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立足于最新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導向,重建教學技能實踐知識,強化教師教學技能訓練以及語文教師自我發展技能,如準備技能、設計技能、實施技能、檢測與評價技能等。突出案例研討。精選大量新課程教學案例,進行啟發式教學,推行模擬課堂、微格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凸顯情景性、示范性、研究性和應用性。兼顧師范生職前教學技能培訓與在職教師職中教學技能提升,提高教育實踐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
張學凱 劉麗麗 ·總論 ·26.5萬字
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是我們面向未來的重要工具和能力。但問題是,我們如何擺脫數學學習的枯燥甚至是畏難情緒,提升數學教育的質量,真正地享受數學,熱愛數學,并愿意鉆研數學。《數學的力量》以誠摯的語言告訴我們,學好數學實際上是人類的天性,只是很多人都被埋沒了。數學中蘊含著意義、美、探索、自由、真理、奮斗等各種優秀的品格,和我們個體的內在追求是高度契合的。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可以發現數學之美,感受數學之樂,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方式去喚醒它們。這是一本契合時代的動人之作,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看到不一樣的數學,轉變數學認知,重塑數學思維。
(美)弗朗西斯·蘇 ·數學 ·15.1萬字
書中所述“北方”泛指秦嶺—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年代至1911年清代滅亡為止。全書分為五卷,針對北方私家園林的歷史源流、造園意匠、文化內涵和保護現狀與策略進行綜合論述,重點分別對唐代長安、洛陽兩京地區和明清時期北京、山東、山西地區的私家名園的歷史沿革、園林景物、園居生活和意匠手法分別展開個案研究,希望能夠相對全面地呈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北方私家園林的個性特色與總體特征。
賈珺 黃曉 李旻昊 ·地球科學 ·30.3萬字
本書是關于暗能量的英文專著,詳細地介紹了暗能量領域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發展水平,內容包含理論推演和數據分析。本書從引力理論和宇宙學背景知識講起,引入并探討暗能量的各種模型及相關理論,如超對稱、全息原理、人擇原理、量子宇宙學、修正的引力理論、反饋和各種唯象模型等等。在理論推演的同時,本書對于實驗觀測的結果也作了詳細介紹,并且較為詳細地講解了數據分析的方法。通過實驗提供的數據,本書還對各種暗能量模型與實驗的比對作了介紹。進一步地,還對各個模型的優劣做了比較。本書適合暗能量和宇宙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作為參考,也可幫助感興趣的讀者了解這個迅速發展的領域。
李淼 李霄棟 王爽 王一 ·天文學 ·0字
本書對地震勘探儀器進行了全面論述。全書分為10章,第1~4章是電子信息方面的基礎知識,分別就現代地震勘探儀器所涉及的計算機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通信技術和GPS技術等進行了介紹。第5章從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出發,說明了地震勘探數據采集的過程以及對地震儀器的要求。第6、7章詳細論述了組成地震勘探儀器的主機系統和地面電子系統。第8章論述了產生人工地震的幾種震源和用于傳感地震信號的地震檢波器。第9章為地震儀器中的現場質量控制系統,第10章則簡要介紹了現代地震勘探儀器所采用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新的施工方法。
蘇振華等編著 ·地球科學 ·27.9萬字
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說:“雙縫實驗包含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奧秘。”我們在中學物理課都會學到,一道光穿過兩道狹縫后將會發生干涉形成明暗條紋,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雙縫實驗。如果只讓單個光子進入設備,光子竟然也會自己與自己發生干涉,在多次實驗后同樣形成明暗條紋。更神奇的是,一旦研究者試圖探測光子到底通過了哪道狹縫,干涉條紋即刻就消失了,仿佛能感知到我們的意識一般。托馬斯·楊在19世紀早期設計了這個模型,以證明光像波一樣運動,這與艾薩克·牛頓的粒子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近一個世紀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證明了光以量子或粒子的形式存在,這個實驗成為愛因斯坦和尼爾斯·玻爾之間關于現實本質的激烈辯論的關鍵。可以說,雙縫實驗串起了人類對物質世界規律,乃至現實本質的探索。十年又十年,一個又一個假設,科學家們以這個實驗為藍本,回答了關于宇宙結構的越來越深的問題,它也催生了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這本書中,作者周游世界,穿越歷史,深入探索了我們尚未了解的物質現實的最小尺度,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兼具科學與美感的畫卷。
(印)阿尼爾·阿南塔斯瓦米 ·物理學 ·14.2萬字
本書共分5章,第1章介紹多晶硅納米薄膜及壓力傳感器的研究現狀,第2章介紹工藝條件對多晶硅納米薄膜特性的影響,第3章研究多晶硅納米薄膜的楊氏模量,第4章研究多晶硅納米薄膜的壓力傳感器應用,第5章介紹多晶硅納米薄膜壓力傳感器的測試與分析。
陸學斌 ·物理學 ·0字
本系列“兒童情感體驗與情商啟蒙”叢書以“昆蟲日記”的形式,分為螞蟻、蜻蜓、蝴蝶、蜜蜂、瓢蟲、蟬、螢火蟲、蚊子8分冊,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透過情景故事般的再現,將擬人化的情感與科普知識融合在一起,充滿了童趣與真情。根據故事情境,本書配有精美的原創漫畫,圖文并茂,讓孩子們在故事里領略科學知識,了解昆蟲世界,體味各種人際情感,提升孩子與大自然的親近感,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就開始自己的情商修煉。
張洋 ·生物科學 ·2013字
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的授課方式由傳統的板書授課改為用課件授課,如何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課件的制作質量成為關鍵。筆者在高等數學教學第一線工作近30年,經過15年的課件制作和使用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摸索出一套實用的課件制作方法。
金義明 盧俊峰編著 ·數學 ·11.3萬字
《化學是什么》從化學名稱的由來、化學對人類社會生活的貢獻等方方面面闡述了化學和人類社會生活的關系及化學學科的價值。作者將講道理和擺事實結合起來,把社會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例子從化學角度進行了科學分析,指出其正誤,使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將之應用于實踐。《化學是什么》文字流暢,通俗易懂。
周公度 ·化學 ·10.8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常見的、有代表性的300種樹,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盡介紹了樹的演化歷史、分類、習性等,引領讀者進入蔚為奇觀的樹的世界,深度解讀了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并以獨特的視角啟迪讀者的思維。
付改蘭編著 ·生物科學 ·31.8萬字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營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交通、測繪、航空、航天、航海、農業、水利、救援等領域,在中國的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根據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最新技術文獻,以及導航接收機的特點,在北斗衛星導航原理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北斗導航電文的組成、北斗接收機的技術指標和軟件接收機的信號處理方法。本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空間坐標系統與時間系統、衛星的運動與星歷、北斗導航衛星信號、北斗系統定位原理、北斗衛星導航接收機、BDS信號的捕獲與跟蹤、GPS系統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等。
范錄宏 ·地球科學 ·13.2萬字
本書將科學原理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系統地介紹TFT-LCD的基本原理與功能設計。全書共12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TFT-LCD的基本概念,TFT器件的工作原理與液晶的基本物理特性;第二部分介紹TFT-LCD的材料技術與工藝技術;第三部分介紹TN/IPS/VA顯示屏原理與設計、TFT-LCD電路驅動原理與設計、TFT-LCD模組結構原理與設計、TFT-LCD高品質和低成本設計、半透過型TFT-LCD原理與設計。本書在介紹TFT-LCD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全面地介紹了近幾年發展起來的TFT-LCD新技術、新應用。
馬群剛 ·物理學 ·32.1萬字
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也是災難的根源;河流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運輸通道;河流承載著貿易和泥沙,也孕育了文化和沖突。地理學家尼克·米德爾頓擷取豐富多樣的主題,包括自然地理、神話、歷史和文化等,對河流的多樣性進行了廣博而精妙的探索。此外,米德爾頓援引各大洲的大河為例,如亞馬孫河、剛果河、多瑙河和密西西比河等,考察了河流在人類歷史上從定居、貿易到戰爭所扮演的角色,還思考了修建水壩和切斷河道等人類行為對河流的影響。
(英)尼克·米德爾頓 ·地球科學 ·6萬字
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宇宙真的是從虛無中迸發出來的嗎?時間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僅是對變化的測量?時間的箭頭指向何處?如何解釋宇宙似乎是為了生命的誕生做了精心設計的?牛頓為何會在晚年將生命的奇跡歸因為上帝?曾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的著名生物學家羅伯特·蘭札博士,與著名天文學家鮑勃·伯曼一起,帶領讀者踏上了一場驚險刺激的求知之旅。通過將萬物與意識納入同一框架,蘭札博士闡釋了他對宇宙及現實本質的全新觀點:生物中心主義。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和宏大的視野展開敘述,相關原理完全建立在科學之上,與傳統的解釋相比,有更強有力、更前沿的科學論據的支持。
(美)羅伯特·蘭札 鮑勃·伯曼 ·生物科學 ·13.1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簡史,它主要論述了中國科學事業的三大轉變,即從傳統到現代的心態轉變、從歐美到蘇聯的模式轉變和從國防到經濟的動力轉變。在導言和結語中討論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在導言中討論了起點與分期、科學與社會、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在結語中討論了技術與經濟、科學與技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歷史與未來。
董光壁 ·總論 ·16.1萬字
寫給大眾的“自然簡史”,享譽全球的博物學家布封的經典之作,風靡全球的科普知識讀本。《自然史》是一部傳世的博物巨著,全書包括《動物史》、《植物史》、《礦物史》、《人類史》、《地球形成史》等,共有36卷。作者在這部著作中,綜合大量的事實材料,以科學觀察為基礎,對自然界進行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闡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尤其是關于“進化論”的論述,為系統“進化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自然史》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作者借助于自己淵博的知識和細膩的文筆,在詼諧幽默的敘述中,賦予了自然萬物以靈性。特別是在“動物卷”中,他以熱情而浪漫的筆調將動物擬人化,例如溫馴又勇敢的馬、優雅又神秘的貓、聰明又勤勞的鼴鼠、高傲又威風的獅子、被形容為自然“最丑”造物的樹懶等栩栩如生,不管它們有著怎樣的優缺點,他都融入了博大的親近之情,被盧梭贊譽為“有著本世紀最優美的文筆”。
(法)喬治·布封 ·生物科學 ·20.1萬字
本書旨在揭示人類從早期好奇探索到當今全力投入、認知和操控宇宙自組裝機制的全景。第一部分描述物理學如何成為人類知識與技術的基礎。首先講述物理學從孕育到今日的知識;接著以信息科技為例,介紹這些知識是如何變成技術用于制造物質和物品的。然后,其他科學基于物理學知識和技術進行了根本性地重建。今天,很難想象從事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不掌握量子力學的理論體系、觀測技術和計算工具。本書第二部分梳理了物理科技對戰爭力和生產力的作用,歷史告訴我們,基于物理精神的創新是競爭效率最高的創新。離物理知識和技術越近,則戰爭力越強,經濟運行的效率越高,企業生存的概率越大,人民物質生活的質量越好。第三部分揭示了物理精神的全新活動——自下而上的自組裝。納米科技提倡自下而上的物質和物品自組裝,是材料科技和機器制造的終極前沿;人工智能提倡自下而上的智能自學習,將物品和機器變成智能實體,使其自行組裝物品、能量、信息和知識。納米科技和人工智能是人類精神物理化的產物,表達了物質、能量、信息和思維自組裝的自然趨勢,體現了人類依據物理科技追求美好未來的終極意志。
方禮勇 ·總論 ·22.3萬字
本書從化學科學的視角,運用化學知識與研究方法,介紹、闡述與化學科學和化工技術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關注我國當前的化學化工研究前沿,介紹化學科學以及化工技術在能源、材料、環境保護、食品醫藥等領域作出的貢獻。
王云生 ·化學 ·14.7萬字
微生物提高石油收率技術(MEOR)以其費用低、適應性強、作業簡單、對產層無傷害和無環境污染等優勢,成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采油工藝技術。本書從介紹微生物的采油概況到分子生物學在油藏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分析了油藏微生物的多樣性,可為微生物采油技術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王君 ·生物科學 ·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