論 ·35.6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重點從鄉村組織、編戶管理、田制變遷、賦役治理、農民負擔等方面對先秦至晚清的中國古代鄉村治理演變進行了總體掃描,對鄉村治理在古代王朝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功能、作用、效能進行了相應評估,并在系統分析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的體系構成、參與主體、治理內涵的基礎上,重點探尋了影響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的主要變量和關鍵因素,總結了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發展變化的理性邏輯和一般規律。
胡宗山 ·公共管理 ·32.3萬字
印度與中東(西亞)是人類古代文明的兩大發源地,兩者山水相連,文明交往高峰迭起,經年不斷。20世紀以來,印度與中東國家面臨殖民壓迫和統治、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等嚴峻挑戰,努力謀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經過多年積累,21世紀的印度與中東國家關系呈現出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四角齊全”的嶄新格局,全面發展雙邊關系成為雙方有效應對當今世界格局變化和秩序重構的理性選擇。印度與中東國家的關系有著深厚的歷史維度和豐富的現實維度,因而有著較為光明的發展前景。印度正在成為中東舞臺上的“新玩家”。
魏亮 ·國際關系 ·33.5萬字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距今已經超過了30年,使得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谷。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對于今天我們所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事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實踐成敗經驗教訓考》一書,針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后反對斯大林、反對列寧的逆流進行了批判,堅決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不可撼動的地位,深刻地闡釋了蘇東社會主義蛻變的根本原因在于放棄了黨在意識形態陣地的領導地位,未能牢牢堅守思想陣地,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從而導致西方“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該書指出,在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世界經濟大蕭條和戰爭陰云密布的形勢之下,世界各國人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高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旗幟,對于從根本上戰勝美西方霸權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偉光主編 ·世界政治 ·40.4萬字
胡宗山 ·公共管理 ·3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