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將公務員結構化面試進行綜合細化,對面試的一般流程、評分標準、面試禮儀等進行分解闡述,將公務員結構化面試題目進行類別(部門)式匯總講述,分為:崗位匹配類題目、綜合分析類題目、組織策劃類題目、人際關系類題目、應急應變類題目。旨在提升應試者各項綜合能力的基礎上,著力增強應試者應對結構化面試的實力水平,將自身的自有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高志純 ·公共管理 ·24.9萬字
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寧專題文集》的正式出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的一個標志性成就。本書以研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為中心,結合其他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文獻,并放眼世界,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而不僅僅是就理論談理論,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而不僅僅是關心理論問題,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與不同領域對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新的解讀與闡發,并評析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這對于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進一步研究和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升中華民族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 ·馬克思 ·44.2萬字
本書緊密聯系十九大精神,論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意義、內在邏輯關系等,從實現中國夢的實踐指南、關鍵一步、關鍵一環、本質要求和制度保障、政治保證等方面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了系統而詳細的闡釋,有助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刻涵義,更好地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現實路徑。
紅旗東方編輯部 ·中國政治 ·22.4萬字
列寧,作為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俄國的創始人,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者,他打碎了一個舊世界,建立了一個新世界,他是舊制度的摧毀者、顛覆者,新制度的創造者、保衛者和建設者。雖然他領導蘇維埃俄國的歷程不長,但卻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無論是建立蘇共、奪得政權,還是在經濟建設、處理社會矛盾問題上的創新嘗試,都對后來的蘇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列寧政治遺產十論》既沒有一味地褒揚列寧的光輝事跡,也沒有隱諱他在蘇俄初期治國理政中的失誤,而是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評述了列寧作為蘇維埃領導人的功過得失。列寧離開這個世界快一百年了。他締造一個新型的革命黨,又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夾縫中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制度,他像馬克思一樣,從來沒有把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俄國經驗一般化,而是通過一場新制度的社會實驗,為后來者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攪動20世紀國際秩序的蘇共;與蘇維埃政權伴生的無產階級專政;處理“黨外有黨、黨內有派”的矛盾;探尋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新經濟政策;視農民為無產階級長期的同盟者……當然,列寧時代也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莫衷一是的黨國體制;搖擺的知識分子政策;解放全人類的革命理想主義的困頓……
周尚文 ·各國政治 ·21.1萬字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數千年歷史中,一脈相承。《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所揭示的讖緯對東漢主流政治文化的影響、帝國的日常運作及其意義、東晉南朝文化的特點和來源、十六國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對周邊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對南朝政治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趙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對為政之道的探索和實踐、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權專制特征、宋明之際傳統政治文化嬗變等,已大致顯現出這一漫長歷史時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發展脈絡,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價值的觀點,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礎研究有所貢獻。
陳蘇鎮 ·中國政治 ·29.9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電子政務的原理與方法。全書共分12章,分別討論了電子政務概要、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變革、電子政務與信息技術、政府機關內部公務處理的電子化、政府公共服務的電子化、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電子政務系統及其規劃設計與實施、政府流程的設計與優化、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基礎、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戰略和國外電子政務發展概覽等內容。通過本教材,讀者可學習到電子政務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我國電子政務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線索,了解世界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情況,熟悉我國電子政務的運作機制和運作方式,掌握電子政務系統規劃設計、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及相應政府流程設計與優化的方法。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學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的基礎教材,也可以作為高等學校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檔案學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同時還可以作為國家公務員的培訓用書,對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和管理人員同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趙國俊主編 ·政治理論 ·30.8萬字
西方政治思想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我們建設現代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嘗試對從古希臘羅馬、經中世紀、近代直到當今的西方政治思想作一簡要精練的梳理與介紹。本書密切聯系各個時代的社會政治法制狀況,從政治思想前后聯系、繼承創新或反對的角度闡釋各派思想的內容與意義。此書是集作者二十年研究、講授與寫作之功而成。
曹希嶺 ·世界政治 ·23.2萬字
《馬克思主義與歷史學》一書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經典著作,將會給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帶來深刻的啟迪,促使馬克思主義者進行理論反思。里格比在書中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討,圍繞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馬克思的思想遺產是模糊的,對歷史唯物主義做功能解釋是不能回應對它的各種質疑的,正確的解讀是強調社會生產關系而不是生產力具有首要性,強調經濟基礎不僅包括生產關系,還包括那些發揮生產關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因素。在里格比看來,馬克思主義具有現實意義,因為目前的社會理論和歷史學尚處于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階段。
(英)S.H.里格比 ·馬克思 ·27.7萬字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針對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學生的系統知識普及讀物,用學術的話語普及國際關系基本知識,是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及相關專業的老師、學生的輔助讀物,也可以作為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專業學生考研、考博以及國際新聞記者以及相關愛好者的讀物。
黃日涵 張華 ·世界政治 ·26.9萬字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本卷對馬克思主義1919年至1949年間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及理論創新、實踐創新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系統展示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第一次結合“進程中的理論成果。
丁俊萍 ·中國政治 ·49.5萬字
本書結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主要論述毛澤東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新道路的開辟及其意義,相應地論述為走通這條道路所必須解決的幾個根本性的問題,包括:制定土地革命的路線,創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軍隊,形成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在農村與戰爭環境下建設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黨。了解這些內容,將有助于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了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標志。
沙健孫 ·中國政治 ·20.6萬字
本書以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為主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踐背景,以鄧小平同志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過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為主要內容,力求深入闡述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及其當代價值,充分體現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田克勤 李婧 ·馬克思 ·37.4萬字
中蘇關系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關系之一。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辦公廳成立的中央翻譯組負責中央領導的俄文翻譯工作。作者作為翻譯組組長,親歷了中蘇關系史上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見證了中蘇兩黨、兩國由友好到破裂的全過程。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有關國際共運和中蘇關系的珍貴史料。全書資料翔實、細節生動、情感飽滿,兼具史料性、思想性、可讀性,是研究中蘇關系、國際共運史、黨史國史等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閻明復 ·國際關系 ·43萬字
本書共分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員教育管理、發展黨員、黨的基層組織換屆選舉和其他工作五個部分,以《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中央最新文件精神為指導,系統總結了各行各業基層黨務工作的成功經驗,全面、系統、簡明、具體地講述了基層黨組織做好每一項工作的工作規程、方式方法和具體要求。本書是基層黨務工作者學習培訓的最佳教材,也是每一位基層黨務工作者必備的案頭工具書。
東方治主編 ·黨政讀物 ·23.4萬字
該書為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在前版教材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教材全面地介紹了公共政策研究領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和分析方法,又綜合反映了國內外公共政策分析的最新理論成果和研究動態。不僅適合公共管理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和MPA等各類學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以作為各級政府管理人員參加教育培訓的閱讀書籍。
陳慶云 ·政治理論 ·31.7萬字
本書是羅伯特·米歇爾斯的代表作。他通過研究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政黨特別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發展情況,提出了“寡頭統治鐵律”這一政黨社會學的經典原理。該原理認為:正是組織使當選者獲得了對于選民、被委托者對于委托者、代表對于被代表者的統治地位,組織處處意味著寡頭統治。本書對政黨出現寡頭化的根源進行了分析,指出領導人傾向于組織并形成利益集團、大眾普遍存在的消極性以及對領導人的感激之情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因素則在于領導人在技術上的不可或缺性。此外,本書還反思了寡頭統治結構與民主之間的關系。
(德)羅伯特·米歇爾斯 ·政治理論 ·22.7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1996年12月,該所與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合并組建為馬克思主義學院。30年來,該所憑借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和傳播的優勢,始終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理論教育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前列,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際,組編本文集,以示紀念。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組編 ·馬克思 ·33.3萬字
1921—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英勇奮斗,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夢想,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作者通過研究和發掘大量珍貴史料,描繪了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苦難與輝煌,再現了大國締造者擘畫藍圖、文韜武略、同心協力、共創建國大業的宏大歷史場景。
薛慶超 ·中共 ·43.5萬字
《世界社會主義史叢書》第一卷《社會主義思想:從烏托邦到科學的飛躍(1516-1848)》著重展現“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以莫爾、康帕內拉、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變動為線索,以生動語言配合名家視角梳理社會主義空想階段的發展特色。首卷分析了社會主義從烏托邦到科學的飛躍的歷程,講述了社會主義思想從1516年莫爾著《烏托邦》最早提出美好的社會理想,到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如何把這種理想論證為系統的科學理論。本卷具體解讀了16-17世紀歐洲“剛剛萌生的共產主義思想”,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末歐洲“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19世紀初歐洲“批判的烏托邦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比較有科學根據的共產主義”,以及19世紀40年代“社會主義從烏托邦到科學的發展”。
蒲國良 ·政治理論 ·41萬字
本書在對各國公務員制度作全方位、多角度比較的基礎上,論述我國公務員制度建設的歷史和現狀,并對我國公務員制度改革、發展做出深入探索。全書在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新公共管理對行政改革影響的特殊背景下,結合政治學、行政學、行政法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學科理論的最新成就,對我國公務員制度的理論框架、實踐模式與改革趨勢等方面進行全面論述。本書可作為行政學、政治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MPA學員以及政府公務員的學習和培訓教材。
譚功榮 ·公共管理 ·2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