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在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中國古代天學置于中國傳統社會文化和世界天文學發展兩大背景之下展開論述,又以大量史實論證了《周髀算經》與印度、希臘天文學的關系,印度、巴比倫天文學在中國和日本的傳播,中國與伊斯蘭天文學的交流,近代西方天文學傳入中國及其造成的影響與思想沖突。作者還就天文學史的方法論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古代中國的宇宙理論,并借助三個引人入勝的個案論述了應如何看待古代中國的天學遺產。
江曉原 ·天文學 ·15.3萬字
這是一場始于地球、zui終將環游整個宇宙的神奇旅程,而本書是這場宇宙奧德賽之旅的開篇之作。這是一部由40篇文章組成、并以“紀傳體”的方式呈現的太陽系簡史。我想為你呈現的并不是一些關于太陽系的碎片化知識,而是一個關于太陽系的完整知識體系。借由從上百個初選題目中精挑細選出來的40個主題,我希望能讓你了解這些太陽系的主要天體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坐標:它們曾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過什么重要角色?與哪些特別重大的科學事件有關?如何改變人類對整個宇宙的看法?又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
王爽 ·天文學 ·12.9萬字
現代的國際通用星座體系起源于兩河流域,數千年來,星座的演變體現了科學的發展與文化的融合。當今常見的星座形象主要為西方神話的眾神,而在本書中,作者別出心裁地將現代星座與我國古典名著《西游記》相融合,為88星座賦予了全新的形象,繪制了一幅“西游星空”。在這片星空中輝映的,不再是奧林匹斯眾神與英雄,而是西游世界中令人難忘的一眾神仙與妖魔。本產品為《大鬧星空:讀西游識星座》配套星圖版,匯集了作者精心繪制的西游星座圖像和故事,包含兩幅大尺寸西游星圖與星座手冊。
徐剛著繪 ·天文學 ·9221字
地球誕生之初是什么樣子?幽藍詭異的大洋之底究竟隱藏著一個怎樣的世界?當你面對著美麗壯闊的自然異景,當你置身于恢宏怪秘的山海奇觀中,你是否會感嘆“地球母親”的博大胸懷?本書將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帶你去揭開地球獨特構造的神秘面紗,去領略令人困惑的自然異景和山海奇觀,去探索深不可測的大洋奧秘。
劉佳輝編著 ·天文學 ·4萬字
本書將從一次虛擬的古希臘之旅開始,逐步深入地向讀者介紹太陽這顆帶給我們光和熱,并且能讓我們觀察細節的既普通又獨一無二的恒星。本書既介紹了我們對太陽的當前了解,也回溯了科學家們探索太陽奧秘的過程,并且還穿插了一些讓讀者可以自己參與的模擬探索。本書的內容涵蓋了與太陽有關的從外部形態到內部結構,再到物理機制的各個方面。本書融語言的生動風趣與內容的嚴謹翔實于一體,可以讓讀者在享受閱讀愉悅的同時體會科學的嚴謹與激動人心,并學到豐富的知識。
盧昌海 ·天文學 ·12.2萬字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作者的夢想就是在天上找到一顆屬于自己的星星。經過多年辛勞,在沙漠飽歷風霜,多番失敗與嘗試,結果成為世界業余小行星獵人世界第二人,共發現了二千多顆小行星。
楊光宇 ·天文學 ·5.6萬字
本書作者運用幾何學、音樂、占星學和天文學四方面的知識,闡述了證明“行星運動第三定律”的過程,從而描繪了一個和諧的宇宙,為“日心說”提供了更為合理、完備的數學模式。
(德)開普勒 ·天文學 ·11.3萬字
本書以趣味通俗的語言,為我們開啟一段星空漫游之旅。作者首先描繪出一幅宇宙坐標系,將我們安放其中;然后以生動的東西方神話與歷史,述說了南北天極與四季星空帝國的誕生之路;最后帶我們漫游黃道星宮,探索黃道帶上的流浪者。每一片星空都深藏著豐富的宇宙密碼,我們將一一感受最新的天文探索與發現;全書以裸眼觀看為主,結合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視角,全景式呈現星空之美。本書匯集了豐富的星空故事;天文解密,觀測指南,巨幅全彩圖片,不但寫給天文愛好者,更希望幫助每一個渴望了解星空奧秘的人輕松走進這神奇的殿堂,跟隨作者聽故事;認星星,暢游在無限的星辰大海。
李德范 ·天文學 ·8.4萬字
聽上去與我們特別遙遠的航天技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每晚7點半準時放送的天氣預報,早上出門前空氣指數的查詢,出行導航地圖服務,這些都離不開近地衛星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傳輸,火星是一個沒有我們需要生存和發展的世界:空氣、重力、熱水淋浴、新鮮農產品、隱私、啤酒。火星探索在某種程度上是探索人類的意義,從火星叔叔馬丁開始,去火星旅游就是每個孩子乃至成年人的航空夢,本書用娛樂旅行的寫作線索,教讀者對空間生命科學進行探索,如果你關心人類的科技和未來,這本書中梳理出來的,人類的勇氣與挑戰、冒險與榮耀并存的征途,相信也會給你啟發。
毛新愿 ·天文學 ·12.8萬字
天文攝影一直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向往的內容。天文攝影(Astrophotography)是以月球、太陽、星座、流星、星軌等為拍攝對象的攝影,記錄著各種天體和天象,月球、行星甚至遙遠的深空天體。除了天文臺,全球有數量龐大的天文愛好者積極投入這活動。本書是雪夜公爵多年對星空拍攝和研究的總結紀實,以大量的星空拍攝作品和穿插拍攝時期的經歷故事,闡述了廣褒無垠的星空的基礎科學知識,以及星野攝影技巧。為廣大星空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星空觀測、記錄參考。這本書里,不僅僅是讓大家欣賞這些作品,告訴人們這些攝影作品的參數,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經歷拍攝時的驚心動魄,作者更是通過這本書傳達他的生活哲學,以及作為一名攝影者對天文這項事業的熱愛與思考。
雪夜公爵 ·天文學 ·8.3萬字
本書是關于暗能量的英文專著,詳細地介紹了暗能量領域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發展水平,內容包含理論推演和數據分析。本書從引力理論和宇宙學背景知識講起,引入并探討暗能量的各種模型及相關理論,如超對稱、全息原理、人擇原理、量子宇宙學、修正的引力理論、反饋和各種唯象模型等等。在理論推演的同時,本書對于實驗觀測的結果也作了詳細介紹,并且較為詳細地講解了數據分析的方法。通過實驗提供的數據,本書還對各種暗能量模型與實驗的比對作了介紹。進一步地,還對各個模型的優劣做了比較。本書適合暗能量和宇宙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作為參考,也可幫助感興趣的讀者了解這個迅速發展的領域。
李淼 李霄棟 王爽 王一 ·天文學 ·0字
巖石邊坡穩定性受巖體結構面控制,以往邊坡穩定性研究(尤其國內的研究)過于重視巖塊力學上的失穩而忽略其幾何上的失穩,而運動學分析則是從幾何的角度研究巖塊的穩定性。本著作的目的是系統介紹運動學分析評價巖石邊坡穩定性的方法。該著作一方面總結、介紹國外經典運動學分析評價巖石邊坡穩定性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論(包括確定性分析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另一方面總結作者近年來發表的系列運動學概率分析的論文。該著作一方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故可為從事巖石邊坡研究的教師、研究生等提供參考,也可為從事采礦、水利、鐵路、公路等邊坡工程的工程師提供參考。本書的研究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聯合資助。
鄭俊 ·天文學 ·4.7萬字
2018年年底,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月器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并巡視;2019年,人類迎來“阿波羅登月”50周年的紀念時刻;2020年,中國將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面無人采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目標。月球又一次迎來了屬于它的輝煌時代。本書從月球的基本知識講起,逐步帶領大家學習如何觀測月球。作者在本書中精心挑選了月球上的100個地貌,包括環形山、月海、月溪、月谷、山脈等進行介紹。本書可以用來指導讀者觀測月球,可以幫助讀者有的放矢,盡情地享受月面帶來的震撼,并掌握每一個地形的特征。同時,本書還介紹了中國探月工程、“阿波羅登月”計劃回顧、月球上的中國元素等,更特別制作了多幅有趣的3D月面圖供讀者欣賞。讀者無須擁有豐富的天文知識和昂貴的設備,使用家用天文望遠鏡即可觀測月球。本書適合愛好天文的普通讀者閱讀。
周昆 ·天文學 ·12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序,以航天器型號為綱,介紹了人類探究火星奧秘的歷程、進展和主要成果,講述了人類火星探測所經歷的飛越、環繞、著陸、巡視的發展過程,梳理了與各國航天器相關的專業技術信息及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書中還重點介紹了中國首個成功飛往火星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及其探測任務、重要意義。“天問一號”任務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開展火星巡視探測的國家,標志著中國在火星探測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劉豪 ·天文學 ·4.6萬字
本書是“思維導圖看科學史”系列之一,沿著時間的脈絡,重溫了人類天文學發展的偉大歷程,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將著名天文學家的貢獻及趣事穿插其中,極大地增加了圖書的趣味性,并且思維導圖有利于開啟青少年大腦的無限潛能。具體內容包括:古代天文學、經典天文學、近代天文學、現代天文學和宇宙空間探索。本書作為基礎讀物,適合青少年、教師以及大眾讀者閱讀、參考。
舒錫莉 ·天文學 ·8.6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近年來使用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的研究基礎上撰寫而成的,系統地介紹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的使用方法和腳本編寫技巧。
王翚等 ·天文學 ·1.6萬字
被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造山帶所圍繞的塔里木板塊是中國三大主要板塊之一,是鏈接中亞造山帶與特提斯造山帶的重要紐帶。塔里木板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板塊內部發育了大量由早二疊世板內巖漿作用所形成的、以基性巖類為主的巖漿巖(包括玄武巖、輝綠巖、玄武安山巖和超鎂鐵質巖類等).,巖漿巖的殘余分布面積僅在板塊西部約25萬km2,最大殘余厚度大于700m。作為一個新發現的大火成巖省,它吸引了大量科學家到塔里木板塊從事塔里木大火成巖研究。本書是第一本系統介紹中國西北部塔里木大火成巖省的專著。本書是作者的研究團隊在塔里木板塊開展了20余年的系統的塔里木大火成巖省研究成果的總結,系統介紹了塔里木大火成巖省的時空分布特征、塔里木大火成巖省內部各巖石單元的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和巖漿演化及其塔里木大火成巖省的地球動力學和成礦作用,并提出一個完全不同于大火成巖省形成的德干模型和巴哈那模型的新的大火成巖省形成模型。本專著的出版將為從事大地構造學、巖漿巖巖石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地球演化、行星地質和成礦作用等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學生提供一本重要的參考書,也將為促進大火成巖省研究和中亞構造域地球動力學研究發揮重要的作用。
楊樹鋒 ·天文學 ·5萬字
從詩意的文學想象,到嚴謹的科學探測,作者以講故事的筆調,將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娓娓道來,結合歷史人物背景,詳解天文知識;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從我們的鄰居天體月亮,到遙遠星系的距離測量方法。上篇“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正如其名,勾勒出歷史上人類探索宇宙的漫長而奇妙的旅程,可謂是一部簡明的“天文探索小史”。下篇“閱讀與科學”十篇,從不同主題切入,更加平易近人,蘊含了老一輩學者鼓勵青少年熱愛閱讀、親近科學的肺腑叮嚀。《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實為青少年課外素質拓展不可多得的優質讀物。上篇“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正如其名,勾勒出歷史上人類探索宇宙的漫長而奇妙的旅程,可謂是一部簡明的“天文探索小史”。下篇“閱讀與科學”十篇,從不同主題切入,更加平易近人,蘊含了老一輩學者鼓勵青少年熱愛閱讀、親近科學的肺腑叮嚀。《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實為青少年課外素質拓展不可多得的優質讀物。
卞毓麟 ·天文學 ·11.6萬字
本書使用地震學方法重點研究了珊溪水庫地震的發震構造、應力場特征、震中區地殼速度結構和介質衰減特征,結合野外地質調查結果和巖石物理實驗結果,分析了珊溪水庫地震的可能成因,為水庫誘發地震評價與預測提供參考。全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論述了水庫區及水庫所在地質構造區的地質構造背景、水文地質條件、斷裂分布及其活動性,分析了水庫區巖石物理性質和水庫滲透情況。第三章至第五章分析了水庫地震的發震構造,并通過地震學方法研究了水庫區地殼速度結構和介質衰減特征,探討了水在地震中的可能作用。第六章綜合地質學和地震學方法,論述了珊溪水庫的發震機制,并建立了水文地質模型。第七章綜述性地介紹了國內外水庫地震研究現狀。
鐘羽云 ·天文學 ·9.5萬字
本書展示了南古所的精品化石收藏——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被發現和研究的模式標本,也是南古所科學家在探索生命歷史歷程中的重大成果巡禮。每件化石的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它們不僅記錄了幾十億年地球生命的恢弘演化史,也記錄了中古古生物學充滿艱辛曲折卻又輝煌燦爛的百年發展史。本書以精美化石圖片為主,配以中英文說明,圖文并茂,是第一本集中展示我國近百年來古生物學研究積累的古無脊椎動物和古植物模式標本精品的畫冊,具有很高的科學鑒賞和收藏價值。適合對化石收藏和生物演化感興趣的讀者。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天文學 ·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